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现在打开和服妈妈Moe的新视频,夫妻两个在樱花树下坐着 :NNMR18:

打开俺的嘟嘟真是被吓了一跳 :Pkmon43: 其实我还有好多这样的顿感时刻(一想到就停顿下来思考一下的顿感时刻)

非常不想解释为什么我不想继续考老师。
以及非常不想解释为什么不想进体制。

听不懂的人只会一再发问你为什么不想,但并不是想了解原因,只是想规训我直到我认同。
稍微听得懂的人也只会说一句“发生的那些事和你无关。”

:Pokemon09:

今天的小狗实在太可爱所以平时只看不嘟的我也要发一条!

tw:SI 

因为微博被阿中哥哥塞口球所以赛博自杀计划推迟了!

#回声河荐游时间 今天推荐的是情感体验型游戏《The Stillness of the Wind》(脑内译名:归于风平),来自英国的独立游戏团队Lambic Studios。游戏相比起建造经营更侧重让玩家体验何谓生活,何谓失去。你将扮演一位独居的暮年老人,在凋敝无人的乡间侍弄田地,养羊喂鸡,过着自给自足、如止水般平淡的生活,偶尔收到已离巢的家人从大城市寄来的书信。然而命运有时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原语言为英语,阅读难度中等,而且支持中文🐐

宣传片:youtube.com/watch?v=vFDJP9WmwV
Steam商店页面:store.steampowered.com/app/828
itch.io页面:fellowtraveller.itch.io/the-st
Switch版:nintendo.com/store/products/th
iOS版:apps.apple.com/us/app/the-stil

现在开始批判英语教科书上全都在讲外国人。太可怕了。长文讲述911事件,志愿者文化,珠峰攀登……崇洋媚外?这不是正常的了解跨文化么 :Pokemon09:

Southern White-faced Owl

A large scops-owl, but still small relative to large owls. Gray on the back; pale and streaked below with a contrasting black-and-white face. Found in drier broadleaved woodland and thorny savanna. Call is a quick series of “hu” notes followed by a longer “hwooow.” Separated from the very similar Northern White-faced Owl by voice and range. Has ear tufts like other scops-owls, but its orange eyes are distinctive.

Link: ebird.org/species/swfowl1

纪录片里讲,当1989年捷克的年轻人在布拉格发起天鹅绒革命的时候,他们的父母无条件地支持他们,这是布拉格之春与77宪章运动的传承。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如果我参加一次新世代的六四,我的父母一定会把我当做叛徒,一个不懂得顺从的、没救的、完蛋了的人。

我之前听父母念叨六四,他们站在中共的立场上。我就问他们:你们当年不也是学生吗?你们当时就是这么想的吗?他们回答:当年没想清楚啊,现在看来赵紫阳不就是政治幼稚吗,跟学生妥协、允许暴乱,这个国家不就完蛋了吗?

是的,这个国家完蛋了

想了好几天甜品,吃上了。
拎回来的路上想着吃一半,留一半给明天。
这样对控糖仿佛没那么大的罪恶感。

结果呢,当然是吃光啦 :ageblobcat:

致每一个养猫人:
永远!永远!永远!不要!给自家小猫吃国产猫粮!!!
在中国连人吃的东西都无法保障食品安全,更别提监管更加松懈的宠物食品安全,可以说就是没有监管。
之前象上看到说国内的养殖场往中国市场卖,几乎没有检验标准只看是不是活的。
这段刚好跟之前在猫友群看到的卖肉店家的发言联系起来了,那位是说,自己手里的牛羊鸡,死肉腐肉会直接被宠物食品厂商低价收走,而且因为过于常见,他以为这是行业常识,直接就在朋友圈说出来了。
总结一下就是,出口肉质量上等,进到国内市场质量就变成下等,下等里的残渣废料就进入宠物食品市场。
且不说商业制品的猫粮冻干使用的都是怎样可怕的原材料(狗狗食物应该是同理的),我们生骨肉熟自制家庭买肉也尽量只买进口肉,封锁期间家里的新西兰澳洲肉吃完了,只能买国产肉,国产肉都是蒸熟蒸透了才敢给猫吃。

其实养猫不是一个很花钱的事情,穷有穷的养猫法,我家里现在猫玩具逗猫棒都是自己动手做的,猫猫嘛很单纯的,一根绳子能玩一个月都不腻,那些漂漂亮亮的猫咪用品,绝大多数的目的就只是给人看着高兴高兴,对猫咪来说区别不大。
另外买肉做自制花的钱远比吃罐头冻干要少,毕竟直接就是原料。而且买人用的营养补剂,剂量大,猫用起来其实很省很省,举例来说一罐几十块的now foods的碳酸钙粉,我的猫能吃两年,如果你时常还给猫啃点鸡脖子,碳酸钙需求量更低。
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省钱但千万别买国产猫粮省钱,这种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的东西,省下来的钱最后都会在治病上花出去更多的。
而且,别拿自家小猫的命去给那些黑心商贩挣钱啊,就跟国内高层领导的小孩都不在国内读书一个道理,你问问哪个国产猫粮的老板家吃的是自家产的粮。

和朋友交流,发现我们有太多相似的成长体验:
当我们还年幼,在某个场合里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他人时,我们模仿看过的其他人的言行,这个方法沿用至今。
当我们需要去令人紧张的场合,主动向别人发起沟通,比如,去银行办事,去找辅导员办事,我们今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心里模拟,我该怎么说,对方会怎么回。
如果实际上的对话和我们模拟的大有不同,比如对方表现得非常不友善,我们就会非常挫败,即使顺利结束,身心也会感到持续疲惫,让我们在接下来的一天里没法再做其他事情。

这让我想到青山Asipie上猫条/御野老师的一篇文章:《孤独症女性,站在交叉路口中心》
mp.weixin.qq.com/s/pAIrs_piFno

文章写得很好,所以冒昧节选几段放在下文,希望有类似的困惑的朋友可以去阅读一下:

她并没有典型孤独症孩子们的症状——不喜欢连续不断地转圈,也没有胡乱挥舞手臂大声喊叫。她在学校生活中安静、勤奋,不制造麻烦,但她无法忍受同学们课间聊天的声音,以至于要躲进桌下。

她得到诊断的契机是一次崩溃。童年时,她可以通过“复制和粘贴”即记下他人的互动方式并模仿之,来解决许多社交难题,然而青春期到来时,一切都变得更为复杂。建立与保持关系、捍卫自己的难度远超童年时期,她终于不堪重负,被亲人发现,接受了专业诊断。

但即使如此,她的确诊也不是通过有“孤独症诊断的金标准”之称的ADOS评估,而有赖于专业人士的悉心观察。长年累月的伪装,让她在该评估中完全没有体现出症状。

……

然而,一系列研究发现,女性孤独症人士在应付社交困惑时比男孩更有创造力。

如Tony Attwood博士所言,她会观察、分析、模仿,直到成功。会在行动之前观察,阅读虚构作品帮助自己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也会在做错事时表示歉意(但实际上仍然不知道正确的行为是什么)。

这一系列举措都由智力而非其他人具有的社交直觉支撑。但这种应对方式并不在旧有的、以男孩为中心的诊断标准内。

……

当一个人既是孤独症人士,又是女性之时,她的体验往往被忽视——“人们很难用已有的思考方式,去思考新给出的事实”。

一类孤独症女性因为自己的表现恰好符合社会氛围对女性的认知,而无法得到帮助。她们只要不像是书本和影视作品中的怪异天才(这些角色也大多是男性)、没有太多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甚至可能显得礼貌和善解人意,就可能与专业干预擦肩而过。

这些性格特征与人们对女性这一社会性别角色的认知相符,她们的社交困难被看成普通的“害羞、文静”。

她们中有些人的爱好并非数学、理工、计算机,而是社会科学、动物、文学艺术与时尚。但即使她们兴趣的强度和表达方式远超其他同龄人,也往往只被看成“女孩子的爱好”,这降低了她们获得干预的机率。

而另一些女性面对的则是另外一种挣扎。她作为孤独症人士的一面更容易被看见,她不认同社会强加的性别规范,同时难以获得同性别群体的接纳。

我怀疑我并不是社恐,我只是在生活里很少遇到同类人罢了😂

转眼眼,三年年
混乱乱,不断断
当官官,叼盘盘
救护车,开慢慢

核酸酸,赚钱钱
商店店,赔钱钱
家园园,长关关
过年年,遣返返

谎言言,传遍遍
意见见,全删删
底线线,善变变
尊严严,不见见

早晚晚,完蛋蛋

怎么选灯,不一定全对,仅从我卖灯卖了七年,接触到的终端客户的需求出发。 

灯的几个数据:
瓦数:花多少电,跟亮度其实没直接关系。
流明(lumen):亮度,在没有特殊需求(比如画画)的情况下,每平方英尺大概需要10流明。如果是工作区域(比如梳妆台、厨房、书房)就需要更高的亮度,大约 70流明/平方尺。
色温(kelvin):灯光的颜色,越低越黄,越高越蓝。市面上最常见的有 2700k, 3000k, 4000k, 4500k, 5000k。 4000k是最接近自然光的色温。5000k以上不建议在任何场合使用,伤眼睛。2700k以下不建议在任何工作区域使用,容易照得人昏昏欲睡。
演色性指数(CRI):显示物品真实颜色的能力,市面上大部分产品大概在CRI 70-75左右吧。这个数字不太影响普通人,如果是显色度有要求(比如画画),建议选CRI 80以上的。

我妈:疫情让七分之一的英国人没有粮食了。
我: ???

:Pkmon43:
也是,我妈可能是学习强国第一名。

这个剧情上演了许多次,直到一个德国人的来访。

我非常记得这个德国人,因为他和我们介绍家人的时候,出乎意料的从钱夹里拿出一张和妻子的结婚照片给我们看。以及他说起自己的女儿,baby girl。他说每次带小Baby出门都要给她戴上奶嘴,因为当地有一段时间空气质量很差,就规定小孩出门必须带奶嘴。这个事情让我们觉得很震惊,因为同样是工业城市,我们这儿环境污染也很严重。在我小时候,工厂在的那个区,我总是拒绝去,印象里空气都是黄色的。

于是,这个德国人没有给出这个同学期待的答案。
他听了这个问题以后,看了老师一眼,笑了一下。然后说了一段这些小孩可能听得懂,可能听不懂的故事。他说自己家庭就是被分割在两边的。自己和爸爸在东德,妈妈和弟弟在西德。他和弟弟在两个地方长大,但是自己和爸爸比较贫困,爸爸种一些土豆。 困难的时候爸爸和他就庆幸,妈妈和弟弟没有在他们身边。后来柏林墙塌了,一家团聚。 所以他和我们说,没有什么答案,只要生活在此地的人们过得幸福,过得富庶就可以了。 这个德国人还特意让老师多多解释一下这句话,或者是老师自己也想重点谈谈这个观点。

在教室里的小小的我,震惊了。
我很震撼,也很高兴。

显示全部对话

大多数时间,其实老师还是在当翻译。对于我们这群其实不敢说英语,并且我们的好奇和疑问也并不能够用英语说出来的小孩,见到外国人,听他们讲他们的故事,就特别开心和满足啦。我后来想,这些出差的外国人,来具体的生活场景里接触中国小孩们,应该对于他们来说也很有趣。 总的来说这段经历真的是特别棒的跨文化交际的实践,对于小小的我来说,仿佛种下了多元的种子。

当时有一个尴尬的细节,让我每每回想,都觉得无比尴尬,甚至觉得恐怖。

在每一个来访的外国人和我们鸡同鸭讲但是还较为快乐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个同学——初中生,一个英气逼人的女孩子,会让老师帮她翻译一个问题“你认可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吗?” 老师其实也有点尴尬,因为外国人的来访的每一节课,她必问这个问题,而且气势十足。仿佛如果外国人没有说出“Yes”,她就会继续问到对方点头认可为止。全班的同学在听到她问出这个问题以后,教室都会陷入一种热切的期待里,如果听到“Yes”,大家就会兴奋雀跃,感受到一种胜利,就像奥运奖牌多了一块金牌的胜利。但我每次,都很疑惑——so what? 可能是和群体没有表现出相同的反应,但这种异化又由于我年纪小,而被众人原谅。

显示全部对话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