显示更新内容

“我被授予了最高的文学荣誉,它就像一盏明灯照耀着我在孤独和怀疑中进行的写作和个人研究。这光并不使我眼花缭乱。我不认为授予我的诺贝尔奖是个人的胜利。在某种意义上,我把它看作是一场集体的胜利,这既不是出于骄傲,也不是出于谦虚。我与那些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希望全人类享有更大的自由、平等和尊严的人一样感到自豪,而不论其性别、肤色和文化;与那些为子孙后代着想的人站在一起,保护一个因少数人的逐利而使所有人越来越不适合居住的地球。

如果我回顾二十岁时所作的为我的人民报仇的承诺,我不能说我是否已经实现了。正是来自这个承诺,来自我的祖先们,勤劳的男男女女,习惯了那些导致他们早逝的任务,我得到了足够的力量和愤怒,有了在文学中给他们一席之地的愿望和雄心。这群人的声音,从很早的时候就伴随着我,让我接触到其他世界和其他存在方式,包括反抗和想要改变它的方式,以便将我作为一个女人和一个社会叛逃者的声音铭刻在那个解放的空间里,那就是文学。”
不禁想起 “如果他写书,不是为了讨好权势而是为了建立人的权力”

我爷爷在群里转发:

来自武汉
发热门诊医生的总结

1,干咳 十 打喷嚏,是空气污染。
2,咳嗽 十 粘液 十 打喷嚏 十 流鼻涕,是感冒。
3,咳嗽 十 粘液 十 打喷嚏 十流鼻涕 十 全身酸痛 十 虚弱 十 轻微发热,是流感。
4,干咳 十 打喷嚏 十 味觉失常 十 身体疼痛 十 虚弱 十 高烧 十 呼吸困难,是冠状病毒。
这条信息非常重要。

我很想说几乎没有呼吸困难和味觉失常其他都没错但我不敢说!到底现在还有没有味觉失常和呼吸困难!

“阿斯加德是群人”,波米这话也不仅仅对电影人有意义,新闻人同样。对于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行业,其实润出去还真的很可能比守在国内更有前途,虽然力量要迂回地传递回国内,可是自由的环境里能爆发的力量要大得多,迂回也好过使不出力来。

显示全部对话

今天听到一个一手消息,根据我朋友的说法,现在的高中生都非常有主见,学习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敢于直接挑战老师,质疑老师教学水平,并且都能调理清晰地说出清零政策的问题,反习,反党,一个个全是反贼。
我们几个分析了一下原因,一致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他们的父母都是七零后,而我们这代人的父母都是六零后,受到的基础教育差的很大,而且这一代小孩从小就接触到了非常多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加上家庭条件的加持,于是更加自信,独立,勇敢。白纸革命的主力其实也是00后,他们敢于站出来和学校对抗,也说明了这代人其实非常不同。
这就叫形势比人强,中国社会或许在10年到20年后,迎来一次非常大的转型。

记得在上一家公司,每次迷茫和绝望的时候,都会翻一翻自己想去的学校,看看要学的内容,就觉得这种攒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有时候也会提醒自己,你工作也不只是为来去攒钱,还有积累经验,所以依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哪怕很细小的工作,所以弄的自己很累,也有很多人劝我要分主次。自己的这种想法也不一定都对,仅仅代表当时的需求和理想,当看见真的看见多年的梦想会有实现的瞬间,还是激动的一晚上睡不好觉,算是多年的夙愿和执念了,无论如何,帮助自己去实现下,体验一下,人生也不会有遗憾。

想不依賴政府,就是要學會靠自己。

解封後減少了社交間距,病毒傳播一定會加快,必需自強學會面對。

新冠病毒傳播快,即使減弱仍是比一般流感傷害力,要學會自己小心處理。

1. 勤用肥皂洗手,盡量在街接觸過任何表面(扶手、升降機面板、售票機、車門、欄杆)後先洗手,再碰其他東西。

2. 洗手需搓最少 30 秒,即大約兩次生日歌的時間,留意兼顧手心、手指、指縫、指甲等。

3. 無法洗手時,如果可能的話,用酒精搓手。搓手的時間、方法與洗手看齊。

4. 用手摸口鼻前,先洗手或用酒精消毒。

5. 飲食或處理食物前,先洗手或用酒精消毒。

6. 回家盡量先洗澡更衣,再做其他事情。出門後的衣物先洗好再在家用,或者索性分開擺放出門及居家的衣物。

7. 出門戴好口罩,叮囑家中老弱出門戴好口罩。

8. 抽時間做運動,保持身體健康。戶外運動需在空曠、人疏的地方做。

9. 教育身邊的人,提升大家健康意識,互相保護。

10. 學會居家照顧傳染病人︰小心洗手、戴口罩、分開飲食、分開衣物處理等。

11. 別忘記解封不是天降恩賜,支持身邊勇敢的人。

今天更新的消息,广州前两天被带走的年轻人仍有一些未被释放,已超24小时,很令人担心。这种情形下,很不赞同一些舆论一定要称之为白纸革命。当然你改称白纸支持动态清零后援会也不能让他们免于被算账,但革命二字,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承担或承担得起对应的风险。

刚才和有内部消息的朋友聊
他说现在警察压力很大
上面要求他们在年前把几个带头喊口号的人 和发白纸的人揪出来
但有脑子的人都知道 这是不可能的啊
当晚没有人组织 谁都不认识谁
天这么黑过了这么久谁还能想起来一个陌生人的样子啊
我说那如果一直查不到 到最后他们会不会就开始找替罪羊啊
朋友的回复让我特别绝望
他说替罪羊早就已经找好了

从警察局回来了
到了之后警察直接拿给我一张纸 上面有我被拍到的照片 问这个人是不是我
我承认之后他们开始让我自己叙述26号晚到27号凌晨这段时间干了什么 我就实话实说 但是略去了部分细节(大家懂的)

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
最开始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微博
怎么来的:骑车子
白纸哪里来的:地上蜡烛旁边有一沓 随便拿
听到有人喊口号吗:听到了喊要自由 解封 唱国歌
听到其他的口号了吗:没有 隔太远了就听清这几个(这点很重要 如果承认听到了喊“下台” 警察会拿出来现场其他人照片来让你指认)
几点走的:根据自己情况实话实说
有没有拍照拍视频:没拍 当时手机马上没电了

后来叫我写了一个保证书 “我保证之后不会再参加任何未经批准的集会活动,保证不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本次活动相关内容”

身边太多人被警察叫去问话了 我被叫去是因为当晚便衣的执法记录仪拍到我了 后来被人脸识别出来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 即使过去一周了这件事情的余波还未消散 当晚没戴口罩去了现场的朋友 或者面部特征比较明显的(比如染了头发 戴了夸张耳环等等) 可以在心里准备一个大概的说辞 还有其他更细的问题 可以私发单独问我 我看到会第一时间回

RavenclawEagleKnocker
2022-12-07 weibo.com/5589936890/Miu2Lu9im

【与金冬雁的一次对话】
archive.today/xo0Ue

———— ⁂ ————

Q:
12月以来,不少地方都调整了防疫措施,政策似乎在朝着松动的方向发展。您怎么看待现在的趋势?
A: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当局没有一个确实的说法,更没有公众教育。现在的转弯,还是一点一点在转。他们还没把采取的这些(新)措施背后的理念和目标好好给大家解释。大家处于混乱之中。你要放开吗?为啥要放开?放开后确诊的话,最合理的处置方法是什么?现在我们是不是要降到乙类管理?这些事情都没有解释清楚。底下也都不知道上面要干嘛,配套措施也不是很好。
当然我们也理解可能在搞一些先行先试,但你即使是试验也得告诉大家。你不告诉大家不就成石家庄了?如果医院里头的的处置方法,还是跟以前的规矩一样,有确诊医院就停诊了,这样的话你搞两下的话就出事了。新冠死的人是正常死亡里面的其中一小部分,就像我们香港是大约五分之一,不能说其他的东西就不管了,那剩下的五分之四还会有更多人死。
现在可能还是两派的意见在交锋。饶毅还写了好多东西来骂我,我就简单回应他一下,否则好像我说的都不对。像以他为代表的相当一部分人,影响国家的防疫政策,搞成现在的僵局,而且把开放的时机早错过了。现在不是最好的开放时间,夏天才是。
搞到现在这个地步,冬天才开放。这是没法不开放了,这套东西无以为继了。再这么测核酸,国家就测穷了,经济就垮台了。这么多钱倒进去,效果也不行。

Q:
防疫政策转向的时候,我们应该格外注意什么呢?
A:
要总结在政策改变的时候碰到的问题,要去解决。要看有哪些是可以通过宣导解决的,有哪些是可以去改进的。如果沿用过去的方法,一看有医生中招马上就封院,那非新冠的人也会死的,这个封法是不得了的事情。
真正要发生疫情的时候,包括香港,医管局最多的时候有一大半的人是受过感染的,但是一直在保持服务。医生病好了就回去。如果因为一个大夫受感染,把所有密切接触者都拉去隔离,那这时候医疗资源就会发生挤兑。
比如说对密切接触者坚持测抗原,测出阳性的时候再去隔离,或者采取措施,不需要说发现一个人阳性,就把十几个接触者都搞去隔离。这一观念和做法需要调整。
我们前一段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过一个,是特别强硬、特别周全的方案,现在这不是我们的目标了。现在的目标应该是让我们平安度过高峰。重症少死亡少,这是最高的目标。
同时,在高峰阶段过去之后,希望我们相当一部分的民众能够获得免疫力。希望不要搞到我们在高峰顶部的时候应付不过来。这个理念要跟大家讲清楚。
现在的目标是什么?也非常混乱。医护不知道,老百姓不知道。到时候会出问题的。比如现在也没有人解释保定这些人是流感还是新冠。(注:据《顶端新闻》,河北保定市近期新增本土确诊、无症状感染数量极少,可是却有不少市民发微博称,周围很多家人和亲朋好友出现疑似症状,且抗原检测异常。)
而且我们用的检测试剂是不是总是可靠?国家也要监管的。香港也曾经用过一批质量特别差的试剂。现在检测试剂入门门槛比较低,要靠职能部门监管,把劣质的试剂赶出市场。
另一个问题就是,中国这么大,十四亿人,需要上抗原检测时候,抗原就不够用了。国家要从战略的高度赶紧多生产一些出来,大量增加抗原试剂的产能。
接下来是一个攻坚战。从各国的情况来看,像韩国和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比较多的确诊。像中国台湾,一直闹到现在,已经至少有两波了。这种情况在大陆也可能出现,不过比2月份的香港、后来的台湾好一点的是,我们的老人的接种率更高一些。(注:据《人民日报》,截至11月28日,中国内地6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全程接种人数占老年人口的86.42%,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亿8151.1万人。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全程接种人数占80岁以上人口的65.8%,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445.6万人。香港第五波疫情最严重的三月中旬,香港80岁以上老人至少接种一针疫苗的比例仅有56%。)
像新加坡,疫苗接种率是93%,感染也有好几百万,但死亡是1700人。如果我们能达到新加坡的水平,那就好的不得了了,就不会出现严重的医疗挤兑和大量的死亡了。

Q:
从病毒学家的角度,对接下来可能到来的疫情高峰,您有什么应对的建议?
A:
我一直讲有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疫苗。老人疫苗接种率一定要上去。
疫苗的上策,是尽快开放mRNA疫苗给人使用,全世界几乎都批准了;中策,是如果不能批mRNA,那么灭活疫苗多打几针。比如新加坡政府的规定是,科兴和国药这样的灭活疫苗要打四针才算是最低接种要求,香港特区政府的要求是最少三针;下策,是就这么维持着。老年人疫苗接种率最好达到90%。可是疫苗接种率差10个百分点就是差很远的。
第二道防线是口服抗病毒药需要储备。这也有上中下策。上策是多储备一些辉瑞的,因为效果最好;中策是辉瑞和默克的都买;下策是主要靠中国的注射用阿兹夫定。
第三道防线是可以搞逆向隔离。疫情高峰出现的时候,对一些健康的老人,可以利用我们现有的隔离措施,把隔离措施适当改装成安养设施。可以有三种,一种是可以自理的,你想隔离就可以;第二种是需要有人陪护的,有家里人或者护工一块;第三种是除了护工可能还有一些医疗需要,比如失能的老人、残疾的老人,要有一定的医疗资源。这方面香港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互相参照。
这三道防线筑牢了,将来的死亡一定是能够大大减少的。
当然最重要还是公众教育,这三板斧是硬件,公众教育是软件。

Q:
公众教育应该包括什么?
A:
其实就是,现在防控要转弯了,依据在哪?这个道理跟大家讲清楚。还有现在敌人变了,病毒的效力降低了,那我们现在需要怎么做。
疫苗接种可以进行宣教,掰开了揉碎了给讲一下,然后把老人的情况,特别是各种具体的情景,比如高龄的老人为什么要打针,有基础病的人打针对病程没有太大影响,以及副作用是更高还是更低,要讲清楚。
比如一个地方根本就没有几例感染的,或者一个千万人的城市很少感染,你啥也不用测,不放心的人买抗原自己测。而且你要告诉大家,测抗原最好测三次,连续三到五天里测三次,准确性是最高的。
抗原检测的操作方法,也是需要示范的。香港当时找了好多专家,像袁国勇院士,还有立法会议员,去给大家示范怎么做。因为如果取样取不好的话是测不好的。可以有一些示范性的录像。
有些人确实是会有症状后还是阴性的,测核酸也是一样。为什么测核酸测来测去测不干净,也是同样的问题,有漏网之鱼。这种情况并不罕见,但是老百姓不知道。
退一步说,你测出来阴性,但你有症状,不管是新冠还是流感,其实应对的方法是一样的,你也要待在家里。
现在重要的是要教育民众,我们是为了减少重症。如果本来健康,底子好,能扛着可以扛着。但是你要注意一些信号。第一个是气短,第二个是连续三天以上高烧,这种情况是应该就医的。老百姓要知道这些信号,不需要太过紧张,太过焦虑,太过担心。
问题是我们现在在解说方面太缺位了。让我来给全中国的人解说吗?怎么可能,解说不来的。

Q:
普通人可以准备些什么药物呢?
A:
一般在家里储备一些伤风感冒药就可以了,缓解症状。如果出现气短和连续三天以上高烧39度的情况,需要就医。

Q:
高峰之后的二次感染会成为一个问题吗?
A:
不需要太担心。二次感染绝大多数是弱的,强的是少数。有些人以偏概全,好像二次感染都会更厉害,其实不是的。其实相当于多打了一次疫苗。

Q: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11月29日发文,要求加强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但也有人担心,基层可能会出现运动式执行的情况。
A:
这本来也是一个矛盾。香港搞疫苗通行证也有人骂,很多人说疫苗通行证也不用搞。
中国内地是做得到在很短的时期内让很多人打疫苗的。这次如果下决心推动,相信效果会是好的,但也希望不要搞到好心办坏事。提高接种率执行到最后肯定会有一定强制性,只能希望还是有一些关爱,不要在强制方面搞得太惨烈了,不要因此造成一些不可预料的问题。
而且现在还没有大爆发,还是一种散发的爆发。我们在这样的时间窗口内是可以有所为的。我们国家比较大,存在地区间的不平衡,那么在一个地方爆发另一个地方还没爆发的时候,去打疫苗也是有效果的。当然如果是辉瑞的话起效更快,科兴的话要打加强针。

Q:
北京7月份的时候也曾经尝试推出类似疫苗通行证的制度,但很快取消了。所以疫苗通行证是一个必要的选项吗?
A:
其实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搞不搞疫苗通行证其实是个形式问题。只要把老人疫苗打完了就好。像新加坡,不打疫苗的人去医院要自费。

Q:
如果政策发生转向,现在的这些方舱、核酸设施,该如何收场呢?
A:
就像我刚才说的,有一些方舱可以改成老人安养、逆向隔离的设施。核酸公司现在可以去做抗原的试剂,可以转产。

Q:
不管是人们对病毒的认知,还是基础医疗设施,中国的城乡差距都非常大。防疫政策转向后该如何照顾到农村地区呢?
A:
一个是宣导,把现在的情况告诉大家,因为大家还活在2020年的恐惧当中,觉得跟当时是一种病。第二个是把该准备的东西准备好,除了疫苗和抗原之外,还希望能够储备足够的口服药,让农村的老人也可以用上。第三个是我们基层的医疗怎么应对,在没有大医院的情况下怎么帮助重症的人,要有一个方案。这是非常考验我们政府的执行力的。

Q:
在可能到来的这一波高峰里,我想会有大规模的感染,会出现超额死亡。这时也许会有人说,我们当初就不应该放开。我们该如何去做一些思想准备,如何重新认识病毒、感染和死亡呢?
A:
情况就是,这个高峰迟早要来。现在起码主流毒株是一个弱毒株,在这个时候来一次肯定比病毒强的时候更好。现在大多数人体内仍然有较强的免疫力特别是免疫记忆,在这个时候来一次肯定比群体免疫力未建立或已衰退的时候更好。时间不等人。比如香港,一开始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措手不及,在疫苗接种及尽早处方口服抗病毒药方面都做得不如人意,效果就不如新加坡。
这个病毒变成了现在这样,还会有人感染,也会有人死亡,但我们不能让它继续影响我们正常的社会生活了,不能让它影响我们的经济了。
我们现在有足够的武器,有疫苗,有口服抗病毒药,也有的是逆向隔离的设施。我们对病毒的认知也越来越充分,所以完全有条件改成乙类,也有条件适度开放,迎接这一波疫情高峰。我们扛过这一波之后,就都过去了。当然可能几个月之后病毒还会回来,但它不会再影响我们社会的运作了。

显示全部对话

【个人的自由 基本权利都要放弃,我才能在ccp底下活得很舒服,这不能接受。是共产党反我,不是我反共】
youtu.be/bvnO_ZKlWJA

显示全部对话

最近看完了《触摸生活——蒙田写作随笔的日子》。我很喜欢的一本书,之所以会对这本书感兴趣,是因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曾经提过一嘴自己受蒙田的影响不小。
看完这本书,我完全理解了他为什么这么说,尽管我没有看蒙田的《随笔集》,但这本书让我对蒙田这个人本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整本书通过蒙田随笔中的诸多内容,结合蒙田本身的人生轨迹,讲述蒙田个人抱持的人文主义态度与崇尚意志和苦修、认为灵魂应当与肉体分离的斯多葛主义的冲突。更刻画了在宗教战争的阴霾下,在天主教和新教的内部征战中,在没有正义和对错,纷纷白骨露于野的混乱中,他是如何保持了自身的良知和清醒,对失去了美德和勇气的战争之风非常失望和始终保持消极的评价。
书中还考究了蒙田与自己年轻时早逝的朋友可能存在同性挚爱关系的一些可能,就是著名的《论友谊》之篇的缘起的那位朋友。
读完整本书,虽然没有读过蒙田的《随笔集》,但是蒙田这个伟大的作者已经在我心中有一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形象。
个子有点矮,容貌温和而不失英俊,对动物充满爱心,对战争和诡计中的道义和美德充满赞美,长时间承受肾结石的折磨,但并不为了自己寿命的长短而忧心。对一切风物和新鲜的事物持有包容的态度,对色欲的爱好有限度,既不沉迷也不抗拒,更像顺其自然。待人以诚,也热爱真诚的人,但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我总觉得,蒙田的气质里,总有一点点抹不去的忧郁。
总之,推荐这本书,它能让你认识一个可爱的灵魂。

很喜欢油管上的一个歌单视频,里面都是很柔和的曲子,很适合一边做其他事一边听,找到了它的spotify的歌单链接,希望能给象友们带来安静和舒心的片刻:open.spotify.com/playlist/0snA

整天骂别的国家躺平,你国这不躺得比谁都平,mRNA没有,ICU病床也没加,老年人接种也没有。三年唯一的办法就是:新冠来了,封一下。新冠来了,封一下。新冠来了,封一下。新冠来了,封一下。新冠来了,封一下。新冠来了,封一下。新冠来了,封一下。新冠来了,封一下。新冠来了,封一下。

@board 想咨询一下在日本的象友们,本人目前在国内,想去日本开一个小型的独立游戏工作室,需要什么样的手续?以及办这样一个独立游戏工作室签证的话是否能签下来?(我有看到有经营许可类的签证,但是不知道申请难度如何)我目前在web3公司工作,远程,我想在远程工作的同时做自己的项目,但是又不想继续在国内待想换个环境,于是就想研究下去日本开独立工作室是否可行……我对日本的情况只能说是刚开始慢慢解,如果有问的不合适的问题先跟大家说声抱歉……感谢所有象友!!!!🙏

昨晚做梦又梦见他了,奇奇怪怪的场景穿插,回到了上海但又不是自己认识的那个上海,买了两个甜甜圈,八十多,觉得很贵,在路边看见有人摆摊又买了点其他的,价格又很便宜,感觉像是回到了90年代的中国,很多传统的餐柜,接着又回到了自己家,突然看见他在摆盲盒在窗台上,很多很多,和他现在的家里一样,印象特别深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盲盒。最近总喜欢研究梦,可能是太想了解自己的潜意识和灵魂,但每次梦见他对自己来说,都算是一个好梦。现实中,对他没有特别的喜欢,甚至是心动,只是在一起的时候会很开心,很舒适,所以有时候会觉得很神奇,人和人之间,有时候并不需要思想共鸣,也不需要长久的相处,也不需要一瞬间的心动,感觉仅仅是灵魂间的熟悉,也没有其他索求,彼此可以放肆做自己,不可否认,我们会是一辈子的好友。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