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自我反思: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几乎不被任何夸奖打动,下意识地否认别人对我的赞美、夸奖。也很害怕处理别人对我的喜爱。
只要别人表达对我的夸奖和喜爱,我内心就会产生“请你停止彩虹屁,🤚🏻我不知道要怎么回复了。”这个想法。

二十岁以前,我会接连否认。 “没有啦没有啦。”
二十岁以后,我会说“谢谢,你也xxxx”(我再夸回一句喜欢对方的某点特质。)之所以认识到二十岁这个关键节点是因为这一年经历了八个月的抑郁情绪,大概是个人生活史的第一次自我觉醒 :Pkmon08:

但进步也就止步于这一点点了,大部分时候面对夸奖还是否认。 :ablobcatbongo:

:blobcatmeltcry:自信真是一辈子的功课

@borad
问问妙仙包用户,如果你问妙仙包,求签和塔罗完全不一样,你会信哪个?
(这玄学西洋和本土黄大仙难道还冲啊? :ablobcatknitsweats:

:blobcatmeltcry:
第一反应,我这是何德何能
第二反应,谢谢,这给烂泥的我上了点浆。

让我们举杯谢谢成年后的珍贵友谊。

才知道有部纪录片《天降》是讲中国湘西边陲一个小镇居民饱受发射卫星之苦,因为每次卫星发射,总有残骸跌落在他们生活的地方,或者砸死人,或者砸破屋顶,村民问能不能跟领导说说好话,然后不要再落在我们这边?村民被教育要爱国,无奈忍耐这种不便和影响。根据Reddit一个帖子的评论,其实很多经过那个区域的是商业卫星,是其他国家向中国购买卫星发射服务的卫星,都是亿元左右。钱被政府赚了,赔村民一个屋顶才两千。

zhuanlan.zhihu.com/p/23049045

真可爱,当时的一切都很可爱。当然那场徒步实在是历经磨难,有很艰苦的时候,也有很危险的时刻。但是回忆起来,人真的是可以很猛的。我也是很勇敢的!

嗷,有勇气的时候,我真是太可爱了!太闪亮了!也就不奇怪那前后突然被好多人搭讪想和我认识。 换成是我,我也会想认识这样可爱的人!在街上就喊住,然后大方的问! (从也没主动搭讪过,我只是想想 :ablobcatknitsweats:

翻到几年前的影像,记录着庆生的徒步旅行。在坝子上放起心爱的风筝,这个画面的实现,就是一个愿望成真。

中国这片土地上最大的见义勇为,是徐勤先拒绝邓小平的屠杀命令,结果徐勤先被开除党籍,五年有期徒刑,终身软禁,于2021年去世。
徐勤先作为北京驻军军长是中共的第一王牌师,原本前途无量。
如果#中共 高层都是徐勤先这样有良心的人,中共早就被推翻了
#ccp 打压见义勇为者,就怕你今天敢反抗歹徒,明天就敢反抗中共,和镇压#六四 囚禁徐勤先同理

@miaomiumiu :lyliasame084:
聖杯侍者 Page of Cups:柔弱

關鍵字:藝術的,熱情的,感動的,深情的,樂觀的
這意味著您將有新的冒險經歷和開始,因為生活中將會發生許多事件。這是您信任直覺的理想時機,因為該卡指示正面消息。
建議您多講一些自己的情緒,因為散發情緒可能有助於保持鎮定。

对了,为了让自己的心情舒适一点,我翻出了好几年前的相机,发现了一些感动的画面诶。
人活着得想办法让自己喜欢自己一点,一天喜欢多一天,越来越喜欢。即使讨厌自己也没关系,也许下一秒会有可能喜欢自己。

小狗没有要紧的事 小狗只是过来看看你 :4010:

【上海的6月,告别鲸字号书店】2021年起鲸字号书店被“举报”过好几次,因为房子本身无法办理出版经营许可证,出版书籍证件被告知和地址不统一,不能在店内卖书。实际上,售书是不赚什么钱的,被清除了书籍的鲸字号书店被迫成为了文创杂货店。即便如此,当有商业地产希望他们以更商业化的姿态入驻时,张晔还是拒绝了。
dig.chouti.com/link/35319665

“莲花阁”系列言情小说的作者Jeannie Lin,华裔美国人,她为了写这些历史言情小说应该还是做了相关历史研究的。看她的书还能顺便学习一些描述古代中国的英语词汇。不过小说的封面比较无语,明明是唐代背景吧,封面画一个穿旗袍的女人。作者网站的个人介绍:jeannielin.com/about/

显示全部对话

又是上网上得很崩溃的一天。却有这么美的朝霞。

@board
@reading

在zlib里翻了好久,最终决定在自卫类书籍中先推荐这一本,内容很多很相关!

《遇险自救 自我防卫 野外生存》

虽然一看就是不知道从什么外国书里洗来的稿(似乎也是中国华侨出版社的老毛病),但是信息量和图片量都很大,而且【视角很女性】。

尤其在格斗方面提供了非常多的图片招式、心得和脑洞。

女性视角:
====引用开始=====
从暴力强奸和严重袭击事件中逃生的女性日后生活受到的
影响会非常大,尤其是在未做任何反击努力的时候。【每个女性
在受到男性攻击时,都不要耗费时间去揣测他是出于什么样的
心理攻击她,他不会有一丝的自责。】出其不意的反击是最好的
防卫措施,而且,只要得到正确的指导,女性也能主动地进行
自我防卫。
====引用结束=====

下载地址:usa1lib.org/book/7219315/25e8b

下不到的请务必留言。

Moonshot
这本书是Pfizer CEO Albert Bourla讲新冠疫苗开发以及后面所有的产能,运输链,分配以及国际政治问题的一部个人纪录。

在疫苗开发的早期过程的故事有几点颇让人印象深刻。第一是在开头的时候,他们需要决定是开发治疗新冠的药物还是开发疫苗。他们讨论后决定预防才是最有效的,所以选择了走疫苗这条路。第二是他问内部科学家们应该用哪一种技术开发疫苗,得到的推荐是mrna。他非常惊讶,因为这是没有出过实验室验证过的技术,理论上风险挺大的。但他仔细回想了一下疫苗研发人员的profile,在life science里其实是偏保守的。因为疫苗在于对健康人群的疾病预防,所以疫苗研发人员对疫苗有效性和风险性的衡量标准和以治疗为主的药物开发人员的不一样。如果他的疫苗研发团队都认为mRNA疫苗值得一试,他们心底一定对这个技术有足够的信心。这段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我知道mRNA技术研究了很久了,也隐约觉得大概是一个应当结果的阶段了,但看到这里才相信mrna技术成熟到了一个很多疫苗开发的科学家都认为值得一试的地步。

然后第三章全是干货!讲正常疫苗从开发到测试到最后进入生产阶段的流程如何,而为了在一年内开发上市,辉瑞做了哪些改动加快速度。我这种nerd看得心旷神怡到想站起来去跑圈的程度。他们的改动挺有意思,一是在第一个candidate出来的时候已经开始做一期试验,并且是同时试验不同剂量。第二个出来就在第一个基础上试验比较,效果不好就立刻丢,效果好就丟前一个。这样手里有的永远是方案中目前最有效的两个,当然,缺点是有可能错过最佳方案。第二是扩大三期测试的人数,这样可以尽快达到答案。其中他详细解释了双盲实验如何做的,非常有意思。第三就是预测各地的感染风险,尽量在风险高的地方做三期,尽快攒够病例出结果。第四是生产线方面,开头就采购所有方案的原料囤起来,一旦有结果立刻就可以用。而且好多原材料从不同国家进口,他们为了减少运输网路熔断和国家出口限制的风险,也做了不少冗余的准备。第五也很好玩,因为他们暂时没法解决需要低温储存的缺点,他们选择live with it。但为了保持低温,他们腾出几个仓库改装成橄榄球场那么大超低温冷库。为了运输,设计了可重复使用的箱子,里面还有温度仪,gps,光感器,可以实时知道箱子在哪里,温度几何,有没有人开过箱子等等,可谓物联网正确用法范例之一。最神奇的当是ceo问干冰哪里来的时候,生产部门说,我们算过啦,大概才需要全美干冰产量的百分之一二而已,但主要问题是运输。所以,我们就在自己厂房里做干冰好了。最后所有的预算出来,是二十亿。他想了想,当CEO第二年就亏损二十亿是不太好,但是呢,公司也不是承受不起。我看到这里不由感慨big pharma真是财大气粗… 所幸如此,坚持没有拿Project Warp Speed的钱,所以后面可以保持政治上相对独立,甚至还能跟政府谈条件做交换。

其实到了第四章已经讲到疫苗开发出来了,我一方面觉得“哎怎么这么快,那后面讲啥”。另一方面我听他说等待疫苗有效性结果的时候的事,忽然想起2020年的时候开头对吉列德的remdesivir抱有厚望又发现它不是神药的时候的失望, 然后在感恩节前知道mRNA疫苗的有效性居然是95%的时候,那种终于在黑暗中看到一线光的感觉,非常感概。

疫苗开发出来了只是阶段性胜利,后面且有生产运输定价分配等等的坑等着。有两段关于定价和疫苗数目的也很有意思。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最早疫苗不够的时候,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是节省点可以一个五个单位的疫苗瓶子里可以挤出六个单位来。原来他们一瓶的内容是2.21,一个单位是0.3,其实确实是六个单位都有余。但关键是在针头和注射器之间会有一个dead volume,开头他们比较保守,只愿意按照五剂申报。但因为大概有40%的浪费,他们决定从针头和注射器下手,测试了市场上所有的针头注射器组合,找出浪费量最小的几种。然后因为他们自己是大公司,找供应商要求他们以最大产能生产这些注射器组合,在这种组合占领大部分市场后,就放心去改申请变成六个单位。有些地方用疫苗用得特别小心,甚至可以挤出七个单位来。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他们的解决方案的思路。我自己在个小公司,在外跟人打交道遇到类似问题都委委屈屈的内部消化,没想到大公司可以用改变外部条件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是个挺开拓思路的想法。

定价也很有意思。原来医药市场定价是这个思路:用了我的药/疫苗,可以减轻医疗系统多少费用。如果一个药给一百个人用,降低了五个人入院的风险,那么定价就是五个人入院的费用平摊在一百个人头上的数值。他们最早按照百分之六十的efficacy算疫苗价值,大概是六百一针(按照95%算就不得了了)。但他们原本想着全球危机,按正常新疫苗的价格算个公道价,那就是一百多一针。但最后他们决定降低到流感疫苗一样“一顿饭”的价钱。Bourla花了一个章节讲如何想要疫苗平等,而不是只让高收入国家得到疫苗。所以他们按照国力分了三层,发达国家一顿饭的价钱,发展中价格减半,然后低收入国家就成本价。甚至在后来和美国政府和covax合作捐疫苗的时候,他们的条件就是:捐给低收入国家的疫苗是要求所有人都能免费有access的。在这个“care for everyone”的想法上的坚持我非常敬佩 - 科学家出身毕竟总还是有那么点天真和坚持。事实上,新冠刚开始的时候他划出的三个重点我就很钦佩:如何保证员工的安全?如何保证医院重要药物的供应?如何解决新冠? 第二个是我尤其没有想到的。

这本书我感觉有点像Creativity Inc给我的整体感觉,有点企业管理,有点技术,还有不少behind the scenes,读者如果预设了对它的归类可能会有些失望。但如果放开预设,当作是Dr Bourla作为一个前线亲历者的个人记录,我觉得就挺好。不过这不是documentary,也只讲了pfizer,所以必然有他个人的偏好,读了万万也不要就把pfizer当神了。

下面我私人感概一下。现在我们去打疫苗随去随打,我已经忘掉了当时供应短缺,需要上网抢appointment去体育馆打疫苗,打到了觉得特别开心,然后又开始担心海外的家人什么时候能排到的时候。也忘掉了当初听说初步trial结果是95%有效的时候觉得too good to be true,直到以色列的数据出来证明真实的efficacy真的就这么高的时候那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这本书让我想起了那些时刻,看看现在几乎已经恢复正常的生活,更加感激当时在未知的前线拿命去拼的医护人员,还有在科学前线拼搏的科学家,保证药物和疫苗的产量和distribution的第一线工作人员。

书里我看到有些悲哀的,是竟然还有不少需要自辨的地方。比如当初疫苗有效性的结果刚好在选举后宣布,确实是数据还差一点点不能揭盲,不是故意给川总难看;比如为什么开头不把疫苗全部给美国;比如为什么分tier定价,为什么有disclaimer,为什么不支持IP公开,为什么ceo没有插队打疫苗,为什么先在以色列试点等等。虽然是set the record straight,但本身这些事情需要辟谣解释我就很替他们不值(刚刚在看Bill Gates那本How to prevent the next pandemic,开头好大一部分也是在辟谣,也是觉得很悲哀)。当初疫苗阴谋论严重的时候,我在家长群跟人辟谣。她们声称拜登Harris直播打疫苗打的都是假的,说疫苗有问题的力证之一就是“辉瑞的ceo自己都没打” - 当初疫苗产量有限优先高危人群,ceo年纪没到还没排上队好不好!其实真要先打了,没准又是一顶“以权谋私插队”的帽子。这是疾病和疫苗被政治化的后果,真是想起来就好无奈。

这是当年nyt讲biontech的文章:
nytimes.com/2020/11/10/busines

这是2020年十一月nyt讲moderna和pfizer的深度报告,我觉得写得非常好的一篇。
nytimes.com/2020/11/21/us/poli

#书评

很多人以为#毛泽东 给了农民土地才维持统治,其实并不是,毛泽东先骗农民说为他卖命打天下就能分到土地,结果建国后土改,鼓励农民必须杀死10%的地主人口,不够10%就用投票选。必须要农民杀死地主作为投名状,如果#中共 倒台,农民就会被清算,所以农民不得不支持中共的统治,#金庸 的父亲就死在土改

然而没过两年就土地又收归国有,替中共卖命的下场就是经历三年大饥荒饿死三千万人

面试……我应该不是面霸,我很少面试,但是我有一种判断就是在面试过程中拼命泼洒我的想法和魅力,就像一个拼命拍拍花蜜的小熊蜂🐝,告诉别人“我就是最合适的”…… 哎,台企真的待遇很低,好难存钱吧……以及这是似乎是一个没办法跨行的职业。

显示全部对话

工作面试我就面了两个,一个是上次校园招聘进了国企,刚刚经历了第二个。

怎么说捏,我面了的咖啡工厂的咖啡学徒,我好蠢啊对方问我每个月生活费多少的时候,我说了一句我物欲很低。
但是对方对我的感受、手工、烹饪和自然徒步的爱好很感兴趣,聊了快两个小时。感觉我的特质有被care到,怎么回事,有点惊喜。

但是这也意味着可能我如果选择这个我就会很穷,并且其实未来我想润的话,资金积累真是过难了。

具体的待遇下周才会商讨定下来,但穷是肯定的。 :ablobcatknitsweats: 只能说如果同样是咖啡学徒学咖啡,一般的咖啡馆就主要是打杂和做咖啡,但这个可以切进整个咖啡供应链里去?

游泳1000米,几乎没怎么停。
因为50米两道每次都有好几个男人停留,出于恐惧,我就一直游。

(不是第一次害怕,我每次都很害怕。特别是在泳池里。)

要不要去试试内部供应的咖啡学徒?

1⃣️包吃包住,工资低但是可以全部存下来。
2⃣️朝八晚五多一分钟都不用呆,时间可以用于学习,可以复健英语又或者学习其他的知识
3⃣️工厂有咖啡烘豆链,可以好好接触咖啡这个事物
4⃣️可以离开家(这一点很重要)

担心的事情:
1⃣️对于迷茫的年轻人什么选择都是迷茫的
我这属于没有想清楚的人,唯一想清楚的是不再尝试体制(半铁饭碗)二进宫了。
2⃣️ 你真的有好职业规划吗?没有,我的职业规划就如同徒步漂流,不坚定的体验派在现实生活中被创了一下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