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日本摄影师1970年代在北京的全彩摄影集,全是风景/建筑,反映文革期间北京市民生活环境
特色鲜明的是,彼时北京每一个平面都刷满标语,椰树广告排版法,故宫门楼、人民大会堂前的广场地面、北海公园(改名工农兵公园)入口、颐和园长廊、天坛、长城、地安门、钟鼓楼、北京火车站……满满地刷着文革标语。如果作为一个北京市民生活,每天睁眼、行动,就是在标语变换的世界里移动和观光(请想象赛博朋克世界中灯管的密集度)
我写过城市公共空间构造对居民身心的影响,翻翻虫写过政治宣传用语对公众思维的塑造,也许我们俩应该合起来写写这个
虽然overeducated and underpaid(高学历低收入)在世界范围内都常见,但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却毕业即失业,在中国年轻人的世界观里,真的尤其惨烈:
1. 刷学历几乎是全民信仰和唯一在阶层脚手架上站稳的方法。中国几乎所有人从小被摁着头往死里读。能比肩的只有韩国和新加坡吧。
2. 衍生出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有毒副产品——棍棒教育,题海战术,衡水监狱模式,杨永信电击戒网瘾。
3. 为了刷学历,全家付出代价极大,金钱的健康的。关键词比如近视率,学区房,补习班,家长辞职陪读,高考完再离婚。
可是,现在的孩子毕业去向还不如当年中专包分配的爹妈。一顿操作猛如虎,二十多年沉浸式投资全打水漂。别信什么“学习是为了拓宽人生的边界,只考虑就业太俗套”。众所周知你国这个高等教育学多了人只会更傻。要是文凭连个糊口工作也找不到,还不如早早搬砖。
真的,二三十年,一切都是卷了个寂寞啊。太惨了,不流血的悲剧里最惨的之一。
为啥国内男女对立还能吵?因为除此之外一切对立都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讲。你敢真讨论是谁纵容了资本家往死里压榨工人?敢讨论税务的大头去了哪里?敢讨论考公热最后真能走向何处?敢讨论产业升级失败导致的失业潮?敢讨论动态清零清了个寂寞?敢问农村人的养老金怎么回事?敢问”你们全在装什么外宾,伪装搞不明白劳动法不如厕纸有用的原因?“
经济下行,大家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犯罪率上升,当然女性肯定是能感受到倒车,自从鼓吹三胎后地位简直是直线下掉,再加上网络让incel们更加顺畅地抱团变成一个巨大的旱厕,而男性则被鼓励”你们要绝后的原因绝对是因为女人拜金而和你的996高房价等等全无关系“甚至整个氛围就在把尖锐的社会矛盾传化成仇女,鼓励在长期性别比之后在数量上占优势的男人们把怨气发泄在另一性别上,用性焦虑来冲淡生存焦虑,当然长期来说就是饮鸠止渴注定要以生育率的滑坡作为代价,但话说起来作为代价的东西多了,你什么时候见大爹皱过眉头?降生在老中土地上的女性除了少数天之骄子,大多至少是个负分开局。
每次聊到台湾,我都会想到那句很惨的笑谈:蔡英文真的应该去香港谢票。没有港人的惨败,也不会有逼催台湾人必须投给蔡英文的亡国感。
我的悲观总是让我想到,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的存在,正是因为我们供养的、巨大邪恶政府的存在,使得台湾人以一种朝不保夕的心态在努力保护和改变自己的政府。
我不将我与政府切割——这是没有意义的。并不是我拒绝,他就不存在。也并不是我拒绝,他的存在就没有在定义我是谁。拒绝是不依照他们的规则行事,而非不承认客观事实。
我信奉everything is connected,以史鉴今的意义,也许并不是拿到了某种终将毁灭的谶言。更可能是某种绵延不绝的诅咒。
不假定自己什么都不做CCP就会自毁,也不假定自己当下做的某一件自己根本不接受的事对时局没有影响。我既不重要,又不会因为认为我不重要,就得到了某种肆意妄为的豁免。
“你谁都可以欺骗,唯独不可能欺骗自己”。
他塔拉
2023-04-08 https://weibo.com/6052800751/MB0JmxVRc
今天跟一个哈佛本科的朋友聊天。我问她最近在忙什么,我以为她会说在忙考试什么的。结果她说,她在准备给美国急救组织请愿。
因为长期以来急救培训使用的假人都是男性,在现实场景中人们不知道如何给女性做急救(不会脱内衣,或不知道如何在乳房上工作),甚至因为文化原因/不好意思放弃对女性的救助,所以数据显示女性的救活率比男性低了29%之多。
她和几个朋友一起做了女性假人的模型,去联系组织急救培训的机构总部,要求修改教材和增加女性模型,但是被拒绝了。原因是他们的教材和模型要在世界各地使用,而因为有些地区的文化十分落后,甚至不允许女性,或女性的胳膊出现在视频教材中(之前出现被骂了),因此机构决定全部使用男性教具。
后来朋友和机构协商的结果是,如果她们拿到足够多的请愿签名,那机构愿意至少在美国地区增加女性模型。
听到这件事感觉无语又好激动,一项很重大的变革即将发生。
———— ⁂ ————
他塔拉
#请愿书 在这里,欢迎大家签字:https://chng.it/Vbt45Vzwp7
恐同的政治意义在于,当一个政权实在乏善可陈的时候,它就只能标榜所谓的“道德”。然而它自己也知道,即使在这一点上它也比不过那些正常国家,所以它所定义的“道德”,就一定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包容之类普世性的优秀品质,甚至都不是“虔诚”之类的保守主义指标(毕竟去教堂的人数是个硬指标,在这一点上俄国不一定比美国强,即使是塔利班治下的阿富汗,民众自发去清真寺的热情也不一定比世俗穆斯林国家来得高)。怎么办呢?怎样找到一个必赢的点呢?那就是“找到一个正常国家绝不会承认的道德指标(比如对同性恋的敌意),并以此作为自己比正常国家更道德的证据”。就像是打赌你一定不敢吃屎,然后以自己居然敢吃屎来证明自己的强大,你看这不就赢定了吗?这个逻辑是如此好用,以至于就连历史上几乎就没有过恐同传统的中国,也会做出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那就是把同性恋定义成“生活西化”。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