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换洗了床单
2.今天也泡脚了
3.吃了好吃的咖啡米面包
今天吃了专后一直在专注地玩手机
1.今天出门骑车了
2.吃到好吃的爆浆巧克力麻薯
3.泡脚了
过去半年里断断续续的焦虑,最糟糕时一吃东西就反胃,疲惫与嗜睡,浑身肌肉疼痛、恐惧社交。现在自我感觉是缓过来了,也能做一些脑力和体力上都有强度的事情。记录一下我觉得特别有用的tips。如果能对路过的象友有所帮助,就再好不过了。
1.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点,是要*意识到*自己在焦虑。感受,和对某种感受有意识,是有本质区别的两码事。好比 “我冷” ,是感受,是我缩在原地瑟瑟发抖;而“我觉得我冷“是意识,我会起身去找外套。
焦虑可能随时随地发生,但意识到自己在焦虑,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焦虑有时候就是纯生理反应,比如心跳加速,喘不上气,没有食欲。有时候是看起来十分合情合理的触景生情,比如我遇到了一点健康问题,我很担心;大半夜楼上的邻居挪凳子,我很生气,等等。但如果起因是一件小事,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却完全不成比例,那很可能就是自身的焦虑.
2.焦虑的触发、累积和爆发是有过程的,在这个过程早期是可以做心理建设调整的。比如我忽然有些莫名的恐惧——*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可以对自己说,这可能是anxiety attack的前奏,接下来的一阵子我可能会有点难受。即便有所意识,焦虑该爆发还是会爆发,但若有心理建设在前,强度会明显轻很多。
3.焦虑被触发,有时候是有具体原因的。此时感受到焦虑,不要和自己讲道理。
比如见了一个烦人同事,我对自己讲道理——“啊对,我是不喜欢那同事,因为我不可能喜欢所有人,生活怎么可能事事顺心” ;或者明天有一个很重要的报告, 我对自己说——“我可以把这个报告分割成ABCDE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不是很难,所以我没有必要焦虑嘛” 。别这么做,因为对自己讲道理基本上没有用的。人的情绪好像就是听不懂道理的(字面意义的听不懂,不是贬义)。这时候需要停下来,做一些别的事放松自己。一定要停下,哪怕只有五分钟。如果不停下,潜意识还会持续继续纠结这件事。
4.有时候焦虑好像没有具体原因。这种情况可以每天记录它什么时候爆发,持续时间大概多长,可能可以找到规律,然后做相应的心理建设和对策。我自己就是餐后容易焦虑,每次大概半小时。于是这段时间里我会集中安排洗碗筷、洗漱、冥想。
5.找到能让自己放松下来的事情,焦虑发作的时候做,此外每天也要定时做。不需要很长时间,十分钟都足够了。可以尝试不同的事情,根据自我感觉分门别类,什么事特别有用,什么事偶尔有用,什么没用。我自觉尤其有用的是冥想、码字、与手抄诗歌;效果不太稳定的有弹琴、唱歌、做手工;最没效果的是刷手机。
如果今天发现了特别有镇定效果的一件事,不必指望它时时刻刻都有那么强的镇定作用。
6.如果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焦虑,不要指望迅速恢复。因为身体的生物化学过程,就,挺漫长的。手臂擦伤了淤青一块,三两周都未必彻底消退,何况焦虑显然是比淤青更麻烦的问题。变好是一点点的,而且可能很难察觉。
7.最重要的,每天按时吃饭,喝足够的水,在床上躺足够的时间(睡好这事可遇不可求,但在床上躺着起码是可控的),如果可以再做点运动和家务一类的体力活。同时还要自我暗示:当身体有足够的补给和活动量时,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的。
@shuting 好可爱啊!
@turquoise 太可爱了!!
自留快乐地,喜欢说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