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钟就有一组非常侮辱人的词叫“眼力见”or“看不懂眉眼高低”,我小时候就经常被这样骂,意思是你不但要揣测上位者怎么想的还要用他们想要看到的方式react;但是其实我觉得绝大部分的老钟社交场合也并不细腻也并不高语境,那种“言外之意”其实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它更多是需要人表现出一种对于权力的恭顺;
实际上爹妈也都是严重低敏的人,但不妨碍他们用这个词骂我。反正至少在我这儿看得懂别人眼色并不是什么好话,过去几年意识到自己高敏感并且proud of it多少也是想证明我能做只是不屑于做的报复心,但其实这样也挺没劲的,以后就是不揣测你们任何心理了,高敏低敏的也不会用在你们身上了,你们给我钱了吗为什么要我证明给你们看
中原大地魔幻事件:和我妈聊天,我妈告诉我表弟初中的班里,有一位男生家长自发设立了鼓励学习基金。由于班里第一名长期由一位女生包揽,所以这位家长决定,如果有男生考过这个女生,将奖励男生一千块。
.................................. 感觉自己好多年没听过如此离谱,反智,恶心,并且把对立和排挤明目张胆放进人群里并将其合理化的现实行为了。更离谱的是班里五六十个人,一百多位家长,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这有问题,这不对。
我妈接受了我的女权再教育后一直蛮重拳出击的,她说“我反应特别大!但我好像是屋子里唯一一个反应大的人。”
我说妈妈我好为你自豪,你是屋子里唯一一个正常人。同时我也对这片土地的荒谬和愚昧感到绝望。2025年了,昨天我在感叹世界上唯一令人欣慰的趋势是女性意识崛起,今天就听到这种肮脏事。
只恨自己骂人不够难听。不能指着这些人骂个痛快。
有象友说《三体》的世界只不过是体制内的零和博弈,我觉得说的太对了,人不可能长出超过自己经验的认知,刘慈欣这种资深体制内职员,也不可能有超越自己亲身经历的见识。
而咱墙内女人们喜欢的《甄嬛传》《知否》《如懿传》的物质世界,也一样给人一种离谱的匮乏感,安陵容会因为几筐碳而备受克扣,进而奋发争宠,这别说是皇宫里的妃嫔主子,就是红楼梦里的贾家丫鬟都不会被如此物质虐待。
靠谱的解释是——作者们根本无法想象出真实皇宫优渥的物质条件,参考的只能是学校这个类似体制内的封闭系统、和49~79年穷的叮当响、时不时闹个惊世大饥荒的新中国。天啊!怪不得这些剧群众基础杠杠的。
PS:我的意思是在真实的清宫里面,最低级的温饱问题该是宫女和太监就已经解决了。我不否认嫔妃之间的份例待遇的不平等。
@normanzxy 一个老笑话,一开始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后来头痛医脸 脚痛也医脸,最后脸都不想医了,头痛堵嘴,脚痛也堵嘴
@normanzxy 对应还有防疫三年,几乎掏空家底不计成本的无限投入,居然精准的避开了“增加医疗保障”一项。放开前和放开后都纯靠硬扛,掏空家底还花了个寂寞。
@Tuilindo 对,还有极度的风险厌恶:“不要回答”,对应“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体制内呆久了脑子就里就会是这些。
《三体》里那些所谓的“宇宙真理”不过是作者自己在体制内总结的上不得台面的生存方法,甚至都不适用于体制外,因为“宇宙的总量不变”就不是市场经济,只有你体制内才不生产价值创造价值,只能和黑帮一样掠夺撕咬。 什么“隐藏坐标”啊,“降维打击”啊,“他人即地狱”啊,这就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而是典型的儒家官僚智慧。隐藏坐标怎么销售宣传?市场上那么多维,降维怎么实现差异化竞争?还星际殖民的灵感来源于人类殖民史,那人类后来怎么就不搞殖民了,怎么就开始追求种族平等政治正确了?不就是因为种族平等是最终探索出来性价比最高的社会管理方式吗?不就是因为解放生产力才能解放消费力才能赚到最多的钱吗?不就是因为二战以后人类终于玩明白了相互倾扎都得死,要赚钱那就是得合作吗?
随着我这些年来的观察,我越来越怀疑所谓“忍辱负重”是不是另一种老中社会和你共联手制造的思想钢印。
我们好像就默认:在这个社会里你想要做成点什么事情,一定就要受一点屈辱、放弃一点原则才行。就好像做一点启迪民众的节目,你就要在审核机制面前身段柔软说点言不由衷的屁话;想要做个好的官员为民办事,你就一定要学会讨好无知又残暴的上级和中央……
我越来越觉得这一切都是bullshit,除了自我感动之外屁用没有。因为今天折辱你的明天就可以摧毁你。就好比胡耀邦赵紫阳少不得在邓小平和共产党这一套规则面前伏低做小,他们觉得自己是在为了国家大局忍受这一切,结果呢?邓小平因为他们的讨好而感动、回心转意了没有呢?根本没有,他毫不犹豫地罢黜了胡,软禁了赵。
这不是在说我们就要学习刺客与恐怖分子,高喊口号去殉道,但我们也要明白尊严其实是一个最大的信号灯,在两性和家庭关系中,一个要你放弃尊严去讨好他的人绝对是应该远离的,为什么这个原则在社会上就不成立了?
那有人会说:你说得简单,人家掌握了权力/资源/地位,你想做事就得讨好人家啊……那我就想问了:我们为什么要做事?因为我们想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舍弃尊严,用讨好他人的方式,即便做成了事,最终也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一种更好的生活状态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少我们要在自己的身上实现这个目标吧?
儒家的“修齐治平”,其实不妨从这个角度去理解(or歪曲):你得先成为一个更好、更自在、更坚定的自己,才能去参与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能有这个机会可以在不付出尊严作为代价的情况下建设更好的世界,那很好,如果没有,至少你也作为一个更好的人生活过。
我是不相信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可以由一群马屁精创造出来。
总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自我美化。
多伦多方脸有个说法很有启发:除了对现实的失望,现在人们还有一种更根本的失望,那就是对政策的失望。以前中国人大致有个共识,就是只要上面真想干成一件事,就一定是能办成的。这并不是一种赞美,恰恰相反,这说明大家默认这个体制足够愚蠢疯狂残暴,能够不惜代价地推进最高领导人的任何意志,也就是所谓的“集中力量办大(坏)事”。但是很明显,三年大防疫以及后续的经济失速,第一次在所有人面前无可辩驳地表明,真就有些事情,是圣上明确要办、一直坚持、不惜代价,但最后就真是办不成的。圣上就像是伽利略的铁球,当众跳楼并且毫无争议地输给了万有引力。现在的人口问题、社保问题、通缩问题、中美关系问题……别说圣上不知道咋整,谁也不知道咋整。因为是这个体制自己把自己拧巴成了死结,除了像亚历山大那样一剑砍开没别的解法。这个局面,大的是不是要来了不知道,但是肯定是不能指望还有啥“大招”的。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