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 and Goliath
我原本在听一本叫A hacker’s mind的书。这本书讲的并不是电脑骇客,而是社会系统里的漏洞如何被找到和运用起来的。开头就讲市面上卖的ant farm,在盒子里有一张卡,你填好了地址寄回去,公司就会给这个地址寄一试管蚂蚁来。通常人家看到了,第一个想法就是cool,我可以让人寄一管蚂蚁给我。而作者看到的第一个想法,是,cool,我可以寄蚂蚁给任何一个人! 这就是hacker’s mindset。 笑得我。作者自己是电脑安全专家/教授,所以写的书吧,有点像讲课(读作:有点闷)。我听了一半跑去看Goodreads评分,想看看值不值得继续听下去,结果顺便发现作者有另外一本高分的书叫Data and Goliath。
这本是真值得推荐。不管你是不是电脑这行的,我觉得都应该看一眼。其实主要观点很简单:在信息时代为什么需要以及如何保护个人信息。Greenwald的No place to hide和Snowden的Permenant Records都讲到了政府层面的信息监控,而Schneier在这个之外,还讲到了私企的部分。这包括了社交媒体,包括了搜索引擎,包括了购物网站/实体店,包括了所有不该上网还偏要上网的各种电器(比如,你一个洗碗机为什么需要联网?!) 他在书里讲到了各种私企如何搜集你的喜好,如何运用这些资料,以及政府的mass surveillance为什么在除了侵犯隐私权以外没啥真正的大用,等等。
我算半个业内人士,也还有看了大吃一惊的地方。比如,这个3rd party doctrine:
The third-party doctrine is a United States legal doctrine that holds that people who voluntarily give information to third parties—such as banks, phone companies,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 and e-mail servers—have "no reasonable expectation of privacy" in that information. 基本上任何交出去了上了网的,就不能算作是你的隐私啦!还有些地方,州政府是可以把driver’s registration data,连同照片一起卖给“privacy company”的(不用怀疑,就是你猜想的几个:texas ohio florida illinois)
果然隐私权只是幻像…
书里还探讨了一些隐私权相关的话题,比如,放弃了隐私权被全面监控是否能换来大众的安全?(简短答案:不能)。比如,如何能改变现状?(简短答案:政府层面要求transparency,私企方面要求regulation和oversight。而这些都不会自动发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对此上心,去促成,而不是被动接受)。
至于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书里的原则我觉得大概正常人做不到。我自己的原则倒是简单:就算跑不过熊,至少要跑得比大部分人快一点点。这里有几个层面,一个是金标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有什么是免费的,那对不住,你的信息才是它真正的产品(比如,加入Delta会员就能在飞机上免费上网?比如,用星巴克app送你免费咖啡?比如,无孔不入的google ads?) 另一个是限制exposure,要求上网的洗衣机电冰箱烤箱统统都不要给上网,不管什么网站app要你的信息都要多想想。大多数情况下为了那么一点方便,并不值得。(比如,不管去什么网站都想推你去下载app,为啥?要你手机绑定的信息啊。下载个软件恨不得把你名字生日电话性别都搜集全了,为啥? 什么网站都让你用google或者fb账号login,为啥?还有搜集我biometrics的各种企图:比如游乐场年卡为什么要我的指纹信息?) 日常上网卫生:定时清理浏览器缓存,谨慎使用社媒。说起来,我们软件这行里,最paranoid两群人就是搞cyber security的(盾),和发网路小广告的(矛)。我有朋友不但自己不发社媒,甚至不和任何人合照,免得被人贴上社媒。我自己是避免贴照片的,但在社媒上看到自己合照不但被人贴还要被tag的时候也是一口老血吐出来,立刻明白我朋友不合照的原则从何而来。手机安全也很重要,照片不要存定位,社媒发帖不自带定位,能不装的app不要装,装了的app所有的权限都开到最小(比如,你一个记录经期的app为什么要我的定位还要我相机麦克风的权限啊对不对?)总结起来就是不要用隐私换方便,以及永远给最少权限。
最后回到政府信息监控,用作者的一句话结尾,其实和Greenwald书里的金句很像,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诵读一遍:Ubiquitous mass surveillance is the enemy of democracy liberty freedom and progress
No place to hide: https://alive.bar/@kao/112602562063627139
@BeauvoirBlitz 好好奇这个play!
@portokadoo 我坐!
@MaggiePaintsnPrints So Cool!
Ok i might like pencil sketching now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把今天的不开心都丢掉吧~小狗准备睡觉啦~晚安!ig:luka.ka.samoyed
https://weibo.com/7394892032/P0CEeiTho
Source: https://weibo.com/7394892032
童话好像确实是现实的反面:1.充满希望,承诺幸福 2.故事永远有着开头和结尾 3.带有真理或道德训诫。现实生活往往1.充满痛苦,没有承诺 2.生活没有开头和结尾,它反复无常,没有解脱 3.没有道理可言
把秋天带来给你!ig:bearsofthemilkyway
https://weibo.com/7394892032/P0G3G9dly
Source: https://weibo.com/7394892032
https://www3.nhk.or.jp/news/special/international_news_navi/articles/feature/2024/01/29/37092.html
之前轉過尤太學者、大屠殺倖存者後代Haim Bresheeth因爲支持巴勒斯坦被你英政府逮捕的事,原來今年年初NHK做專題採訪過他。
精力問題就不逐字翻譯了,有能力的自己看,我就摘一些(我認爲的)要點。
Haim的父母都是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倖存者,他的父親在被解救時體重只剩下32公斤。他的父母得救後去了意大利的難民營,在那裡生下了他。
1948年以色列建國,Haim的父母便帶著他去了以色列,在特拉維夫南邊的一個沿海小鎮開始了新的生活。據他描述,當時這個小鎮的居民都是集中營的倖存者和被以色列趕出家園的巴勒斯坦難民。但是,大屠殺倖存者因爲害怕被視爲沒有和納粹戰鬥的“弱者”,所以在以色列都幾乎不講述自己的遭遇,而以色列人也不願傾聽倖存者的經歷,他們一家在以色列感到被孤立。他們說希伯來語,努力想要融入以色列,但還是覺得自己是不被需要的外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