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发的一个李老师特写。李老师是众多被时代推着走的普通人之一:
冲浪微博12年,这几年说着说着话被炸了50多个号,变成微博难民后到推特。
作为留学生他在疫情早期没法回国,后来逐渐发现回不去了,就开始接受现实,拥抱自己的离散身份。
有那么一个瞬间他突然觉得不能再害怕了。11月抗议期间他走到台前,他和家人遭受了巨大骚扰和压力。家是更回不去了,“要变成世界人,”他说。
https://www.wsj.com/articles/chinese-tweeter-in-exile-ran-one-man-news-hub-on-protests-11670958834
之前写过来了长毛象的简中赛博难民:
https://www.wsj.com/articles/as-china-tightens-controls-on-social-media-some-users-seek-refuge-under-the-radar-11659551841
清零爱好者应该学习的是:
即使你的立场和诉求,恰与爹一致,你也要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诉求。
当大部分时间里,你支持清零,爹也支持清零。爹把你的工作都包办了,导致你就是个废物儿子,能力是一点都没长进。
突然有天,爹转向了。那些与爹斗争多年经验丰富的躺匪,知道怎么发微博,知道怎么不落你口实,知道怎么组电报群,连上街怎么安全撤离、被查手机怎么掏出个备用机都学会了。
你面对躺匪,竟然束手无策,爹不撑腰,骂人也骂不过,扣帽子会被扣回来,发微博都没几个人转发。
你就知道自己已经被爹养废了。你就是防疫版汪小菲。
当年香港盖高铁,有的人反对高铁,有的人支持高铁。
两边都游行示威。昨天是反高铁,今天是撑高铁。不能因为你爹要盖高铁你就自动不用上街了。
不过呢,爹其实也不希望你学习这些知识的。
管你什么立场,爹怎么会想让你上街。
那些认为躺匪害了国家的人,要知道两件事:
1)躺匪决定不了
2)如果说放开有些躺匪的功劳,那是因为躺匪们真的有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诉求,参政议政
躺匪们为了放开,在网上疯狂转发微博。看到火灾死人,躺匪不但在网上骂,还敢上街。
敢举白纸,敢喊下台,学习知识,交流如何不被抓,如何辨认便衣。敢在大学校长面前喊开灯,敢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有的人真被抓了,他们也不后悔。
在富士康、广州的躺匪,敢冲击关卡,敢和警察对着干。
付出这么多代价,才终于往放开的路线走了一步。
如果你们这些清零爱好者,能不在网上阴阳躺匪,刷什么人类输了啊。
你们也去上街,你们也去喊下台,你们去举红纸,你们也疯狂转发阳性后遗症的求助帖,你们也为阳性却无法就医的人上街呐喊,你们也去冲击警察。你们也被抓被打。
也许没用,也许有用,也许不会这么早放开。
而实际情况是支持封控的微博,我一篇万转的都没看到。
你们动动手指转发都转不过你们口中的躺匪。
一群菜逼。
洗地这种事情,一定要耐得住烦,要弯弯绕绕又臭又长,要让人抓不住重点驳都不知道怎么驳。因为,事情既然有洗的必要,就意味问题不小,如果你洗得干净利索,看似爽快,实则很可能是在给自己挖坑。比如免主席这句话,就给人一种古怪的感觉——要这么说,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时有多狼狈, 就证明当时出兵阿富汗有多伟大?所以美国人是不可战胜的?而同样的意思,你去隔壁看看胡锡进是怎么洗的。那篇文章又臭又长就不引用了,可是妙也妙在又臭又长上。你根本没办法总结老胡到底啥意思,他只是在每个细节上都在说,当时咱们这么干也是有道理的,最多也就是反应慢了一点而已。对不对呢?当然不对。哪里只是反应慢?就是又蠢又坏又倔又爱吹牛才把自己一步步逼到现在这个地步的。但是,把一个巨大的错误无限切分,每一个细节上都错得不是那么明显,看起来是不是就好多了?而且你要一点点地反驳,是不是就很累很麻烦?这就是老胡尽职尽责的地方了。说起来,洗地本来就是脏活累活苦活细活受气活,容不得少年意气的小性子——真有一剑封喉对错立分的便宜事还轮得到你?那是公知的做派。而公知之所以要往死里打,不就是因为这是专属于他们的优势吗?总之,免主席想上位之心是路人皆知的,但是经此一役,我觉得胜负已经很清楚了:他还是太嫩。
下午法律培训,律师说起公安机关用的最多词就是“粗糙”,指公安作风粗暴,疑罪从有,只记录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多以威胁恐吓为手段。
律师说起应对方式大概就是,少说少错,一问三不知,不认识不知道没参与,不要乱承认,也不要相信公安说的任何“交易”(坦白了就能早出去、少判点等等,他们没有这个权限)或诱导(说别人都坦白了都说是你,让你咬他们)。中心思想就是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
还特别提到,群聊内容现在经常作为调查取证重点,今年某起聚众抗议事件的案子,诉领头者的80%的证据都是群聊记录。
但又说到,聊天记录等电子证据取证作证的方式,竟然是交可以登录微信的原手机上去手动查,而不是直接从运营商或微信后台调取(仅限民事案件)。所以建议经常清理手机和聊天记录,不该留的别留。
在舆论风向急转弯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我们这套宣传系统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它的特长是渲染恐惧,反过来要宣传一个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要太过紧张,画风就会变得特别奇怪,而这是有内在必然性的。
比如现在推“记者感染新冠后亲身讲述”,明显就是为了安抚恐慌情绪的一轮宣传,结果翻车了。为什么呢?因为宣传就要有故事,故事就要有细节,而细节容易出事故。在大家都苦哈哈的时候,对于无处不在的特权是特别敏感的。你敢说“没什么大不了”,大家就会质疑你是不是有什么普通人不具备的有利条件。比如小汤山医院和关一般老百姓的方舱之间肉眼可见的区别,比如在医疗挤兑时期住单间这种天龙人级别的待遇,比如大家都在排长队抢药的时候能喝上布洛芬冲剂……这些细节,在一个正常社会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对于有点关系和背景的人而言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在一个不正常社会的普通人看来,一定会处处都觉得不爽。
所以你看,这里有一个必杀逻辑:除非这个现身说法者是像二舅一样的底层,否则无法逃过“你有特权所以才不紧张”这种指责;而如果真是二舅那么惨的人被当成榜样教你不要精神内耗,那这个榜样的不幸本身,又会变成新一轮质疑的起点。总之,要么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要么是消费苦难,不可能有 别的结果。是的,他们完全掌握着宣传机器,但是好在还有比这套系统更高的存在,所以就算他们再聪明也免不了会翻车,这很令人欣慰。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