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摸索了一下,顺利将豆瓣的已读、笔记、日记等重要资料顺利导出备份了。开心。

这里的好处是可以话痨,反正没什么人看。最近触目皆是隐喻。

其实我也不是全部赞同所谓爱具体的人和事,便可以抵消所有坏事及其影响这种说法。这根本是两码事,抵消不了。相反,某些恶事(甚至只是平庸之恶)是可以令你丧失爱的能力。大家都挤在一个蒸笼里,架在火上,互相热气腾腾的那种爱谁想要呢。

岚山 转嘟

看到群友分享,又是经典你国特色爹味清醒“知识分子”发言,除了小布尔乔亚能不能搞点新名词啊犬儒爹们(贴标签谁还不会嘛)。底层民众的坚韧不就是能吃苦的多吃苦嘛,这跟夸“为母则刚”是一个逻辑,铁拳砸你头上的时候我倒想看看你坚不坚韧,反正我看什么六六、老胡都是小布尔乔亚。而且!能不能说人话啊…豆瓣广播何德何能(吐血. jpg

岚山 转嘟

鲁迅描绘的扭曲是欺软怕硬,自己被欺负就转过头去欺负比自己更弱的人,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胜利感,这种扭曲是外显的,给人的观感更多的是荒唐、麻木和可怜。但张爱玲批的那种扭曲就隐匿又细思恐极得多,它是如此的日常,还透着点热气腾腾——但这种热气正是骇人之处——明明过的都是惨绝人寰的苦日子,但每个人都齐心勠力,想方设法地从中翻出花来,一定要过得热热闹闹的,对那些不如自己的,还免不了刻薄势利一番。就像是一个茅厕里白花花的蛆,都只能吃屎,但也忍不住都争着抢着,踩着别人往最上面爬,去抢每天早上的第一口冒着白烟的热屎。#汉人社会

“那种‘保证完成’的刻板态度,难道不会产生无所用心的妥协主义?”

也有些挺不错的前苏联文学作品。那里面那种温和的、隐约的但严肃的批评,那种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我们这里最好的80年代文学只是学到了一点点皮毛而已。而目前,无论是读到哪个时期的杰出的俄罗斯文学,都倍感悲凉……

“所有西方法律的论述都不过是弗兰茨.卡夫卡的注脚”。
“守门人看出乡下人马上就要死了,为了在他死前让他听见,便在他耳边大喊道:‘谁也不能得到走进这道门的允许,因为这道门是专为你而开的。现在我要去把它关上了。’”

家长制下,哪有真正的爱和感恩。有的只是“责任”“应该”和“怨恨”。

承认这是对的:现代人说“我喜欢孤独”,是因为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孤独。真正想说的不过是“我需要保持距离”而已。

保守倾向(无论道德习惯还是文化倾向)的男作家,似乎都很喜欢在小说里写对文明女性的改造。最早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张恨水的《啼笑姻缘》,樊家树虽然也钟意何丽娜的长相,就性格来说,他肯定还是更喜欢沈凤喜,凤喜死后,何丽娜经过一番自我改造(其实是樊家树的审美与价值倾向改造了她),才和家树最终结合。《鱼王》里的艾丽雅,随着放荡不羁的男青年游荡于原始森林,最终,虽然未跟阿基姆结合,但她的作为现代女性的种种习惯、思想也经受了那种保守、乡土道德的洗礼。《不要射击白天鹅》里的颇有“资产阶级”情调气质的诺娜·尤里耶芙娜去森林的经历也是如此。忽然又想到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结合。这是很矛盾的。

皮皮表示,《红楼梦》里他最欣赏的是王熙凤,他说以后也不一定要结婚,如果要结婚,就找个像王熙凤一样的女孩。然后又补充了一句,“当然还是要善良”。小少年的择偶观我觉得可以。

岚山 转嘟

莫名想哭。。。我其实泪点非常高,不容易感动。可是收到某编辑的问候(很久没有给她投稿),让我多写,就觉得,哪怕写出来的文章只有一个人读也值了。这跟写论文的感觉很不一样,虽然论文也有人夸过。

摸鱼发图,但实际上正处在“腹背受敌”的焦虑中:备课、写稿、编书……

冒着毒日头出门散了个步,公共绿地、公园总算开放了。但也没有特别开心,已经错过了鸢尾季。

看到教育部那个通知,要中小学生学做饭什么的。感觉非常搞笑,这种事情需要开会、需要学校以任务的方式下达吗?我见过那种成长过程中完全不做家务,长大之后很快什么都能学会的人。我也见过不少自己都做父母了,还事事要老人“伺候”的成年人,有不少三四十岁女性压根就没做过饭。这种种,关乎每个人的日常,本是自然而然、因人而异的,也被纳入“规训”的轨道,可以预见,到头来不过是增加了为人父母的负担。就好像“双减”从来就是笑话一样。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