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有象友说《三体》的世界只不过是体制内的零和博弈,我觉得说的太对了,人不可能长出超过自己经验的认知,刘慈欣这种资深体制内职员,也不可能有超越自己亲身经历的见识。

而咱墙内女人们喜欢的《甄嬛传》《知否》《如懿传》的物质世界,也一样给人一种离谱的匮乏感,安陵容会因为几筐碳而备受克扣,进而奋发争宠,这别说是皇宫里的妃嫔主子,就是红楼梦里的贾家丫鬟都不会被如此物质虐待。

靠谱的解释是——作者们根本无法想象出真实皇宫优渥的物质条件,参考的只能是学校这个类似体制内的封闭系统、和49~79年穷的叮当响、时不时闹个惊世大饥荒的新中国。天啊!怪不得这些剧群众基础杠杠的。

PS:我的意思是在真实的清宫里面,最低级的温饱问题该是宫女和太监就已经解决了。我不否认嫔妃之间的份例待遇的不平等。

@normanzxy 一个老笑话,一开始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后来头痛医脸 脚痛也医脸,最后脸都不想医了,头痛堵嘴,脚痛也堵嘴

齐泽克还是太落后了,需要来接受一下xx特色xxxx教育

@normanzxy 对应还有防疫三年,几乎掏空家底不计成本的无限投入,居然精准的避开了“增加医疗保障”一项。放开前和放开后都纯靠硬扛,掏空家底还花了个寂寞。

@Tuilindo 对,还有极度的风险厌恶:“不要回答”,对应“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体制内呆久了脑子就里就会是这些。

@Rwby 笑死,刘电工这看上去像考编考出病来的人。总量不变=定岗定编,隐藏坐标=黑箱操作关系户,降维打击=官大一级压死人……这家伙还真是体制内世界观🤣

回想起来不由得不佩服圣上的牛逼:2015-2020举全国之力的“全面脱贫”,大家还记得有多大阵仗多大投入吧?那时的中国政府,既有决心又有意志而且还有钱,可是这么大力的一通折腾,就硬是他娘的能够精准避开“福利兜底”这个最最基本的操作。be like锣鼓喧天全员赈灾官宣彻底消灭了饥饿,最后一看居然全过程都避开了“发粮食”这个环节——这他妈是怎么做到的?我都不说“全面脱贫”是不是吹牛逼了,反正在“脱贫”的过程中能够始终坚持不直接给老百姓发钱,这肯定是牛逼得不像是阳间的事情了。总之是一通操作猛如虎,养老金不到两百五,这得多大仇多大恨?这得是多见不得人好?

假设LGBT中男女的数量一致,那这近三分之一的“应结剩男”中,一半是被性别筛剥夺了婚姻的选择权,一半确实是被女性不婚者抛弃的。

“民族性”这东西,就像索隐派,属于马后炮。
你要说我们的社会文化更适配社共马列因此被历史所选择,我也可以说和资本主义才更适配。儒家的划分阶层,法家的重视规则,道家的市场自由,还有墨家的科技创新。索引谁不会?

《三体》里那些所谓的“宇宙真理”不过是作者自己在体制内总结的上不得台面的生存方法,甚至都不适用于体制外,因为“宇宙的总量不变”就不是市场经济,只有你体制内才不生产价值创造价值,只能和黑帮一样掠夺撕咬。
什么“隐藏坐标”啊,“降维打击”啊,“他人即地狱”啊,这就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而是典型的儒家官僚智慧。隐藏坐标怎么销售宣传?市场上那么多维,降维怎么实现差异化竞争?还星际殖民的灵感来源于人类殖民史,那人类后来怎么就不搞殖民了,怎么就开始追求种族平等政治正确了?不就是因为种族平等是最终探索出来性价比最高的社会管理方式吗?不就是因为解放生产力才能解放消费力才能赚到最多的钱吗?不就是因为二战以后人类终于玩明白了相互倾扎都得死,要赚钱那就是得合作吗?

随着我这些年来的观察,我越来越怀疑所谓“忍辱负重”是不是另一种老中社会和你共联手制造的思想钢印。
我们好像就默认:在这个社会里你想要做成点什么事情,一定就要受一点屈辱、放弃一点原则才行。就好像做一点启迪民众的节目,你就要在审核机制面前身段柔软说点言不由衷的屁话;想要做个好的官员为民办事,你就一定要学会讨好无知又残暴的上级和中央……
我越来越觉得这一切都是bullshit,除了自我感动之外屁用没有。因为今天折辱你的明天就可以摧毁你。就好比胡耀邦赵紫阳少不得在邓小平和共产党这一套规则面前伏低做小,他们觉得自己是在为了国家大局忍受这一切,结果呢?邓小平因为他们的讨好而感动、回心转意了没有呢?根本没有,他毫不犹豫地罢黜了胡,软禁了赵。
这不是在说我们就要学习刺客与恐怖分子,高喊口号去殉道,但我们也要明白尊严其实是一个最大的信号灯,在两性和家庭关系中,一个要你放弃尊严去讨好他的人绝对是应该远离的,为什么这个原则在社会上就不成立了?
那有人会说:你说得简单,人家掌握了权力/资源/地位,你想做事就得讨好人家啊……那我就想问了:我们为什么要做事?因为我们想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舍弃尊严,用讨好他人的方式,即便做成了事,最终也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一种更好的生活状态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少我们要在自己的身上实现这个目标吧?
儒家的“修齐治平”,其实不妨从这个角度去理解(or歪曲):你得先成为一个更好、更自在、更坚定的自己,才能去参与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能有这个机会可以在不付出尊严作为代价的情况下建设更好的世界,那很好,如果没有,至少你也作为一个更好的人生活过。
我是不相信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可以由一群马屁精创造出来。
总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自我美化。

多伦多方脸有个说法很有启发:除了对现实的失望,现在人们还有一种更根本的失望,那就是对政策的失望。以前中国人大致有个共识,就是只要上面真想干成一件事,就一定是能办成的。这并不是一种赞美,恰恰相反,这说明大家默认这个体制足够愚蠢疯狂残暴,能够不惜代价地推进最高领导人的任何意志,也就是所谓的“集中力量办大(坏)事”。但是很明显,三年大防疫以及后续的经济失速,第一次在所有人面前无可辩驳地表明,真就有些事情,是圣上明确要办、一直坚持、不惜代价,但最后就真是办不成的。圣上就像是伽利略的铁球,当众跳楼并且毫无争议地输给了万有引力。现在的人口问题、社保问题、通缩问题、中美关系问题……别说圣上不知道咋整,谁也不知道咋整。因为是这个体制自己把自己拧巴成了死结,除了像亚历山大那样一剑砍开没别的解法。这个局面,大的是不是要来了不知道,但是肯定是不能指望还有啥“大招”的。

按理说,“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完美的阳谋:1、集中度高便于管理;2、具有重要的战略军事价值(类似当年的“两弹一星”);3、顺便在环保等议题上占据道德制高点。可惜生不逢时,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强调这个概念,总有种错位感。更可怕的是,上头所有讲“新质生产力”的内容,都没提到它对就业有可能的冲击。be like饥荒年代宣传有机食品,从头到尾不提“产量会下降”,底下人是不是会越听越饿?

老中人可以吃苦的原因在于秦制之下连吃苦都需要资格。就好像我有个贵州的亲戚,家里小孩不上进,就商量着让他去茅台酒厂铲酒糟,这就是纯体力活儿,可以说是一点也不让人羡慕了,但后来一打听这个活儿都需要本科学历……
同样,其实“失业”这个东西也是很特殊的城镇福利,因为农业人口是默认不计入失业人口的。
想到以前看过一个漫画,讲一个男的某一天早上起来发现自己生殖器不翼而飞,于是就这么别扭又拧巴地活着。后来他听别人闲聊说某某阳痿了,漫画就来了一句足以封神的台词:
“阳痿,这是一种多么令人神往的境界……”
我觉得这漫画把老中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现实刻画得极好,可惜我忘了它的名字。

@normanzxy
我越来越有这么个感觉,圣质如初现在想要的已经是沙特模式:靠一只掌握在统治者手里的下金蛋母鸡,支持整个专制落后的体制运转。在怹老人家看来,“新质生产力”能对标的就是沙特的石油,就是那只下金蛋母鸡。

问题是,正如以往有象友指出的,真·沙特模式能持续的前提,第一是必须得乖乖低头跪舔美国爸爸(这样才能顺利卖石油),第二是必须得给国民普发高福利养懒汉(这样才能让国民无视制度不民主),然而这两条,都直接触碰怹老人家的雷点😂

@normanzxy 文科告诉你的是没有人需要被人领导,只要物业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给大家服务好,每个人各司其职把自己做好,宰了所有的官社会也能正常运行。

我对所有宗教的态度:文化的部分全盘承认,科学的部分去伪存真,政治的部分严格警惕。哪怕是人皮鼓那些极端反人类的宗教文化也应该允许在历史书上被真实描述,不需要被抹杀假装不存在,不应该有任何文化被以文革的方式消灭;科学部分科学史本就和宗教脱不开关系,绝不仅仅是“教会迫害哥白尼禁止日心说禁止科学进步”这样简单粗暴,以及神学、哲学和社会学也是科学的一部分,宗教对这些学科的贡献不可磨灭;至于宗教附属的政治组织形式,凡是不符合现代政治文明的都应该被完全淘汰,因为这才是宗教害人的核心,政教合一的国家、圣战式的极端组织、给信徒洗脑的教会、乃至只是歧视他人的普通教民都应该被消灭或者改变,宗教自由和文化自由都不能成为一个公民迫害其他公民的理由。某些蠢左认为的“穆斯林群体保守封闭是他们自己的文化,不应该被干涉”是完全错误的,这种观点本质上是在剥夺穆斯林的现代公民权,和左派的核心主张完全背道而驰。人权的问题上没有内政,中国内政还是伊斯兰内政都不是压迫人权的借口。

南京红爷这类现象(底层男性以极其低廉的价钱,提供男男性服务),在你国古代,其实相当常见。极大的社会等级差距+严苛的男女关系规则,你国古代不是什么“男同天堂”,却实实在在是男性性剥削者的天堂,and底层未成年男孩的地狱。

《醒世姻缘传》中,就有这么个桥段:有个穷人家的小流氓,从小好赌,却没什么欠债,原因很简单:这小子赢钱落袋,输了就用屁股顶账(原文如此)。然而他成年以后,欠的赌债就多了,原因也很简单:他年纪大了,长胡子了。他原本就颜值不高,长大以后就更没法看,他又没有红爷的化妆技术和敬业精神,再拿屁股顶账,赌友们不肯了,直接要钱……

消费,穷人肯定是拉不动的,富人怎样呢?参考美国,经济的70%是消费(中国2024年的官方数据是56.6%),其中前10%的富人贡献了一半。也就是说,只要富人肯花钱,中国的内需按理也是没问题的(都不用说中国的贫富差距比美国更大)。但是我想了想中国富人的典型画像,感觉他们的日常行为里,真就很难有什么是纯粹在“消费”。上到在北京金融街附近买个四合院,下到平时的酒局,不是为了生意勾兑,谁花这个冤枉钱?正是因为这些表面上的“消费”,其实也是一种投资,所以中国一旦投资熄火,就会连动消费下滑。这都不是富人有没有钱的问题,而是没这个必要。反过来说,富人需要的那种安心享受财富的环境,在中国是完全不存在的。比如北京的中国樽上是有直升机停机坪的,可是北京那么多有钱人,你见谁的私人飞机在上面停过?万一圣上看见随口问一句咋办?巴菲特曾经说,他吃的汉堡喝的可乐跟所有人一样,唯一的不同是私人飞机还有点小爽。当然不是说所有人都要买私人飞机,“私人飞机”只是个代号,意味着富人的消费,需要一种比现在宽松得多的环境。就好比猎豹为啥不能人工繁殖?因为它们必须相互追逐很久才会交配,可是哪儿有那么大场地让这种百公里时速的动物相互追逐跑到爽?我都不说更关键的产权问题了,只从心理上说,富人的顶级消费就像猎豹,必须有一个足够大的空间才行。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