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读书了
看的是模仿欲望,前几章觉得有点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人通过其他介质才有欲望,其他介质包括活着的人,死了的人。现在的社媒通过展现粉饰过后的生活状态将一种欲望传递。并且他认为这种模仿欲望不是可以克服的是类似地心引力的客观事实,人没有所谓的“发自内心”的欲望。人的欲望都来自外界。感觉没什么毛病,比较清晰的观点,但后面拓展开就觉得没那么清晰了,像在看由十几本不一样的人文社科书混合起来的书,不太懂他在表达什么,而且发现作者用的例子在别的书里也看过,比如乔布斯的例子,但用它论证的观点完全不一样。也就是一件同样的事可以论证十几个看起来不同的观点,瞬间觉得这本书毫无魅力了。
感觉特别自由,肯定不是因为赚了点钱,而是陈旧的无形之墙被打碎了。女性最最最最应该体验的就是主人感,开车的时候,收钱的时候,还有遇到问题自己轻松解决的时候。没有道德感约束我去思考小家怎么样,大国怎么样,地震海啸都跟我没关系,谁爱哭谁哭,谁爱死就死,反正不是我的责任,跟我没关系。
一人吃饱就一人开心,吃西瓜开心,吃牛肉开心,骑车开心,抽烟开心,走哪都开心。这种感觉才是人应该有的,没有后顾之忧,也不需要未雨绸缪,不需要前后思考二十年才敢落下一子。有人给钱就收,不给就要,买得起就买,买不起就再想想,想吃就吃,想玩就走,身体健康,搭上火车或飞机,哪里都能去。有没有人一起玩不重要,走哪儿哪儿都是人,搭把手的事,想一起玩总能找到一起玩的,不想就拉倒。
哦还有道德陷阱,母父指望你孝顺,恋爱对象指望你善解人意,就连陌生的销售员都更愿意跟年轻女性搭讪,因为女性总是更“好”的,更“善良”的,更具有道德感的。可是凭什么?凭什么女性要当这道德标兵,凭什么要因此付出更多去为别人考虑。道德也是陷阱
我对激女的看法就是她们是非常非常实用主义且个人主义的,蔑视道德崇尚暴力。后半句也是前半句的拓展,因为道德不能迅速达到目的,暴力可以,道德会束缚人,脱下道德一身轻松。说谎骗人不可耻,背地害人也没关系,只要能让自己过得好什么都可以。
她们不会成为完美的没有瑕疵的领袖/发言人,因为她们并不在意整个女性群体,有的连部分女性群体都不在意,有的也不在意猫狗宠物,唯一的共性是她们非常在意自己的生活状态好不好,也就是说她们只在意自己。很欣赏这种状态,哪怕到处出警也很好,是这种极端的像火一样的激烈的女人把互联网烧出了一片净地。
在此之前每个女性都陷在一种美丽陷阱里,哪怕其实自己本身并不在意,还是会随着大众的评论指点去化妆、穿衣甚至练习表情神态。“美即是道德”,网络上几乎是这样的舆论环境。在这几年美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大大减弱,而且“不美也是道德”深入人心,我不信“你本来就很美”这种话。我更相信,“是的,我不美,所以呢?”同样的陷阱从来没有框住过男人。男人从不担心美不美,道不道德。脱美役变成了潮流词,终于不用解释为什么不化妆,因为我不服美役。这么多年来,拘束女人的观点终于有了裂痕。
只想开心和自由,还有我命中注定的大号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