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伦类部 朋友
【停云】陶渊明《诗叙》:“停云,是思亲友的诗。”所以后人称知心朋友为“停云”。
欧 突然又想到,小小小的我,进到私立学校观察到无论有钱没钱,不开心的小孩都不开心。不开心这件事无关有没有钱。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初中特别明显。而高中,学校为了生源和高考考出好成绩,大力推行学费减免,只要成绩排在前面大家都能减学费,重点班的同学们,就算家境很好但也都很低调。相对来说已经很温和了,我们惊讶于‘这位女生’当时的格格不入感,不是谴责的意思。因为在抉择人生升学的时候发现这个残忍的事实确实是很痛苦。只是感慨于人很容易囿于其中。我想补充的一点是,其实在我们当时的学校里,在15岁已经筛选掉一批人了,家境好的孩子已经被安排出国了。(一些搞卫生休息中的莫名屁话,没啥逻辑也没看句子通顺就是想嘟嘟嘟请不要太当真
又或许这种落差感是面对于高中各自的出路而心生出的无力感? 而我和同学A已经在这个环境里生活了三年,而且是少年气更强,每天生活更戏剧更抓马的初中,却仿佛更能自洽(或者说提前习得经验?)?但说实在的,这种愤懑如果没处理好更容易影响关乎未来的眼界和心态。
搞清洁🧹的时候和同学A打电话,聊起中学的事情。讲起如今和当年的好友重聚,对方说起以前会因贫富差距而产生巨大的落差感和格格不入感。这让同学A有点疑惑和惊讶。(其实我们——此条嘟嘟里出现的人,在‘贵族学校’里都挺穷的)
惊讶在于,其实高中已经好很多了,高中还有共同的目标就是学习。初中才可怕,初中大家也不懂事,很多家境很好的孩子们比较嚣张……“有钱”这个概念如果在意就是把自己在地上摩擦欸。
我们回忆这件事情的时候,我想到💡,这种落差感和格格不入感的原因,也许是她们把金钱和尊严挂钩了!也许没有错误地把金钱多少和自尊作为因果关系,真的开阔很多,也舒服很多。只是这一点在我们小时候,有些人能不自知地如此实践,有些人困于其中。
真正的自尊(不是自我保护的外壳)和看得起自己,真的是任何时候都很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