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你国如今跟苏联末期酷似…不如说你国更像是韩国军政府时期。不是苏联那样秘密警察让人定点失踪,阿尔巴特街还不敢跟ccp坦克上街,警车肆意冲撞徐汇那样,我明着突突,我明着把学生市民像牲畜般拖走。你这更像光州屠杀,是台湾血洗美丽岛。
不说韩国,现在你去台湾都可以随便查二二八期间国民党怎么屠杀,非法拘禁三万多日本当年强征的台湾志愿兵,豆瓣曾经还有湾人讲述他阿公因何被杀(台湾人喜欢把大陆粉红&国军粉统统叫傻粪,注意识别)。实在不行大陆朋友可以玩《返校》《你是戒严时代的谁》这两款游戏,台湾人生怕你不知小岛戒严期独裁可怕,用各种形式——摄影游戏影视漫画小说告知你自己的岛殇。
韩国到了军政府末期,基本全民开战。从最初知识分子倒李承晚,再到学生工人反抗朴正熙,直至光州运动爆发,全国各族各阶层各年龄段,不管何种学历和职业…大家都起来反抗全斗焕。
工人一批批死去;学生上,学生一批批死去;市民上,光州市民被屠到一度棺材板都不够用;继而首尔大暴动,几百多万人聚集光化门,歌唱着木槿花。军队、医院、养老院里的老人,大家都起来反抗,他们也并非人人知晓民主定义,只是太压抑而活不下去…于是为了自由地活,全体出动。
推荐一个记录时间的app:ATracker,免费下载的。都说时间就是金钱,既然我们要记账,看看钱花在哪里了,记录下时间都去哪儿了也是一个挺重要的事情。
它本身就是一个分类时间计时器。你要列出自己一天大概都在干嘛,比如睡觉,做饭吃饭,内务,还有工作,打游戏,书影音等等。在你开始做那一项的时候,就点一下那个项目,它就可以自动计时。做完了就点结束。这样下来,你可以很直观地看到自己一天到底都把时间花在哪里了。它里面还有统计报告,还可以去给自己立目标,也支持多线程计时,非常人性化。
而且这个app最牛逼的地方是,它和apple watch适配度太高了。我直接把它放在了表盘上,开始结束的之后点一下下就可以了。这样一天下来,根本不需要因为要记录时间而拿起手机,特别有效率。
今天才给竹子推荐,晚上就听到播客「Steve说」被全网下架........难过
虽然在小宇宙发表过对一位嘉宾的批评意见,但还是很喜欢这档节目。主播是有专业学位的心理咨询师,这档播客也是 2019 年苹果最佳播客。
目前苹果播客什么的都还正常。特别给 TL 友友推荐两期,是主播的单口:
- 第 312 期 独白:对自律最大的误解是把它视为一种能力
- 第 276 期 躺平是灵魂最无奈的胜利
我都分别重听过两遍,有很大精神安慰和启发
📻 她乡电台更新啦!
这期她乡电台的idea源自一位叫Kat Zhou的亚裔女生在推上分享她在瑞典居住期间受到的歧视引起了不少的讨论 ,论坛也有乡友发帖讨论了这件事情。我们邀请了几位住在欧洲不同国家的姐妹来讨论和分享她们居住在欧洲的故事。
【⚠️】因为嘉宾都长期工作生活在英语环境中,工作的语言是英文,在本期播客的语言表达中会有大量中英文夹杂的情况。介意的朋友请不要点开。
👩🏻 主持人/后期: 竹淡刻骨
👩🏻 嘉宾介绍:
咸菜 英国 8年
涮羊肉 意大利 1年+
咸鸭蛋 荷兰 3年+
🎵音乐:Music provided by BGM President - Sweet Home
🧑🏻🎨 封面设计:时计
也欢迎大家阅读论坛关于这期播客的帖子,链接🔗:https://womenoverseas.com/t/%E6%88%91%E4%BB%AC%E7%94%9F%E6%B4%BB%E5%9C%A8%E6%AC%A7%E6%B4%B2%EF%BC%9A%E6%AC%A7%E6%B4%B2%E7%94%9F%E6%B4%BB%E7%9A%84%E5%8F%A6%E4%B8%80%E9%9D%A2/37244?u=%E5%BA%B7%E5%BA%B7
她乡电台收听方式:
1. 进入 https://pod.link/1549407631 跳转至你常用的podcast app;
2. 小宇宙: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3992b331a82e2d9650d1e7a
3. 在你喜欢用的泛用型播客app搜索 她乡电台
快考雅思了分享点资料攒攒人品……
如果考过了回来写个经验帖……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6的分享
hi,这是我用百度网盘分享的内容~复制这段内容打开「百度网盘」APP即可获取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xWm6Ns2BaMeM-zwWztmyg
提取码:d453
查加拿大移民信息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由英国人集体维护的海外生活指南。
形式类似wiki,覆盖美、加、欧、新西兰、澳、中东,以及全球其他地区的详细经验分享,比如从如何办签证,到如何在当地找工作,到如何捣鼓银行账号和报税看病,林林总总,共计六百多篇经验贴。
写得蛮实在的,比如加拿大一篇写着——Yes, that IS Queen Elizabeth II on the money, and they DO speak English - but NEVER forget that Canada is a foreign country and they do things differently. 多生动呀哈哈
内容十分之实用,欢迎有需要的象友来看看:https://britishexpats.com/wiki/Main_Page
今天翻播客“11排13座”下的留言,看到有人推荐了B站的这个公开课: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T4y1k7M7/ 讲的就是女子越剧与女性的公共表达。我去听了一遍,非常精彩。其中不仅提到了这本书,也梳理了越剧的发展史,并推荐了一些适合入门的优秀剧目。
这位UP做的整个女权科普讲座系列我还没听完整,但感觉质量很高,力荐有兴趣的友邻去关注一下:https://space.bilibili.com/11989034/video
#什么值得听 #女性
@board 今天傍晚,这位因为去了亮马桥而被刑拘的朋友从朝阳看守所出来了。为他高兴,也想记录一下这段时间的观察。
1、看到很多人说,被刑拘的几乎都是女性,一位叫lola的象友说:“如果你认为其原因是男性抗议者的亲友没有发声,所以我们没看见他们,那恰恰也说明了发声的女性数量非常多”。这位被抓的朋友是一位男性。我并不想贬损任何他的朋友,但在我试图和另一位女性朋友一起帮他找律师并公开他的信息时,我被莫名其妙拉到了一个他的朋友的群里。他的男性铁磁们给出的说法是,“你这么做不是要把他老板的公司毁了吗”;“这还是看他家属的意见”。我不认识这些人,但我知道他们一定是男的,因为女孩不会这样说话。 他们的言下之意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你否定了,看起来在替别人考虑,实际上他们真的认为自己能教你点什么。他们自始至终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看热闹,显得自己很正义。真正做事的人永远都只是女性。一起帮忙联系律师的朋友,她甚至跟这位被抓的朋友并不熟。他的妈妈和大姨也是奔走的主力,不管是一次次来到北京,还是联系律师,找关系,包括今天从看守所出来,也是大姨把他接回了家。
2、家属心态的转变很有意思。他的妈妈很好,自始至终不觉得他做错了任何事,支持他的行为。但一开始他妈妈的想法有些迟疑,比如要不要请律师帮忙去看看守所看看孩子,以及要不要公布他的个人信息,阿姨一开始并不情愿。她认为和家属对接的警察很客气,不希望和对方“对着干”,甚至也发过包括从爷爷辈开始的工作和党龄等家庭背景介绍的短信给警察,试图证明儿子根正苗红,绝无二心。后来,阿姨发现这样没用,坚定了请律师的想法,不管是放人还是判刑,必须请律师进去帮忙看看孩子,她不再相信警察维稳的说法,“就是糊弄我们拖延时间”。她说,警察一直安抚他们,但是并没有什么有效信息。你看,他们其实怂得很,怕家属闹事,也拿捏了家属对孩子的担心。他们当然没有有效信息,因为所有的操作都是黑箱。阿姨后来跟我聊,她说警察即便已经定性这人问题不大,“心性不坏”,也要一直关着,不给明确放人时间,这样不但惩罚了当事人,也震慑了家属和朋友。我觉得警察的说法很好笑,这帮人有什么资格评判一个人心性坏不坏呢?好坏的定义又是什么?进去的这些人谁又是真正的“坏人”?阿姨说,这些年轻人“有思想,正能量,有文化的人,但是不被需要”,他们的思想是危险的。几天前,阿姨说这件事改变了她很多想法,包括她对社会的看法,和她的信仰。她没说透,但我理解了。
3、如果没有这件事,我可能还是法盲。希望每个人都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它总归用得上。
4、这些日子除了帮忙联系律师,帮忙搜集信息,做得最多的就是帮他的妈妈缓解焦虑,积极准备,但是保持心情稳定。关于我为什么要帮这位朋友,实话讲我们并不是那种特别要好的关系,他说我在他的微信置顶里,但你知道吧他微信置顶有30多个人……我没想太多我应该做到什么程度,没想过值不值,这就是我该做的事,就像他走向了亮马桥,他觉得这是他该做的事一样。正是因为我知道难,也许他的家属能获得的信息并不多,也许他的朋友不知道要怎么帮他,我才应该做。他出来了,我为他高兴,但我不会认为他欠我任何东西。此时此刻元宵节还没过完,祝他平安。
也没想到竟然需要在毛象讲英国老师到底收入多低
利益相关:本人是个最近几周差点被英国大学罢工,失去上课机会的消息搞得心理疾病复发(或许已经复发)的学生,反正很惨
英国普通高校讲师的工资问题,是几大问题,其一是非全职岗位多,全职岗位少,非全职岗位的工资低得吓人,其二是全职岗位工资本身也低,其三是养老金低甚至没有养老金,其四是工作时间长,加班严重
一名在伦敦高校工作的非全职讲师表示,他在两所大学同时担任讲师,一所大学每周15小时工作,另一所大学每周20小时工作,他每年年收入仅有13000英镑,伦敦的单间租房价格常常高达每月1000英镑以上,这点收入可以说是就算住最破的房子,也吃饭都困难的
很多在名校,如利兹,爱丁堡,工作的非全职讲师们,也表示自己遭遇了同样的情况,在两三所大学任教,合计每周四十小时左右的工作时间(只是合同上的时间,实际工作时间远不止于此),年收入只有一万到三万英镑不等,是真正为温饱而挣扎。
不是大家不想要全职工作,而是最近二十年,尤其是最近八年,高校的“去全职化”风潮非常严重,高校为了省钱,不提供全职的永久岗位,需要上课的时候,就把课时打包一下,单独雇人。
有很多老师说:每年秋冬学期都有很多学生问我,能不能在他们毕业季指导他们本科/硕士毕业论文,我没法答应,因为我不知道自己下学期还会不会在这里
全职岗位的工资也很低,英国全职讲师的工资平均仅有税前38000英镑。几位和我关系好的老师都是名校毕业,他们告诉我,在他们的同期毕业的同学里,能毕业就在英国找到这种全职岗位的,是极少数,很多人为了提高得到这样一个全职岗位的机会,会去做博后,博后出来继续RA/TA/非全职讲师,直到得到全职讲师的机会
养老金问题我不了解,留待了解的朋友讨论吧
工作时间。英国大学安排的工作时间,是极其不合理的,例如,一门课每周两小时seminar,合同上,有时候,大学会写:1小时备课,2小时seminar,合计每周3小时工时,然后只支付给老师3小时的工资。拿我们文学课举例吧,1小时?文本都读不完!别提备课了。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在邮件里给学生各种答疑,协助学生进行各种活动(例如给学生写推荐信),但合同上(每个学校不同),每周分配给“回复邮件”的时间,有的学校只有每周3到4个小时,而老师们常常一天收到几十封邮件。
waiting for the day co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