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重新认真推荐一下Finch!

Finch是一个selfcare app,你会拥有一只小鸟,通过完成selfcare目标来让它成长🐦

先说一下我的使用体会,其实它的理念很简单,但没想到我真的会为了让我的小鸟出去玩而洗脸、吃维生素,简单的交友功能真的让我每次收到问候都会心一笑,也大方轻松地回送我的善意。还能在每天无数情绪切换之中尽力抓住一丝头绪,大大增加awareness和对自己的了解。

优点是【可爱】【轻松】【简单】,总之非常推荐一试!

---

我在探索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它的功能其实有很多,onboarding只讲了一部分,就想来推荐一下我觉得很棒的地方功能。

🍊 最核心的用法就是【Goal】,完成可以➕能量值,能量值加满小鸟就会外出探险,会有小故事互动(超级可爱温暖,详见这里:alive.bar/@whysocute/110113902 )、性格点数增加、带回宝石,慢慢长大。

说到宝石,宝石当然是用来购物的了,每天都会有商店卖服饰和家居装饰!宝石【不能靠氪金获得】,只能靠小鸟外出探险、签到、邀请好友得到,所以就会很有动力完成goal啦!

Goal可以自己定,也有很多建议的模版,还有一个功能是【Journey,是主页右上角的六角形爱心】,会有为期几周的每日goal安排,引导我们慢慢养成习惯,拥有更好的心态!

Onboarding的时候应该都是默认选了“A better self”这个journey,就可以在它给的goal选项里选择想养成的习惯,比如喝水,洗脸等等;
我还选了“Mange anxiety”,就会有每天的放松小练习,比如呼吸训练、心里着陆训练。

🍍 下方中间的【加号】有很多小工具,很好用的一个是【reflection】,我觉得可以叫它心绪记录。

每次打开app会问你现在心情如何等,包括完成了goal时,或者随时想写的时候都可以记录reflection。点击➕里的reflection会看到有很多template可选,只写短短一句也是很有意义的!可以按主题来选,如感恩记录、对某个好友的想法,也可以随意记录当下的想法和心情。

Reflection可以在【右下角的笔记icon-log】里看到。会发现有很多词变成了彩色,这是app自动识别的关键词tag。
比如我说【我在长毛象真开心】,它会识别并把【长毛象】和【开心】联系起来,点进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看到它们对我的心情影响变化。
(注意:有时finch的自动识别可能不准,可以通过自己打井号来控制tag,点击每条reflection前的头像也可以修改positive/negative)

Log里还能看到每天心情波动如何,完成了什么goal,和朋友有什么互动,翻翻会很有成就感!

🍓 【加号】里还有其它小工具,比如first-aid里有很多急救小练习,还有soundscapes等白噪音,非常方便好用!

🍌 中间一排五个icon中间的🌲是【树屋】,在这里可以加好友,互相发送问候祝福,非常非常可爱暖心!

(Bonus:即使ta们不玩Finch,也可以把你在乎的人事物加到书屋上,在Reflection里提到ta们的名字也会关联到树屋的小动物上,给你的思绪和心情设定一个目的地。)

---

🍑 我的code:TBC531MPTC,你会得到一个随机的迷你宠物,我会得到宝石买可爱衣服!也欢迎加我好友一起夸夸!

m.cmx.im/@qingdou/110051574607
alive.bar/@whysocute/110053414 (这条下面还有一些我的相关嘟
⬆️这两条嘟的回复里也有很多🐘友的码,可以一起玩!

#长毛象安利大会

显示全部对话

给各位象友分享一篇哲学家齐泽克2015年发表于《伦敦书评》的题为“Sinicisation”(中国化)的评论文章,主要谈及了他对于中国特色政治体制的理解,十分有洞见。

在文中,齐泽克提到了作为无神论的中国共产党员如何与“公民享有宗教自由的权利”并行不悖的问题;还谈到了中国一直以来进行的和谐美化宣传与国家内部频发的劳工反抗事件的根本性矛盾,他是这样理解的:“既然官方媒体没有公开报道问题,那么发现它们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寻找国家宣传中的积极的过剩——愈多和谐被庆祝,就代表愈多混沌及对抗存在。” 在文末,齐泽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一个定义——带有资本主义特征的社会主义。

~~~~~~~

文章入口:writee.org/47ci3d5kqe 👈

「本文约 2800 字,预计阅读需要 8 分钟」

~~~~~~~

* 本文是我简单进行翻译的简体中文译文,基于“齊澤克學會”(何偉、唐健)繁中翻译底稿,参考对比了ChatGPT等软件对英文原文的机翻,做了部分润色(尽管翻译水平有限),修改了一些在大陆习惯的表达方式,以便于更好地阅读理解。

#长毛象安利大会 @board

人是大自然孕育的,被人类社会的物质和文明养育。
所谓的“祖国生你养你”,在中国多数语境下,替换了土地自然人文社会和国家的概念。强行代表国家的政权抢夺养育的功劳。并让附着在国家的政党享有和国家等同的尊崇。

买了两个粽子,
包粽的嬢嬢只用白线
要是明早随手拿的是红豆粽
就是甜口的早晨
要是随手拿的是花生肉粽
就是咸口的开始

——深夜诗人摸着下巴的痘痘,心想我该睡了 :kanaheihlw040:

20230425:经过多次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反复修改,得出如下做法。
看了很多煲仔饭诀窍,米的选择和混合、大火小火、煮的时间、何时放料,各有不同的说法。综合了自己的经验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靠积累和目测,而不遵循一定的法则。
煲最好用那种粗糙带把手、内层光滑的陶瓦砂煲,比较方便转圈做锅巴;没有的话一般砂锅也可以,有把手方便转圈就行。米用的是泰国丝苗米,因为没有别的米种,又不想为了做煲仔饭花钱买别的,就用这一种了。

可能已经说过很多遍了。平时和女性朋友聊天,听说过太多女童在幼年被亲属猥亵、十几岁少女时被亲友性侵的事。而少有例外的,基本都没有报警、没有公开,有些甚至年节回家依然要面对这一个魔鬼般的亲属。我实在难以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种地狱,在活火山口搭建的生活,却是一些女孩的日常。这些隐秘的、却是普遍的事,就构成了社会生活的隐形面貌。有人嫌女性吠叫得太大声,不够斯文,实际上,能够说出的,能够站出来控诉的,只是数目无量多的众生中的少许人。

越看越美,好奇妙啊。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这么美的一张,差点就在相册里吃灰了呢!

今天,嘿嘿嘿嘿嘿,一个很厉害的前辈,把杯子递到水池边还给我。
他说:“谢谢你,好喝的咖啡。”

两次,他的杯子都空了。
都喝完了!一口不剩!

欧!这种感觉真好!

真的!就是被肯定冲煮得好真是太爽了!

说个可爱又搞笑的事情
阿婆今天竟然打了视频电话来,以往都是我打过去,她只需要按绿色的接听按钮。想到她成功地点对了发出视频的渠道,就很欣慰~
然而,她那边黑黑的,我一惊——这难道是前置摄像头坏啦?

结果是我阿婆在厕所里蹲马桶,没开灯。

但一想到阿婆蹲马桶🚽的时候,操作着智能手机给我打视频电话的画面,好好笑。

打完电话,我还是忍不住问:
“阿婆,你拉出来没有?”

到译稿约定交稿日期之前,这位朋友就不断催促了。远比我和其他出版社编辑合作催促的认真紧迫。我早已译完了,因为前面种种情况,就在合同规定日期前交稿,没有热情地提前。
交稿以后,大概半年时间就毫无音信了。半年左右后,编辑提交了修改意见,除了一部分我的粗心大意和译错的地方,还有相当多地方,出版方是要求改写的,因为他们觉得“更符合读者的语感”,或者他们觉得那样更舒服——这恰恰是我最反感的地方。以前的编辑是不会这样的,现在有些编辑就搞不清自己角色,什么时候开始先代替读者感觉和决定语言了?如果要你们感觉舒服,那还何必找其他译者呢?所以凡是改写而我没有错的地方,我都一概拒绝了。
大概过了一年,差不多是合同约定出版日期前不久,对方发过来一个最初的编排样稿。之后也没有消息了。然后有一天突然在豆瓣读书上看到挂着我名字的条目,书什么时候定稿,书面设计什么样,最后排版怎么样,连具体出版日期,全都不知道,书怎么就挂出来了。我觉得特别奇怪,难道出书封面怎么设计的,都完全不需要让作者(译者)知道,译者只是流水线上的一个部分吗?而后合同出版期限到了,书到底印了没有出版了没有也不告诉你,总之最后就是稀里糊涂装样子按期出版了,而事实并不是这样,虽然也没有拖太久。事情就非常奇怪,书不能按时出版拖期也是蛮常见的,一般也就是沟通一下大家都会很理解。但是为什么遮遮掩掩不讲呢?
从头到尾这样,我当然觉得这个“乐府”做事很不靠谱。所以虽然朋友在那里做事,我也再不推荐乐府做的书,包括我自己译的书。
不久前“乐府”做不下去了,仓皇秀情怀,也得到大家的同情和支持。这件事对其员工来说也许是好事,也许让他们没有被欠工资,得到该得到的。但是从另一方面,因为“乐府”早已失去我的信任,这样收尾,我也并不感动。
出版业可能竞争还是很厉害,生存不易。在恶劣的情况下,能幸存的都太不容易。谅解出版业的处境,但是出版业内的不良行为,就该容忍吗?不良行为有助于出版社的生存吗?我也很难想清楚。我很讨厌秀情怀,真真看到越秀情怀的越走下坡路走烂。有时候我想,人也许干干脆脆接受失败,知道不行就停止或者放弃是好事情,为什么不呢?不承认错误,不接受失败,就往外要绑架他人承担自己本该承担的责任,不是吗?

显示全部对话

性侵在男性中存在普遍性,我猜测也许80%的男性一生中会至少实施过一次性侵或者未遂/中止/起意阶段的性侵,不知道这样算是冤枉的多还是漏网的多,其恶劣程度或轻或重,但至少会有一次,这里说男性不只是说年轻男性,也包括中老年和少年,不只包括公共场所的陌生男子和职场里的男性同事,也包括你的父亲、兄弟、叔舅、堂表兄弟、祖父、外祖父、曾祖父、女婿、舅姥爷啥的,也包括电视里出境的男性公众人物和历史上留名的男性历史人物。男性对暴力的容忍程度更高,而身体暴力与性暴力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很容易就跨过去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法律受到父权制的形塑,法律上的性侵定罪条件苛刻,绝大多数性侵既得不到法律支持也得不到社会支持,而法律上的苛刻反而让事实上的性侵的门槛变低了,反向激励了“低烈度性侵”,而被定罪的性侵和被公众关注的案件其实是幸存者偏差,也就是说,这些恶简直可以说是“有幸”才存活到被曝露、被惩罚的这一天,运气稍微差一点早就被掩盖、被受害者自行承受了。父权制下本来也不是完全没有反性侵机制,传统的反性侵机制是禁忌、公序良俗、舆论、拳脚这些东西,都是前理性化的机制,效率很低,在现代社会下效果很有限,还很容易被hack,现代社会的特点本来就是容易hack传统中各种“坚固的东西”。适合现代社会的反性侵机制除了法律就是教育。很显然女性在性正义这件事上觉醒要比男性早得多,男性普遍冷漠,连对社会正义的男性中许多也对性正义冷漠(现在连在社会层面主张性正义的男性也对他个人层面的性正义冷漠),只有系统性的性正义教育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这里用性正义这个词而不是用更常见的性道德这个词,是因为性正义感缺失的后果可不是道德性的,说是道德太轻描淡写了。性正义教育本应是性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哪些是正确的接近异性的方式,哪些是侵犯,接近异性与侵犯异性之间边界在哪儿,如何克制机会主义本能,假设把性侵按恶劣程度从1排到10,那么不同程度性侵的特点、心理动机、场景、真实案例、受害者受到的伤害、刑事和民事后果、救济手段、性侵者下场等都应当对学生进行展现(结果展现出来发现后果不严重,下场都不错,回归初心就可以脱罪),校方应该请研究性犯罪的学者和涉性犯罪的服刑人员来课堂现身说法,前者好好讲讲受害者有多悲惨,后者好好讲讲自己当时有多坏有多蠢改造过程有多苦。因为这样的教育不只是知识,涉及到大脑的高级认知啊逻辑思维啥的,所以它应该是持续性的,从初中一直到硕博乃至员工入职培训,不断加深。(1/2)

在朋友圈一顿狂骂范新,顺便骂骂沉默的文化行业者。啊哈哈哈哈哈骂的就是不做声!爽爽!

恶心之余观察了一下朋友圈里的集体性沉默 —— 曾标榜女权主义者的独立书店男老板们:某店至今还设有一页专柜,升级改造的某家还挂着诺大的「闭经记」宣传页,但事情发酵两天内,全部隐身。书确是无辜的,但在此次事中并不是最重要的,平时拿女权主义做生意吃红利、甚至谴责性别不公的时候,就该人设合一而非精致利己。表态才是文化传播者最好的态度。

卡乐比的薯条,吃完了想把盒子折起来,盲拆半天没拆开,低头一看原来盒子底部有个图1的绿色小按钮,按下去之后很轻松的拆开了,然后看到图2

“谢谢你把我折起来!”

这把年纪了看到这种不经意却又用心的设计小细节还是很开心:ikeasama023: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