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去郑州维权的大额储户,早上10点后全部失联,手机关机,目前还不知道送哪了
英国是怎么逐步放开的:
1.英国的“必要设施”,医院、超市、加油站,一天都没有关闭过。
超市曾下架“非必要用品”,只售生活必需品,以免人们在内逗留。但是关门?超市不会关门。封小区?英国人不住小区,家家户户门朝大街开着,你封也封不住。国内“封小区”的行为让我反思:选择入住小区,好像确实意味着你让渡一部分自由,把自己的决定权交给了小区的围墙、防盗门和物业,躲进一个安全的假象。
2.中小学第一批开放,教职工成为“关键工作者”。
小孩长期封锁在家会引发心理问题、造成社交、认知等障碍,因此中小学早早放开,保障一代人健康成长,免得以后出现一代从小缺管教的疯批。
3.封控期间政府为人民的损失买单。
中小企业减免税,给个体户补偿。小商户只要遵守规定封控期间不开业,就可以去政府那里按天领英镑。英国封控期间,多项税款免缴,连房产交易税都免税。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第一人民不会绝望,人人得到救济;第二,解封之后经济迅速回升,逐步恢复真正的正常。
4.保护弱势群体。
两件让我印象深刻的小事:一是BBC电视台以封控期间妇女遭受家暴的现象做了一起新闻,并以此要求尽快解除封控,并为受害妇女提供庇护。二是封控期间,房东不得驱逐房客,即使房客无法按时交付房租。我所住的郡,水电费可延迟两个月缴交,即使过期欠费也不会被停水停电。Covid期间经济衰退,房客交不上房租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房东经济上有损失,但不至于损害生命安全,房客如果被驱逐流落街头,他们有可能会死,这就是人道悲剧。
我说这些,不是想赞美英国政府做得多么好,它只是做到了在一个文明国家执政的基本:讲科学,科学不为政治让道(你现在让政治抢科学的道,明天科学就反手给你一大逼兜);讲人性,救济工作细致从未躺平。它不是滴水不漏,它也有很多漏洞,它可能是个漏勺,但它至少不是个废物。
@1957spirit RT by @aiww: 现已获悉,在下面2022.11.27上海抗议中领喊四通桥六要六不要口号和“罢课罢工罢免独裁国贼习近平”,并领喊“习近平”(其余人喊“下台”)者叫倪心怡,是复旦大学日语系2019级学生(由厦门外国语学校保送),她在次日即被公安上门抓走,至今仍关押。 https://nitter.hongkongers.net/1957spirit/status/1608838753304608769#m
最乐观的想,两周第一波感染高峰过去,一个月这一轮病毒感染过去,然后就风平浪静了,所以得出什么都不管就硬放很划算国家很聪明的结论,那倒也真应了乌合麒麟说的,一场国家放任的屠杀。不乐观就继续骂美国。
不过要是想想极端的例子,战争,扬州屠城也不过十日,那么惨,后来又是繁华漂亮的城市。咱一茬一茬生长能力很强,屠不完,永远能够以最小的一些不被怜惜的代价赢到麻。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