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tlapcan 如果白天偷入成功,拍出来会更好看。
@jatlapcan 玫瑰(月季)盆栽刚买回家的时候总是好撚靓好撚挺好撚茂盛。
东吴证券关于每月核酸检测付出216亿元人民币的测算,是在上海刚刚封锁的时候,按照全国涉疫人员1.8亿人,每人48小时核酸一次,每次按照医保局混检单价8元相乘简单算出的,它只是对“付给核酸公司的钱”的估算。按照同样的算法东吴证券得出结论如果所有二线以上城市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其一年的成本上限约为1.7万亿元人民币。这也是单付给核酸检测公司的钱。
东吴证券另有一份报告测算二季度开展常态检测付给核酸公司的钱,其中只有4月份的数据是实际发生的,国家卫健委公布的46亿人次。如果按单管混管的均价计算,支出是828亿元。
至于社会付出的成本,或哪怕政府额外动员所付出的核酸以外的成本,都没有算过。香港之前在大陆所谓支持下搞过一次半全民核酸,据金冬雁说花了80亿港元。香港的算账方法是比较实在的,连测试时的接线员人工成本都算进去了。后来梁万年到香港也这么给他算了一回,账面都公开在新闻上来回播,结论是花费太大香港财力不够组织能力不够,求别做了。
对图书营销这个工种感到发自内心的疑惑。如果你相信从文字诞生以来,人类的文明史上有着取之不尽的知识与消遣,那就没有理由过分关注推介到你面前的新书、年度盘点、媒体榜单。
不比影视综艺音乐等其他领域,如今还在进行着技术技法的革新,书籍这种古老且稳定的载体,对于读者来说,有什么必要求新呢。大多数新书的价值都比不上经过时间检验的老书,争相阅读只不过是为了凑个热闹,简单装点,维持着咱这儿文化市场的虚假繁荣。
于是,工作本身就变成了一场抢夺注意力的斗争,指望着用新的选题(其实陈旧且同质化)、新的文化现象(一如既往忽视房间里的大象)去吸引大众——这和卖洗发水、巧克力也没区别,却要板着脸保持高贵身段。夕阳产业,you deserve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