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nzxy
我越来越有这么个感觉,圣质如初现在想要的已经是沙特模式:靠一只掌握在统治者手里的下金蛋母鸡,支持整个专制落后的体制运转。在怹老人家看来,“新质生产力”能对标的就是沙特的石油,就是那只下金蛋母鸡。
问题是,正如以往有象友指出的,真·沙特模式能持续的前提,第一是必须得乖乖低头跪舔美国爸爸(这样才能顺利卖石油),第二是必须得给国民普发高福利养懒汉(这样才能让国民无视制度不民主),然而这两条,都直接触碰怹老人家的雷点😂
@normanzxy 文科告诉你的是没有人需要被人领导,只要物业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给大家服务好,每个人各司其职把自己做好,宰了所有的官社会也能正常运行。
我对所有宗教的态度:文化的部分全盘承认,科学的部分去伪存真,政治的部分严格警惕。哪怕是人皮鼓那些极端反人类的宗教文化也应该允许在历史书上被真实描述,不需要被抹杀假装不存在,不应该有任何文化被以文革的方式消灭;科学部分科学史本就和宗教脱不开关系,绝不仅仅是“教会迫害哥白尼禁止日心说禁止科学进步”这样简单粗暴,以及神学、哲学和社会学也是科学的一部分,宗教对这些学科的贡献不可磨灭;至于宗教附属的政治组织形式,凡是不符合现代政治文明的都应该被完全淘汰,因为这才是宗教害人的核心,政教合一的国家、圣战式的极端组织、给信徒洗脑的教会、乃至只是歧视他人的普通教民都应该被消灭或者改变,宗教自由和文化自由都不能成为一个公民迫害其他公民的理由。某些蠢左认为的“穆斯林群体保守封闭是他们自己的文化,不应该被干涉”是完全错误的,这种观点本质上是在剥夺穆斯林的现代公民权,和左派的核心主张完全背道而驰。人权的问题上没有内政,中国内政还是伊斯兰内政都不是压迫人权的借口。
消费,穷人肯定是拉不动的,富人怎样呢?参考美国,经济的70%是消费(中国2024年的官方数据是56.6%),其中前10%的富人贡献了一半。也就是说,只要富人肯花钱,中国的内需按理也是没问题的(都不用说中国的贫富差距比美国更大)。但是我想了想中国富人的典型画像,感觉他们的日常行为里,真就很难有什么是纯粹在“消费”。上到在北京金融街附近买个四合院,下到平时的酒局,不是为了生意勾兑,谁花这个冤枉钱?正是因为这些表面上的“消费”,其实也是一种投资,所以中国一旦投资熄火,就会连动消费下滑。这都不是富人有没有钱的问题,而是没这个必要。反过来说,富人需要的那种安心享受财富的环境,在中国是完全不存在的。比如北京的中国樽上是有直升机停机坪的,可是北京那么多有钱人,你见谁的私人飞机在上面停过?万一圣上看见随口问一句咋办?巴菲特曾经说,他吃的汉堡喝的可乐跟所有人一样,唯一的不同是私人飞机还有点小爽。当然不是说所有人都要买私人飞机,“私人飞机”只是个代号,意味着富人的消费,需要一种比现在宽松得多的环境。就好比猎豹为啥不能人工繁殖?因为它们必须相互追逐很久才会交配,可是哪儿有那么大场地让这种百公里时速的动物相互追逐跑到爽?我都不说更关键的产权问题了,只从心理上说,富人的顶级消费就像猎豹,必须有一个足够大的空间才行。
在看了无数的垂涎的cut以后我悟了,内娱就是主打一个擦边,你看那俩男的穿戴的整整齐齐在沙发上滚来滚去,一点儿实质性的进展都没有。亲个嘴儿都靠借位,营业的时候连拥抱都是敷衍的,“天地良心,连手都没有摸啊”!稍微脱个上衣吧你一看那个身材,鸡仔儿一样,骨量小还没肌肉,整部剧看着就像幼儿园的小朋友过家家。说是abo改编的,但是文字和语言是两个体系,两种观赏效果,很多东西读者可以偷偷躲在角落里或者被窝里边看边咧着嘴姨母笑,但是一旦把那些东西原封不动地搬到银幕上就非常、非常、非常尴尬。故事的设定和台词本身已经是这样了,再加上演员自身声台形表各项基本功都不过关,每个人都处于一种尴尬和高防御的状态,所以呈现出的效果就更加别扭,在“我演了这个会社死”和“只要演了这个我就能收获大把流量和关注”之间反复横跳,既要又要还要更要。配角的表演就更是灾难,完全是没有感情的念稿机器,我看着都替他尴尬的那种。泰腐里也有一些很程式化的角色,比如一些配角,他的作用就是替观众戳穿主角的内心想法并且推动剧情,但是配角好歹也是有自己的感情的人,不管他作为主角团的朋友也好还是磕cp的心态也好,他会带着这个角色该有的感情去表演去念台词。我觉得还是国内整个在情感教育和性教育方面都太匮乏了,再加上这些年影视剧方面的审查等等,各种因素加起来造就了现在这样一个粉丝和演员的双向奔赴,演员烂成什么样都有人粉,而粉丝也心甘情愿用小作文去维系自己爱豆的光环。实在是,你们开心就好。
“一线城市核心地段还是能保值的”这话,理论上可能是对的,操作上(作为指导意见)一定是错的。因为但凡你还在想“保值”这个问题,就还是投资的思路。可是就投资而言,只要不可能大涨,无论是从资金成本、机会成本、持有成本还是不可预测的风险(比如房产税和打台湾)来说,买房都一定是亏的。所以正确的做法是,能不买尽量不买,实在要买就只考虑居住属性+总价尽可能低(和日常消费的逻辑是一样的)。因为从避险的角度说,只要总价足够低,损失就不会太大。极端点说,一千万的房子就算一分钱不跌,贷款的话你一共要还六百多万,全款的话每年要损失本来可以无风险赚到的几十万利息,这样算下来,也比一百万的房子跌五十万损失更大。而从居住品质来说,“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一千万老破小,还不一定比非核心一百万的房子舒服呢。
以“反电诈”为幌子限制个人资金流动当然是个阳谋。但是另一方面说,电诈盛行也是真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和周星驰《鹿鼎记》里韦小宝跟康熙说的逻辑一样:丐帮是否壮大不是由丐帮决定的,是由皇上决定的——天下治理得不好,丐帮可不就一定会壮大吗?电诈也一样,正经工作越来越难找,可不就得捞偏门吗?进一步说,偏门虽然可以无限细分,但总的方向其实只有三种:软(乞讨)、硬(暴力)、骗(诈骗)。以前“偏门”比较多,活不下去了当乞丐当土匪当反贼都行,当骗子反而不是首选;现在到处都是监控,又不允许乞丐“破坏市容”,暴力和乞讨都不行,可不就只能当骗子了吗?你想想,每年一千多万头脑灵活的年轻人毕业要找工作,多一个百分点的失业率,就是多少人进入了电诈的人力资源库?别说维稳机关别有所图,就算真心想抓,也是根本抓不完的。
默认要给(高额)小费、税收以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等直接税为主,一个是文化一个是制度,但它们背后有一个统一原则,就是“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的钱去了哪里”。美国人既狂热挣钱又乐于做慈善,既有爱国心又有强烈的纳税人意识,无不与这种“直接从自己口袋里掏钱”的强烈体感有关。这与“拔鹅毛尽量不让鹅叫”的思路正好相反,是每收/花一份钱都要让你知道。可想而知,不只是老中人特别不习惯这一点,美国人也不一定能理解这背后的逻辑,或者说是故意要破坏这种共识。你看川普一直说要用关税取代个人所得税,甚至还一度放话要取消房产税,就是本能地觉得间接税好过直接税,国家半路上就把钱收了好从直接从公民口袋里拿。这不需要什么经济学/财政学知识,喜欢独裁的人,自然就会有这种倾向。算账,永远是独裁者最怕的事情。因为别的东西都可以忽悠得模棱两可,只有算账,才知道谁在拿大头,拿得多么无耻。
南京红爷一出,真是绝佳堵嘴大法😆。
比如武汉肖明瑫性骚扰案,有男的替肖明掏狡辩:
「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不可能在图书馆做那种事,而且这女生也没多好看啊[允悲]」
结果回覆立马上南京红爷:
「红爷都能上的货色说这个,毕竟你们嘴硬起来就是“fbb搁我们村没人要”」
「兄弟,我懂你们,在你的眼中红老头才是最好看的!」
南京红爷实属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舍身炸粪坑
不要得瑟,因为得瑟的底气,通常都是基于一种错误的理解。你想啊,明知道狂没好处,人为什么还是会狂?不就是觉得坏也坏不到哪儿去吗?我有一个亿,亏掉一千万算个屁。但,真实世界的情况,往往更像火烧战船,不是你亏一千万还剩九千万,而是让你亏一千万的原因,会延烧到你剩下的九千万。也就是说,让你有底气的ABCD,相互之间很可能是联动的。你以为没了A还有BCD,但其实更可能没了A也没了BCD。比如一个常见的说法,即“投资/出口/消费”三架马车,现在想想其实也是有问题的。把它们想象成三个独立的部分,有点太过乐观了。现实情况是,没有出口带来的真金白银,房价和投资都失去了支撑;没有房价带来的财富效应,消费和(至少是地方政府)投资马上缩水;没有投资带来的那些饭局和排场的刚需,高端消费马上就不行了……类似的因果关系还有很多,总之就是“三架马车”其实也是相互影响一损俱损的,决不是“投资不行了咱就拉消费吧”这么简单。真正懂决策的人,是随时会把“大有大的难处”记在心上的,就是因为一个庞大的系统,经常会因为一个微小事件的连锁效应而崩塌。但是很明显圣上不是这种人,从怹把苏联的崩溃归因为“无男儿”就可以看出来,怹是不信系统本身有什么问题的。而怹的底气,一直都是这种“亏了一千万我还有九千万”的逻辑。曹操把战船连起来是一时糊涂,圣上的做大做强却是一以贯之。所以现在这盛世就像连环计,表面的安静底下是系统之间危险的串连。就算没人火攻,也不过就是在那里安安静静地腐烂而已。
社畜摸鱼的通讯工具在线状态软硬解决方案(我的标准:想摸就摸,任何摸的时候还要我操作一下的方案都是不合格的)
软件解决方案:
caffeine app,以我丰富的打工经验在所有客户的电脑上装过,没有任何副作用,保证电脑各种通讯软件(Slack/Teams等等)永远在线。好像也有Windows 版,我没试过,需要用过的人补充。
设置开机自动运行,永久active即可,下班的时候点一下变成inactive就可以,不妨碍任何正常上班时间的任何活动,不需要手动进行其他任何切换。
如果公司电脑不允许安装任何app,那下载后放在任意顺手的文件夹,每天手动打开即可。
(这个app的原理是每59秒模拟按F15键一次,因为大部分键盘上并没有这个键所以是一个无效输入,即使你正在做事也不会影响你)
硬件解决方案:
mouse jiggler,除非公司电脑连外接鼠标都不许用,否则这绝对是最后的安全堡垒。
(随意找了个图,但换其他牌子都OK)(还有一种是物理jiggler,鼠标放在上面的那种,更安全)
内蒙古山洪,导致露营者们遇险,10死2失联1人救回。新闻的标题居然是“有2次机会不听劝!”我看到这个标题火大!这个事政府没有责任吗?不能一边当个全能家长型政府,一边又在出事的时候全部甩锅给个人啊!
当年郑州7.20大暴雨,气象部门连发5道红色预警,是谁装死不发停工通知、把人命不当一回事的!又是谁宣传人定胜天思想,不顾自然规律和科学,搞新冠封控和杀蚊子的!又是谁整天吹嘘中国最安全,政府会保护你们的。
一群被管头管脚、脑袋都拿到政府寄存的愚民,另一边又希望他们有脑子、对自然有敬畏、具备有荒野求生常识,这是上帝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极权之恶,就是这种无形的、但对人主体性、主观能动性和认知能力的摧残。
没有为这些人推卸主要责任在个人的意思,他们也已经付出生命的代价了。
https://m.sohu.com/a/926140054_121948367/?pvid=000115_3w_a&strategyid=00014
@sabishizhiren 弑母的吴谢宇,就有一种分析说因为“完美”的优等生无处安放青春期欲望,产生了强烈的不洁与挫败(钢铁意志实效了),又无法从死去的父亲和严肃的母亲那里获得应有的疏导,大学期间可能又沾染了上了乱七八糟的东西,比如嫖娼,然后认知错乱了,否则顶尖做题家总有世俗的排解渠道,不至于走极端。
看到武大的掏裆耀祖,被爆出更多中学时代的猛料,从捡笔捡进女厕所,到公然猥亵男同学。
我忽然想到一个美剧中的桥段(忘了是哪部了):一个中学小男生,把丁丁插到一块馅饼里,正在奋力运动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他一脸惊恐,他爸一脸尴尬。但爸还是深吸一口气,告诉儿子“操馅饼这事儿当年你爹我也干过没啥大不了,老爸给你讲讲这方面的知识”BLABLA。
由此我想到,你国有相当一部分男性(即使是“好家庭”的男性),在青少年时代,得到的正规性教育,尤其是如何在文明框架下,妥善处理自己的性欲,相关知识非常匮乏。更糟的是,很多“好家庭”的“好男孩”,他们的父母,甚至根本不肯承认、不愿意面对,自己的未成年儿子有性欲。
所以,这些“好家庭”的“好男孩”,在需要处理性欲的时候,表现得往往就像没受过良好训练的动物,随时蹲在大马路中间拉屎,谁批评他两句,他还委屈:你们这些坏人!不知道憋屎有多难受!(是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国男,共情这位掏裆耀祖,就是这个原因。)
而这些“好男孩”背后的“好家庭”,也大多跟肖家类似:从没教过自家好大儿,怎么从动物变成人,乃至于,好大儿有性欲,这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儿,在“好家庭”眼中都是,孩子“学坏了”、“不单纯”;但是,当好大儿像动物一样当众现眼出丑,被人抓了包,“好家庭”却会拿出百倍千倍的战斗力,帮好大儿犟嘴撒泼,反咬一口!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