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小师妹在家里喝酒聊天。她想借着出国读博直接润出去。然后她问我,为什么有这么好的能力不想出去,我说我还想做法医的工作,出国我们都必须放弃这个我热爱的专业了。她想了想,很苦涩地说,这也是她唯一的不舍,然后说起了她一定要润出国去的原因,就是她在公安实习的时候遭到了性骚扰。说来我们专业的女孩子,本来就少,这些年流失的也是越来越多。流失的两大时间点,一个就是实习结束后。只要长得周正一点的女生去到PD实习,基本都会遭到性骚扰,轻则言语,重则肢体,而这种事情即便告知学校,学校也会为保住一个难得搞定的实习点而选择装聋作哑,而且跟那种基层单位的条子讲道理,那简直是天方夜谭。然后明明女生们都是一腔热血地来学法医,结果一到基层就见识了这么一群流氓,很多人都会心灰意冷,选择转专业转行了。另一个时间点自然就是就业了。是个岗位9.5个限男性,没啥好说的了。然后师妹问我为什么还要回PD工作,我也给她讲了我遭到过的非常恶劣的两次性骚扰,或者准确来说算是猥亵了。我说,我不想把这个重要的位置让给这些流氓。
一名小学生,被老师生生用暴力打进了 ICU,生死不知。小朋友的病历很快就传遍了医疗圈,儿科的同行们表示从没见过如此可怕的伤害,除非坠楼乃至遭遇车祸。我在群里插了一句嘴,有谁敢公开替这名小学生打抱不平,大家都沉默了。我知道他们为何沉默,因为怕遭到权力报复。当家长去学校调取监控时,学校答复监控坏了,事发还不到 24 小时监控就坏了。监控又坏了。当地教育局从始至终保持沉默。
南京某985高校,短短一年时间高达 6名硕士博士自杀,他们生前或控诉被导师压榨或控诉不像个人。可我们的媒体被集体下达了封口令。他们的死没引起任何关注。六名高材生,又不仅仅是六名高材生,他们代表的是一个被压榨到绝望的群体。可死了就死了,没人在乎。他们的死甚至没带来一点点改变。一名武汉的大学生,自杀前留下遗言,“就让我的死来推动学校改变”。可他死亡的消息很快被掩盖,曝光他跳楼视频的学生也被学校迅速约谈处分。就在一年前,这所大学的学生还集体在网上控诉学校暴力压迫。现在他们中的一员希望用死来逼迫学校改变,他们却集体选择了沉默。当记者采访时没有一人敢出头,没一人敢出头。
在一个台湾的论坛上,看到有人对“泽连斯基向纳粹老兵致敬”这个宣传的评论是:“没头没尾的带什么方向”。我觉得“没头没尾”这四个字说得太好了,是一个特别好的指标,比我刚才写的那一大段都要好。因为与这些认知战投喂的物料相比,真正的新闻报道最大的不同,就是要“有头有尾”。不能只是一个爆炸性的信息,而是前前后后都要讲清楚。比如说,一个专业的媒体如果对这个老兵的身份有质疑,一定会追问以下系列问题并且采访一连串的当事人:是谁请到加拿大国会的?(采访相关议员)当时的考虑是什么?(采访议员办公室幕僚)有没有跟乌克兰方面沟通过?(采访乌克兰外事部门相关人员)这里面的历史背景是什么?(采访军史专家和二战史学者)……因为既然事情像你说的那么严重,那就不能轻易让它就这么过去了,可不得狠狠地刨根问底?你一方面拼命炒作这是个严重的事情,另一方面又没头没尾啥都不追问,那就是你有问题了。现在你看,“没头没尾”是不是个特别好用的指标?比如日本核废水这事,就是典型的既咋咋乎乎又没头没尾,一边是恨不得全世界的海洋都完蛋了,另一边是连个实时播报的预警系统都没有,甚至中国渔民还在日本海域继续偷偷捞海鲜——好歹当叛国罪抓几个啊。
刚看到慕容雪村的一条推,其中有一段关于钱钟书的:钱虽然并不太喜欢红楼梦,但是在文化界对红楼展开大批判时始终一言不发。我以前对钱无感,看到这里还真觉得挺佩服的。这种“并无一字”的精神真是太重要了。你说文革那个时代,能说的话题比现在还少,好容易遇到一个能说、说了有好处,而且正好也是自己本来就想说的话的,这还不久旱逢甘雨?可是钱钟书偏偏能憋住不说,这实在是太可敬了。为什么不说?这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地瓜熊测试”的意思了——因为那个时代的地瓜熊会很开心,所以我偏不说。要说尊严感,这是顶级的。
https://twitter.com/hawking197428/status/1706175469962576352
每年都要经历几次自己的外宾时刻。看李老师那投稿的河南学生作息时间表,深感自己对这里的现实有太多不了解。
读书时候算是某省重点的重点班,高一高二都在课上补觉和读闲书,永远学不会“努力读书” ,偷懒追求效率,从不做重复性的无聊作业,能抄就抄,唯一走不了捷径的是背政治。完全没有章法和逻辑的东西,直到今天都想不明白那些同学如何一个个倒背如流。总之就是疲懒地混在中游,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把握读个中游重本,再高知道自己不够格,再低觉得自己运气不会那么差。班上谁要是没过一本线,会被所有人记上许多年。
这种环境下,最多也就认识些其他省重点的朋友,大家初中曾是同学。听说他们管得确实严些,成绩也更好些。(但其实是每年成绩更好,生源也更好的虹吸和正循环)
至于次一等的市重点,基本没听说过什么消息,完全没有交集。倒是远远听说更下面的县市,每天六点多起来组织跑操,然后早自习上课一系列流程,假期也比我们更短些。但具体怎样,不知道,也不太关心。只觉得自己的处境已经太极限,大约是高三吧,就失去了周六,晚自习开始有家长值班、老师上课答疑。一到节假日就开始猜测有几天假期,心里知道肯定缩水,但最后通知出来还是愤恨不已。衡水的故事是遥远的都市传说,听过也就过了。
所以河南学生如今的时间表着实震惊到了我。其实后来也从同学同事和网友口中听过更多县市的残暴教育,意识到不是所有人都能从容读上本科,但自身经验还是太根深蒂固,而教育现状又太疯狂,人可以被这样驱动使用吗?
看着那时间表,类似的生活过上一周我就会跳楼吧。说实在的,人类需要睡眠,脑子需要休息,我觉得那种节奏的读书,只会越努力越开倒车:一件事情还没理解,新的课程就塞进脑子。除了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还有什么生存的办法?
专人不断抽着陀螺,时刻剥夺着你的全部生活。这不是未来人生的预演,这只能指向当下自由意志的终结。
河南学生,中国学生还能勉强活着,真是个巨大的奇迹。假设勇敢能具象为勋章,背面全然是凄惨。
你完全可以想象,中国越是强力支持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民众就会越恨中国。这甚至跟意识形态都无关,纯粹就是一个体感问题。因为正常来说,改朝换代并不是什么大事,哪怕是拒绝正常轮替并且致力于消灭一切社会自组织形态的独裁政权,垮了也就垮了。权力不可能有真空,自然会有新的秩序来接替。对谁来了都照样纳粮上供的老百姓来说,最怕的就是拉锯,也就是该垮的有外力撑着一直不垮,这时候的痛苦才会无穷无尽。现在问题来了——放眼世界,有意愿有能力支撑一个“该垮”的政权的,现在还剩下谁?以前还有俄国手拉手,现在应该只有中国了。以前最典型的例子是朝鲜,现在又多了一个叙利亚。阿萨德肯定是想干到死的,以前俄国撑着,现在情况不对想换个山头也正常。但是你换到叙利亚老百姓的视角这个剧本有多绝望:2011年本来是个类似中国1911的奇迹之年,伊朗进来撑;2015年伊朗快撑不住了,俄国人进来撑;2023年俄国人自己的军队都快打光了,这回该是真主显灵了吧?我了个去中国包专机把阿萨德接到灵隐寺走正门?你说这不是世仇是什么?
在人类学历史上一直都是女性/少数族裔学者更加超前,现在在学校老师在讨论怎么做collaborative research,怎么让研究中的弱势群体更加参与到研究当中,但其实Zora Neale Hurston(一个黑人女性学者)在差不多一百年前就已经做过这些,在她的书里Barracoon里探讨过为什么她的研究方法要最大程度保留和重视受访者自己的说话方式和自己的看法了。。相比之下,在当时占尽资源优势的白男学者还在对殖民主义视而不见,沉浸于自己(作为一个白男)历尽千辛万苦去到非洲社会做研究、完全成为“当地社会一份子“的无比自恋的英雄主义叙事中。。
现在在学科史上,像这样的白男被称作为人类学的奠基人们,在英美各大高校就职/创建了人类学系当终身教授,他们的作品仍在被每个学校当作入学第一课的必读,而Zora Neale Hurston当时作为美国人类学奠基人Boas的学生,因为自己有色人种+女性的身份无法获得资助而被迫退学(虽然她后来也以作家的身份在学界外继续自己的研究和写作)(1/2)
精英是不是都在体制内是一回事,精英进了体制内能干嘛是另一回事,后者才是问题的关键。能干嘛呢?扒马褂呗,就是穷尽顶级的智商和情商,帮领导把话往回圆。你看以下这两段话:
1、“我国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记录了中国3000多年的历史,同时在甲骨文发明以前在中华大地还有1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超过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并没有文字记载。”
2、“我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同非洲并列人类起源最早之地。”
看出妙处没?这是秘书/文案这类职业的顶级教材,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领导已经定调了,中华文明就是五千年,别人是不是非洲来的我不管反正中国人不能是非洲来的。现在你该怎么办?给领导上课普及一下科学常识?这种凡是上过学的人都会的事情怎么显出你的本事?当然是得先顺着说,再往回圆,得是外行看着高兴,内行暗挑大拇哥的那种。
现在,请你带着崇敬的视角(反正我是跪了)来看以上这些文字:
1、中华文明三千年,这是有据可考的定论,我先丢出来镇场,证明我不是棒槌,特别是“甲骨文发明前”这句,说明我是知道“文明”的判定标准的;
2、但!在此之前,还有1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牛逼就牛逼在这个“发展史”上了——你问我什么时候上的大学?我跟你从学区房开始讲,突然就老前辈了有没有?而且加上这一千多的发展,文明突然就变成五千年了,领导那边正好也有个交待,就问你巧不巧吧?只要没人嘴贱多问一句“为什么正好发展了一千年”,这事儿不就算遮过去了吗?
3、你以为这就完了吗?后面还有一句打掩护的,叫“超过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并没有文字记载”,啥意思?心虚啊,你说有一千多年文明发展史没有文字记载,别人要是问“没记载为什么要文明发展史”怎么办?所以要转移焦点——百万年人类发展史都没有文字记载你咋不说呢?你看这是不是双保险?
4、有了前面的搅浑水,再讲到“我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是不是就顺畅多了?东方、人类、故乡,都是很虚的词,你根本就不知道他要说啥;
5、最终,大的来了:“同非洲并列人类起源最早之地”,这话说的真是妙——你说人类并不是起源于非洲,这太过分了;你说人类既起源于非洲也起源于中国,这不合逻辑;你说人类同时起源于非洲和中国,而且居然只有肤色等微小区别没啥本质不同,这是扯淡中的扯淡。所以话该怎么说呢?叫“并列起源最早之地”。这就柔和多了也活泛多了,只要不同时想到中国和非洲隔多远,为什么中间那么多地方不能同时是“并列起源最早之地”,这话就算没毛病。你一定要挑毛病我也没办法,但是从秘书角度说,也只能帮到这一步了。不然还能咋地?徒手改牛顿定律?
说真的,我还真不(只)是阴阳怪气,写这文案的人也算是大半个同行,所以我确实是有很多的佩服在里面的。但是要说“精英在体制内能做什么”,这也就算做到头了。再想做点什么,就变成必须被打倒的公知了。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11/30/c_1126803588.htm
小学班上有个手生六指的同学,身世坎坷,被拾破烂为生的奶奶带大,由于缺少监护人,成绩稀烂,也经常不写作业。班主任检查作业时总要发飙,总会加一句“就因为要批评你一个人,全班那么多人的时间都被浪费了”。
有一回班主任甚至扬言要剪掉他那根多余的手指,以治好他的懒病。那个同学被揪着领子从座位上拉扯起来,那根残疾的、丧失功能的手指暴露在全班的视线中。剪刀卡上去,班主任作势要铰。
这一幕是我小学时的噩梦之一。我那时看不太懂大人的脸色,以为班主任真的会铰下去,会发生血肉横飞的一幕。那个同学的眼中更是充满恐惧。
近来越来越意识到,这个故事其实一直在重演,个体被驯出对群体的羞愧的故事,手握剪刀之人从虚空中扯出一条道理或法令的故事,个体被毁伤却还要忏悔己罪的故事。
只是很多人在此地逐渐习以为常。“都是这样的”。随时可能成为“多余”的人,“不配”的人。而很多剪刀,后来也真的铰了下去。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