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又看到回国人士感叹,大风大雨的深夜、想吃水果,不到半小时切好洗好送到,又是赞叹国内的便利。

十年前说这话的也就罢了,十年后还说的,真是,不是脑子是冰的,就是血是冷的。大雨夜,你怎么不出门试试看,大半夜,不吃这口水果会死吗。真是典型的悖论中产,拿着自我剥削所得的自以为是,剥削他人如此心安理得,还把自我陶醉与感动的点落到歌颂祖国上。

老中特供地狱笑话:越南人抱怨不能在脸书上乱说话。

清零——除四害
大白消杀——红卫兵抄家
人民公社,大食堂——同名
举报老师——同名
禁言公知——打倒臭老九
芯片烂尾——土法练钢
振兴乡村——上山下乡
烧烤摊日入9000——大放卫星
习近平个人崇拜——毛泽东个人崇拜
……
还有什么是没发生的?

网友投稿
进入三月以来,央视网不断报道各种造富神话
有网友评论称,看来新时代的“大放卫星”已经开始了

笑死,微博热搜说以色列爆发大规模六十万人规模的游行示威。一方面是欢天喜地西方又乱了,另一方面支支吾吾就是不说为啥。心想这里面一定有事,一查果然,内塔尼亚胡的司法改革,细想就跟修宪的性质是一样的,最高领导人绕过原有司法框架自我扩权嘛。这事是能说的吗?当然不能。可是以色列“乱了”是能不说的吗?当然不能。所以才会有这种“六十多万人上街也不知图啥”的奇妙景象。前些时法国人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游行示威同理,而且这个理由更清晰更难忽悠过去,所以这么大的一个“负面”,简中愣是给冷处理了,也是一大奇观。

小时候觉得中国可霸气了,每次新闻里听见不同国家的政要表态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都有种摁头叫爹的快感。后来一想不对啊,且不说叫爹是要花钱的,就这个非得摁头的执念,本身就说明你有软肋啊。然后客观地一想,世界上还真就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政府的认同危机更严重——上一届合法政府还在,国际形象极好,而且存在感还越来越强,你想想这是多尴尬的事?除了想方设法拿围观群众一个个摁头表态,还真就完全没有别的办法。冷静下来这么一看,所谓“霸气侧漏”,其实是个很好的反向指标——说明漏气的地方比较多嘛。比如为什么现在拜登满手都是牌?因为只要经济奇迹褪色,长期被掩盖的问题就会一股脑暴露出来。国际认同危机、地缘环境险恶,偏偏又是资源匮乏型的外向型经济,这三者叠加,简直是噩梦一般的存在。外贸科技金融,没有一个不被卡脖子的。新疆西藏台湾香港,没有一个省心的。更不用说从人权记录到病毒溯源,都是人家小本本一直记着,随时都能启动的政治议程。拜登的小推车上,简直就是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应有尽有。咱有啥牌?不出口稀土?不进口煤炭?给俄爹输血?想来想去,也只有“老百姓比较扛造”这一张王炸了。但是现在老百姓扛鼎也扛太多了,本身都处在随时要爆炸的边缘。自己的王炸都要炸了,这牌还怎么打?

女爱豆、女仆,作为漫展的常客已成为了二次元文化的一部分,而男爱豆则是作为流量明星成为了二次元文化的对立面,比如蔡徐坤之于B站。
墙内为什么如此恨蔡徐坤罗兰之流却大捧苍井空,这就是父权下的性别对立。这些大赚女人钱的男人之所以遭男人讨厌是因为他们花钱都得不到女性居然可以为那些人花钱,这个用金钱建立起来的鄙视链让他们的性魅力爆露的太过赤裸,逼着他们脱下了“有钱什么女人没有”的遮羞布,另一方面低俗肤浅与嫖就是男性试图垄断的性别特权,我看到过很多人批评追捧流量明星就是嫖,可是看黄片没有此类言论。女人嫖男人就是一种僭越,哪怕只是精神嫖。

什么叫统战价值呢?你看那些“劣迹”艺人,哪怕就是在靖国神社门口照个相,那也是坚决打击永不复用,不管怎么痛哭流涕悔不当初都不行。你再看洪都拉斯,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跟台湾建交这么多年,现在连认错道歉都不用,说一句“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就有大把银子给。敢情辱华辱了这么多年,伤透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居然一点后果都没有,也不需要任何交待?

之前读了一本讲画画透视的书,但并不是什么正经严肃的教科书式的书,反而讲了许多“偷懒”的方法,读起来也很有趣。不过读完总结后就会发现,这里所说的方法,其实是建议我们不要一说到透视就想到一点透视两点透视那种犹如几何一样规范的模式,反而把自己画画的心羁绊住(这类透视当然也是重要的,但并不是每一张画中都需要)。我们画画是为了表达,画透视则是为了给这些表达创造安放的场所。想在一个平面的世界里创造出空间感,并不是只有一点两点甚至N点透视这一种方法,近大远小、前后遮挡、光影和冷暖的变化等等都是可以营造出空间与层次感的魔法,甚至更为感性。既然画画的最终目的是达成自己的某种表达,而不是“我画了一个超精准超厉害的一点or两点透视”本身,那么任何简单又好用的魔法(武器)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没有高下之分w所以在此也分享一下这些内容~

(毛象压缩图片有点严重,但好像还能看看 :blobsoothed:

#画画的事

宣传口之所以专挑孔乙己的“长衫”做文章,有三层解读。表面上他们是在说,“放不下架子”阻碍了高学历人彻底成为人矿。可是这个观点错误到连他们自己都不可能真的相信——如果光是“脱掉长衫”就足以让人找到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那就没人会在意什么长衫不长衫的。那么,为什么明知是胡扯还是要这样说呢?因为(这是第二层解读)他们想把失业问题归咎到个人身上,希望大家要怪就怪自己要求太高,不要去想大环境是怎样被搞得这么糟糕的。而这其实就涉及到第三层解读,那就是他们其实是害怕“长衫”的,正因为害怕,所以才会做这样污名化。“长衫”是什么?不是酸文假醋小资情调,而是高等教育所培养的系统性思考能力,以及相应的社会批判意识。无论他们多么想改造这一点,高等教育都必然会提升这种能力。有人开玩笑说文科生不过是“词汇量惊人的流浪汉”,这是对的,但是你反过来想,如果每个流浪汉都是词汇量惊人的,他们凑到一起能搞出什么事来?而且这还不只是文科的问题,任何学科的专业训练,都能提高人们看出“这个社会出问题了”的能力。特别是能大大提高看出大爹其实没什么能力的能力。简言之就是,同样是对社会不满,有“长衫”的人更能讲出一套道理,更能看到本质性的问题,而这是大爹最头痛的事情。就好比之前华春莹说蓬佩奥是“祥林嫂”,讽刺确实是在讽刺,害怕也真的是在害怕——因为像“祥林嫂”那样不断提出诸如中国科技公司窃取知识产权的议题,确实是打到了痛处的。同样的道理,“长衫”之所以成为他们想要讽刺的焦点,根本上也是因为提出讽刺者自己对于“长衫”的恐惧,而不是因为“长衫”本身有什么不好。要我说,越是生活艰难的时候越不能放弃思考,因为无脑打螺丝也能越过越好反倒是繁荣时期的专利,衰落时期到处都是坑,随时都得动一百个心眼子才行。

“统战价值”是真实存在的,但也不能太当真,至少不是主要的考虑因素。曾经看有人说,当年希特勒要是赢了,对印度来说也许会更好一些,这就是把“统战价值”当真了——纳粹当然会对英国殖民地开出诱人的空头支票,但这一切拉拢都只不过是“统战价值”而已,以此为依据站队,就好比一战时北洋政府站同盟国,二战时民国政府热情拥抱“大东亚共荣圈”,纯粹是脑子进水。想要最大化自己的“统战价值”,就应该向谷爱凌学习:在中国就是中国人,在美国就是美国人。什么时候在中国呢?冬奥会的时候,有代言的时候,举行微博之夜的时候,总之就是露脸和捞钱的时候。什么时候在美国呢?其他时候。

昨晚看绵矢莉莎和沼野充义对谈,沼野问,日本文学中你有自己最喜欢的作家吗?绵矢莉莎说喜欢太宰治,从高中时候起就读他的书。

沼野说,儿子正在读高中的时候也读了很多太宰治的小说,于是他对儿子说:“不要总是读调子这么灰暗的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东西我是绝对不希望他看的。虽然我自己是很喜欢的啊。”

他虽然承认文学并不是能由父母推荐给孩子的,但还是要狡辩道:你说这个人是日本的大文豪,评价一直很高,或者夏目漱石的东西是很好的,那就可以安心让孩子读吗?《心》的底色多么灰暗呀,里面的主人公——“老师”最后是自杀而死的。

感觉这些拼命占有文学的老男人真烦啊,平时一个个标榜品味,但做的事也不过是阻止孩子看这看那。绵矢莉莎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她自己的经历不就是高中生读太宰治。

她在自己的小说「インストール」中描述“色情”:“在被大人撞到之前自己跳进去的话,是不会害怕的。”“那种广度是任何东西也无法比拟的。通过了解黑暗的部分,隐约可怕的东西减少了,世界变得狭窄而浅薄。”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亦然。

美国,直至整个北美的价值观都太保守了。所谓的“家庭至上”不过就是散发着上世纪白人中产异性恋的臭气。选民就喜欢选有老婆全力支持的中老年男性,总统干嘛都要第一夫人跟着。这两天拜登访加也是加拿大美国的第一夫人在我家楼下一个什么体育馆强行尬聊搞活动,市中心更多堵得水泄不通,然而到底跟她们有啥关系啊?
就是因为这样我看美国再选八个黑人总统也不会选一个单身女人或者一个单身queer person,因为只要跟这帮选民脑子里的“家庭价值观”有一点点不符合他们就干脆宕机,转不过来了。哟!没成家啊!how can you trust a没有家庭的 person!meanwhile哪怕白人的老婆是老美最恨的有色人种的非法移民(trump老婆拿pr的条件太过神秘以至于无法用合法来形容)他们都照样舔地一干二净。
我今天说起这个事儿来跟男人说,看看英国首相,我至今都不知道他老婆是谁。好像从来没出来过新闻。
男人:老婆?你怎么知道他有老婆?我都不知道他到底直的弯的

母校校庆,看见有同学拍了学校大门的照片,与当初别无二致。好像无论外界怎样翻天覆地变化,它吞吐过的学生如何在时代巨浪里挣扎,四下传来的哭声也只是环绕着它,不能侵入大门分毫。像一只不老不死的僵尸,内里腐烂却外表圣洁,只要官僚系统赏赐的那根输血管道不断,它就能永远不问世事地圣洁下去。

(接上)这个事的恐怖之处在于,她作为一个双向患者遭受的挫败比之于我只能算是轻描淡写,她也和我坦言如果她是我,恐怕在青春期就已经自我了断。自我怀疑的不良影响我当然知道,还好自中二期起我就一直秉承着“错的不是我而是这个世界”的信念,而且随着成熟反而更加坚信,如果我成长为一个粉红会遭遇多少的自欺和自弃?不敢想。
粉红会自我攻击,反贼会感觉到绝望,两种意识形态的心理疾病概率比重我不知道,但极权之下的无自主权最易产生习得性无助,这是最易产生抑郁的根源。我不会自以为是的去影响朋友的意识形态了,质疑与反抗也不一定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干预,只是对于我而言是。万一复兴梦的破灭拔掉了她心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呢?

朋友是双向+小粉红,但因为粉而不蛆只是鹦鹉学舌般重复内宣的话术,总觉得她还有救,有段时间还试图去扭转她,收效甚微。后来已想通,现实太过绝望而残酷,何必要叫醒她让她更加痛苦,蒙蔽在粉红的世界里或许对她而言是一种心理保护机制也未可知。但近来发生的种种又使我看到,粉红才是导致她产生双向的根源,因为她嘴里那个宏大而美好的叙事是在任何时代任何地点任何人手里都是伟光正没有任何错处的,她现实里遭遇的一切失利都会转化成对自我的怀疑和厌恶,自我否定自我攻击,恶性循环。
比如她擅长感受热爱创作,但应为不善于应对应试教育而和理想的艺术院校失之交臂,这确实是一个不合理教育制度下的牺牲品,她却将一切归因自我内化。又比如她不被男友及其家人尊重,这分明是一个男女不平等传统下的性别问题,她却一直在反省,觉得不应该将个人问题上升到“西方女权”搞男女独立。又比如她明明喜欢耽美,但因为老公的厌恶觉的自己的爱好古怪反常。我已经算的上是她最敢抱怨对象,可她从来不会抱怨原声家庭,婆家,丈夫,更不会抱怨大环境,时代,尤其还是个粉红,我只觉得她在每一次自我攻击的时候都会转为拥抱宏达叙事寻找成就感和安慰。

有些问题男的真的不用搭话,老老实实看自己怎么被骂就可以了。

艺术是精英主义的也是个巨大的谎言,精英出身根本不能保证一个人有艺术天赋和创新能力,是中上层霸占了消费和解释艺术的权力,生造门槛。创作和时代革命是伴生的,艺术走到今天全是靠掀桌子来的,推翻宗教推翻皇权推翻美推翻技术,你要定制巨幅装饰画我作品印在纸上拿去街上到处发,左派不一定适合搞政治但一定适合搞艺术 :0040: 把艺术想象成一种完全去政治化的东西才是一厢情愿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