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創作界似乎有一條原則正在流行:中文寫作少用成語。其實不難理解,成語是文言文(駢文)遺留的殘片,白話文試圖將其直接納入詞庫作爲語料,猶如洋涇浜英語,勢必水土不服。
現代人學習成語,都會被告知成語的字與序不可輕易更動,「百身莫贖」對,「百身難贖」錯,久而久之,成語就被當作一個基本詞素,直接映射至所指,不再經由四字分析理解而來。兩個例證:一是「一衣帶水」許多人斷句錯誤,也並不理解字面意思,遑論背後典故了,但並不影響人們正常使用一衣帶水來形容中日關係;二是,稍稍複雜的成語,往往只作副詞或句子狀語使用,表明人們已經失去了分析成語語法的能力,只好將其附爲句子平行成分,不介入主幹。
還有機會在中文寫作中順暢使用成語嗎?這需要對白話文和成語兩方面重新打磨,將成語還原至單字語素層面理解,將白話文拆分至僞語素層面(文言層面),將兩方接口袒露出來,得以聯通。這樣產出或許類似早期白話文,亦不知所費何償。
自然、日常、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