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转载:一个日本人的新疆记忆 

11年前我在新疆旅行。
在维人聚居的喀什老城的青旅,我遇到了两名退伍解放军,之后又碰上了从重庆来的两个医学生,四人意气投合之至,租了一个维吾尔司机开的车,走遍了新疆的各处。
旅程难忘,让我至今会梦见。

维吾尔司机身边带着她刚上小学的女儿。
对于从只讲维吾尔语的家庭、地域成长起来的维人孩子,小学是体系化学习汉语的最初机会。小女孩对远方来客们兴致勃勃,总是跟我们说着「〇〇在维语里是●●这么讲!」一类的话题。

「你这是从哪里学来的姿势!」
「都不知道我是来拍新疆景色的还是来拍你的了」
总之小女孩特别喜欢拍照,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开开心心地入镜几次。

她特别是对我这个看起来与汉族别无二致、却只能说上几句破碎的汉语的奇妙的日本人钟情有加。
就这样,原本是压迫维吾尔的先锋兵的人、被压迫的民族的孩子、重庆的大学生、再加上轰炸过重庆的国家的大学生一起旅行,像家人一般一起笑着,

走遍了沙漠、草原、雪山、中巴国境,住过了塔吉克毡房,互相教着对方汉语、维语、日语,互相拍下照片,一起玩着游戏,就这样度过了好几天。
这些不可思议的温暖回忆已经像是我的宝物一般。

同行的四个人(汉族)也是非常好的人。例如在某个镇的店里,汉族店员因我是日本人而对我恶语相向时,是被退役军人的一声「你说什么呢!」解的围。
而从重庆来的两名医学生在离别的时候跟我依依不舍地说,以后一定要来重庆,请你吃火锅。

说了这么多我不是想指「新疆的维人和汉族和平共处」一类无聊的东西。
......而是,或许已经没有比新疆更能让人感受到一民族对其他民族的暴力支配是何等丑恶的土地了。
(请注意以下描述的已经是2012年的当时。现在新疆如何,已经不用赘述。)
比如车站的安检。汉族和看起来与汉族无异的我几乎未受阻拦就通过了。

而维吾尔人通过的时候,携带的行李是被警察踢过来厉声诘问内容物的。
在公交车上、在街上,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只有维人会被警察执拗地检查。维人的旧房子被拆除,建起的新楼房里是汉族的商店和办公室,在里面维人被雇佣、劳役。

在生养自己的土地上,自己成了配角,成了仆人,成了被蔑视的「文化改良」的对象,不论如何总是无法忍受的ーー区区旅行者的我也深感这一点。
在维人居住的老城里,维人们对看起来像汉族的我也总是冷眼相对。

即使是个人层面上,也不得不让我亲身体会到维人对汉族的印象到底有多差。有次我用专门学了一点的(和维语相近的)土耳其语,对维人说了「我从日本来」和几个数字,维人对我的态度立即变得好到和之前天差地别。

某个维吾尔人聊到兴头上,问我
「以前战争的时候,日本不是杀了很多中国人(指汉族)吗」
「是的...」
「怎么没有全杀掉呢」

我后来回到日本,和认识的中国人(汉族)讲了这番话。他愤慨地跟我讲:「你知道中国为了开发新疆投入了多少资源吗?如果中国没有让新疆现代化,维族人到现在也是在野蛮的宗教和贫困落后中潦倒地生活!」

(殖民主义就是这样。印度、朝鲜、台湾、北海道,殖民行为在哪里都总是被像这样正当化。在看到他人的丑恶时,我们也必须要正视自己内化于思想深处的殖民主义。)

十一年过去了。现在的新疆情势相关新闻总是让我不忍卒读。
充满风情的喀什老街已经被悉数拆除。不知道那个小女孩有没有被关进集中营。
当上医生的重庆的两人,不知道有没有无事度过新冠疫情。说起来我也还没去重庆呢。

日本人可以在新疆如此自由地旅行本身也已经是胡锦涛时代的旧事,现在已经变得无法想象了。能在新疆如此自由地与维吾尔人交流的时代,或许也不会再来了吧。
越回忆起来越让我觉得难过的往事。即便如此我还是想把「在这里发生的这些事」

一生铭记。

(翻译自日语。原文 来自 Twitter @ SEI__jou。)

翻译出处:t.me/nekobroadcast/1013
Twitter原文:twitter.com/SEI__jou/status/16

如何在国内光明正大谈论白纸运动而不被封号:污名化就行了

:kan:
迪友锐评:
为中人抱薪者必被中人活埋于风雪。

中国的决策层前几年有个信念(特别是2021年初喊出“东升西降”的时候):美国不可能跟中国脱钩,因为美联储在2020年无限QE发行的美元,如果没有中国的廉价产能,就一定会通胀到天上去。我甚至都能想象国师们是怎么跟海里那些人解释这里面的逻辑的——美国虽然强大,但毕竟是个民主国家,而民主就是它的最大弱点,所以疫情来了咱们可以不发钱,他们就必须给老百姓发钱,钱发多了以后咱们可以不在乎通胀,他们就必须在乎物价问题不然就得下台。总之就是,又要发钱又要在乎通胀,中国正好又有廉价的过剩产能,产业链转移又不可能这么快,你说美国怎么可能真跟咱脱钩哈哈哈哈……可是你看方舟投资的Big Ideas 2024报告,一个关键信息是“AI带来的通缩超乎所有人想象”。而且这种对通胀的抵消作用是全面性的:文科生擅长的写作,千字成本从100美元降到0.04-0.16美元;理科生擅长的编程,效能提高10倍;甚至连蓝领工作(亚马逊物流的搬运效率)现在都已经是人类的两倍多。生产效率极大提升,完美地消化了无限QE带来的物价飞涨风险。而且最可怕的是,这一切现在都还看不到上限。在这样一个科技大爆发的前夜,你让一个五十年代出生,最鲜活的记忆是串联时候吃狗不理的领导人看清国际形势做出正确判断,实在也是有点难。

去年跟某朋友(现已脱钩了)聊你国改革开放搞了半天原来只是洋务运动2.0。那朋友说,其实在思想启蒙方面,改开还不如洋务运动。

贾玲有什么个人主张先不论,至少中国的基本盘价值观真的太社达了,推崇这部电影的很多受众评论听得我都ptsd了,一口一个什么“超越自己”什么“要赢一次”,这种话听了真的浑身一激灵,太东亚太中了,中国人能不能别成天老想着赢,国家层面要赢两次,个人层面还要赢一次,上学想着赢上班想着赢,能不能提倡一个大家都不用赢的社会,能不能提倡社会变得更包容更多元更合理,而不是提倡什么「个体的变强」「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什么要活得这么累啊,以前我还持有「胖可以,但胖到威胁健康不行」的观点,但现在我是彻底觉得不健康也没问题,不健康又如何呢,不健康就是错吗,自己发胖又不威胁别人的健康你管得着吗,肥胖不健康而死也是一种个体自由,健不健康谁说了算,谁说能活八十年就一定比活四十年好,你这么想没准宇宙规则不是这样的没准上帝不这么想,有没有可能错的是社会,错的是世界,「腱子肉就是比肥肉好」不也是一种审美霸权吗?减重和增肌就一定是「变好」,怎么听都有一股“我要当一个好同性恋”那味了,东亚社会不够进步,那不更应该多拍一些提倡社会进步而不是改变自己的电影吗,我觉得「变好变强」这套话语放在十年二十年前也许还可以,放在今天拍真的有点陈旧了,尤其是你看西方影视作品连史密斯夫妇都可以选那样的主演就更体现出东亚社会有多荒谬多压抑,就是,真的挺累的,太累了,中国人有太多事想赢、要赢了,贾玲有什么个人追求都是她的自由,很棒,为她高兴,但是影视作品真的就希望多拍一点躺平最正义的题材,就是不要变好,不要变强,不要超越自己,不向上,不积极,好活不如赖活,好死不如赖死,我不变强,我就想做自己,我的每一个阶段都好,当下就是最好

在圣上这代人看来,整个现代经济都有一种“脱实向虚”的倒错感。而这种农民思维又和所谓“工业党”思潮不谋而合,再加上共同的社达黄纳气息,庙堂与江湖就这样形成了合力。你很难跟这样的人解释,文娱/游戏这样的产业有什么实际意义(除了服务于主旋律宣传和训练无人机飞手),思想解放与学术自由与强国又有什么关系,因为这一切都超出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世界所熟悉的规则。就拿“戏子”这个称呼来说吧,给圣上唱堂会的所谓“文艺工作者”(终极演化形态是“人民艺术家”)其实才是真正的“戏子”,而传统上被蔑称为“戏子”的那些具有公认声誉地位的明星,反倒更接近于具有社会动员能力的政治家的生态位。像这样一个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意识形态塑造力的部门,不需要国家花钱养,反而可以自己挣大钱,挣全世界的真金白银,这是多大的现实生产力?另外还有一个被低估的概念就是“游戏”。好的游戏就像战争(即时全面系统的对抗性),正如战争中的优势方就像是在玩游戏(流畅的操作感和整合全局资源与单位的能力)。比如vision pro的一个视觉辅助功能,是能让你在看比赛的时候拥有全息视角(比如与电视上的塞车转播同频的赛场上每辆车所处位置的实况沙盘),你想想这在军事上的用途,不就是让打仗变成一种(开上帝视角外挂的)游戏吗?

2月11日,一位博主讲述自己的祖辈曾经在1960年饿死在除夕晚上,唤起了大家的“不正确记忆”

2月10日-12日,霍启刚微博评论区发生反转,大量网友留言指责其“把爱国当工具,把网友当枪使”,在评论区催更“小作文”,甚至嘲讽让他取消“公摊和期房,为万世开太平”。
此前,霍启刚接连发长文表达对梅西的愤怒和质疑,收获了百万网友的支持和点赞。

bird.makeup/@whyyoutouzhele/17

不得不说,在写教材这一块,老美确实牛逼。
我觉得不好学的东西,老美就是能够用浅显的道理给你讲得深入浅出,傻瓜式教育,包教包会。
我之前因为工作的关系读一本纯物理的教材,都觉得非常有趣,那本物理教材非常硬核,但是作者写得趣味横生,感觉就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大叔在傲娇地和你对话。
而且必须是读原版的教材才有这感受。翻译过来的教材感觉都不对味。
美帝写教材的大咖们真的功德无量啊,也说明他们真的吃得很透对自己的领域很热爱很有热忱,不然怎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教材呢?也不纯粹为了功名为了利益为了评职称。。
美帝的科研牛逼真的是有道理的,教材就足以激发人学习的兴趣。

在视频网站随机刷,推荐给我一个吐槽春晚的。
大意是春晚为什么不好看,因为没有竞品,希望有地方电视台能做出抗衡CCTV的春晚舞台。
看完我笑了整整一分钟。
天真!
天真!
天真!
这个UP的年纪肯定很小,否则他不会不知道CCTV春晚过去真的很小众,真没什么人看。
十几年前,不会强制掐信号转播CCTV春晚,各个地方台都有自己的春晚。
最具代表的就是华东六省一市春晚,CCTV春晚最大的竞品,节目质量和艺术水平也是最高的。
后来,因为收视率太高,被强制停播。
之后,华东六省一市春晚虽有重办,但盛况不再。
时间不再允许放在除夕,规模也变得很小,不再是六省一市联线直播举办,而是每届选在一个城市。
就像过去各地卫视都有自己的晚7点新闻,而不是到点转播新闻联播。
曾经,我特别爱看东方卫视的七点档新闻,第一次看到东方卫视的新闻没有按时播,而是放新闻联播的时候,我还以为自己家的电视坏了。
当我确认以后这个点只有新闻联播了,我彻底戒掉了晚饭后看新闻的习惯。

在想有人说毛象和外面的世界是反着的,有没有可能因为有那么一些人和外面的世界是反着的,所以在外面的世界根本待不下去,这些人汇聚起来就成为了毛象

@shell909090 @normanzxy
我有印象。在商演刚刚兴起的90年代,这类事件不止发生过一次,而且在当时,每次都伴随着对演员“拜金主义”、“不尊重观众”的口诛笔伐。现在大陆人在市场经济环境里生活过几十年,总算建立起“白嫖可耻”、“道德绑架可耻”的意识了,但一提到“爱国”,立马就犯糊涂。

@normanzxy
我非常怀疑,主办方的打算就是这个:一开始签个不保证梅西上场的便宜合同,临上场时再用“特首到了这么多球迷也到了你敢不上场就把特首和球迷都得罪了”,对梅西团队搞道德绑架。特别老钟的办事方式。结果人家不吃这一套,真把主办方连特首和球迷都晾那里了,主办方跟特首和球迷都没法交代,就开始诉诸“爱国”,扯开嗓子撒泼骂街。香港多年来作为国际大都市,学会老钟人这一套,分分钟的事儿。——只能说,学好不容易,学坏可快着呢。

虽然对贾玲好感度不算高,因为她之前出过好几次抄袭事件,但这次围观她新电影,还是对男人围剿女创作者的程度开了眼。电影刚放出消息的时候,一堆男的骂她肯定是噱头,用的AI,要不怎么不敢露面,怕被别人发现是假的。现在画面出来了,除了一小撮男的依旧嘴硬说她是假的之外,剩下的男的开始说她肯定用药上科技了,说她有赘皮难看死了。豆瓣里蜂拥而至的差评,骂她营销过头、骂电影很差劲的,一点一个男的。好像这春节期间其它男导演的电影没有使劲营销一样,所有骂贾玲的地方,如果换成男的(比如沈腾沙溢之流),都会被他们捧上天。我觉得女性创作者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无视所有男人的意见,爱创作什么就创作什么吧,反正只要是女的专心致志干自己的事业,就总会有男的原地破防,他们的自尊心是如此地广阔又是如此地脆弱。

👇,大概十几年前,我跟一位亲近的亲戚分享我想做的事,当时被泼了冷水,她可能是从现实的情况考量的,结果很多年后我还是做了。我暗暗决定“不给周围任何人想做的任何事泼冷水”,不管这有多荒谬,不管看起来有多不现实。

因为人,其实TA主动想做的事很少的【特别我们的教育已经扼去了好多】,而TA愿意和你分享,其实已经是信任了,也许TA很看重你,也许你的冷水会让TA的梦想晚几年or消失。在面对家里的小辈的时候,我都这样做,还把这个想法也分享给了我妈【虽然可能我已经不太分享,但还是以防我妈对我泼冷水🫠】。

2月9日晚,江西抚州,有人骑电动车放烟花,警车在后面追逐

春晚插曲:当晚一语言类节目中,一群相声演员穿着彩虹色的衣服被网友们调侃为“春晚为LGBT发声”,随后相关话题被封禁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