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一般说来,断网有利于情绪稳定。但是现在说这话是很不合适的,因为现在的问题根本就不是情绪,情绪是结果而非原因。甚至可以说有情绪是对的,有情绪才能保命,我们反倒要比之前的任何时候更加关注情绪。因为在一个各种数据都不透明,官方媒体已经把老子的任务就是要骗你讲在明面上(稳预期就是这个意思),谁说真话谁就会被摁死的信息环境里,唯一真实的东西就是社会情绪。什么都可能作假,情绪是做不了假的,一群又一群人活不下去要集体自杀是做不了假的。当所有人都被堵住嘴的时候,情绪是他们唯一能够传递出的真实的声音。你要做的是时刻关注这个巨大的情绪的海洋,才能看清潮水真实的方向。用作者自己的类比来说,如果只关注身边的事情,就会像巨石强森那样,在大难临头的前一秒才知道一切都完了。

网友投稿
网传《惊天救援》北大路演,学生看完后给予负面评论。片方给学校施压导致学生被迫向剧组道歉。

WSJ:中国试图书写抗疫史 重塑国人新冠记忆
华尔街日报查到去年第四季度中国10多个城市的火化数据是空白的。南京市从2020年第一季度以来,发布的每一份报告都删除了遗体火化数这一项目。
上海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最近公布的年报中,一些企业根本不提新冠疫情或新冠病毒,即使清零政策让这些企业蒙受了财务损失。
中国三大航空公司谈到财务亏损时,未将疫情列为原因,称其亏损是由地缘政治冲突或高油价造成的。
cn.wsj.com/articles/%E4%B8%AD%

不知道多少女性(恐怕也不只有女性)被文化圈那些长期掌握资源的老男人们当成了他们“文化”理想的“献祭”,在他们的那个“文化”里,显然女人(或年轻好看的男女)是可以操纵和炫耀的资源,他们的“才华”要不断用能够“献祭”多少有性魅力的人来证明。他们同一个圈里的人,互相是非常认可这一套的,有时还会推荐交换“祭品”来表达欣赏信任,也因此绝不会质疑彼此的“才华”。毕竟他们已经这样混了差不多一辈子了,之前好像也都没出过问题,更不要说他们敬仰的“前辈”们也都是这么活过来的呢?就连他们热衷的书和文化名流,也都有不少是这么活、这么写的,还能这样成为“充满人性”“无畏世俗”的“大师”呢!他们当然有底气了!“书不能白读!”
所以,恐怕他们面对被谴责,真实的内心反应是:“什么?居然要质疑我们性骚扰?我们这是男女间正常的情感张力嘛!你们就是嫉妒!是拿道德大棒打压知识分子!是暴民不懂浪漫风情!是愚民不懂文学和人性!”
的确,无论他们,还是他们的前辈,过往几百上千年间的无数掌握资源的老男人们,他们的“文学”和“人性”被记下了、赢得了很多读者,被赞美被艳羡,但是没被记下来的更多得多的年轻的灵魂去哪儿了呢?他们中大多数消失在了时间的缝隙中,有些挣扎得太厉害了,“侥幸”可能成为一条脚注,可是谁又在乎呢?
“文化”界的祭品们曾经是一向不被在乎的,这几乎成了另一种默契的风雅,“反正她们自己愿意献祭”——可是真的愿意吗?如果愿意,“祭品”为什么要被他们捂上嘴?
女性终于有机会也有意识去追求平等,是非常非常晚近的事情,更何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变革发生的时间和速度也不同,的确仍然达不到彻底撼动几百上千年文艺“传统”的程度。但是变革的确确正在整个世界发生,这是所有人都看得到的。于是当下终于有了更多人决心大声地宣布:“不能拿人当祭品”!
老男人们当然不肯了,如果没有祭品,还有什么证明大师的“才华”和文艺的伟大呢?何况浪漫和风情难道不就是来自于有些冒犯的试探?小心翼翼不能伤害到别人,那我们还剩下什么活力?不就要真的接受自己的衰老了吗?
说了这么多,我最想对这些文艺界老男人们讲的,就是:你们确实老了,别挣扎了,赶紧做好老死的准备,还能少丢点儿人。既然活着时那么爱名,就要点儿脸,就别留个小丑甚至强奸犯的后世名声——趁着还没死,也许来得及。
不过我也知道他们不会看到这些话的。我讲出来就是为了心情能愉快一点儿,现在目的达到了,也希望这些天被他们又恶心到的人也能看完缓解一些恶心。接下来我们继续发声就好了,不必急,这些老东西和他们的“文化”已经快完蛋了,时间到底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

核酸亭改造成双人自习室说不上好坏,但是自习室取名叫一间习吧实在是惊艳

紧接着又有人问她,请问你觉得应当如何与一些难以“教化”的男性打交道?虽然他们也是因为内化了父权制的那一套才变成那样
她开始变得有点不耐烦,语气也锐利起来:…我觉得今天问的关于男性的问题已经够多了。我想说,女权主义不是男性的心理咨询。

掌声再爆一次,我嘎嘎大笑()

姜还是老的辣,你看年轻人洗地就是硬洗,说大使本来就是用来胡说八道的。胡锡进出来洗地就知道拐个弯,说大使之所以胡说八道是因为其他人不够胡说八道,如果大家一起使劲胡说八道,大使反而就不会显得胡说八道了。别小看转这个弯的功夫,多少年的道行都在里面了。首先他也没说卢沙野说的就是对的,避免了跟官方定调不一样的硬伤。其次他气势没输,表面上看起来不是在撤退而是在进攻。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其他人需要更加使劲胡说八道”的那个“其他人”指的是谁?不就是胡锡进自己吗?从官方的体系来说,他的地位跟卢沙野也完全没办法比。但是卢沙野这次吃瘪,也正是因为在官方的地位太高。而这恰恰是胡锡进的优势——他胡说八道没包袱啊!所以官方资源是不是应该更多的倾斜一点呢?所以这是什么?这叫申请立项追加预算。

看到有人提到逻辑和民主的强关联,我想说逻辑自洽本身就意味着独裁政权要面对自身的天然缺陷,你不能一边吃着别人家里的饭,还要嘴硬说都是因为有你大家才能有饭吃。
农耕文明时代还比较好糊弄,现在这个时代你要圆一个这么大的矛盾重重的谎言,保持这个骗局不败露,需要的就是我们每年这不知道几万亿的维稳经费。
怪不得包子天天说要回到农耕文明,真是没办法,在现代文明里骗人成本年年上涨,政府借的那些债,卖的地,修的路,事业编事外编,中共拼命把他手上这个饼做大不是因为这个饼好吃,而是因为这个饼有毒。
你吃了他这块红色大饼,逻辑什么的就与你无关了。

我觉得银魂真的是非常非常浪漫的动画,它用一种很屌乱的方式对抗世界,它没有对人提出任何要求,没有要求漂亮帅气会魔法有不得了的血统才能当主角,甚至没有要求必须有梦想才能当主角,就是瞎几把乱过的人生也值得被珍惜,梦想破碎的摆烂人也可以是了不起的人。银魂真好。

可是对于“我们”呢?如果我们从文革中吸取什么教训,就是绝不能指望统治者会发动什么“自我革命”。可是统治者得到的反思,恐怕与我们恰恰相反,就公开资料而言,你看陈云多么真诚:“还是自己的孩子可靠,至少不会扒自家祖坟”,习近平不就是“自己的孩子”中脱颖而出么(历史的悲哀在于,一些认贼作父的人以为另一个“自己的孩子”就会和习有什么区别)?让我们面临这个事实吧:作为“国家整体”的反思并不存在,只有“他们”的和“我们”的反思。

显示全部对话

可能已经说过很多遍了。平时和女性朋友聊天,听说过太多女童在幼年被亲属猥亵、十几岁少女时被亲友性侵的事。而少有例外的,基本都没有报警、没有公开,有些甚至年节回家依然要面对这一个魔鬼般的亲属。我实在难以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种地狱,在活火山口搭建的生活,却是一些女孩的日常。这些隐秘的、却是普遍的事,就构成了社会生活的隐形面貌。有人嫌女性吠叫得太大声,不够斯文,实际上,能够说出的,能够站出来控诉的,只是数目无量多的众生中的少许人。

互联网上有一些男的致力造黄谣,羞辱陌生女生。被女生搜集言论截图捅到学校公司之后,这个男的就会各种委屈哭啊说自己不是人啊对不起啊求原谅啊家里靠我出头之类的话。
听了这些话,有些不知道他们真面目的女生就会觉得算了,放过他吧,他也知道错了。
但是,这种男的其实毫无悔改之心的!他们的想法可随便找虎扑或者孙笑吧去看看,就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根本不会愧疚,而是后悔踢到铁板了。他们不会改,只会想着下次做隐秘一点。还会把女生当做将来发达了可以用来打脸羞辱的人。他们是毫无道德和羞耻之心的。
听我说,如果遇到男的求饶,不要同情,只当他在狡辩,不要放过他,要让他得到应有的惩罚。

人是大自然孕育的,被人类社会的物质和文明养育。
所谓的“祖国生你养你”,在中国多数语境下,替换了土地自然人文社会和国家的概念。强行代表国家的政权抢夺养育的功劳。并让附着在国家的政党享有和国家等同的尊崇。

小时候我恨原生家庭,长大了我恨原生国籍🤭

宝马那个道歉文案,不出意料地被人骂惨了。我根本就不用看,就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这其实就是个简单的算计:绝大多数在简中有强输出能力的大V,既没有傻逼到真觉得这是个事儿,又没有胆子直接指出这不是个事儿。所以他们既不好直接开骂崇洋媚外(这不但太low而且没什么好展开分析的),又不能为宝马辩解(这太危险一定会被反噬)。唯一的选择,就只能是抓着“道歉不够到位”这一点来说。既没有错过流量,也没有惹到乌泱乌泱的傻逼,更兼还能展现自己卓越的网感和公关文案分析能力,美滋滋。

卢沙野的一系列言论,解决了我心中一个长久的困扰:有些人之所以能够理直气壮地胡说八道,根本原因还不是没良心,而是因为脑壳里完全是一团浆糊。浆糊的意思不是笨,而是不在乎概念界定和逻辑规则(更不用说常识和普适价值了)。一个人只要从小就习惯于不把任何问题想清楚说明白,再加上浸泡在简中这个环境里,就自然会变成这个样子。没有逻辑学就没有民主,这是一个强相关。

多年以前,在天涯社区里读到过这篇《妓女日记》。这篇作品由一个ID“爱你不久”的朋友在2005年陆续发布,引起过一阵轰动,最后在网信办要求之下全网删除。
多年以后,又在别处看到这篇作品,此时才惊觉其档案价值。这些记录像是一个伤疤,见证了一个时代下的身影。与潘绥铭、黄盈盈师生所做的研究相呼应,能更好地照见这个群体。因此四处搜寻,大体上补全了作品。
文章封面是清芬路,也是作者曾经活动的地方。现在已经拆毁。

第一篇:plume.pullopen.xyz/~/%E7%8F%BE
第二篇:plume.pullopen.xyz/~/%E7%8F%BE
第三篇:plume.pullopen.xyz/~/%E7%8F%BE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