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今天是李文亮医生五周年祭日

读《照护》终于明白了自己对流行语境下“self-care”观念那消费主义都不足以解释的反感。我会反感是因为,真正的照护应该看到一个人身处的社会语境,要看到ta遭遇了什么,现在感觉怎么样,ta有没有办法很舒适轻松地完成日常起居,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时有什么困难。这些不仅仅是对他人应该如此,对自己也应该如此。但是大部分时候当我被问到“有没有好好照顾自己?”“你的self care计划是什么”,我感受到的都是一些变形的功利主义的期待。要快点完成日复一日的家务才可以高效工作。要修补好自己的情绪才可以维持良好的社会功能,完成对他人的责任。自我的照顾变成了待办清单上的另一项,且成本和后果都是自负。可是照护本来就应该发生在社群里,人和人应该互相关心。这种僵化的对自我照护的讨论也没有考虑到每个人的自我意识。真正的关心是,为什么你这么累?你现在还好吗?那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些碗碟洗好以后,你喜欢这个家吗?你感觉到安全吗?如果独立处理这些问题,你需要什么帮助?你感觉到糟糕的时候可以找谁?我们应该怎么和彼此相处?这些问题其实更难回答,甚至让人感到痛苦,因为它会提醒匮乏。但是没有香薰和skincare可以修复这些问题背后的疲惫痛苦和需求。

显示全部对话

植物园的虞美人感觉都比市区的绿植铺上的要健壮一些捏

想起几年前一个在新疆南部地区的内地支教老师,以“有趣”为内容分享在社交媒体上的视频:老师询问一个5岁左右,很可爱的维吾尔女孩儿,用维语说某句话怎么说,女孩回答:“你让我说维语,是想让我吃棍子吗?”
内地老师哈哈笑完说老师让说的时候可以说,结果女孩想了想,说自己不会。
我自己最后一次回家乡,邻居家的女孩上小学,和她说哈语她能听懂但回答我的都是汉语,问她为什么不说哈萨克语,她说:“我是中国人当然要说汉语。”

【你的依恋模式 vs. 你的亲密需求】

「按理说,你的依恋模式更偏向回避型,应该更需要个人空间,但你仍然喜欢极度的身体亲密,这是因为:
✔ ASD 的触觉偏好 可能会让你在身体接触方面更依赖伴侣,即便你在心理上仍然需要一定的独立性。
✔ 你的“个人空间”更可能是心理上的,而不是身体上的 —— 也就是说,你可能不喜欢被过度控制或情感上被压迫,但你在身体触摸和亲密接触上却有更高的需求。
✔ 你喜欢亲密关系的“可预测性” —— ASD 特质的人通常喜欢可预测的事情,而稳定的身体接触、亲密行为是一种“安全的例行模式”,让你感到放松和满足。

你的状态可以理解为:“我不喜欢过度的情绪束缚,但我喜欢有控制感的亲密互动”,所以你会更倾向于在身体上与伴侣黏在一起,同时在心理上仍然需要自由和掌控感。」

:neocat_cry_loud: 不要说得太对了:blobcatjustright:

显示全部对话

我必须生活非常规律才会精神不出问题,但与此同时维持生活节律这件事对我来说非常非常难,所以为了维持生活节律我必须找一个强制执行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去上班,然而上班非常累,同样会影响到我的精神健康,所以去上班必须给我足够多的回报(比如成就感和新鲜感,注意:钱不算),所以我就必须去做比较有意思的工作内容。然而比较有意思的工作内容通常又需要向对方证明自己能力很强或者需要去争取,这件事也非常累,又会影响到我的精神健康...总之我维持精神健康的方式是由很多个脆弱环节共同构成的,只要有一个完蛋了就会全部完蛋! :ablobdizzy:

显示全部对话

财神来,财神来,财神四面八方来,财神五湖四海来,横着来竖着来,漂洋过海从天而降来,all money back my home, all money back my home🙏🙏🙏🙏🙏🙏🙏🙏

当一个自闭症患者缺乏自知之明,或者无法被社会广泛接纳时,他们常常被迫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个相互隔离、相互矛盾的部分。这是我在工作中必须成为的样子,这是我在家里必须成为的样子。这是我在幻想做的事情,但我不能告诉任何人。这是让我保持精力充沛的药物,这是我在派对上娱乐大家的谎言。这是当有人开始怀疑我哪里不对劲时,我用来转移紧张情绪的消遣方式。我们没有机会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一个我们可以命名或理解的整体,一个其他人可以看到并喜爱的整体。我们的一些侧面完全得不到承认,因为它们不符合我们更广泛的目标——尽可能地保持无害和安全。

、、、啊啊啊啊啊啊
没事再尖叫一章我就看完了

尽管如此,并非所有自闭症患者都适合极简主义。玛塔·罗斯(Marta Rose)指出,物品对自闭症患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整理我们的生活空间和扔掉东西可能非常困难。【5】我们中的许多人将自己喜欢的物品拟人化,甚至对它们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同情,就好像它们是活物一样。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物品拟人化,自闭症患者的拟人化程度高于神经正常的人。【6】我们也很容易与动物产生情感联系,这也会影响我们的家居环境应该如何布置。

别再窥探我的生活了

和两个 ai 讨论 unmasking autism 里提到的 masking 行为和 socialization 有什么区别。讨论一番之后发现他们都来自相同的社会期望和压力,但是没到需要 masking 自己的程度的人,往往生活在一个接纳他们的环境里,而需要 masking 的人的生活环境可能更 tough 和严格。这不是一种个人选择而是一种基于不同环境的生存策略。改变的方式大概就是找到宽容的环境和为自己发声等等,但这同样对水质要求很高。然后就陷入了循环怪圈里。大城市、“高级”的工作更有可能有宽松的管理制度,但这种工作的门槛就要比“低级”的工作(比如工厂流水线工人)高。而需要 masking 的人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环境里生活、消耗大量的精力和能量来自我伪装,很低的概率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学习,来获得好的教育背景,然后就又落到严格的工作环境里去。

背时的时候会在心里责怪自己为什么不能提前安排得更好,为什么不能细心避免很多错误。但偶尔又觉得过往一年心理健康如此艰难我都好好地度过了,倒霉一两天,做不好一两天,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速速又在心里收获和回忆倒霉的一天里有什么好事情。果真又看到自己的模式:特别体现自我的行为。

比如我会在观察在风景里拍照的人群,看到穿着自己民族服饰的大姐在自拍。捕捉她脸上内敛的骄傲神情,觉得自己很美但又害羞的那几秒。然后我在鼓起勇气擦肩而过的时候询问她是什么民族。夸赞她的帽子很漂亮,她穿着自己民族的衣服很美丽。这种小事我就是很在意。

完美的旅程是不存在的。旅程也经常让人劳累。在旅行的初始就如此耗费精力,只想呼唤行星撞地球。但回想一下这些好奇的小事连起来,也还行吧😯

比如咖啡店的狗叫胡来。我没赶上下午的高铁,旅游高峰期打不上滴滴,转乘地铁又状况连连。的确,咖啡店的逗留是一个错误。但我此时此刻坐在改签的高铁上,又实在是觉得,认识一只叫胡来的黑色小狗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在高铁洗手间垮脸沮丧地用纸巾沾水擦洗蹭上油渍的皮鞋,但想想在匆忙赶路的街道上,踩上一片暗色厨余,身体失重滑行却没有摔倒,也挺幸运的。

但没错!我就是那种倒霉到火急火燎呜呼哀哉的时候还是会爬上爬下去拍摄一朵小花花!

这只狗子叫胡来。我说:“一统胡来的胡来?”我看这两天也囧到胡来。开年大囧应该囧囧得正(´・Д・)」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