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突然想说下香菱黛玉宝钗,以及“爱的能力”对人的重要性。

凤姐宝玉夸香菱“做人行事,又比别的女孩子不同,温柔安静,差不多儿的主子姑娘还跟不上他”;
“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

香菱被拐卖受了那么多苦,而且也没人教养,为什么会有那样纯净温柔的气质?

后来想想,她人生的前几年,是在甄士隐家被好好疼爱过的。香菱对人温厚真诚、对诗歌热爱向往,都保留了甄家爸妈在童年给予她的温度。

这个跟黛玉其实是相近的。被爱过,就懂得怎么爱。这种能力一旦get,就像游泳和骑自行车一样,是不会忘掉的。

所以,黛玉对宝玉的情自然不用多说,
葬花惜花也是名场面,
金兰契后和宝钗亲如姐妹,
和紫鹃在一张床上睡觉(脑补下比如宝钗和莺儿,探春和侍书是否可以睡一张床),
她教香菱作诗耐心温柔,
她屋子里有燕子筑巢,还交代丫鬟“看那大燕子回来再放下帘子”(脑补下比如凤姐屋里是否容得下一窝活燕子),
另外就是送宫花事件发飙维护自己作为客人的尊严。

这些发自内心的爱自己、爱别人、爱动物、爱自然、爱爱好的能力,是因为曾经有人深厚地爱过她们。

反例就是宝钗。她什么都能做得很好,但不会从心底炽热地去爱。
她关心湘云岫烟黛玉宝玉、体贴母亲匡扶哥哥、作诗也是上品、看小黄书也比宝黛更早更多、画画知识也比专攻画艺的惜春还丰富。
但是你很难感受到她对人对事主动辐射出的爱和温度。
所以她可以评价被逼死的金钏是玩耍不小心的糊涂人,她评价薛蟠为了失去未婚妻而出家的柳湘莲伤心是“别管别人家的事”。
她的房子像雪洞,她是晶莹雪。

个人觉得,薛姨妈再怎么爱宝钗,她都很难得到完整的爱。别说独占,连平分都不一定。

想起了小红书里一个很努力优秀的妹子哭诉她妈说“女儿是我的骄傲,但儿子是我的支柱”。妹子因为这句话崩溃了。这个状态其实很像宝钗,其实也很像很多东亚的优秀女孩(不管是不是独生女)。

宝钗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薛家、妈妈、哥哥、自己的未来。而这个未来本身,宝钗其实也并不期待。眼下的一切都是过程和工具,将来也不过是个此生要达到的KPI。

所以,宝钗才是更让人心疼的那一个。黛玉的爱“九死未悔”,宝玉失去她连世界都可以不要。
而宝钗年纪轻轻就在自己十五岁生日时听起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了”。她是真的累觉不爱了。

韩国女性在公共厕所被男人杀害,首尔发起“占领男厕所”运动。一帮女性杀气腾腾占据韩国公共男厕所,在里面铁便利贴宣传语。
韩国偷拍成风后,韩国发起首尔为首的男厕贴眼睛活动 :ablobspin: 。就是在男性小便池和坑位贴各种偷窥男和眼睛,还有cctv录制中(cctv是韩国监控器统称)。
韩国女性还有集体剪头发示威抗议性骚扰,砸化妆品示威抗议化妆压迫。
之前韩国官方变相购买东南亚女性(越南女性为主)与韩国庆尚道村男相亲通婚,韩女去政府示威,要求对东南亚女性谢罪赔偿,起诉韩国政府种族歧视、性别歧视。
韩国女性反对尹锡悦右倾亲日举动和一系列厌女举动,甚至还去光化门&龙山纵火示威。

呃呃呃自愧不如……日本女性如今被压缩到退无可退,也明白了“斗争合理,发疯有用的真理,从21年就举办了好多游行…老肿感觉可以再摆烂二十年。

毛象这种(起码目前为止还是)女性为主的社区确实太让人舒服了 在这跟一个各种为性骚扰开脱的人对线了半天 问对方性别他却就是不回复 问了第二遍才间接的暗示他是男性 甚至不愿意直接承认他是男人
在这里中国男的终于感受到被当作第二性别的待遇了 尤其是像他那样的 确实应该以自己的性别为耻、羞于承认

#雾霾受害者日记
连续一周橙红相间了,终于降到了黄色。AQI 60-80的一天,我活了过来。精力充沛到能整理家里东西了。(之前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躺着,刷手机。没有力气做别的事情。)

虽然还是有点痰(臭氧80),但整个人舒服很多。

我的状态可以完全排除温度影响。

之前一天升温了,热得像夏天,但污染还是很大,所以我还是不太行。

降温的这天,AQI比之前低很多,我整个人都觉得活过来了。不仅整理的东西,还对着我爸的哑铃蠢蠢欲动。(说实话我骨子里挺好动的,只是被雾霾污染后动弹不得,非常痛苦。)

由于经历了受雾霾影响的一个礼拜(胃口特别差,吃不进东西,一天可能只吃一顿,最多两顿),AQI降下去以后的我:

好饿啊好饿啊好饿好饿好饿好饿饿饿饿饿。

起床比较晚,下午一个人吃了寿喜锅(牛肉)和鹅肝寿司,慢慢悠悠大概四点多吃完。结果五点又觉得饿了……六点吃了晚饭(牛肉),晚些时候又吃了夜宵(鸡蛋和鸡翅),终于感觉好些了。

复盘了自己在海外不同城市的经历,发现在空气好的城市我人很好,沉迷学习无法自拔,要么就是对着帅哥犯花痴。经历了一整个冬天只有在二月底的时候提了一嘴「间歇性想重启」,结果三月的记录显示我又在沉迷学习了。

然而在空气差的城市,我:

10月:认真学习中。
10月底:和朋友聊天哭。
11月:书读不下去了。听歌看歌词哭。和室友聊天哭。
11月底:试图寻找心理咨询师。
12月:感觉自己像一年生植物,每年冬天死一次。以为是#冬季抑郁 #季节性情感障碍

次年
1月:日夜颠倒,衣服晾了一礼拜才记得去收。
1月底:#耳鸣。逐渐变瘦,瘦到内裤变松。
2月:月经推迟。哭。动不动就哭。抑郁。哭到累,哭到没力气继续哭。滚回国了。

这座让我哭到怀疑人生的城市,夏天空气是很好的。也是从十月开始就不好了。

滚回国第一天:想死。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明明是「回家」了啊,为什么想死想消失?

我以为在国外是压力太大了受不了,学不进去呢。翻看过去的记录才发现在空气污染到来之前我看起来学得很欢乐。

不知道有没有人能理解我的心情。满分100的话,我原本可以做到80的,吸了雾霾只能做到20甚至10了。很愤怒很不甘。

等我润了再学个痛快。操他爹的。

显示全部对话

一直想说但是忘了说。今年三八过得挺怪,因为愈发感觉这个逼世界需要的不是国际劳动妇女节而是国际劳动妇女集体罢工节,从这天开始停止包括怀孕在内的全部无薪劳作一直到这个过年。前几年南美洲就搞过女性全天罢工日。学习德墨忒尔精神,最好的反抗和自我证明是直接两手一摆直接让菜烂地里面,反正干了你们装看不见,不干你们倒都能看见了。

我发现很多女性都不知道乳腺癌平均发病率非常高,高达1/8这件事。
我之前也从来没注意过这件事,虽然满大街小巷的乳腺癌awareness海报。我第一次知道乳腺癌发病率这么高是去年跟男人去银行办事,在等经理过来的时候看到CIBC大厅里正在滚动一个关于乳腺癌的公益活动,上面写着乳腺癌的平均发病率是1/8,我当时整个震惊,觉得这个数肯定是假的,于是回家查了一下。
美国和加拿大的数据都是12%左右(which就是CIBC说的那个1/8),欧洲人、hispanic和亚裔的数据稍微低一点点,是11%左右,但是也没有低很多。如果用中文检索的话,大陆的数据是二十万分之几,但是因为这个实在是低的离谱,感觉更多的可能性是大陆的诊断率太低了,因为不可能全世界都得癌就中国人不得天赋异禀。
这也是我为什么后来非常谨慎地考虑短效避孕药这个选项,因为短效避孕药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而这个风险不用增加也真的高到像感冒了。
我后来问了周围一圈女性好友,发现没有人知道1/8这个惊悚数字,哪怕本人就是搞生物化学方面研究的科学家。这说明大街小巷的乳腺癌awareness海报真的是十分有必要,因为这个awareness真的很低…而事实上乳腺癌确实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更常见,姚贝娜就是乳腺癌走的,而且她在重新出道之前已经into remission了。我记得去年象上走的那个象友也是乳腺癌…
总之,发这条希望可以多提高大家的awareness,注重乳房健康,没事检查一下自己。

痛苦的根源是,被逼迫学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做不喜欢的工作,只有责任和义务毫无热情和兴趣,时间精力注意力学习力社交力全都为此而大量消耗,还做的不够好,还要为此耗尽一生。
穷尽半生没有学会成年人生存技巧的我真是对不起了。

有人问,自己觉得是善意的提醒,别人却觉得是PUA,二者到底有何区别?我觉得是这样的:遇到(从你的主观角度)好心被当成驴肝肺的情况,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我可去NMD的吧”,那(不管你提醒的对不对)你就一定不是PUA。可是,如果你的反应是纳罕而且伤心,非要掰扯清楚你是善意的,这就有点危险了。而如果你不但要证明你是善意的,还要证明你是正确的,而且要用你的善意逼对方接受你的正确,那(无论你主观承不承认)就几乎可以肯定是PUA了。这是因为,PUA最大的问题是它的自相矛盾——你既然看我不爽,为什么不离我远点,反而还要贴上来纠缠不休呢?而要遮掩这个矛盾,就必须号称自己是以“爱与接纳”的态度来指出对方的问题的——你这么不像话,而我又不在意,可见我是为你好。既然我是为你好,那你怎么能不听我的呢?所以你看,当你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放在如此圣洁的地位,“善意”地指出对方的问题时,就已经是在PUA了。

人肉开盒这个事……国内实名上网都这个地步了,隐私基本为零,想开实在还是太方便了。
随便挖了两个免费社工库查了一下自己,发现情况就是:如果知道我的手机号/国内常用邮箱/姓名,我内网一整套信息直接全部拿走,所有被拖库过的密码基本全明文。

比较意外的是,这些信息竟然查不到我QQ和开房记录……好怪(好怪),是不是这几个库不太行……

女性题材电视剧常见雷点 

1. 闺蜜同时爱上一个男的。比如《华灯初上》《七月与安生》

2. 看似讲女性成长和独立,但拨开来看,所有困境都被一个全能霸总男主帮忙搞定。 比如《梦华录》

3. 女主被原生家庭压榨和迫害,好不容易逃离,最后别人啥也不用改变和认错,女主单方面和稀泥大团圆了。比如《都挺好》

4. 女主搞事业时做了错事,也找到了赎罪的方法。 但是最后仍然腰一弯,主动找邪恶和腐败的政权自首了。 比如《风吹半夏》。

黑暗荣耀第二季完美避开了这几个雷点。

隔壁班有个小孩不愿意参加军训,班主任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为什么不愿意参加军训。他说因为他是二次元阴暗b,在阳光下会灰飞烟灭,只能阴暗的爬行,所以没有办法参加军训。
班主任拍桌:你懂什么是二次元吗??!?!

在办公室憋笑好难

关于简中所热衷的“上岸”,这是我看到的最形象的描述。

接着说一句。有人讲,无论你接不接受,黑暗森林都是自洽的。废话,这些鬼东西一向都是自洽的。比如希特勒,你以为他是相信自己一定赢才发动战争吗?不是的,他说得很清楚,如果德国赢,就说明别的民族不配生存,如果德国输,就说明德意志民族不配生存——是不是很自洽?是不是体系之内自圆其说?是不是你拿他一点办法没有?是的,就是这样,反派一向都是这样。就好比你一口咬定别人就亡你之心不死,然后一切都围绕这个信念跟别人打交道,那别人又不是圣母又不是上帝,除了真的想办法弄死你,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可这不就证明你是对的了吗?看把你聪明的!说真的,建立一个自洽的邪恶逻辑一点都不难,反倒是那些人性的、积极的、通向繁荣和文明的价值观,往往是不自洽的。所以你看电影里的反派都是一套一套的,个个都是人才。而拯救世界的英雄们呢?他们没想那么多,他们就是凭直觉,觉得你这样太过分了。然后揍他丫的。

这个“不当”就很妙:也不是不对,但是不兴这么说

这一刻,让我们再来复习一下这道不配解析的简单试题

“全票当选”这件事贵党还洋洋得意地宣扬,这四个字都是可以写上历史耻辱柱的东西。

记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无论对未来多绝望,记忆都可以成为火种。即使当下你明知整个国家正在一步步走向绝望且毫无翻盘的可能,也不要放弃保持记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且成本最小),因为在这个过程里保存下来的,有着丰富细节和充盈体感的集体记忆,在有机会开启一种更好可能的时候,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比如说,经常有人从民族性和工业基础的角度,解释德日为什么在二战之后能够迅速成为正常乃至发达国家。但是这些解释普遍漏掉了一点,那就是这两个国家在彻底癫狂之前,都是经历过相对正常的阶段的。也就是说,当这两个国家在1945年接受战败的命运时,有一大批亲眼见识过国家相对正常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民众,是松了一口气的。这才是这两个国家战后复兴的基本盘。相反,像是阿富汗这样的国家,惨就惨在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集体记忆,被美国改造了十年最终失败,就是因为没有这样的基本盘。什么时候会有呢?这说起来就更惨了:美军撤走后他们正在补上这一课,现在形成的基本盘,可能要多年之后才有机会翻身。没办法这是必修课,想毕业的话这个学分是必须要补的。而我们现在再怎么说也是修过这个学分的,别还给老师就好。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