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表达之所以危险,是因为社会的全面溃败,在任何一个意想不到的细节上都可能有曲折的表现。所以只要你一直在讲话,再怎么自我阉割,都免不了会触及利维坦的痛点。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张雪峰。关键不是他的看法本身对错,而是“高考填志愿”这件事本身,也是社会情绪(特别是阶层定位以及对未来的预期)的一种表达。你有巨大的流量,带动人们关注这件事,从里面看出一些社会的毛病,这就不行。不得“妄议”的重点不是“妄”而是“议”,说好说坏都不行,更何况现在想说点好的都没素材。

同事问异性恋男的手上戴橡皮筋什么意思
我:我猜是备着给女朋友扎头发用?
侄女编辑:意思是这男的有主了
同事:有主为什么不戴十字架

有一个我个人觉得很重要的跑路目的地选择的因素,没怎么看人提过:
如果你是一个有情绪问题的人,尽量选择一个生活节奏相对较慢的国家。

这意味着遇到问题时你可以一个比较小的成本将生活暂停下来,慢慢休养精神。

拿加拿大(非多伦多)举例子,我之前算生活成本,发现以最低时薪(比如在咖啡厅收银)每周打工两天,工资就可以cover掉房租,打工三天,则可以维持比较舒适的日常生活,如果不住在dt,勤刷各大超市的打折信息(米面粮油蔬菜卫生纸等生活物资每周都会换着种类打折),每月还有富余,这在国内是很难想象的……

更重要的是,不会因为打零工受到歧视,不会成为亲戚朋友圈子里“不好好读书就像他一样”的反面教材,大家都打工,我同班的墨西哥同学在烤肉店切肉,伊朗同学在餐厅收银,另一个语言不太好的哥伦比亚同学在做清洁工……虽然很辛苦,但如果辛苦仅仅是工作本身的辛苦,而没有那些精神层面的,价值层面的苦耗,已经是莫大的帮助了。

【关于这篇报道的一个补充】
豆瓣一位友邻在留言中提到,曾经有一个“让暴力结束在小家庭里”的说法,我看到实实在在后背发冷……
这让我意识到了“家暴”被纵容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虽然受害者被严重家暴已是周围人都知情的事,Ta们却还是会把她“劝回去”,恐怕也是因为Ta们都急于自保,怕受害者离开后,施暴者的暴力会波及自己。于是这样的受害者就变成了安抚“恶龙”的祭品。
比如这篇报道中的施暴者,看上去就是一个横行乡里的恶霸,只有他两次犯罪入狱期间,这对母子才能过上平静的生活。而他出狱的日子里,这对母子就在众目睽睽下活在噩梦中。
母亲死后宗族势力劝儿子不要追究其父的刑事责任,也可能是他们怕其父这种杀人犯的暴力报复吧。
所以说,家暴绝对不是“家内事",家暴如果不被介入、受害者如果不能得到保护和支持,那么,这就不是施暴者在伤害受害者,而是整个环境在伤害受害者了。

显示全部对话

我认为一个人主张自己是女权主义者,那么最基本的实践应该是不再侮辱女性,并不是想要教谁做事,我只是觉得一面举着女权主义的旗帜,一面对立场不合的女性无所不用其极地羞辱,非常难以自洽。

我在b站关注到一位女博主,表达能力很强,平常会从自身出发将一些女性的生活体验生活感受,因而吸引到了一批支持女权的粉丝。最近她新发布了一条视频,内容是表达女异性恋不应该为自己想要找男朋友感到羞耻,这条视频触怒了一部分主张不沾男人的粉丝,她们带着被背叛的愤怒在评论区发泄。其中一条高赞评论大意是这样的:姐们儿,你要是想现在转型去媚男,不如套上黑丝扭擦边舞。甚至回复里已经有人开始造谣,哎呀,你不知道她是在抖音媚男失败才来b站的吗?

我相信读到这里的人一定能感受到我当时的愕然失语,一群原本笑意盈盈的女权主义者,在你没有说出她们想听的话时,可以立刻翻脸并毫无芥蒂地使用荡妇羞辱、造黄谣等一系列男人打压女人的手段,你要让我如何相信这群人是在践行女权主义?我更相信这群人不过是想要体会男人控制女性的那种快感,当这群人熟练地转换为霸凌者的话术时,我才知道这就是这些人一开始想要的。

所以,有的工人、个体工商户,毫不避讳地在我面前破口大骂:“习近平专坑穷人!”

mp.weixin.qq.com/s/wsBjrw4Oirn

感觉现在的社会大家都活得很辛苦,很努力但是找不到出路,没有希望和未来。普通人毫无保障,企业996没人管,反对调休的声音没人理会,空气质量不好,低收入人群被赶出一线城市,担心35岁后就失业被裁,食品问题爆雷却无人管,朝不保夕,公车地铁每天载着一群行尸走肉的人出卖时间和精力去获取生存空间,社会氛围也都是紧绷的。讨论的民生话题都是烂尾楼、房价大跌、买不起房、鸡娃卷娃。连上网讨论都不知道哪个话题会突然踩雷导致账号被封。
原来这就是清朝人民麻木不堪的生活。没想到走进现代还是能被拉回到封建时代。无数人的奋斗最后创造的财富进了红色阶级的私库。渴望进入社会主义的期盼被扭曲引导成了对皇帝宝座的拥护。民众团结一心,吃苦耐劳,最后迎来了一个非常疲惫的时代。

“ 杨洋会打听女友有过几段恋情,主要是比较在乎女友是不是那种乱搞的人,如果超过三段的话,他基本不考虑长期跟对方走下去。”

草,杨洋自己又不止三段了

多伦多选出了第一位华裔女市长。
邹至蕙
我观察了一下华裔圈子这个人和前段时间的沈观健完全不同,他在参选的时候,有大量诋毁他的文章在中文圈流传。
看来这个并非中共中意的人选啊🤔

想到,既然猫体温比人高,摸起来像毛茸茸的热水袋,那人对于猫来说岂不是冰凉凉光溜溜的大东西,人类的抚摸对于猫来说就是……来自真皮沙发的猥亵……

近期网上冲浪观察发现我好像对网络喷子免疫了。免疫过程大概是:认真观察对方言论中的(过于离谱的)逻辑,根据对方与别人交流时的回复,发现对方属于无法交流的人(比如爱扣帽子)于是直接放弃交流,无视对方的存在。

过于离谱的逻辑举例:
A=B=C
你是中国人=你要爱国=你要拥护共产党
你提出国家做的不好的地方=对共产党不满意=你是美帝走狗

每一环都没有逻辑关联但是有些人真的可以理所当然地把它们串起来,一边串还一边扣帽子和人身攻击。

before:
这个人怎么这么不讲道理啊干嘛非要歪解别人的意思又不听别人解释呢。网上冲浪遇到这种也太糟心了吧。(很有可能浪费时间给对方解释逻辑问题。)

after:
这个人好像脑子不太好的样子,有点可怜。(直接无视对方的发言并且内心平静。)

这世界上就是有人以普通话为母语的,比如我,整个童年都因此被歧视,在出生地被当作外地人区别对待,反而是离开出生地才好些。这种被排挤的经历最糟糕的部分在于讲出来无人相信,就像有白人血统的日本明星讲述学生时代因为外表被霸凌的经历一样,仅仅因为现在不存在这种歧视,人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否认我曾亲身感受过的痛苦,这才是最糟糕的部分。
一个人母语讲普通话,除了说明在幼年时期由讲普通话的人抚养长大以外,什么也不能说明,尤其不能说明这个人认同普通话教育。事实上这两者不可能有任何直接关系。第一,谁能选择自己幼年时期在什么环境生活,谁能选择自己被谁抚养长大,谁能选择自己以什么语言作为母语?第二,如果接受过一种教育就会认同这种教育的话,统治者还需要担心什么?
想要保护其他语言的生命力是很正常的想法,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骂习近平也算一种。但是在对别人背景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仅仅因为别人日常讲普通话就指责和嘲讽别人,臆测别人抛弃家乡和文化,这种想法难道不是和仅仅因为自己讲普通话就歧视别人的方言口音一样狭隘吗?

关于“变现”和后面的各种问题,大到社交平台/搜索引擎,小到博主带货/“知识付费”等等,除了主动不择手段逐利,还有不少是被挟裹的。资本主义“将一切商品化”的浪潮所向披靡的原因之一是它让社会大部分成员活在极度匮乏/匮乏焦虑中,不“变现”就无法维持基本生活。哪怕有些事物是不应该被“变现”的,比如涉及人的基础权利的基本信息接收和传播(大型搜索引擎和社交平台的各种“变现”相关算法都显示了它能带来怎样的灾难);有些事物是拥有者出于自身考虑倾向于不去“变现”的,架设“变现”渠道所需要的时间/精力/情绪消耗以及后续影响可能是个体不愿意付出的,比如被讨论过很多次的“爱好变成工作/商业化之后变味乃至杀死了快乐”。但在切近的“匮乏”威胁下,人们被迫放弃了道德上的考量和精神上的关照。

之前和朋友聊UBI (universal basic income)的时候说到过,如果温饱无忧,我们以及很多人(毕竟我们俩是很普通的普通人)是非常愿意不要求回报地分享一些自己的能力的。而且当基本衣食能没有顾虑地被满足后,人们也会有/更容易拿出“闲钱”来支持不要求回报的分享者。

“免费的背后总是暗中写好了价码牌”一次又一次地在现实中被印证、被作为教训学习,但它并不是一件“天然”的事,也因此更让人难过。

现在的教育是赢家通吃,上更轻松愉快的课程拿更好的课内成绩刷更丰富有趣的课外活动去读更好的学校做自己更想做的事情这些体验几乎都集中于同一群来自发达地区家境殷实的学生,而一直到高考为止的课内考试仅仅是为了让他们的起步优势在这个阶段显得平平无奇,不像以后几十年那么遥遥领先罢了。
不是因为有钱有权人家就天生更聪明更优秀,而完全是因为教育就是商品,在更成熟的市场上更会花钱就意味着有更多机会买来更好的教育,就算名义上是公立教育也是一样。而根据特色国情,教育早在市场化之前就已经商品化了,阻止市场化只是为了保障官僚的利益而已(在这里,花钱都买不到往往是比花钱就能买到更不公平的)。
教育商品化在哪都大同小异,区别只是在游戏里留出多大的缝隙给不具有这么多优势的人群;在教育机会和资源上,在社会其他方面的机会和资源上,有多少可以真正拿出来分配,以什么原则分配。当名校几乎再也找不到寒门学子的典型而只能造假或者装傻的时候,升学考试的游戏还有必要谎称公平吗?其实人们也不是相信它有多么公平,只是不希望改得更糟糕而已,因为每次改动只可能向着统治者和它旗下寄生虫的利益,就像狐狸分饼一样,越是重新分配,剩下的就越少。

天啊,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以前有个画手叫日向桶?她21年初画了中日韩三国女孩穿传统服饰的一张图,结果被粉红狗头挂城墙猛冲,说她给中国女孩画的服饰花纹敷衍不认真,更有甚者直接在她原图上进行涂改,说她只需十分钟就能把中国服饰画好,但她就是不做,别有用心其心可诛。我首页号称读书多独立思考的王耀受腐唯还气到早上五点睡不着,说她是在给境外势力递刀子。那是我第一次围观声势浩大的绞杀,直到她最后销号走人。真的特别震撼,那也是我彻底意识到这里疯子有多少的一年。

我累了,等國人對它人的要求畸形到一個什麽程度,要夠紅、夠正道、身心夠健康、夠文化水平(985211研究生海歸起碼有一個要不就至少有一項特長)、顔值夠高、智商情商都要夠高、普通話也要夠標準(如果會英語日語之類的更好)、性格要夠寬容體貼大方樂觀幽默XXXX、平權意識足夠(注意不是女權是平權哦)祖上三代如果看到了也要夠格(但要求相對會靈活一點),最後最重要的一點,一定要足夠會道歉,道歉的時候下跪磕頭的姿勢一定要足夠標準,道歉對象一定要覆蓋全面,最好從粉絲到國家地球全部道一遍,還要感情充沛態度誠懇搞些證明自己的花樣。

我就問,能滿足這些的這他媽/爹是個什麽物種?

毛象男的别逼我把话说的太难听。“在等国宣传男的如何防范女性诬告”这个话题,居然还要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不应该?各位高华真当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外宾了?告得了谁?女的就算人赃并获拿着照片去派出所,你去问问哪个地方给立案?别说被偷拍,就算被骚扰被强奸了,能立案的有几个?就算没妈也有认识的女人吧?长嘴去问问她们去派出所报警的经历?收收自己的嘴脸,这有一群人被剥皮剔骨花样一百八十吃,满桌满地的血你看见了哦一声,扭头看见有个拿着刀的漏网之鱼你扛着喇叭喊这有人杀人了哎杀人难道不可恶吗?你还要我怎么评价你?骂你们都不是指望你们长良心,而是指望你们没镜子也拿尿照一眼,看看自己是什么东西。动不动一句“当然xxx也是客观事实”就觉得自己把嘴上该交的良心税交清了,你这良心真是要卖都嫌贱。

今天端传媒的早报登载了对三名男性异见人士的性侵指控,而三起的模式几乎一模一样:因为相关的维权事件与这些男性相识且不得不与这些男性合作,而掌握资源/权力的男性实施性侵后,受害者又因为维权事件的艰难、自身与对方身份的敏感、不得不继续合作而只能忍气吞声。如果去掉“民运”、“维权”等背景,这和整个 #metoo 所曝光的其他被忍下的性侵害也如出一辙。但正因有了这些背景,受害者因自身身份的敏感,会面临更加艰难痛苦的处境。换句话说,“反贼圈”认为自己饱受中共压迫,而其中的女性以及相似处境的性侵受害男性,所受到的压迫更是多重的。
这个事实确实让人沮丧。但如果往过去回溯,会看见从去年的白纸运动开始,女性力量乃至性少数视角终于逐渐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声音,无法像往常一样被更“主流”的叙事边缘化。此后关于贝女士(“编程随想”主要营救者,妻子)在🐘上引发讨论,女性开始拒绝“英雄妻子”叙事,将叙事主体握在自己手中。而近期,王丹、腾彪等知名民运领袖/人权律师等相继被控性侵,更是将“反贼圈”长期淤积的父权制脓液给开了个口暴露了出来。似乎我们可以从这一系列的发展中触摸到些微的时代脉络,也许能保持一些微小的希望:历史多少是会前进的。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