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财政的钱去哪了》(殷剑峰)这篇文章非常好,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读一读。关键信息如下:

1、政府拿走国民收入的1/4,世界第一;直接导致劳动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例世界垫底。

2、政府拿走的钱,大致是1/3用来养自己,1/3用于投资,剩下1/3用于社保福利。前两项世界第一,最后这项世界垫底(只有正常国家的一半)。

3、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债务的放大效应,事实上变成了一个障眼法——当政府开支里只有60%是当年收入,剩下都是债务时,即使它拿出全部开支的60%用来养自己(这是一个惊人的比例),从“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这个角度说,却也仍然是1/3左右(60%*60%=36%)。之所以说这是一个障眼法,因为政府借钱是靠一纸白条(最终还是靠民众未来的收入来支撑其信用),而政府给自己发的却是真金白银。这样一想,你就会发现一个可怕的结论:政府根本不是先拿国民收入的1/4,再拿其中的1/3发给自己,而是直接拿掉总收入的1/4,全都用于养自己。(相当政府先收1/4,通过债务把它放大到1.67倍成为自己的开支,再从这里面拿出60%给发给自己,1/4×1.67×60%还是约等于1/4)

163.com/dy/article/HRAMK7AL051

回想起来也可笑,我小时候那个年代常听到的一个用来形容小孩被娇纵惯坏的词,叫做“小皇帝”,电视媒体上经常出现,用来形容改开后物质生活上升阶段的80、90后,那时候社会风气似乎对这种新时代的精致养育深恶痛绝,父辈们普遍秉承着某种朴素草根的价值理念,对自己后代是否展现出“小皇帝”的特质警惕有加,明明应该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祖国花朵”和某主义接班人,社会却在高度宣传不要让这代人过于享乐(当然现在我们知道这是在培养韭菜),以至于我父母这种明明屁都没有的普通人也天天被洗脑洗得诚惶诚恐坐立不安,对爱的付出高度敏感和警惕,中国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代人过上了稍微正常点的日子,官方就迫不及待开始让大家反思了,那时候父母动不动就把“不能溺爱”挂在嘴边,好家伙,好像家里是有多好的条件可以溺爱似的,纨绔子弟的烦恼普通家庭也要凑热闹,当然真正讽刺的地方在若干年后的今天我们才得以看明白,那就是时刻提防“小皇帝”的中国人被一个至高无上的“大皇帝”折腾的死去活来,在一个把“小皇帝”视为贬义词的社会里,却能够对着各种恶魔刽子手一般“最高领袖”拥戴有加,构建出一个世界上最缜密的集权体制,这种“溺爱”也真是世间罕见的,我们终于明白了中国容不下“小皇帝”的真正原因,因为“大皇帝”看不得这个

2012-2022人口数据的这个死亡交叉,有种既残酷又壮观,既神圣又诡异,既令人惊恐又让人彻底安心的美感,类似启示录里对审判日的描述。考虑到这个中国式审判日的书写者们,本身就是被审判的对象,在尽力曲笔掩饰之后,还是那么像审判日的情景,于是又多出一丝圣经不具有的幽默感。

“烂尾”这个说法的流行,也是挺有简中特色的。按理说,事情成就成,不成就不成,赚多少赔多少,账目上都应该是清楚的,对以后的政策也是个指导。但是中国的事情,只要是大领导的意思,就不准办不成;而以大领导的智商,也没办法办成。于是几乎一切事情,最后都介于成与不成之间,也就是不了了之。可是经济规律就跟物理定律一样,不是你想了之就能了之的。所以最后所有的成本,其实都暗暗摊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里。这块成本就像暗物质一样,直接观察是观察不出来的,只能反推。比如说,经济高速发展这么多年,最后是政府一屁股债,老百姓也一屁股债,钱都去哪儿了呢?扣除贪污回扣什么的(这本身是天文数字,但是与烂尾工程的代价相比完全不值一提),“烂尾”这两个字,就完全可以解释了。

过去一直对所谓的「专业人士」有所敬畏,但是最近的感觉是。社会专业化,就是,虽然大家都不清楚怎么回事,但是要装作很专业的样子,其实谁都心里没底,不过既然没出事也就先这么运行吧,的感觉……

当然不是说随便进一个行业成为业务专精者很容易。只是如果没有被「专业」的刻板印象所限制,那么一个有反思的学习者,在该种业务上超过大多数没有反思的所谓「专业人士」,并不是很困难。

刘鹤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说,中国根本不可能搞计划经济。严格来说这话不算错,但是背后的原因很糟心——虽然计划经济的本质一直都是指令/权力,但是以前至少还是有遮掩的,装也要装出一付“我在进行全盘管理”的有章法的样子。现在则是赤裸裸的专断干预,是完全不管不顾的权力意志的彰显。连坏的计划都没有,甚至都没资格叫“指令”。就拿打击教培来说,传统的计划经济,好歹得考虑一下多出来这么多老师怎么转岗,哪些单位能接收吧?成不成的你得做个计划,有个指挥全局的样子吧?管杀不管埋顾头不顾腚,没钱了就搜刮民企搞二次分配,你说你叫计划经济?土匪都比你有计划好不好?

现在丝国#生育率 跌成负了,ccp着急忙慌地使尽手段逼人生,甚至想限制女性受教育来逆转
没错,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意愿越低,这是很多研究验证过了的。但这可并不代表着与此相反的「限制女性受教育程度可以提高生育率」就是成立的,毕竟人并不是牲口,人是会为自己做打算的。
好,让我们先假设这种下三滥手段有效,通过限制女性受教育多生了,然后呢?也有相当多的研究早已证实,母亲的#受教育程度 和孩子的认知水平、收入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的,通过限制女性受教育生下来的这些孩子,能拥有CCP称霸地球的妄想赖以成立的高生产力人才吗?总不可能靠在工厂拧螺丝赶英超美吧?
那只要有孩子,是不是通过教育培养成人才就行了呢?不好意思,CCP之前搞的#中考 分流,大部分孩子的命运就是去职校,更不用说#城乡差异 下的农村教育资源了。

生么,丝国没有任何福利扶持;养么,家庭环境已经为了生牺牲掉了;育么,又被户籍制和教育分流卡死,最后哪怕真的能生得出人来,也不过是一大批流水线工人,什么高精尖科技研发就别想了。那以ccp的野心,肯低下头回去给「西方资本家」当世界工厂么?

从把人当作#人矿 开始,丝国的末路早已写就了。

江西省鹰潭市今年一月的数据显示 ,
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每月养老金2368.87元人民币,
机关退休人员人均每月养老金5080.15元人民币,
农村退休人员人均每月养老金207.11元人民币。

林昭在囹圄中写下了大量的诗歌、文章,公安局保管存档了,林昭的妹妹从公安局取回了林昭的遗物,誊抄整理公之于世。她的写作,有的是用笔写,有的是蘸指尖血、月经血写的。

木心被关押期间,写了65万字在66张纸上,最后把纸片缝在棉裤中带出囚室。

如今在监狱,笔是违禁品,囚犯私藏笔是很严重的违纪行为。囚犯用笔,必须向狱卒(警官)请示,得到批准后,登记领笔,在同监舍囚犯的监督下使用,一般是写家信、写申诉书、写悔过书……,每晚十点之前必须交还笔给值班警。

大过年的……人日也要营造婚恋的气氛。没有偶像剧的帅哥,porn,礼物……但是有初心,国家,荣誉……不知道多少人看了会精神高潮

重口味暴言:现在感觉🐉人尤其男性🐉人尤其异性恋男性汉族🐉人(aka平凡的世界主角团)对国际政治的想象基本就是97古惑仔战无不胜里山鸡这段话,(臆想中)经历过秦汉雄(自)风(慰)勃(虚)起(脱)(而且也不尽然毕竟和亲就是自己送女俾人搞来换和平),到唐朝好不容易供养一小群婆罗门搞遍天下自己跟着舔点精斑爱液残渣,没几十年马上安史之乱被三百斤安禄山带着胡人一顿爆菊,从宋朝开始阳痿了快一千年,被蒙古铁骑凤阳农民满州八旗大西献忠盎撒白雕东洋小笋黑哥粗棒甚至菲佣扫把印尼猴尾轮流按在地上爆艹,敢冒头的都被割了,剩下的劣种自己连翘起来都不行、对女人完全是人形生殖机器一种看法,满心里想着的无非是别人爽过了自己也要爽,不让我爽就是凭什么你们可劲艹这不公平我就要去你们那里扫场抢女,但是自己身子弱鸡既练不出蒙古满州盎撒黑哥大鸡霸,又怂得不敢学东洋和凤阳大西下狠手食春药,正好遇上红兴招揽发家打手承诺一人一个女学生,于是满心欢喜大割命到处绑票杀人淮海战役小推车朝鲜战场消耗406毫米主炮炮弹三年大吃饱十年大健身甚至给红兴毒龙钻,只要永远在眼前吊着一个“事成之后随便艹”的萝卜,就什么都不在乎低头拉磨,四字总结:精虫上脑

生育 

说到生育率下降、生育意愿低迷之类的事,可能好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环境困难、经济下行、观念变化之类的吧。在那个想不想生孩子、愿意生几个的投票下面,还有人讲的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感受,希望父母从来没有生下过自己,自然也不会想要生下孩子。被情绪不稳定而又热衷于强调牺牲的监护人养大的人,很多会觉得自己不配来到这个世上,会觉得如果自己死了父母会过得更好。我甚至不知道一个没有这么想过的人,是怎么长大的。拒绝生育的观念和决心,不仅来自于“大环境变差”之类的“大”理由,更来自于中国父母给予后代的直观感受:养育孩子,让当下的不少人想起所有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遭到的贬低、虐待,产生的创伤。我们用上一辈不曾有过的自省意识和心理学术语尝试修补自己,用拒绝生育来拒绝成长过程中失职的监护人们,深知被他们打碎的自己没有把握能养育好另一个人。不把一个无权选择的生命拽入人世和家庭的恐怖之中,不仅是放过自己,还几乎成了一个道德选择。

网友投稿
辽宁盘锦浩业化工有限公司 今天下午北京时间1点左右发生爆炸

习近平亲自指挥下一个运动,会不会是“月经警察2.0”,催生提高生育率?

昨天问在临床试验行业的好友,激励她工作的动力是什么。她说:我能看到数据背后的一个个病人和家庭。有的病人终止实验了——自杀,或者放弃治疗回家等死;有的病人运气不好,两次被分到了安慰剂组,眼看着癌症从早期脱到了晚期……每天想着,病人在等着呢。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