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日常、读书
时隔三个月,将一篇写完之后看都不想再看一眼的万字长文点开来修改。用了这么久,才终于将心里的那种厌烦、颓废情绪化解了大半……
@Stone2020 如果单位和社区安排的都去做,那我一周要做4-5次。所以经常不做。拖到没办法了再去。
#夜色 好高兴明天又降温了。
#夜色
桂花、木芙蓉、翅果菊、榆钱
这两天木芙蓉开得正好,今天下雨了,桂花的香气在水汽中悠悠浮沉。
碰到一群红头长尾山雀,这么小只,因为近,手机也能拍到。
忽然明白了张爱玲为什么喜欢毛姆。对某一类题材的兴趣和把握自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在看了电影《面纱》之后忽然意识到的。说真话而非漂亮话,始终是很难很难的,鲜少有作家做到。张爱玲和毛姆都做到了。他们从不用温情脉脉的理想欺骗读者。电影《面纱》之于原著,犹如电影《色戒》之于原著。
写文章要文从字顺,这么低的标准,有很多高学历文科生都达不到。这些年,我们的文科教育都搞了啥?😂
牵牛
伊朗人的集會塞滿了yonge-dundas square和邊上的十字路口,能聽到聲量最大的口號是MAHSA AMINI在這樣的現場總是想哭,會覺得同一種痛苦產生的力量把所有人連結在了一起
@Stone2020 常常连维护自身的力量与勇气也没有。开完荒诞的会议,办公室里一阵阵讪笑、小声的抱怨、牢骚……都看起来平静和谐。。
准备重读茨威格。
在武汉博主的评论区看到一位网友说疫情不会过去的,和他关系很好在生物科技城上班的朋友告诉他——核酸棉签排产已经到2025年了。。。
进入六年级,皮皮说他们班再也没有喜欢告状的小朋友了。因为喜欢告状的小孩慢慢发现,他被所有同学孤立了。
早晨的两种野牵牛
@Stone2020 漫游于各种废墟景观,好像自己的心灵也正在化成废墟……
确实觉得,部分的我已死于2022。不是2020,不是2021,而恰恰就在2022.
人心并不是变得粗粝、麻木了,而只是如被消音的潮水,一次次冲向沙滩,淹没于冰冷的细沙,又一次次退回大海。是这样一种无意义的重复行为。
人生一世,鲜不有死。病死与战死,一也;早死与迟死,亦一也。等死也,与其自尽天年,草木同腐,曷若易病为战,易迟为早之为愈乎?人能免水火刀兵,而卒不免死。然则此时不死,异时必死;少时不死,老时必死。即使老时不死,至地球末日,微尘世界,一切有情,皆归虚空,则亦必死。等是待死之身,不愿以血灌自由之苗,而甘以尸饱江鱼之腹,乌乎可哉?如死而痛苦,则何尚天年?死而无知,则何悲菹醢?吾身虽死,自由不死;吾身虽灭,原质不灭。乃为之歌曰:“原质成吾身,身死复原质。原质无灭时,吾身亦不灭。”又为之歌曰:“病死人所安,战死人所悼。宁知枯髑髅,一样委荒草。”
#周作人《说死生》
#CHATONLIVRE @reading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