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翁帆19岁就认识了杨振宁,杨不是什么善茬,对婚姻算计的清清楚楚,也早盘算丧妻后要再娶,而且明说不是翁帆也会是别的女人。我确定翁帆是被养鱼了,既然是养鱼,肯定不止一条,如果大家能把:鱼上钩=鱼自己选的,你觉得对就对!

显示全部对话

说指环王有种族歧视的博文下一片和谐,大都觉得“对对对确实有种族歧视”,而没有一个敢说“太敏感了吧!被害妄想!”“要脱出狭隘的种族眼光看待文学!”“永恒的文学之美被你们这种粗人毁了!”
但如果说哪部文学名著有性别歧视,那评论区的主流就会是上述这三种了
归根到底就是,男的不把女性受的伤害当回事,女的也不把女性受的伤害当回事,女性议题被认为是不具有真正的严肃性而只具有装饰性,世上的一切别的东西,哪怕只是根本就不存在的“永恒的文学之美”也足以令它优先让步

看完柴静还原江青的一生做了一晚上噩梦。感觉她这辈子是真像那句台词说的,把世界变成了一个大妓院,逼迫所有人像她自己一样出卖肉体和灵魂。Witke说想采访江青是因为她是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人,我不知道书写到最后她是否发现江青只不过是一个中特父权环境下被侮辱和被损害的普通女人。她给别人带去的所有苦难都荒诞至极又毫无意义。

杨振宁的特殊在于,他的核心资产不是有形的房子票子车子集团公司,没办法转赠和继承给老婆。就算替他撕排名的第一任妻子杜致礼,也不能把杨的成就和荣耀转移到自己身上,何况翁帆了。打工打成老板娘,至少分得钱和权;读书读成小师娘,只能收获一个糟老头+白填了青春。

显示全部对话

铁链女的女性,小猿泰山是儿童,神农架是残障人士,弱势群体就是这样精准被奴隶化。

咱们这些普通女人,还不一定能赶上翁帆的家境和学历了,翁帆作为90年代未扩招前的、汕大外文系本科、广外硕士,含金量相当可以了,放在同龄女性里也是百里挑一的佼佼者了。我看到翁帆的例子只会觉得不寒而栗和物伤其类,那是男性大佬特有的、对普通女人赤裸裸的狩猎、工具化和剥削。

我再比个例子,同样都是嫁老头,邓文迪就会让人咬牙切齿,翁帆只会被人说是“是真爱”,谁至少得到了真金白银,谁吃了大亏显而易见。男权社会里女人像邓文迪这样被人唾骂嫉恨,她多少做对了什么。

有的人吧,直呼其名叫寻衅滋事;有的人吧,没穿衣服全裸着满地乱爬叫没事🙂

中国底层网红也太惨了。#人世几回伤往事
让直播的美女网红跳一次舞,居然只要一角钱(收入平台抽一半,剩下的公司还要抽7成,所以实际到手只有一分五厘),有网红被同一人连续点,跳了几小时,累到哭了,只赚几块钱,这和最底层的工作也没区别了。
让人累到崩溃可能还是公司剧本,为了吸引网民猎奇,看美女出丑。有人觉得努力出头很正常,但是过度劳累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等急性病,等于是被剥削致死。

直播公司大量招人,不看年龄、技能、相貌,看似门槛低,实则是剥削所有员工。
说是底薪8000,实际到手一半,并且除了直播外还要大量练习、培训,一天在公司10h,甚至私下找金主大哥给自己刷数据,如果几个月没起色,那就越混越惨。还不能离职,违约金十几、几十万。理智上想想就知道,做网红这么容易来钱,那肯定大家都去发财了啊,再加上中国劳动环境的恶劣,所以这行业的中下层肯定不好混(不是指不容易发财,而是指不容易生存,这强度能健康活下来就不错了)。

--
“團播可以用1塊人民幣讓一個小姐姐跳一段舞蹈,然後當然得死命讓她跳一小時,看那小姐姐滿頭大汗臉又臭還不得不繼續跳,我終於明白那種花錢折磨人的快感,難怪說抖音是邪惡平台,的確能開發出人最底層的惡意。”

邓小平之后,所有人都在干一件事,那就是如果那事重演,有没有马仔愿为自己开枪,这个重组啊那个改革啊又怎么清洗啊,皆为如此。但从结果上看,似乎没有。

我妈感慨:杨振宁真的是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我:你这是碰瓷。(想想,没说,懒得吵架)这位先生,属于是一辈子做出正确选择的聪明人。他的成就跟中国有屁关系。可是他暮年来养老,给你们碰瓷的机会,他要是在美国,谁给他免费配一堆服务人员,你说他享受副国待遇我都不吃惊。年轻时候在出成果的地方出成果,年老在出生国做吉祥物,享受美国不可能有的地位和福利。这位属于是活清醒的。我看有人标榜他是最伟大的爱国者,呃,like what?

谈“失去的三十年”也不是不行,但前提是搞清楚主语:是谁失去了?
这个甚至可以作为一个人在政治上是否觉醒,觉醒了多少的测试。
如果一个人觉得中国老百姓会失去接下来三十年的经济发展,过三十年通缩的苦日子,那他错了,因为中国的老百姓从未“拥有”过。
许成钢苦口婆心提醒大家的产权问题就是在这个时候起作用的:得先拥有了才能谈失去,可是中国人在改开年代真的拥有过任何东西吗?
拆迁问题告诉你:你并不真正拥有土地
银行暴雷告诉你:你并不真正拥有金钱
烂尾楼告诉你:你并不真正拥有房产
三聚氰胺告诉你:你并不真正拥有食品安全
扫黑除恶告诉你:你并不真正拥有人身自由
清零封控告诉你:你并不真正拥有隐私
甚至,习近平打算活到150岁这件事也在告诉你:你并不真正拥有自己的器官

就像六祖的那首诗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好,有人可能会说咱老百姓无足轻重,国家会面临失去,作为国家,中国会失去大国地位、国际威望,大战略,台湾……
但这样的想法也很幼稚。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列宁主义政党,一直都奉行着“党在国上”的原则。这就是为什么习近平的称号永远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出事的时候永远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党在一切机构和组织之上。所以国家的利益对党来说也根本无足轻重。
如果说他们真的在乎过国家的利益,又怎么会做出一系列国际政治层面的自杀行为:战狼外交、拒绝新冠溯源、和美国脱钩、和俄罗斯眉来眼去……

实际上,在这片土地上真正有资格谈“失去”的只有党,因为党拥有一切,国家和人民只不过是夜壶。这也就是为什么“失去的三十年”喊得震天响,党连屁股都不会挪一下,党没有失去任何东西。
我想,如果是党面临着失去的三十年,我们应该高兴才对。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在生育率跳水的新闻评论区狂欢,因为党终于有可能要失去什么了。
烧死我的火会烧掉金阁寺,一无所有的人看着党的失去,确实应该狠狠狂欢一番。

江门:残杀威、敌敌畏、氯氰菊酯——人类发动自杀式袭击,准备跟蚊子以及所有动物同归于尽!(当然,最后活下来的一定是蚊子)

显示全部对话

看到小红书上一句话:
“第一次读到这么震撼的话:我从不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因为它们都自相矛盾,毫无一致性, 我便不必再为此浪费时间。人群的掌声与嘘声,本质上都是噪音。”

上次朋友问我,会不会给生活制造惊喜、冒险,比如走一条完全没走过的路回家。我说我小学的时候可能还会这样,然后我就不会了。我觉得这种突发会给我的生活带来风险。至于冒险,我在我的头脑中想想就很爽了。
可能走一条不同的路回家只是一个比喻,但我真的想起了很多不好的事,关于一个小女孩在回家路上被侵害的事,而且这种事比以上比喻更容易发生。没有足够社会支持的情况下,我根本不敢冒险。
也可以说肉身的我已经死了,但在头脑里我真的很快活。

我今天想明白了万人百岁老人比例的逻辑,它比拼的是存量老人的比例基数,老人们比例越高,出百岁老人的可能性越大,时间跨度是1924——2024这一百年,哇,这真是波澜壮阔、多灾多难的一百年。

广西、海南是边陲之地,地广人稀,资源丰富、饥荒少,意外死亡少。黑龙江和辽宁则是著名的粮仓,且作为关外少被战乱波及,而北京作为首都则是集中了最好的各种资源,能苟住的地方,不在江湖之远就在庙堂之上,妙啊!

显示全部对话

我现在越来越理解为了亲密关系放弃掉工作(比如和伴侣relocate,并不是完全放弃工作,just这份工作)
再年轻一点的时候觉得这两件事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当然应该为了自己。
后来工作里受挫太多了意识到一件事,伴侣,和老板/同事/行业大环境,哪个更不可靠,真的说不定。都说男人靠不住的拼事业才是自己的,但经历过一纸政令改变一切,所有的心血付诸东流你甚至都没办法去哭的那种感觉,就很难认同在工作里里“拼搏”有什么用。甚至跟能力的关系都没那么大,就是运气。对于大部分没什么不可替代的技能(比如纯文科、搞创意类工作)的普通人来说,工作的不确定性,其实比感情的变数还大。很多拥有不错的工作,觉得收入和事业都在自己的掌控中的,可能根本没意识到这已经是privilege.
至少感情里是我自己的责任,我自己的控制(一部分吧),哪怕对方不行我还可以发个小红书跟热心网友一起骂。而且到了20多岁后半段,甚至三十多岁,很多人是稳定的、长期的亲密关系。我现在不处于这种关系,但我理解对大部分有情感需求的普通人来说,这份关系比一个不稳定的工作重要,是很可以被理解的。它和20岁出头只是为了体验而谈的恋爱当然不一样。我觉得如果是我,在这种关系里,面对这种选择,我真的觉得我找伴侣至少还是有一定标准的,ta至少会比习近平的政策稳定一点(bushi
所以现在不会再立刻武断地觉得,为了伴侣放弃掉一些机会就一定是“恋爱脑”,一定值得批判。时代变了,“机会”很多时候都是伪装的陷阱而已。亲密关系也是陷阱。它们本质没有嘛差别,不得不在两个烂桃子里挑的时候不存在选A高于选B,人生就是这样死路一条的🚬

我不行了,上海小孩看完731发现实验基地伙食比他们学校好

#摆烂以及典当首饰度日

接连有学生因为在网络直播间当主播,陷入纠纷,他们跟我详细讲述经过。什么粉丝互撕,组内闹掰,人设崩,翻车塌房,被人网暴,网暴别人……

我感到,国务院把网络直播定调为“灵活就业”,其维稳作用(对一部分人来说)很有效。

这些学生真的相信所谓的网红经济,真的相信在镜头前卖艺,就会变成明星,只要打开手机,大笔现金自动到账。

20岁上下的人,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实名真人,暴露在众目睽睽镜头前。

然后迅速陷入不可控的人际关系矛盾和钱财纠纷,互相责怪,在网暴中消耗生命。

没有人想过,实体经济崩溃的年代,谁教唆你们卖艺乞讨可以发财的?

于朦胧案至今还在争议,他的公众形象特别好,忧郁脆弱温和,无父权感,被朋友放鸽子了会哭泣,就如他现实中的设定一样,一个被喜欢琼瑶的女士抚养大的男孩。而且他离开的时候正好赶上吴京被讨伐,对墙内冲击不可谓不大,世界带走了于朦胧却留下了“吴京”,怎么能不让人意难平。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