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个园丁学校呢提供大约相当于中专和大专水平的职业教育,可以学的专业比如有花园设计管理、森林养护、果蔬种植等等。
比如今年马尔默市区花坛装饰的主题是寻找尼莫,如图,这个就是学了花园设计管理之后可以去做的工作。
当然我是要去学种菜的!瑞典这边的话恐怕就是一年四季泡在大棚里搞搞搞。
这个问题非常的实际。因为这些政策创造出来的企业、岗位、设施,要如何处理?在新冠之前,pcr的检测仅仅只是众多检测项目中间非常小众的一种,以前只是用于检测肝炎病毒之类的。现在大量购入pcr的机器,公立机构不够用了,私企大量入场。而且在有了场地和机器后,核酸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大量的流程都没有自动化,大量的岗位被创造出来。核酸检测的未来在哪里,更加像是一场政治赌博,更理性的思考的话,明明疫苗才是更加长久的生意,但是如果赌对了呢?这是一门非常非常赚钱的生意,而且比疫苗风险、门槛低得多。我看到一个数字:东吴证券按最极端的情况估算过,如果中国所有一二线城市都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按每48小时一次核酸计算,每个月费用约为1436亿元,一年的成本是1.7万亿。相当于2021年中国GDP的1.5%,公共财政收入的8.7%。
@ciao 捡瓶子
看到一条说公务员群体不懂军改没有资格评论军转干部,军转干部至少还忠诚的嘟文。有点生气,不很生气。
我来说说我看到的情况:
1、一个单位的军转干部多起来了,风气就会迅速败坏,他们往往明晃晃的战友会喝酒拉票,特别明显地讨好领导,蔑视基层工作人员。我能理解他们在军队多年严苛等级制度下养成的尊卑感,但是当他们告状新来的大学生不尊敬不忠诚的时候我真的只能呵呵。
2、军转制度让除了法院检察院外的单位都得接收军转干部,法检拒绝军转干部还是几十年前法学学者们大力呼吁的结果,毕竟一个不专业的判决,影响人一生。但是教育、医疗、经济、规划等等部门,不需要专业性吗?有些比较适合军人去的单位比如公安局,他们反而是不愿意去的。拜前男友的福,差点做军嫂的我还真的挺了解军转干部心态的。
3、40岁(一般要团级)到一个完全陌生的部门,说我前半生贡献给国家了,现在就是来养老的,那也ok。大家都能理解。也就大学生们多干点活嘛。像隔壁外经贸局的A老师,坦诚说自己真不会写经济规划研究报告,请大家多担待,我会做好后勤工作。大家对他评价也不错。就怕乱干活的,例子不举了,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