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对戴锦华着迷来着。宏大的解构,高深的理论,读她那本《电影批评》时候感觉自己就是走马观花的观影老鼠。相似的批判看多了就有点腻了,很容易觉得她的评论也只是一个理论应用游戏,由此慢慢祛魅。
前段时间也有朋友谈过他对戴发言的不满,对着空气打拳,骂欧美骂不存在的中产…这种“直率”和“尖锐”实在是太安全了,我们都不太喜欢这种“得到允许的批评”。昨晚无为李爷、creamy蕉等一众爱国博主倾巢出动转发戴锦华“想要做个民族主义者”的言论,私下的厌恶也可算可以展开说说了。
看到学术大咖为民族主义站台,粉红团建两眼放光的样子be like:你们学者思考了大半辈子的事,我不读书就知道了,还有谁敢说我不聪明?他们一开始对问题就不感兴趣,什么自由主义什么进步保守他们通通不在乎,对他们而言,戴提供的一套批评话语就像士兵巡逻偶然发现的一把Ak-47。刨开学术讨论的基本共识,粉红们把学者折返多次的思考省略为他们草履虫大脑的辩护词,借用学术论据和结论大杀四方——反-反-反的论证路径被简化成了“反”资本主义的简单直线。
这些结果戴不可能不清楚,但她依然说了,不仅在访谈里说,还和b站合作开了个栏目专门说。当然可以说学者发表的独立观点被其他人/国家工具化错跟她本人没什么关系,问题是,这些活跃着的左翼知识分子恰恰抛弃了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他们自愿被宣传机器绑架,一边自诩清高,一边主动投身浪潮,在知识分享平台说些受众爱听又安全的话。在民粹主义火烧眉毛的当下,戴不但没有试图保持距离,反而利用她的学术声望和文化资源给这把大火添柴。
陈纯写过一篇批评项飙的文章,直言“把自己作为方法”只是好听的话,这套理论不仅为平民主义代言,而且潜藏了为国家辩护的规范立场。我批评网红学者戴锦华,也是不满她这种或主动或被动的逢迎。
让庸俗的敌对立场与文化批评的“高雅”情趣联手,可能国家招安知识分子就这个目的吧。只是在斯大林统治下批评资本主义,我也真不觉得这学术能做出什么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