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有一条座右铭,我会选择这句话:永远不与世界和解。整个世界是一具充满敌意的有机实体,你活着的每分每秒,它都试图用一切手段摧毁你的生命,你的存在就是被折磨的理由,没有人能被世界宽恕。学业、工作、政治、社会议题、所有身边的和远在世界另一端的灾难,即便从概率角度而言,这个世界也满是悲剧。坏事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所有不那么坏的事则是你与身边的人拼尽全力才能促成的,紧握在手中还随时会丧失;苦痛是常态,而幸福——假如幸福并非一种幻觉——是你在与世界的漫长对抗中用血与泪换取而来的小小战利品。因此和解是一个谎言,谁都不可能热爱生命中的一切,太多东西除了带来痛苦一无是处,所以你恨,怎能不恨这个未经允许就把一切苦痛抛向你的世界?要说有什么值得爱,只能是那些和你一起进行徒劳却永不停歇的抗争的同伴,或是那些残酷世界里温柔的奇迹——世界百分之一的部分构成了坚持度过余下百分之九十九的理由。
在润这件事上,其实不管是普通中国人,还是中共体制内的很多官员,在感到要沉船的时候,一旦逮着机会,都是拼了命的跑。1964年,新任的中国驻布隆迪大使馆文化处法文翻译董济平,刚刚到任第二天,就不辞而别,跑进当地的美国大使馆寻求庇护。他从下飞机到进入美国大使馆,只相隔18小时。可以看出是早就谋划好了。他的出逃造成中共与布隆迪关系恶化,最终断交。董济平后来去了台湾。
1966年7月26日,中共驻叙利亚大马士革的商务参赞苗晨白,为了“寻求身体和精神上的自由”,也跑进美国大使馆,最后顺利抵达纽约。
1966年,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副所长徐子才奉命去荷兰海牙参加国际焊接学会第19届年会。徐子才决定出逃,他当时住在中国驻荷兰的临时代办处,晚上从代办处的楼上偷偷爬下来的时候失足摔成重伤,被荷兰人送到医院抢救。结果中共驻荷兰的几个外交人员不顾荷兰法律,竟然直接冲到医院去抢人,次日徐子才就不明不白死在临时代办处。荷兰官方大怒,为此驱除了中方负责人。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参加这次不光彩的行动的,有一个叫廖和叔,3年后,他居然也走上一摸一样的叛逃路。他叛逃时已经是中共驻荷兰的临时代办(相当于大使)。由于国内靠山失势,担心回去经受不住文革考验,1969年1月24日夜里,廖和叔和徐子才一样,从楼上窗户溜下来,到荷兰当地的警察局要求避难。荷兰不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最后把他转交给了美国。最后又在1973年的中美建交谈判中作为一个筹码,兜兜转转又落回中国。
直到2005年,中共都依然有外交人员叛逃的事情发生。中共驻悉尼领事馆的一秘陈用林,携一家老小投诚土澳。
这样的故事,很可能在随后的几年还有重复。
一个经验之谈就是只有五四之后建国之前的红楼梦研究是适合非专业研究的正常人看的,因为只有这时期的人是接受了新方法同时又出于兴趣去研究的,胡适顾截港俞平伯张爱玲吴世昌之类。50年代毛泽东借事整人导致大批文盲精神病患者下场,全民读红评红,所以新中国的红学研究,不但大部分著作直接就出自文盲精神病之手,而且连累得少数正常人也得在运动中附和他们、在运动后反驳他们,因而显得也不太正常,搞下来整体就几乎没有正常的。吴世昌早年多么正常,62年回国,挨整但没被整透,晚年暴起跟文盲斗争,文章写了好多,都是反驳工农兵红学的,“论大观园为什么不是屠宰场?” 看这标题就知道跟他对线的都是什么鸡狗,但一篇集子里都是这种文章那集子还能看吗?老头急得乱跳,说我在国外几十年,我太知道英美苏丑化中国的套路了,就是专门挑你们出去丢人现眼,你们这些谬论都会被苏修翻译过去刊登嘲笑,你们就是递刀子!(最后这句话没说),俞平伯可能因为比较文弱,虽然整人就是从整他开始,但他倒是从始至终基本自说自话,既没有被改造,也没有反弹得太厉害。
(接上)意版的溥仪总的来说是仁慈的,但怎么可能呢?地表上最大的最核心的父权帝王教育能教育出绅士吗?中版的溥仪打弟弟打奴才打老婆却对着敌人鞠躬行礼,他小时候跪慈禧跪祖宗,长大了跪军阀跪日本人,被俘虏以后跪苏联,东京审判跪孙中山,抚顺监狱里跪CCP……对嘛,这才是能屈能伸的国男嘛。
最后说一下文秀皇妃,这个角色两版导演理解尤其不同,意版还是妻妾和睦甚至可以三人同房的,是文秀吃醋帝后夫妻情深想追求自己的爱情才离的婚,这个理解也理想太西方了。中版的文秀是苦于宫斗又没有皇上庇护,加上受了新思想女权主义的启蒙,先逃出去再起诉离婚再诉诸与媒体对溥仪实施复仇的,这路子才中国,妻妾宅斗本就是妇女被压迫的一环,金瓶梅红楼梦大宅门,现在看来文秀也很先锋,特别me too。
意版的结尾很梦幻,溥仪终于爬出了蝈蝈笼获得了自由,但是又特别绝望,忠字舞暗示了中国没有真正的“末代皇帝”,一个皇帝死了一个皇帝又来,溥仪自由了中国人却永远不得自由。中版的结尾又恰好相反,现实却又充满希望,溥仪识时务的好似被新社会改造好了,但他又对孩子们说“人民不需要皇帝是因为人民自己要当家作主”,对啊,又不是龙椅上那个才是皇帝啊。
尊龙版的末代皇帝拍的再好也拍不出陈道明版的中国感,就说主演吧,与其说尊龙皇帝不如说他是王子,哪有皇帝比妃嫔还美的,谁伺候谁啊?
其实剧情上两版都大同小异,意版主要是刻画人本质对自由的追求,所以主角是得是普通人正常人,他只是置于了极端的环境之下。而中版主要是刻画极端环境对人性的异化(两个角度都特别好),所以主角需要具有那种环境里特殊性,对于我来说他就更有说服力。
比如溥仪发现溥杰穿明黄,意版的处理是两个男孩围着桌子打闹,而中版溥仪则是直接上手扇了溥杰一耳光,这简直太男宝了。再比如意版故宫仓库失火的原因是溥仪要查偷了宝贝去变卖的贼,而中版最大的贼就是他自己,这味儿太正了,金粉世家的金燕西就是这么干的。
什么八旗子弟满清遗,殊不知溥仪才是这里面最大的纨绔,中版里的溥仪在宫里极尽所能的破坏规矩反叛权威却在日本人统治的满洲下非要坚持满清旧制,在宫里时一心想出去却在被赶走之后又一心又想打回来,年轻时候带头剪辫子老了却在白天假装读毛语录晚上偷偷背诵满清祖训,还妄想立嗣,一辈子都在追求权力又求而不得。尤其是他为了堤防溥杰生儿子威胁自己的权力缺无能为力,只能烧香占卜,太国男了,简直太国男了。
有一个我个人觉得很重要的跑路目的地选择的因素,没怎么看人提过:
如果你是一个有情绪问题的人,尽量选择一个生活节奏相对较慢的国家。
这意味着遇到问题时你可以一个比较小的成本将生活暂停下来,慢慢休养精神。
拿加拿大(非多伦多)举例子,我之前算生活成本,发现以最低时薪(比如在咖啡厅收银)每周打工两天,工资就可以cover掉房租,打工三天,则可以维持比较舒适的日常生活,如果不住在dt,勤刷各大超市的打折信息(米面粮油蔬菜卫生纸等生活物资每周都会换着种类打折),每月还有富余,这在国内是很难想象的……
更重要的是,不会因为打零工受到歧视,不会成为亲戚朋友圈子里“不好好读书就像他一样”的反面教材,大家都打工,我同班的墨西哥同学在烤肉店切肉,伊朗同学在餐厅收银,另一个语言不太好的哥伦比亚同学在做清洁工……虽然很辛苦,但如果辛苦仅仅是工作本身的辛苦,而没有那些精神层面的,价值层面的苦耗,已经是莫大的帮助了。
【关于这篇报道的一个补充】
豆瓣一位友邻在留言中提到,曾经有一个“让暴力结束在小家庭里”的说法,我看到实实在在后背发冷……
这让我意识到了“家暴”被纵容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虽然受害者被严重家暴已是周围人都知情的事,Ta们却还是会把她“劝回去”,恐怕也是因为Ta们都急于自保,怕受害者离开后,施暴者的暴力会波及自己。于是这样的受害者就变成了安抚“恶龙”的祭品。
比如这篇报道中的施暴者,看上去就是一个横行乡里的恶霸,只有他两次犯罪入狱期间,这对母子才能过上平静的生活。而他出狱的日子里,这对母子就在众目睽睽下活在噩梦中。
母亲死后宗族势力劝儿子不要追究其父的刑事责任,也可能是他们怕其父这种杀人犯的暴力报复吧。
所以说,家暴绝对不是“家内事",家暴如果不被介入、受害者如果不能得到保护和支持,那么,这就不是施暴者在伤害受害者,而是整个环境在伤害受害者了。
我认为一个人主张自己是女权主义者,那么最基本的实践应该是不再侮辱女性,并不是想要教谁做事,我只是觉得一面举着女权主义的旗帜,一面对立场不合的女性无所不用其极地羞辱,非常难以自洽。
我在b站关注到一位女博主,表达能力很强,平常会从自身出发将一些女性的生活体验生活感受,因而吸引到了一批支持女权的粉丝。最近她新发布了一条视频,内容是表达女异性恋不应该为自己想要找男朋友感到羞耻,这条视频触怒了一部分主张不沾男人的粉丝,她们带着被背叛的愤怒在评论区发泄。其中一条高赞评论大意是这样的:姐们儿,你要是想现在转型去媚男,不如套上黑丝扭擦边舞。甚至回复里已经有人开始造谣,哎呀,你不知道她是在抖音媚男失败才来b站的吗?
我相信读到这里的人一定能感受到我当时的愕然失语,一群原本笑意盈盈的女权主义者,在你没有说出她们想听的话时,可以立刻翻脸并毫无芥蒂地使用荡妇羞辱、造黄谣等一系列男人打压女人的手段,你要让我如何相信这群人是在践行女权主义?我更相信这群人不过是想要体会男人控制女性的那种快感,当这群人熟练地转换为霸凌者的话术时,我才知道这就是这些人一开始想要的。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