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个知乎上的回答。意思是说经济面不一定要彻底崩盘,只要整个社会的经济流动性产出价值低到接不住社保和医保的锅,安排不了就业,无法实现维持社会运转收支平衡必须的产出,再加上必须要给体制内的上供,三代家庭储蓄消耗殆尽,普通人就想躺也躺不平了。
生育断崖15年以后(2033年以后),13亿中国人里5亿老人、1亿吃财政饭的体制内、2亿未成年,剩下5亿劳动力里2亿失业半失业,剩下3亿人里2亿多中低收入,也就5000万人收入能达到缴纳个税的水平(月入5000)。这种社会阶层资源财富分布全面两极化的局面下,政府预算大头如果还放在国防、维稳、体制内福利、基建,医保社保民生消费领域就会变成11亿人抢一锅粥的局面……
现在的趋势不变,都不用多10年以后,基本就是躺不平的社会了——每天睁眼就是找食吃,以这个礼拜不饿死为目标生存的人将大有人在。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当一个复杂经济体外贸基本归零,内循环生活消费退化成生存消费,各行各业的产业链逐渐合并收缩到围绕少数几个平台展开,生育率超低,失业率超高,党政军特权阶级规模超大辅以高压维稳的时候,从逻辑上讲很难出现其他必然性。
其实这么一想也能理解他为什么那么看不惯娱乐圈了,虽然我也压根瞧不上国内这帮演员歌星,但人家明星出门被粉丝围追堵截起码是真的追捧,这种真实的受欢迎对于一个明明掌握着亿万人之上至高权力却只能花钱买假欢迎、大小事怕被暗杀怕被报复只能设立各种过度保护措施和搞内部大清洗来换得安全感的自负鬼来说一定是非常憋屈的,那种扭曲的恨意可以想象
@ryokokoro 现在银行承兑汇票违约,已经意味着金融系统危机正在开始(by 王剑 et. al)。大方向是(随机)定向爆破一部分韭菜和企业的资产,由他们直接吃掉银行的损失,包括且不限于(正在使用的):以电炸名义冻结/没收一堆储户的存款;大额存款被银行临时工挪用,而且法院判决银行不予赔偿;对一部分行业抽贷和强制没收财产;挪用各种受监管资金……
反正由屁民随机性地代替银行应劫。
中国人说(西方)世界是草台班子,还有一层吊诡,那就是现代政治文明最重要的共识,恰恰就是要让你能够看出“政府就是个草台班子”,也就是政治要透明化,要祛魅,没有什么天降伟人和一盘大棋,所有事情都是吵吵嚷嚷明枪暗箭商量着办,官僚系统在办事过程中的不堪想瞒也瞒不住,这样一个政治生态才是良性的。而恰恰是在“能被你看出是草台班子”这一点上,现代文明的政治运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草台班子”。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中国博主,完全可以一期又一期地分析“西方世界是个草台班子”,一手资料应有尽有。可是你如果突发奇想,想研究一下本国政府是不是草台班子,那可就难了。都只不是够不够胆的问题,而是你只看到政策出台,却看不到决策的过程。对了不知道是怎么对的,错了也不知道是怎么错的。甚至可以说,你连对错都没资格说。因为暂时的“错”,也可能是因为人家高瞻远瞩有战略定力呢?暂时的“对”,也可能是人家伏低做小卧薪尝胆呢?所以,几乎所有把中国的政治内幕讲得比较细的人,都会得到“听床师”的称号(顺便说一句我觉得这个词开始有点滥用了,宫闱政治本来就是这样,在各种可能的解释里,很可能具有“听床”意味的那个版本才是对的)——就算是真的又怎样呢?反正你也无法证明对吧?再加上不遗余力的外部包装,所以实质上越是草台班子的政体,外在表现上就越不像草台班子。你一个聪明人,分析起国际政治来头头是道,连这一点都看不出来,有意渲染“(西方)世界是个草台班子”,这就叫精致的愚蠢。
这对小夫妻身上发生的事情,就是过去十年的缩影:2013年在图书馆相识(反普世价值元年),2017年专升本毕业后男的在工地干了三年(大基建尾声)攒了点钱,2021年全砸在烂尾楼里了。现在两人每月总共挣九千多,还贷就要六千三,再加一千五的房租。两个年轻人,身体健康头脑灵活感情和睦努力上进没病没灾不作不闹……眼睛里的光还是在一点点消失。而且你代入他们的角度想一想,每一步都没有任何问题,换你你也这么走。这就是普通人在这个时代的命吧。
【当一个“乐子人”的严肃意义】悲观是危险的。说世界是草台班子,觉得自己年轻时候接受的那套普世价值观摇摇欲坠,这种悲观情绪很正常。但是要小心,再往前走一步,就会和官方那套有意搅浑水的说辞合流——你不相信东升西降是吧?那你相不相信百年未有大变局?你不相信美帝是纸老虎是吧?那你相不相信全球治理乱象频出需要有人指明方向?你看,宣媒阵地是一个层层设防立体机动的系统,绕着绕着就把你绕进来了。虽然起点是公知式的悲叹,但是顺着这种悲观情绪往下走,很容易就走到粉红阵营里去。所以,越是面对混乱(以及有意的搅浑水),就越是要有一种普遍意义上的乐观。这里的“普遍”有两层含义:
1、不要只站在简中视角看问题,而当你代入到坚持普世价值观的那些国家的视角就会发现,它们的态度鲜明得很,就是在看清中国的价值观之后选择脱钩+防范。其实无论是公知还是粉红,之前都没有想到过这个态度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坚定。比如拜登团结盟友的速度之快,日韩转向之坚定,都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期。这说明什么?说明世界根本就不是草台班子,一战二战还是学到了点教训的。“管控分歧”(像拜登现在这样不断要找中国谈,不是因为立场弱化,而是为了建立一个顺畅的沟通渠道,而这对弱势方其实是一种制约)就是一战的经验,价值观外交/反对绥靖就是二战的经验。也就是说,西方阵营最近这一系列的反应,是在强化而不是在否定我们之前所接受的那套普世价值观,只不过此时我们不再是受益者而已。总不能人家不跟你玩了,就说人家那套玩法有问题吧?
2、“普遍”的另一个含义,是要量化地看问题(之所以不用“从整体上看”,是因为这个词在简中被污名化得太厉害),比如现在小粉红狂欢,说美国“两线做战”自顾不暇。行吧两线是两线不假,但是你量化地看,乌克兰打了快两年,第二军事大国的家底都掏空了,美国总共花了多少钱呢?1130亿美元,只不过是其一年军费(8420)的13.4%。至于10.7开始的哈以冲突(维基上都把这称为“第六次中东战争”了),也是雷声大雨点小,以色列对加沙的地面进攻开始半个多月了,目前阵亡44人,只相当于俄国在乌克兰差不多一小时的人命消耗。所以一旦开始量化地思考问题,你就会发现,很多东西都只是宣传战的物料,也就是他们那边要有一个说法,要扰乱你的认知。传统的说法叫“唯恐天下不乱”,但是冷静下来想想,乱当然不好,但是乱又能乱到哪一步呢?行吧伦敦三十万人上街支持巴勒斯坦,所以英国议会通过了反以决议吗?民主国家的外交政策和行事逻辑,反倒是在这样的冲击和挑战中,才显出其原本制度设计的韧性来。
如果你觉得以上这套分析太复杂,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你在简中所熟悉的那套自我吹嘘,比如“我们还没开始动真格”(普京)、“战略定力/韧性”、“时与势在我们一边”等等,反过来用在普世价值阵营就行了——反正说这些话的人也是缺啥吹啥,正是因为心虚,知道这些都是对手的优势所在,才会吹牛说自己具备这些东西。回想一下他们在2021年初给自己吹的牛,在2022年初替俄国人吹的牛,这才多久?就一个个都破灭了。甚至可以说,对于坚信普世价值观的人来说,整个人类历史上也没有像现在这么集中的乐子:往后再看五到十年,所有客观逻辑都将一一实现,实在是好玩极了。
【📣 转发】
一年前的今天
郑州大学的学生发起反防疫封校大规模抗议
当晚学生们进入行政楼宣读四项基本诉求,包括学校严格执行国务院二十条,开放校园内基础设施等。
几天后,郑州大学宣布开放学生使用澡堂,并允许学生自愿返乡离校。
(点击原推可浏览时间线)
https://twitter.com/whyyoutouzhele/status/1725015842612781100
龙虾教授这个称呼是个带贬义的外号。形容一个人又蠢又好斗。
我觉得需要更清晰地揭示“龙虾”的内涵。在Jordan Peterson的书中,龙虾领地意识强,通过竞争划分社群等级,斗争失败的龙虾会表现出符合社会竞争中失败者的臣服。
我没太在意当中生物学血清素内容。
他通过龙虾的世界说明人类社会存在阶级,地位,人并不平等。暴力和社会达尔文贯穿人类文明的发展。
他肯定人类的竞争动物性,认为人类通过竞争确定地位阶级和秩序的模式。社会达尔文。
他对社会中的弱势者缺乏同情,认为一切都是自由竞争导致的结果,既然是自然的,就不存在经济,种族,阶层,性别的剥削和歧视。他反对一切政策手段促成经济,性别,种族的平等。
他的思想逻辑自洽。在平等和自由中坚决选择自由。
有时会想自己2008年看到《零八宪章》时候的反应,我记得自己肯定是支持那些主张的,但也清楚地记得当时觉得那些东西「和自己并不切身相关」,所以支持仅仅停留在了脑中,并未有什么行动。
这说明我当时并不算标准意义上的反贼,大概只算个对管太多有反感的日子人。
真一步步越来越反,是越来越有「切肤之痛」——也就是体会到墙越来越高、审查越来越厉害的时候自然产生的对抗情绪,是一种「本来拥有的权利被活生生剥夺走」的体验。
由此引出两个问题,首先是我没法想象把墙的存在和变态的言论审查视为「中国天然存在的既定事实」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会怎么想问题。前两天在另一个论坛看到一个帖子中记录了一段,说「翻出来看到墙外大多数内容的文字是英文或者是繁体中文,就觉得自己“到了一个自己不该到的地方”」,这种思想钢印令人感叹,我仅有的类似的体验还真是自己第一次出国的时候,但我那是兴奋的体验,而他则是觉得自己在犯罪的惶恐。
第二则是,某种程度上的「切肤之痛」可能真是成为反贼的必要条件,它可能与当事人的利益相关,也可能只是被某起公共事件刺痛了内心。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今年在各种地方看到无数人自称是在「疫情这几年」变成反贼的。
@yifanfengye 还有“建议查一查xxx”,我毛骨悚然……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