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并不能在快乐与悲伤做出抉择,相较而言,我们是在有限的沉默与开口、动身与等待之间做出判断,在不同且不完全可控的代价中选择或者认领。
#怔忡的时刻
虽然已是很久远的事,《电锯人》的开篇第一话确实害人胃口,完全没有提起兴味的地方。
相比《蓦然回首》短篇,却是完全不同的感觉,立意迥然不同,有一种温情,而我喜欢四季轮转的部分。
#怔忡的时刻
今年观影的关键词之一是坂元裕二,剧作往往会有细腻而精微的生活细节,但不致琐碎而枯燥,为人所称道恰是剧中乍染刺破心防的金句。
#怔忡的时刻
陈珊妮的短片,犀利而风趣,尖刻而有力,虽全是文字,排版独有章法。
https://weibo.com/5400431801/M4WCoukHn
”按照特里林的说法,在16世纪之前,不诚实既非缺陷也非美德。“阿喀琉斯和贝奥武夫的真诚问题是无从谈起的;他们既不拥有真诚也不缺乏真诚。”真诚与美德只是不相关而已。但是,在16世纪,真诚开始得到了崇拜。原因何在?原因主要是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在这一历史时期,英国和法国的社会流动率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或者在心里想,离开他们所出身的社会阶层变得可能。欺骗成为阶层提升的重要工具。表演的艺术、背离感受的起誓,变成了利用新机会的有用工具。当流动性变成了城市生活的事实,预示欺骗和人们对欺骗的理解成为一种工具。
真诚就它的角色而言,开始被视为是对在复杂观众面前进行表演能力的禁止,或是缺少进行表演的必要心理距离。真诚的、“诚实的灵魂”用来指代一个“单纯的人,毫不世故,有一点呆” 。之所以被认为“呆”,是因为表层扮演的艺术,被日渐理解为一项有用的工具。当流动性成为城市生活的事实,欺骗的艺术也成为了客观存在,于是,人们对于诚实作为一项美德的兴趣下降了。”
《心灵的整饰》
#抄书匠
“一个对政治没有兴趣的人,我们并不说他是一个只关心自己事务的人,而是说他根本就没有事务。”
#抄书匠
“交流注定充满沟壑”,“沟通”既是桥梁,又是沟壑,即交流既是人类实现真正相互理解的可能路径,同时又是人类为了相互接近而必须克服的难题。既然人与人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那么我们试图去消除这种必然存在的而且可能有着积极意义的差异,则实际上可能是在浪费精力。我们应该放弃“追求心灵融合”的交流梦想。应该为我们拥有通过语言和媒介相互联系的能力感到高兴。我们该问的问题不是“我们能相互交流吗”,而是“我们能彼此相爱并公正和宽容地相待吗”,我们能彼此谈话,却不能分享我们的存在。他认为“交流”是人类身份和利益的本质,而我们试图彻底消除交流中误解的做法,让我们远离了“共同建设各自世界的任务”。
最后,他借用爱默生、威廉·詹姆斯以及阿多诺的话说: 我们应该承认,与我们分享这个世界的一切生灵都具有美妙的他者特性(otherness),而不必悲叹我们无力去发掘它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认识这些生灵的他者特性,而不是按照我们的喜好和形象去改造它们。正如阿多诺所说,尽管人们之间存在着让人羞愧的分歧,但唯一能超越这些分歧的就是从这种分歧中获得快乐,这才是交流的理想境界。——《对空言说》约翰·杜翰姆·彼得斯
#抄书匠
@euygnix 小地方除去节假日人口流动一般是比较慢。确实没有严格防控的必要。
@euygnix 有些本来就是节奏快速,强调感官刺激,过过眼就算了。但有些还是要按照人家的节奏来,除非是有意拆解,进行分析之类的。加速肯定是损失美感,视听节奏改变了,人的关注点也比较更狭窄,领会的过程也变得不一样。
@euygnix 倍速感觉是一种快速获得的方式,对于一些强调功用性的视频比较适用。
@xiaoyuyu 谁也没有占有的权利。
@jump4u 换个浏览器,比如edge。
经过一座废弃的旧屋时,斑驳的墙壁印着几行字——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这是伟人语录择了出来作了宣传标语,也是时代荒唐的一角。一旦作了意识形态的口号,这句话在原文具体的语境所表示本身的含义也就失去了。所以当它被搬用时,其所预设的性质变得单一,本身的逻辑也不容推敲。而它隐含的角色酷肖二元叙事的剧本,具有极度理想化的自恋情结。在这种话语充斥的官方意识形态中,自我反思与纠错的机制更多地也是表现成一种表演的姿态。
#末日遗绪
“(官方)在正统意识形态彻底破产后,一直在寻求可接受的替代品...(但)最后必然发现唯一可以利用的是国人尚存的一点民族自尊感,加上政府长期灌输形成的扭曲历史观,部分地区与少数族群聚居地的分离主义隐患,以及政府控制下的国内媒体对所有所谓敏感事件的高度选择性和误导性报道等。
(官方)用人为扭曲的历史观不断制造假想的敌人和民族危机感,让自己成为理所当然的民族守护人...(同时,)让众人在一片喝彩叫骂声中忘却自己作为国家奴才的屈辱身份,甚或在面对某个弱国(或弱势族群)的强硬姿态中找回一点做主人的快感。
在一个权力压倒一切的国家,道德堕落是迟早发生的必然结局。这是因为权力本来就和道德无关,掌握权力尤其是通过暴力夺取的权力的事实本身不等于善恶或对错
但是,一旦权力成为一种社会通货,不仅可以兑换金钱、文凭、荣誉、美色,而且成为权力本身的正当性来源,社会就丧失了基本的是非观念······”
节选《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
宿雨而白日放晴,这算是顶好的时节。偶尔回想黄锦树的《雨》或者是阿彼察邦的《幻梦墓园》,会觉得有一种分外的亲近感;最近看电影时常坠入梦河,醒转时重看。
夜以继日或是日以作夜,人生就如此无声逝去。
存在感有时意味着异端,一种对如常的反对。
#昨日遗书
最近找来看了王德威关于抒情传统的反叛的视频。抒情传统的发章自诗学的创作,“诗言志,词言志”一说便是表明创作源于作者的本心的,而这是有着悠远的传统的。但作品与作者是否真的具有同一性,这是越来越被人重视并质疑的。
人只是人。
其实这是一直在思索的问题,我自然是很乐意息交绝游、静默自处的,但有时也会疑虑这样的方式。可是心底还是存着几分惧意,乐趣几多并不是我要追求。
在陈奕迅的《THE KEY》中由林夕作词的《任你行》。
“为何在雨伞外独行,
亲爱的 等遍所有绿灯
还是让自己疯一下要紧
马路戏院商店天空海阔 任你行
从何时开始忌讳空山无人
从何时开始怕遥望星尘
原来神仙鱼横渡大海会断魂
听不到世人爱听的福音
曾迷途才怕追不上满街赶路人
无人理睬如何求生
顽童大了没那么笨
可以聚脚于康庄旅途
然后同沐浴温泉
为何在赤地上独行
顽童大了别再追问
可以任我走
怎么到头来又随着大队走
人群是那么像羊群”
#十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