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还想和你谈论宇宙和天空,或是沙滩里的碎石和人生。」

怎么说呢,10月17日山西草莓是我(几年来)第一次看草东的现场,很意外,没想到我看的第一场演出竟是鼓手蔡忆凡的最后一场。当时去山西晋中,真就脑子一热说走就走,尽管旅途波折,回京后健康码还报了警。但事实再次证明,有些事情非常想做就千万别犹豫,毕竟生命真的有尽头。

如果说1806年黑格尔在耶拿城遥望拿破仑的那句「历史在此刻终结」呐喊预示着人类在精神世界终于彻底自由,也彻底迷失。束缚我们意志的——同时赋予我们先验价值的——「上帝」彻底死去。

那么当原子弹在广岛爆开的瞬间,6000多度的高温把一切化为灰烬的刹那,自毁已不再是难题,人类已经可以轻易毁灭地球与我们自己了。技术成为人类控制自然、最后又返回来控制自身的支配性力量。

二战结束后,人们对科技的膜拜与恐惧达到了高潮。在生物技术还未真正起步的50年代,海德格尔就断言,未来最危险的技术不是原子弹,而是「造人」的生物物理学,人类马上要开始通过技术加工自己了。

@uno 挺好奇人与人之间如此强烈的仇恨是如何产生的。怨恨、愤怒、嫉妒或还有什么?以及互联网作为一种虚拟空间是如何将这种情感放大的?

空间混杂着光滑与条纹的力量,涵盖政治、历史、文化、艺术、传媒等各个领域,可以根据光滑和条纹的程度加以测度。这是一种地理哲学上游牧美学的特殊表达。块茎皆属平滑空间,传媒、资本主义、娱乐工业等皆可创造新的平滑空间。平滑空间没有长期记忆和宏大叙事,只有微观历史学和微观社会学。平滑空间指无拘无束毫无沿海的空间,没有凌驾于其它食物之上的特权和区域,因此更多的与无意识相关。

德勒兹/加塔利在《千高原》中关于赛博网络空间的叙述。

@liarsliar 没有,正如菲利普·迪克小说故事的色调一样,他的人生也极其灰暗,他感情生活接连失败,深陷债务危机、药物依赖和神经分裂,直到最后心脏衰竭去世,他都没有给予任何明确的回答。
现在距离他逝世已经近40年了,然而这个世界的问题只增未减。

@liarsliar 哈哈是的,这些问题是菲利普·K·迪克替我们问的。

@liarsliar 我是一个人,还是机器?我是一种意识,还是真实存在的?我是被选择的对象,还是做出选择的主体?

@liarsliar 哈哈,事实上科幻一开始就主打恐怖惊悚,比如《弗兰肯斯坦》——对于科技时代的恐惧和对现实的质疑。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里说同情心(道德伦理)是由自我对于他人悲惨命运的想象投射而产生的——所以利他本质也是一种利己。虽然它的逻辑基点与社会契约论的一样,即都是人性底层的自私甚至丑陋。但至少它把「行善」当做了一种内心需求,而非像社会契约论那样直接把「行善」扔进了废纸篓。

大家买的不是屎,大家买的都是外边那一层精致的包装。随着屎变大变多,销售运营团队需要更多的材料来包装它,甚至让它看起来更加精致。但总有一天,包装会用完,屎会露馅不是吗? 

现代婚姻本质是私有产权和抚养权的问题。本就与情感无关,结婚和离婚都与情感无关。期待早日婚姻制度灭亡,这样很多人也不用继续自己骗自己了。 

@tree 「众人皆醉我独醒」本身是积极的,不需要回避。但问题在于「醒来」之后怎么办?就像《黑客帝国》里Neo醒来之后才开始面对的真正的挑战。
这是人类的现代性难题:当你是绝对自由,完全掌控命运,且没有任何预设身份的时候,你该如何自我实现?你该如何规划自己有限的人生?
这就是为什么——清醒、自由和选择都是积极的——我们往往越清醒却越痛苦,越自由却越迷茫,选择越多却越恐惧。

@ID1850101627 70后作家在10年之后活跃的很多,比如阿乙、路内、葛亮等等。80后很多都是10年之后才开始写书的,比如东北文学代表——班宇和双雪涛。

看到这段历史我真不敢相信,当年这样爹能有如今这样的儿子。 

@angiezhang
从现有党内公开资料看来,在邓的时代,习仲勋就是自由派进步派,而薄一波是坚定的保守派。
但众所周知,你只要是在这个特殊的权力的结构内生存,无论自由进步,还是集权保守,本质上都是要当土皇帝。

@lgE 「4.防止被依法依约关闭的账号(跨平台)重新注册。」
这难道就是「一朝被封,终生退网」吗?
厉害了我的国。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