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魔幻的是吸毒能被性侵者当做反向指控的这个大环境,明明是两个根本不对等的指控,被指责的人却只能因此忙着自证清白,即便是支持大小S的人也只能说她们没吸或者你不要转移视线,但实际上这些都是被老大哥强行塑造的道德标准,这和荡妇羞辱没什么区别,归根结底都是他们打造了一个表面上清教徒一般道德标准的社会,但实际上却腐烂不堪,明明没有真正文明也没有多高的道德底线也没有真正的法制,却从公众人物到普罗大众大家都要假装自己生活在一个清心寡欲的社会里,仿佛一切稍微出格的举动都是离经叛道,都能和重犯罪比肩,整个大环境就没人敢说一句吸毒怎么了,我寻思着在西方国家这不仅不会成为一个指责点,甚至根本称不上爆料,根本不会有人在意,但凡成熟点的人应该都很清楚娱乐圈用致幻剂是家常便饭,即便是国内,娱乐圈这些明星起码90%以上的人都“吸毒”过,老大哥塑造了这个必须人均圣人的社会,毒品二字一旦沾染就永世不得翻身,然后一群人还真认同这样的道德标准,所以一旦这个话题被抛出当事人就只能顾着证明清白,无论什么话题都能因此被转移,这时候你再怎么试图证明「没吸」或者「污蔑」都是没用的,因为话题已经被转移了,这是这个环境本身有问题,不想被转移的唯一方式就是认识和表达这根本不是个事,就像被荡妇羞辱的应对方式绝不是去证明自己不是荡妇,而是要表达荡妇是一种选择,要拒绝接受这个词的贬义成分
我反反复复批判编程随想不让妻子之情也是基于同样原因,无论是人贩子、国家还是丈夫,都不能剥夺女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否者就是哄骗。可是这么简单的道理,总是因为具体的情形不同,被巧言令色让人迷惑。
看看这次996事件妻子本人的哭诉,真是又一个悲剧,如果早知情且有准备,能够办离婚手续+分居,至少不会让一个上幼儿园的小女孩受如此大罪!作孽啊!
知道你国媒体无耻,但能把官方拐卖女性说成“这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女性传奇”,让受害者去表演感恩,真是跌破眼球。就说一点,你们当时招这些女青年的时候敢说是为了嫁给普通大头兵的嘛?根本没有给别人知情权,这不叫欺骗叫什么。国内姐妹也真有明言敢说的,直接就在微博说这是“拐卖人口”,姐妹威武!!!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42106
我读很多bg小说,一个很明显的体会就是:整篇故事好像是一个女人泄气的完整过程。不管这个女主能力如何、志向如何、心性如何,她面对男主时最后总会变得“无力”。女主与男主的互动,最终都会以女主失去一部分力量告终,不管是明面上的吃瘪、讨好,还是男主为赢得好感假意相让,潜台词都是:男主在这段关系里永远把控上游。
娇妻流最后会被美美豢养,晋江热门倔强独立小白花遇到痞子男会难以招架,强强则是原本身负重任的女主遇到一个可以帮她解决大部分困难的金手指男主,从此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再也没有往日敏锐智慧,陷入一种顺遂的平庸。在有意无意之中,这些被塑造出的男主,总用或强或柔的方式慢慢懈去女主心头的那口气,女主没有被历练打磨得越来越锋利光亮,反而慢慢褪去自己的独特,变得暗淡钝化,最后成为所有言情文里统一的面孔,那个幸福、满足、紧紧抓着男主爱意的模糊女人。
“编都不敢这么编”这个说法,反证了说谎的通常原则是不能太离谱,否则怎么让人信呢?可是,在一个系统性的谎言里,说谎的目的不是说服,而是投喂。这时候就不存在“不能太离谱”这个原则了。比如“西方伪史说”,推敲当然是经不起推敲的,可是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因为本来就不是让你认真琢磨的,而是投喂给你一个说辞(“这又不一定是真的”)以捍卫中华文化独步天下的信念。为什么要捍卫这个信念呢?因为若非如此,“我们一直都很好,所有不好的地方都是因为别人欺负我们/他们一直都很差,现在之所以显得还行都是因为欺负别人”就不能成立。而这个前提不成立,岂不是就要接受普世价值和国际惯例?那不就没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了?那不就全完了?所以,为什么一柄三千年前的欧洲青铜剑都接受不了?因为这真不是小事。正所谓“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真正重要的不是信不信,而是忠不忠;不是大方向上忠不忠,而是在一切细节上忠不忠。
爱国其实是一个很危险的词,该被唾弃,因为爱的是空泛的宏大叙事,没有具体的内容,很容易被塞入各种极端概念,引导成仇恨。
爱国可以引导成反侵略,也能引导成法西斯纳粹,去屠杀同胞,侵略他国,那些侵略他国的士兵,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爱国。
日本为了防止法西斯复燃禁止教育中宣传爱国,而中共政府却加大爱国主义宣传,一个独裁政府大肆宣扬爱国主义就是想当法西斯的重要标志。
一个和平没有被侵略的国家,你说你爱国,我怀疑你想搞法西斯你想搞纳粹,拿爱国当遮羞布
所以要警惕爱国法西斯化,爱国不如爱同胞,爱同胞因为指出了具体的人,不容易被钻空子。
一个人说我爱国所以我砸日系车主,很多人觉得逻辑通顺。一个人说我爱同胞所以我砸日系车主,就说不通了。
突然意识到,中国亲俄,除了以俄为爹的历史惯性之外,还有一种更底层的“共情”。也就是说,虽然历史上被俄国欺负得苦,但是由于很多中国人会认为,换作是我也会做俄爹同样的事,所以一边挨揍,一边反而觉得更加亲密了。比如说俄国侵略乌克兰,这种“卧榻之侧岂容它人酣睡”的逻辑,中国人是非常熟悉的,不符合国际法又怎样?惨不忍睹的人道灾难又怎样?地缘政治嘛,战略缓冲嘛,这就是大国做事的风格。之所以想到这一点,是因为刚才有人提醒说,作为红色高棉的支持者,柬埔寨死了那么多人,这么多年中国可曾有过任何的忏悔?看到之后我心里一惊,对哦,连我都没想过这个角度。以前只觉得波尔布特是魔鬼,但是没想过这个魔鬼之所以能得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地缘政治利益。我为什么一直都没想到这一点?没意识到波尔布特背后隐藏着的邪恶?还是因为狼奶没吐干净,觉得大国做这样的战略选择很正常。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