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board
爸爸最近萌生了退休后想要来欧洲/英国留学读硕士的想法,想知道一下可能性~谢谢大家~
(家父今年59)

坏消息是我给手机充上了电,好消息是狗狗舔脚的声音太大我可以心安理得的把这个当失眠借口。 :ablobcatbongo:

显示全部对话

坏消息是我睡不着,失眠在即。也许是晚上看了唐山受害女孩们的遭遇更新,也许是忧于我自己本身。

好消息是手机只有3%的电了。只要它关机了,我必须得闭眼努力睡着。

相册里翻到外婆家的小娃娃,挂在墙上二十几年。但是我发现它的时候,它很干净。和它拉手的时候想到,外婆是偶尔给它洗澡吗?

已经在胡思乱想:如果我很缺钱,我出一个心理咨询的广告以后,能拿到一笔数额不小的佣金,我会发广告吗?

(我能理解她体验过后又被治愈到,所以分享?但是这本身就不是你好,别人也会好的商品。)

这件事让我觉得不舒服的是——如果是购买商品有的商品不适合你的粉丝,那么最多也是钱花出去了不喜欢而已。 而心理咨询的广,你推荐出去了,它不一定能有效,没有效就打止是最好,但是也许会造成伤害。

显示全部对话

准确的说,在我眼里,博主接心理咨询的广,不是一个合适的举动 :ablobcatbongo:

看到一个博主分享自己看心理咨询,讲述自己的容貌焦虑。一段作文看下来,结果评论区第一条就是她的优惠券,顿时无语。

也许有人也需要线上心理咨询的优惠券吧,这么对应需求的话……(我努力给这个不舒服的感受,给出一个合理化的解释)可是还是有点觉得很奇怪。

1. 在文章开始前标注「此条有广告」或者写明是推广会更好吧?
2.线上心理咨询这个事吧……线下心理咨询的推荐都不是非常合适,每个人找到自己合适的心理咨询师都是很难的过程。更何况线上……总觉得这样不是很负责。

:ablobcatbongo: 当然这只是我一喵之言。

想推荐给大家李宇晖博士的作品《给孩子看的西方政治学》,从根本的逻辑上break things down,可以讲清楚一些对民主这种制度的怀疑和潜在的问题。
这里是目录,其中第三章的“多数人暴政”可以很好的澄清大家对民主制度的一些疑问和怀疑,比如没文化的人有选票怎么办、占人口多数的男性对占人口少数的女性通过选票产生打压霸凌会发生什么之类的问题。
整本书的链接在这里:cnlgbtdata.com/files/uploads/2

年初时还和在伦敦当程序员的朋友说,等开了国门你回来探亲,来魔都绕一圈,我带你吃浓油赤酱本帮菜,吃日料吃寿喜锅吃烧烤,吃这个那个,在街上乱走。
如今这话我已说不出口了。一切都回不去了。各位,上海没有恢复,现在的一切都是不正常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恢复,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恢复。没有堂食,没人出门去玩,到哪都很麻烦,百业凋敝,快递很慢,有些店依然不发上海,什么非必需的东西都不想买。我们正在过着一种最低限度的没有一切非必要的生活,正在两点一线艰难地维持着日常工作,朝不保夕地祈祷自己不是下一个中招被封的,过着没有乐趣还要工作的日子,好创造利润和税收以给压迫我们的人继续供血。请大家一定知道我们的处境、我们的真实,请一定不要忘记这些不正确的记忆。

阳台上的班兰长得过于茂盛,必须多剪些下来做千层糕。这糕我一年难得做一回,很简单就是花些时间,做了一大盆一下子吃不掉挺占冰箱空间。配方不过是木薯粉、米粉、椰奶、班兰叶、水、砂糖,倒是纯素,特别环保。调一碗绿色的班兰椰奶粉浆,再调一碗白色的椰奶粉浆,然后就是一层一层地倒入蒸碗里捣腾做出成品,可真香啊。

其实西方人好像也不是到这几年才把青年时代拉得特别长的。今天想起老友记,又查了查演员年龄,发现 94 年第一季开始的时候六名主演的平均年龄也有二十七八,04 年结束的时候那就是三十七八。但在剧中,作为当时代北美青年的代表,主角们几乎在人生的每个方向都在慢慢探索;不论是人格,感情生活还是职业生涯,在剧终都比剧初成长了非常多(并且一直没买房)。而相对地,哪怕是当代的中国人,在社会的主流眼光下,二十七八岁都应该把以上探索全部完结定型。我也想起自己在二十七八岁的时候,也处在一种以上什么都没定型的探索状态,但眼看已经是一个要被全面宣判失败的北漂。

看到很多警察巡逻夜市的视频,想起来我关注的博主曾经说过我们是一个“剧场国家”,那就是所有的行为都只是为了表演,好像戏剧一样,它对你的要求是在该哭的时候哭,在该笑的时候笑,在应该恐惧的时候恐惧,应该感到安全的时候感到安全。

山东烟台要求开发区教师不仅降薪,还退回之前的奖金、加班费、津贴,引发抗议。

微博上爱国蛆是这样洗的:农民工资更低、他们工资比烟台其他区高、不干可以滚蛋。接下来,估计就是师德的紧箍咒要出来了。毕竟,教师群体是体制内最卑微群体之一,天生带着穷的宿命。

曾经在类似的新区、开发区工作过,较之老区、市区,这些开发区把人招去的时候,是一穷二白的。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匮乏,很多地方刚去的时候连医院都没有。地方政府最初往往许诺以高于其他区30%的工资、人才补贴,将高学历的毕业生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招去。将学校作为基础设施的一环,吸引园区内的工人定居,将孩子送来读书,继而带动房屋销售。现在的做法,其实就是单方面毁约。

过度防疫、过去十年愈演愈烈的民族主义和昏庸折腾、不计代价的社会治理,正在释放经济代价,承受者是每个个体。

@friend

大家好,想交朋友!

人在美中GMT-5,半工半找工中,倾诉欲旺盛,话多且跳跃,希望可以找到时差差得不太多的姐妹,分享日常,聊闲天,吐槽,或任何感兴趣的舒适圈话题。
如果可以互相提供support那最好,不想的话也完全没关系,想聊的话题也可以商议!

可以粗略地看一下我的主页,如果感觉能聊得来的话欢迎试用(? :blobcatmeltlove:

辅导员忽然通知要搬宿舍到隔壁幢,现住的要整幢改男寝。下午煞有其事地叫每个宿舍派个代表去听情况说明,结果其实只是想派传声筒回去传达旨意。辅导员吧啦了十分钟后问,那你们回去商量一下是下周搬还是下下周搬,还有什么问题吗?旁边同学都默不作声。

我问,老师,我还是想了解一下,这么多幢宿舍楼为什么挑了我们这幢改成男寝,这个决定是怎么做出来的?有没有经过论证,还是是公平的抽签,是通过什么方式定下的?

辅导员错愕了一下,估计没想到还会面临“疑问”。她说,这个决定我也是接到的上面的通知,肯定是通过会议做出来的,我没有参加。

我说,那“上面”是指谁呢,是什么部门给你发的通知?有没有一个我可以联系到的渠道?这个会议的决策信息能不能公开?或者我如果想要申请信息公开的话,要联系哪个部门?

她顿了顿,说,那你是想要会议纪要吗?这个东西不可能全部给你的呀,这就是学校方面的决定,你知道这个东西对你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用?

我说,可是这样忽然要我们搬走,当然不可能只是一个“通知”下来就可以接受的,我们想要知道这个决定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我知道”和“我知道了却无法改变”是两件事情。

她说,好吧,那你等着,我去问问领导。

然后她走了几分钟。这几分钟里,原本其他在场的同学也仍然在默不作声,但我和另一个相熟的同学稍微聊了聊,才知道她们宿舍从早上起来看到消息也是抱怨了一上午。其他坐着的人听见我们这样说,也都开始窃窃私语,似乎也有很多不满想问为什么。可是为什么不问呢,反而都在点头称是呢。

过了一会辅导员回来了。坐下看着我说,领导说会议纪要这东西不会给的,而且本来这就是上面的决定,就像放假通知开学通知一样,难道每个通知都得给大家这样回应吗?你们是学生,就要遵守校规校纪。而且宿舍楼本来也不属于你们,你们住在哪怎么住都是学校决定的。

我说,可是搬家的事跟放假通知性质不一样啊,这是确切关乎我们自身利益的事,为什么不可以问呢?

她语气已经变得很急了,说那你的意思就是不搬是吧?

这时候,几个默不作声的同学开始陆续离开。估计是觉得我在没事找事,怕被辅导员怀恨在心吧~

我说,我没有说我不搬,但我希望得到一个“我需要搬”的理由,为什么是我们这幢的理由。

她又绕回去,说就算知道了对你又有什么意义呢?你能改变什么呢?

我说,可是“知道”本身就是意义。我应当有权利知道。

她说,我知道你们学法的学生就是爱较真,抠细节,凡事有这个习惯,但是我们这个工作开展balabala也很不容易要搬的也不就是你们balabala,总之是车轱辘话来回说。

我说好吧老师,那既然你们不愿意回应的话我也就不想再问什么了,好吧,那就这样可以吗?她估计是怕被抓到把柄,又极力澄清“我们没有不愿意回应”。

走回去的时候一路就在想,如果连这种时候对自己的权利没有一点敏感度,如果分不清“知道”和“知道后什么也做不了”的分别,如果不敢为权利而斗争的话…我们学法到底都学到了些什么啊。在法学院的这些年,如果说它教会了我什么的话,一定就是想要不停问的勇气啊。

回去后没多久又接到辅导员电话,她说又问了领导,选择我们这幢搬迁的原因是…(还算可以信服的理由)。估计是她怕我没得到答案再继续往上面找吧。然后她又感叹了句,知道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可是,可是,知道本身就是意义。

如果再有人问我,当时为什么从xx辞职。
我就用最简单的话回答。
“因为我没有尊严。”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