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植物園的武當玉蘭(Magnolia sprengeri,去年的記錄見:m.cmx.im/@galene/1120735820246 )。 #植物
圖二的武當玉蘭前面是山茶花,每張後面的是甚麼先賣個關子。

显示全部对话

我以为喝茶时候的叩手礼是大家习以为常的普通礼仪,应该是民间普遍流传的,但网络让我知道并不是,有些参与讨论的人是第一次知道……并且大家争论这是南方才有的或者某个年龄层才有的……我记得很小时候就见周围人这么做,而且在北方某些社交场合也如此。似乎在两广福建港台等地区是民间普遍,而其他地区可能是从南方传过来,只在某些社交场合普及?

最近掉进了罗共解密档案里出不来(都是罗马尼亚国家档案馆的公开获取资料所以可以说!以及感谢AI给我翻译...),什么和毛泽东赵紫阳的通信贺电啊,保障罗共高层冬季水果蔬菜供应的决议啊,关于我党干部及家属出国度假及签证申请的规定啊,操办伟大领袖齐奥塞斯库同志大寿的决议啊,来年给领导配好车配豪宅的预算啊,某某同志死因调查报告啊,对越南军事经济援助的会议记录啊,戈尔巴乔夫访罗安排啊,每一条都比我的 research 更刺激,越看越有强烈的既视感,看到我无法不开始幻想,我什么时候才能读到中共的这些报告啊,发生过的都不会被掩埋是吗,犯过的罪总会留下证据是吗,历史会留下公正的判决吗,会见光明吗,会有这一天吗

不知道为什么课本里喜欢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比喻成园丁和花朵,配图会有个园丁脖子挂着围巾,一边擦汗一边浇水。凡是做过园艺的都知道园丁是最不接受花朵自由生长的了,浇水和通风是最微不足道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施肥、打药和修剪,先天不足的苗会直接被放弃,直至它们全部开成一样的形态。一定程度上这个比喻也反应了现实吧。

听了一个播客,历史上的冷兵器时代战争归根到底可能是生物学的比拼……比如北宋跟大辽能勉强打个有来有回,跟西夏打就很吃力,跟女真打就根本没有还手的能力,一触即溃。史书里的记载,辽军很少有重骑兵,有也是人单层甲,马是皮甲,宋军步兵方阵用弓箭还能火力压制。西夏已经有“铁鹞子”的披甲骑兵了,人马都有铁甲,宋军就打不动了,但是靠迂回啊地形啊还能打一打,因为铁鹞子续航不行,就冲锋那一锤子买卖。女真则是著名的“铁浮屠”,人马都是重甲,而且耐力还很强,骑兵全身三层重甲,头盔只露出眼睛,没有别的任何破绽,这在冷兵器时代就是坦克,一般步兵上千人都不一定能拿下十几个这种重骑兵,平原战场上根本没有对抗的可能。

不是辽国、西夏不想要重骑兵,而是马的能力不支持,驮上这样的铁浮屠根本就跑不动了,更别提来回冲锋了。帝国的比拼,最后归结到了华北内蒙、河套、东北地区不同马种的比拼。 :0560:

往事如烟。一位年长的朋友1989年曾就读于北京某大学,家境贫寒,他会在校园里捡垃圾卖,也会给搞卫生的大爷帮忙。混熟之后,大爷带他来到校园的一个角落,停着许多落满灰尘的单车。他问大爷是怎么回事,大爷沉默半晌,小声对他说,这些车你推出去卖了吧,不会有人来骑走了。

多年以后,他与另一友人高谈阔论,谈及1989年的事,说此事若是能公开讨论,或许说明中国的民主有了希望。席间两位小妹妹听不明白,问,1989年有什么事吗?

他沉默半晌,最后说,没有什么事,只是北京的一些大学里,多了一些无人骑走的单车。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潮流是做视频,似乎大部分人觉得视频是一种更方便接收信息的途径。
但是对我来说,看着一个人盯着镜头讲话,非常不利于我接收信息。。。可能因为此人的表情、长相、穿着打扮、乃至环境信息都会形成干扰。
音频好很多,但是语调、口音、音色等既可能传递信息但也可能是干扰(无效信息)。

想到这些是想说。。。因此我非常喜欢毛象上写博客的朋友们!我就是喜欢文字和图像这种老套的信息交流方式!多多写博客吧朋友们!!

傅山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显示全部对话

晚上去看电影时路过地铁口,正跟J聊着什么,他突然惊呼一声,有只狗在过马路!结果因为他音量太大,地铁口正停留闲聊的路人们都往马路那边看,她们有的骑在电瓶车上,有的骑在共享单车上,而那只夹着尾巴的黄白小狗正小心翼翼,观望着往来车流。
结果那一分钟里,包括我们在内的十几个人类都集体沉默,目送小狗屁颠屁颠地、全须全尾地过了马路,这才继续交谈起来。不知道怎么说这一分钟的沉默,小狗不会知道有人类在这同一时刻为它沉默,为它提心吊胆,它也不需要知道。但我需要这种时刻。
也是某次看完电影,我们路过树边,有只大猫被困在树上哀嚎,我们在那树下逗留,渐渐也有年轻人注意到猫,跟我们一起出谋划策,有人把棉服脱下来,我们拉着给猫当缓冲垫。我去旁边废品站借梯子没借到,最后是一对开店的年轻夫妇将梯子借给我们,一个瘦削的年轻男人自告奋勇,从梯子爬上三米高的树杈,将惊慌失措的猫包进衣服,再交给树下高高举起的陌生人的手。陌生的手跟手,将猫传递下来。那橘色的皮毛在夜里闪光般消逝了,逃走了,我们甚至没看清它的样子。

突然看到的截图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