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食物日记
早餐:牛奶麦片+奶黄包+芒果
中餐:南瓜玉米粒+爆炒土豆片+尖椒鸡蛋
晚餐:蒸饺+芒果
芒果是我近几年最爱的“攀研”芒果,据说是攀枝花地区农业部门自主研发的品种,所以叫攀研。非常甜,没有纤维感,滑滑嫩嫩,就像在吃果冻。
午饭的尖椒鸡蛋是🍊炒的,这个同事妹妹说自己只会做三个菜——尖椒鸡蛋、炒饭、咖喱。
我们开始稳定搭伙,从周末互赠菜肴开始,到现在一人做一个菜,拼着一起吃,以及实习小弟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有饭吃’的人,名义上是我们做多了分出来一份便当,但实际上每天讨论明天吃什么的这种临时过家家的饭搭子游戏,也挺好玩的。
必品阁的大饺子好吃!就是一袋要消耗很久,不然吃多了容易腻o(`ω´ )o
我虽然做饭水平非常一般,刀工奇烂无比,但是我有一项非常骄傲的技能,就是我会做世界上最好吃的炸酱面!配方是妈妈教给我,我又自己改良过的,迄今为止所有吃过的人都说,这是自己吃过最好吃的炸酱面:
1. 先在肉馅/里脊里加少许生抽、料酒腌几分钟
2. 在锅里加油和蒜瓣炝锅(稍微少加点油,因为肉里有油),炒出香味后加肉翻炒
3. 肉变色后加葱伴侣豆瓣酱(或者类似口味的,红油豆瓣酱这样的不行),翻炒后加两大勺水,通过豆瓣酱的量来调节咸淡,不需要再加盐
4. 炒熟后收汁到还剩少量酱汁,最后加一些蒜末、往蒜末上淋一大勺醋,然后立马关火,用余温翻炒均匀蒜末、醋和肉
5. 加入面中,配水煮白菜/黄瓜丝,胜过一切低级高级餐厅。
(如果喜欢口味更复杂的炸酱的话,可以和豆角/蒜苔/土豆/藕片等等一起炒,但是只炒肉也已经非常好吃)
常见炸酱面的问题是腥、油和味道单一,吃几口就腻了所以必须配些青菜,但这个方子做出来的炸酱完全没有这些问题,豆瓣酱炒肉非常好吃且咸淡适中,整个菜谱的精华所在是最后加的蒜末和香醋,既去腥,又让炸酱的味道更加丰富。(用同样的出锅前加蒜末+香醋方法,也可以做出世界上最好吃的炒胡萝卜)
需要注意的点在于控制好油、水和豆瓣酱的量,我一般喜欢不把酱汁完全收干,留下一些酱汁浇在面里,是我喜欢的湿润酱香口感。
终于写出来了
小伙伴们我来更新啦!
本期视频以“如何与焦虑共处”为主题内容,结合医学知识、我个人总结的物理方法,以及个人思维生活习惯,进行整理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正在被焦虑困扰的各位小伙伴。
真挚祝小伙伴们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抗焦虑途径,安宁平静地生活在当下。
【与焦虑共处|“物理外挂”减缓焦虑 安宁生活(希望该视频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你)】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d4y1R7kA
头疼,精神状态暂时不支持写长篇认真东西,但是不想再鸽,简要讲下增值税。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占我国全部税收的60%以上,对几乎所有商品和应税劳务普遍征收,层层流转,最后全部由最终消费者来负担。但是消费者对这种税的了解相比之下还是太少,鲜少有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生活中进行的每一笔消费都是在纳税的,即使知道也经常会把增值税误认为消费税。先讲下增值税是怎么征收的。
顾名思义增值税是在商品增值时产生的税额。假设我们是一个卫生巾生产厂家,购进了价值一块钱的无纺布,该无纺布价值一元,但是我们需要付给卖家1.13元(价值1+增值税0.13),这0.13块的增值税是由我们买方出钱,但是由卖方代缴。接下来我们把这1块钱的原料加工成价值3块钱的卫生巾进行售卖,卖家购买价值3元的产品,需要向我们付出3.39元(价值3+增值税0.39元),我们就收到了三元的货款和0.39元的增值税税款,但是由于前面我们已经为原料缴纳过0.13元税金,所以此时我们应当代缴的税款是=销项税额-进项税额=0.39-0.13=0.26元,正好是商品在本环节增值额所需要缴纳的税额。
很像套娃是不是,整个过程是一个层层流转的链条,可以无限向前和向后延伸,每一次都是针对新增的那一部分价值进行征收。如果无纺布之前也有采购加工过程,或者我们只是卫生巾代工厂,接下来还需要一系列精加工包装运输流程,也是按这个方式处理。这个链条也可以随时断掉,断掉的最后一环是最终消费者。这里我们假设卫生巾的最终消费者是在超市购物的某位女性,她购买了最终价值五元的卫生巾,但是她所付出的价格是5.65元(5+0.65),这也是价格签和小票上的价格,我国通常情况下是不会把一笔消费里含的增值税单列出来的。由于最终消费者买来产品不再进行加工和转卖,而是自己使用消耗,这笔增值税也就全额由她来承担,但是由之前每一笔增值相关的厂商来进行代缴,厂商并不承担任何增值税。
现实生活里大家进行的99.99%的日常消费(商品和应税劳务)都是缴纳增值税的,从超市买瓶可乐到下班路上采个耳,而且不分年龄和工作与否,两岁小孩买个泡泡糖他也交税。税率根据项目的不同分几档,而且在不断调整变动中。现在举例子用的是13%,但是过去一段时间内购买商品税率是17%,大家可以简单算算自己一个月能缴多少增值税,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了。消费税和卫生巾能不能免税回头再说(真的会有人看到这里吗救命我在说什么
@nagifuyu
给象友的个人的建议,不要心急,慢慢来最快——也不是说就止步不前了,不过请先好好地关怀自己的身心喔。
从象友的文字,我理解的现状是:身心状态糟糕(严重失眠,创伤闪回-夜晚情绪波动,注意力易涣散,精力不足),但似乎因某些原因有打工的念头,希望了解多久可以让身心达到恢复一定的工作能力。
在我叙述自己的经历之前,为了避免自己啰嗦毛病又犯,先说我认为的关键吧。友的状况听起来比较delicate,那么在这种心境之中,
象友是为什么想要去打工呢?或许是想要突破如今的生活状态?或许是这至少是在人生步调上追上同辈的一种努力?或许是家人言辞恳切?或许是经济压力?……为了什么而工作,这问题或许挺重要的。
以下是个人经历。生病以来,因为毕业也因疫情,我都待在家中。也可以美名其曰是gap year,不过抑郁和无业的叠加态,让我在他人眼中更符合「家里蹲」的定位。
在家人的持续施压之下,我也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地投简历和面试;但要说除此之外我有做什么调整——没有,我在正式上班前两天还熬大大大夜,延续之前的作息。当然了,工作后因为劳动的高耗能,作息也随之变化。
在这里,我想和象友聊聊为什么我不去为了找到工作调整。
那时的我已经很知道,自己破碎不堪,每天活着都是麻木勉强。为了活下去,为了活着而不悲痛和麻木无感,为了活着但不要被别人看出来抑郁者的崩溃,为了活着但还要维持成年人的独立和尊严,我尽力了:努力起床,努力出门,努力寻找让真实自我得以表达的方式比如画画和写评论,努力做一些让自己觉得活着有痕迹的事情比如看书。以这些方式,至今大约两年半,我才变得比较稳定,因为建立起了自己的精神核心。
靠家里接济难免时不时被道德感所责备,但我没办法。不是不为,是真的不能。
我两次找到实习,都以复发结束。刚稳定之后,一次是见识到社会和职场的复杂,一次是意识到工作节奏太快、工作太忙、内容太过枯燥,这些让我觉得分裂而异化。
于是我离开了工作这条路一年。这一年间,我读书写东西和思考,也尝试成为某活动组织的成员,寻找一些存在感。还有按时吃药,定期复诊反馈状况(情绪/睡眠/动力活性/总体状态)。缓慢,但我感觉到,自己构建出了精神核心——我淘洗后所选择坚定、相信的东西。于是我知道,我有一些信心可以去面对可能的工作挑战了。
我选择的工作性质上和象友的便利店店员相似,是咖啡店店员。一开始我以为一定很顺利,现实却泼了一盆又一盆冷水:操作流程,保质期时限,实操熟练程度,老板的冷漠和严厉等等,是实实在在的打击。我一度情绪崩溃,下班回到家忍不住哭,被批评之后一直精神紧绷。
至今稍微缓解,多亏了之前的精神积累没有被击溃,还有身边人的陪伴和友善同事的相处。
我个人认为,「能够去工作」是一种高阶能力。不该是一个目标。假若当前身心俱疲,力量微薄,也许更好、更「正确」的是去关怀自己,把灵魂碎片一片片捡回来。当友的自己回来了,你会感觉得到,when you know you know并非谎话。到了那时,你会知道自己可以胜任去便利店打工。
祝好~
超市采购那天晚上,还走进了一家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收费巨贵的日式烘焙店。看起来就像平价连锁店嘛~
不小心拿了很贵的吐司,又发现很贵的吐司真的很好吃的我,两面熇一熇,打开奶酪和炼乳,大涂四方!
嗝~
香港大学校友发起的独立媒体China Media Project近日登载了一篇报告,关于中国电影大外宣的种种可笑手段。自摄宣传片挂名外国导演;参加不存在的电影节(布拉格电影节注册地南京);包场展映却在国内宣传成戛纳入选,都毫不意外。最典中典的是在多个可疑国际电影节上创办“中国梦”大奖,但拿奖的甚至不是影界人士而是中国集邮家和做中药生意的……这就是我国官方艺术文化资金的用途。建立在愚弄之上的大外宣永远不会奏效。
推荐阅读全文:
https://chinamediaproject.org/2022/08/15/telling-chinas-story-poorly/
看到有象友在思考语言和表达能力的问题,指出自己常常因为语言的匮乏而痛苦。想说的是,语言和表达能力固然和人的天赋、性格以及后天所接受的教育紧密相关。但不要忘记的是,普遍性的词汇匮乏和表达能力低下,正是历来威权愚民的恶果。因为非常清楚语言能力直接构成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威权的愚民策略往往就是从语言下手,即先制造同一化、标准化、低幼化的词汇污染民众使用的语言,使民众忘却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阻止民众具备使用丰富的语言进行自我表达的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愚化奴化民众的目的。你观察那些无脑的愚民、粉红的特征,其中最大的一点就是语言层面的弱智,语言的单一、苍白、幼稚孕育了其所做作为的粗莽和暴虐。任何在你中意识到语言问题的人,也应该同时意识到,抗争、解放的第一步不是别的,就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