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va69 啷个我可是剧透了? (sorry!)
@ulva69 欧!象友在看东宫! 我只要想找哭就去看《东宫》(以前电视剧没出的时候就去看别人剪辑的,出了电视剧就去看电视剧的剪辑版。) 对我而言最痛的角色是那个一直陪在女主身边什么都知道却一直哑言的侍女😭
@zuzu 好的!我试试!这是个好主意欸!因为我往往为了不让树枯萎,直接选择不种了!
@emmy cherry就是小仙女嘛~~~
@Juan59 好可爱!
@evil 好可爱
小伙伴们我来更新啦!
本期视频以“如何与焦虑共处”为主题内容,结合医学知识、我个人总结的物理方法,以及个人思维生活习惯,进行整理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正在被焦虑困扰的各位小伙伴。
真挚祝小伙伴们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抗焦虑途径,安宁平静地生活在当下。
【与焦虑共处|“物理外挂”减缓焦虑 安宁生活(希望该视频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你)】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d4y1R7kA
头疼,精神状态暂时不支持写长篇认真东西,但是不想再鸽,简要讲下增值税。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占我国全部税收的60%以上,对几乎所有商品和应税劳务普遍征收,层层流转,最后全部由最终消费者来负担。但是消费者对这种税的了解相比之下还是太少,鲜少有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生活中进行的每一笔消费都是在纳税的,即使知道也经常会把增值税误认为消费税。先讲下增值税是怎么征收的。
顾名思义增值税是在商品增值时产生的税额。假设我们是一个卫生巾生产厂家,购进了价值一块钱的无纺布,该无纺布价值一元,但是我们需要付给卖家1.13元(价值1+增值税0.13),这0.13块的增值税是由我们买方出钱,但是由卖方代缴。接下来我们把这1块钱的原料加工成价值3块钱的卫生巾进行售卖,卖家购买价值3元的产品,需要向我们付出3.39元(价值3+增值税0.39元),我们就收到了三元的货款和0.39元的增值税税款,但是由于前面我们已经为原料缴纳过0.13元税金,所以此时我们应当代缴的税款是=销项税额-进项税额=0.39-0.13=0.26元,正好是商品在本环节增值额所需要缴纳的税额。
很像套娃是不是,整个过程是一个层层流转的链条,可以无限向前和向后延伸,每一次都是针对新增的那一部分价值进行征收。如果无纺布之前也有采购加工过程,或者我们只是卫生巾代工厂,接下来还需要一系列精加工包装运输流程,也是按这个方式处理。这个链条也可以随时断掉,断掉的最后一环是最终消费者。这里我们假设卫生巾的最终消费者是在超市购物的某位女性,她购买了最终价值五元的卫生巾,但是她所付出的价格是5.65元(5+0.65),这也是价格签和小票上的价格,我国通常情况下是不会把一笔消费里含的增值税单列出来的。由于最终消费者买来产品不再进行加工和转卖,而是自己使用消耗,这笔增值税也就全额由她来承担,但是由之前每一笔增值相关的厂商来进行代缴,厂商并不承担任何增值税。
现实生活里大家进行的99.99%的日常消费(商品和应税劳务)都是缴纳增值税的,从超市买瓶可乐到下班路上采个耳,而且不分年龄和工作与否,两岁小孩买个泡泡糖他也交税。税率根据项目的不同分几档,而且在不断调整变动中。现在举例子用的是13%,但是过去一段时间内购买商品税率是17%,大家可以简单算算自己一个月能缴多少增值税,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了。消费税和卫生巾能不能免税回头再说(真的会有人看到这里吗救命我在说什么
@nagifuyu
给象友的个人的建议,不要心急,慢慢来最快——也不是说就止步不前了,不过请先好好地关怀自己的身心喔。
从象友的文字,我理解的现状是:身心状态糟糕(严重失眠,创伤闪回-夜晚情绪波动,注意力易涣散,精力不足),但似乎因某些原因有打工的念头,希望了解多久可以让身心达到恢复一定的工作能力。
在我叙述自己的经历之前,为了避免自己啰嗦毛病又犯,先说我认为的关键吧。友的状况听起来比较delicate,那么在这种心境之中,
象友是为什么想要去打工呢?或许是想要突破如今的生活状态?或许是这至少是在人生步调上追上同辈的一种努力?或许是家人言辞恳切?或许是经济压力?……为了什么而工作,这问题或许挺重要的。
以下是个人经历。生病以来,因为毕业也因疫情,我都待在家中。也可以美名其曰是gap year,不过抑郁和无业的叠加态,让我在他人眼中更符合「家里蹲」的定位。
在家人的持续施压之下,我也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地投简历和面试;但要说除此之外我有做什么调整——没有,我在正式上班前两天还熬大大大夜,延续之前的作息。当然了,工作后因为劳动的高耗能,作息也随之变化。
在这里,我想和象友聊聊为什么我不去为了找到工作调整。
那时的我已经很知道,自己破碎不堪,每天活着都是麻木勉强。为了活下去,为了活着而不悲痛和麻木无感,为了活着但不要被别人看出来抑郁者的崩溃,为了活着但还要维持成年人的独立和尊严,我尽力了:努力起床,努力出门,努力寻找让真实自我得以表达的方式比如画画和写评论,努力做一些让自己觉得活着有痕迹的事情比如看书。以这些方式,至今大约两年半,我才变得比较稳定,因为建立起了自己的精神核心。
靠家里接济难免时不时被道德感所责备,但我没办法。不是不为,是真的不能。
我两次找到实习,都以复发结束。刚稳定之后,一次是见识到社会和职场的复杂,一次是意识到工作节奏太快、工作太忙、内容太过枯燥,这些让我觉得分裂而异化。
于是我离开了工作这条路一年。这一年间,我读书写东西和思考,也尝试成为某活动组织的成员,寻找一些存在感。还有按时吃药,定期复诊反馈状况(情绪/睡眠/动力活性/总体状态)。缓慢,但我感觉到,自己构建出了精神核心——我淘洗后所选择坚定、相信的东西。于是我知道,我有一些信心可以去面对可能的工作挑战了。
我选择的工作性质上和象友的便利店店员相似,是咖啡店店员。一开始我以为一定很顺利,现实却泼了一盆又一盆冷水:操作流程,保质期时限,实操熟练程度,老板的冷漠和严厉等等,是实实在在的打击。我一度情绪崩溃,下班回到家忍不住哭,被批评之后一直精神紧绷。
至今稍微缓解,多亏了之前的精神积累没有被击溃,还有身边人的陪伴和友善同事的相处。
我个人认为,「能够去工作」是一种高阶能力。不该是一个目标。假若当前身心俱疲,力量微薄,也许更好、更「正确」的是去关怀自己,把灵魂碎片一片片捡回来。当友的自己回来了,你会感觉得到,when you know you know并非谎话。到了那时,你会知道自己可以胜任去便利店打工。
祝好~
超市采购那天晚上,还走进了一家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收费巨贵的日式烘焙店。看起来就像平价连锁店嘛~
不小心拿了很贵的吐司,又发现很贵的吐司真的很好吃的我,两面熇一熇,打开奶酪和炼乳,大涂四方!
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