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老师那里看到的,疑似一名女子在五月天演唱会场外撒传单,右图是传单中致同胞的话。
https://nitter.net/whyyoutouzhele/status/1664969713682726912
【来自投稿】
一位海外白纸运动声援者的宣言:
我是中国女性。
我是白纸运动的海外声援者。
我支持中国民主化。
我想说:
王丹不能代表六四,
王丹更不代表民主。
性骚扰犯
不应成为六四英烈的代言人,
更应不是民主的代言人。
我拒绝偶像崇拜。
民主不是男主,
人权不是父权。
一个男人
不能代表一场民主运动。
一场民主运动
亦不会因一个男人的错误而停下。
每一个处于权力位置的人
都要受到人民的检验。
我就是人民。
别忘了,
国内的示威者,有多少是女性和性少数群体!
我是因为这些勇敢的女性和性少数群体,
才敢站出来为不公发声!
为自由做梦!
选择去辩护一个遭受性骚扰指控的男人;
选择污蔑或恶意揣测受害者;
对王丹的性骚扰指控保持沉默;
就是选择在海外继续创造一个父权和充满性暴力的环境,
继续创造一个迫害女性和性少数群体的环境。
我拒绝!
#2 接上段👆
因此工人所定义的“民主”,是推翻官僚制、用工人阶级的自我管理取而代之,而实现这个目的的第一步,就是争取工作场所的民主、建立工人的自我组织。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阶级话语基础上的、指向工作场所的、拒斥市场化改革的民主,而非学生与知识分子所论述的去阶级化的、建立在在抽象的个体自由基础上的、拥抱市场化改革的民主。工人认为,市场化改革让本就掌握巨大权力的官僚们更加肆无忌惮,市场化改革和官僚独裁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必须同时推翻。
两种大相径庭的“民主”的认知,说明了工人与学生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首先体现为学生对工人参与运动的排斥。学生们认为这场运动应该是完全属于学生自己的,并竭力保持运动的“纯洁性”。学生们一直排斥工人组织进驻天安门广场。学生们甚至不愿和工人组织沟通,尤其是不待见建筑工人的组织。学生们在调配香港和海外捐赠的补给物资时,特别注意不让这些物资落入工人手中。
讽刺的是,这些带着精英主义的自我优越感的“天之骄子并不尊重工人,只会空谈大词而不解决实际问题。他们所憎恨的官僚制精英做派,开始在学生身上出现。学生的组织中充斥着各种“主席”、“总指挥”的名头,学生领袖享受着特权,而且内部权力斗争不断。在反抗中,学生摆出的姿态更具软弱性,他们恳求当局,寄希望于能感化他们、使其让步,还特意打出“拥护共产党”的标语。部分学生寄希望于和以赵紫阳为首的温和派合作,坚决反对工人的总罢工主张,认为那是“捣乱”。相比之下,工人们就没那么客气了,工自联的传单中一直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压迫。他们认为,赵紫阳就是利用市场化改革为自身牟利的专制官僚的典型代表,和党内官僚合作的结果,就是运动成为官僚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正如邓小平借1976年的“四五运动”上位一样。运动成功的唯一希望,就是靠运动参与者在不断的自我组织、自我武装中积蓄力量,最终将官僚推翻。
相关阅读:
1:《六四天安门事件:一份马克思主义的阅读指南》 https://www.marxist.com/china-june-fourth-reading-guide-cn-simplified.htm
2:《中国:从革命到天安门》https://www.marxist.com/china-from-revolution-to-tiananmen-cn-simplified.htm
3:《民主的呼唤:同学,你知道六四所代表的意义吗?》 https://www.marxist.com/the-call-of-democracy-fellow-students-do-you-know-what-june-4th-represents-cn-simplified.htm
分享一篇端传媒的文章,关于#8964 的不一样的视角。
付费版: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90529-opinion-labour-force-in-june4/
转载版:https://hqsb64.wordpress.com/2020/09/10/吉汉:-边缘化的六四论述:八九春夏,其实发生的/
#1
在八九天安门运动中,不光有学生的身影,还有工人队伍,他们同样在为“民主”诉求。而工人与市民所理解的“民主”,和学生、知识分子所拥抱的民主观念有很大不同。
在主流的有关八九民运的叙述里,这场运动被描述成“民主vs威权”的对抗,强调学生和知识分子对自由主义民主的追求,学生是这场运动参与的主体。而实际上,工人也是运动中最积极的参与者。后续工人的加入,使得运动发展变得激进,造成流血事件。结局就是,工人和市民成了运动中最大的受害者,当局对他们的镇压力度远远大于对学生和知识分子。
这场运动最开始基本完全由学生组成,学生起初开始绝食行动,并引发一大群人的加入,但是政府并未领情,学生的士气便逐渐减弱。到了5月中旬,工人开始加入抗议,原因是他们同情学生,并对于政府在绝食学生面前不为所动的道德义愤。后来戒严令实行,军队开始进城,工人与市民便自发在城外进行阻拦,并试图与士兵建立信任,说服其放下武器。换句话说,在危险关头,敢于和最为强力的国家暴力机关正面对抗和交涉的,不是学生,而是工人。工人和市民用血肉之躯阻挡军队进军为的就是保护天安门广场上和平请愿的学生。到了6月,学生已经显露颓势,而工人队伍涨到了两万人,并逐渐惊动了“首钢”的十万工人,他们正在筹备罢工,这些动静令中共恐慌。
工人对于“民主”的诉求来自于市场化改革中出现的通货膨胀、贫富差距等问题的不满,他们认为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的“斯大林式”的专制官僚独裁系统——这样的词语在工自联的传单中反复出现。他们不满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也不满于市场化改革。在市场改革中,工人在劳动中完全缺少了话语权,由于厂长负责制,在工厂里,厂长就是独裁者,他说什么就是什么,直接的体现就在于,80年代末期,经济政策反复无常、自相矛盾,一会儿过于宽松造成大规模通货膨胀,一会儿又过分紧缩造成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吃亏的总是工人。官僚们颟顸无能、见风使舵,让改革为自身的利益需要所服务,不顾工人的死活。(90年代下岗潮的悲剧就是最直接的见证)
#2 接下段 👇👇👇
关于六四的记忆,「坦克人」无疑是传播最广的相片,而由美联社摄影师刘香成所拍摄的「坦克桥下的情侶」同样也深深触动我。当时桥下的这对青年男女,可能是学生也可能是市民,在中共军队已经清场后,他们依旧选择走上街头。两人后来如何已经无从得知,但这张照片依旧给予我强烈的共鸣,因为我清晰地感受到他们是见证者,他们也是我们。
坦克所象征的极权凌驾于其上,桥下的人们四处张望,或有顾虑或有恐惧。无数个体的努力理想生活可在一夜之间被摧毁,而时至今日情况依旧。这张照片就像是时代的缩影,只要天安门上还挂着个人肖像,我们和他们就仍然是同一代人。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中共政权的合法性在它选择开枪之后就已荡然无存,因而关于八九民运所有的记忆就是极权最大的恐惧。虽然情势如此,但我感谢仍有人记录下这一切,更庆幸能看到并记住这对情侣的出现。因为他们的存在就是一种抵抗,而抗争会伴随记忆永远流传,直至民主战胜回来。
从香港的事开始,一群各个领域的大V跟吹狗哨一样一起行动,身边的人从毫不知情到激烈反港就几天时间,当时就觉得习近平的宣传机器在不停进化个人无力反抗。可以想象杭州保姆案晚发生两年绝对是另一种结果,李莹也是,晚个几个月舆论机器反应过来了都不是现在这个结果。疫情之后也很明显,把只能网上维权的人各个击破,从物理到精神进一步原子化,武汉妈妈这个事情就体现其效率和成效。除去这个我还是忍不住想,如果她不是一个漂亮女人不会这么惨,控制不住……是洼地的性别矛盾利和维稳机器沆瀣一气,还是本来性别矛盾就已经无可挽回,我不知道,但我对中国男男女女团结起来反抗CCP的没一点兴趣,就是都希望对方死啊看谁先下地狱,难道我把习近平喝血扒皮了我就跟你没仇了
我厌恶这个社会是因为这个社会就是一种混乱的邪恶的斗争的毫无人文情怀的模样。一恶是把车开进学校碾压孩子的老师,二恶是试图降低影响掩盖这件事的学校领导,三恶是阻止受害者家属去学校的政府官员,四恶是让家属不要闹事的警察,五恶是把受害者家属不打码发到网上去给凶手打码的媒体,六恶是猥琐意淫受害者家属、根据她穿着说她不伤心的网民,七恶是一群说她是间谍是50万的“正能量”的微博博主和相信这些博主的人和粉丝,八恶是随时随地都能跨省抓捕的网警对孙笑吧的放纵,九恶是给孙笑吧颁奖、鼓励孙笑吧壮大的百度。
但凡政府负责,安慰家属情绪,带家属看心理医生,保护受害者心理。但凡警察对受害者家属负责,不把受害者家属当闹事的,站在受害者家属这边。但凡百度能在孙笑吧膨胀壮大前封贴吧并将其中反社会的言论的ip重点观察并提交网警。但凡网警不是只为权钱集团做事,做好保护公民的责任。但凡民众具有人文关怀,在网上支持受害者家属,在网下有能力的帮助她开导她,给予心理帮助。
但凡我们的官僚制度不是只对上负责,但凡我们的社会是有人文关怀而不是鼓励人人互斗的社会。但凡把人当人。
也许受害者家属还不会走上绝路。
等受害者家属离开这个世界,再来惋惜又有什么用。媒体再来摆出一出雷霆清扫的架势又有什么用。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