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最近遇到几个人问毛象搬家的事,特别其中搬关注者followers这一步略有点迷惑。可能因为这一步并不复杂,我并没找到现成的中文图文说明,所以就写了一个。 https://daoluan.club/i/migrating-a-mastodon-account-pkRgVmtkSle/
#长毛象中文使用指南
电影《焦裕禄》中有这样一段对话,焦裕禄对县长说,
"……我们的工作不是做给上边看的,群众满意才是唯一的标准”
县长:“你这话我不能同意,应该说党满意,群众也满意,这是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
焦:“我认为这是一回事,群众满意的事,党会不满意?反过来说,群众不满意的事,党会满意?"
县长:“有时候群众的觉悟比较低,只顾到眼前一时的温饱,而看不到今后和将来”,
焦:“眼前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今后和将来。”
新冠时代,防疫人员则是这样去说:“有时候百姓的觉悟比较低,只顾到现在自己的病痛和饥饿,只顾到自己的麻烦和不适,只顾到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只顾到自己的隐私与自由,只顾到自己的心理健康和精神需求,可看不到今后和将来,没有防疫大局观!”
这时候就应该用上海《四月之声》一位民众的话去回应:“我们是最后一代”,别给我整什么“未来”“大局”了。
所谓大局变成了一块遮羞布,遮住了防疫工作的无所作为,遮住了对百姓的漠视,遮住了对上级的隐瞒,遮住了对责任的逃避,遮住了自以为是的愚蠢和傲慢,还有人性的泯灭。
短视频的力量真是强大。我之前是知道农村老人每月社保才一百多的,但是看到一个真实的老人以107块钱的标准在超市买东西的画面,才会有种强烈的代入感。代入到那种铺天盖地的窘迫和绝望,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老太太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一听到“你平时花钱怎么办”(1分14秒处),突然就哭了。
去年的这个时候,上海陆陆续续进入了封控,每个人每天出门前都惶惶然,不知道当天能不能顺利回家。每进入一个场所都惶惶然,不知道会不会突然被关在里面。
4天之后我的小区进入了73天封锁的第1天。当然那个时候我们都不知道会封73天。
正如大家都知道的,一开始说是2天,后来又加2天,各种段子,什么切丁啦,切块啦,浦西浦东鸳鸯锅啦……
每天睁眼第一句就问丈夫“今天解封了吗”,问了一阵子就不问了。公交地铁全面停了,解封是不可能解封的了。
平时所有的APP都追着卖东西给你,连顺丰、收件宝都想让你下载它的APP购物,但到了封城,刷遍超市APP和购物APP,一根菜叶子都买不到。京东的订单也是纹丝不动。到后来连超市和快递都被封了。丧病如此,公众号还一个劲发“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看到这句话都想杀人。解封后也确实有很多人开始杀人。当然他们杀的人并不是我想杀的人。
看小区群里那些防疫爱好者的发言又是另一轮折磨。不像有的人说的那么简单,在资源极其匮乏,小道消息是唯一真实信息来源的情况下,群是不能随便退的。
整个封控期间并不是人们平静地在家里呆着不出门就完事的,还伴随着各种折腾。每天早上的喇叭,大筛,转运,假阳,扑杀,消杀,方舱,一阳迁徙……没完没了。焦虑,焦虑,无尽的焦虑。
我的猫病重,我无法带它去看医生。我的猫要被安乐了,我无法送它最后一程。
走之前不太密集地见了几个朋友,每个人能都会聊到上海封城,但是都不会聊很多。没什么好说的,当时在上海的人过的什么日子大家都知道。
如果早10年润出来就好了,事到如今,原生国带来的创伤会伴随我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贯穿我一生。
#雾霾受害者日记
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受害了。只不过有些人表现在身体上,有些人表现在精神上,有些敏感的人被迫接受身心双重打击。绝大多数人都没发现问题根源在于空气污染,只觉得是自己有问题。
我和身边人经历着:
十几年断断续续的抑郁症,十几年反反复复的皮炎湿疹,十几年的鼻炎咽炎……鼻炎患者去了英国,鼻炎消失了。祝福ta!
绝大多数人只是以为「啊,我生病了」所以寻医问药,想找到灵丹妙药,想治好自己的“病”。
就中国的大环境而言,雾霾受害者们不仅会以为是自己出了问题,还有可能责怪自己身体差、精神脆弱。#吐槽中国 然而,一个以弱为耻的社会,其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种耻辱。
整个社会病了。从精神环境到物质环境层面,都病得不轻。这就是个制造病人的社会。从精神上慕强恐弱、喜欢站队(非此即彼),从物质上破坏环境、污染自然。
#抑郁自救 可以考虑一下润。就算只是攒点钱去东南亚国家玩一礼拜看看大海,心情也会舒畅很多。(国内可以考虑西藏和海南。云南不行,空气也很差了。)
看到有人说,AI这么厉害,很多人想到的却不是 “生产力大解放了以后人可以减少工作量了” 而是担心自己会失业,真是很可悲的现实……我也觉得很可悲,这说明当代人的当代生活之所以悲惨不全是因为生产力不够高,而是分配出了问题。
我想起之前写过一期关于杂交水稻主题的科普文,当时查资料偶然见到一篇论文,说虽然杂交水稻产量高但某地农民拒绝种植这个稻种,为什么呢,因为杂交水稻天然产生的种子不能保持性状,需要每年重新制种,也就是从种子公司那里购买种子,可是掌握制种技术的往往是资金雄厚的大型生物企业/跨国公司,农户在他们面前缺乏议价能力,可能导致种了杂交水稻反而成本倍增收益下降的情况,然后文章作者也指出,当今世界的粮食问题不见得是因为产能不足,全世界已经能生产出够所有人吃饱的粮食了,可还是有成千上万的人挨饿,分配不均比产能不足更加可怕。
虽然这个类比有点不恰当,但是我在想,AI有时候就是这种杂交水稻,我如果是大企业的员工,或许会觉得前途光明大有可为,可我如果是个小农户呢,就感觉有点懵。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