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假设A实例屏蔽了B实例,A实例无法看到以及收到来自B实例的任何信息和提醒,根据长毛象documentation,A实例的服务器将删除来自B实例的所有数据。而B实例仍然能够通过url抓取到A实例的账号和嘟文。
2. 假设A实例的个人账号X屏蔽了B实例,X无法看到以及收到来自B实例的任何信息和提醒,B实例也无法通过url抓取到X未曾被B实例抓取的嘟文。但已经流入B实例服务器的数据无法删除(废话。
3. 假设A实例屏蔽了B实例上的个人账号Y,A实例无法看到以及收到来Y的任何信息和提醒,但Y仍然可以看到A实例上的所有公开嘟文。
4. 假设A实例的个人账号X屏蔽了B实例上的个人账号Y,双方的个人账号都无法看到对方,B实例上被屏蔽的Y搜索A实例上的X会显示“profile unavailable”,用url搜索X的嘟文(包括老嘟文)会显示“403 this action is not allowed”。
(图片credit to @salt )
查了个颠覆认知的数字。我出生那年省内的出生人口171万,18年以后报名高考的人却只有51万,不到三分之一。而那年高校的省内招生人数只有31万,本科14万,也就是说同龄人里只有18%的人能上大学,8%的人才能上本科。我认知里的中考是一半的普高率,加上一定比率的调节率大是60%。我以母校(比上不足重点比下有余乡镇,比较平均)为参考,大概是三分之一的本科三分之一的专科三分之一的落榜,所以我一直觉得省内同龄人里大概是40%的高职,20%的非全日制,20%的专科,20%的本科。我认知与实际偏差在哪。首先,假定所有人都接受了义务教育就不对,比如丁真,尚且是个00后,在山区和牧区这样义务教育阶段失学的人也得是成千上万。中考一半的普高率是没错,但那是城区中学没有代表性,算上村镇中学是达不到的。截止去年省内中考录取率才达到52%,更别说我中考的十几年前。171万人我算你撑到中考的150万,一半以下的普高率撑到高中的算你70万,抛开辍学休学留学保送和被开除的,撑到高考的可不是只有50万了吗?然后本科专科落榜各占三分之一,那算下来本科率确实只有5%。网民群体的本科率是8%,算上受众面其实很印证很合理。
@peartina 是真的,新华社发布重要指示是在7.5早上7:07,以重庆为主语的正式新闻报道发布于当天下午14:23,“与时间赛跑一线直击”发布于当天下午16:48。其他网站的新闻均为转载新华网因而均更晚。总书记全网首爆料实锤了
又看到一个神句,文章名叫《短缺经济与低效繁荣——北美旅行见闻》,说是美国经济强劲归强劲,但是由于就业形势太好很多行业招不到人,导致服务行业的质量和效率发生了下降。作者气呼呼地讲了半天在餐厅酒店和长途大巴上受到的委屈,最后理直气壮地问了一句:“这样的繁荣是大家想要的结果吗?”这句话真是太神了,浓缩了各个角度的最具简中特色的思维方式。什么叫“低效繁荣”呢?外卖员超过3块钱一单就叫低效,大巴司机不连轴转就叫低效,程序员十点前下班就叫低效,总之是只要失业率不够高,只要辛苦干活的人不被压榨到吐血,只要不能把你堂堂一个旅美上中产知识精英照顾得妥帖满意,就都叫低效。三句话总结:全无心肝,全无智商,全无廉耻。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