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对第一个46岁登上珠峰的新疆女性,珠峰首位中国女性登山队队长—麦子的采访,她们在攀登过程中因为速度更快想超过前面的男登山者,结果被恶意丢保险扣(有致命冲坠力几乎等于谋杀),攀登过程中身后的男登山者扯女孩们的辫子越过并比侮辱性手势。登上珠峰的流氓也还是流氓,这真的解释了生活中很多问题。写了好书的流氓还是流氓,开车开得很好的流氓还是流氓,不要对高学历的、有特殊技能、有才华的、有能力的、外在形象很完美的或者有任何吸引人的特质的男的有任何滤镜或掉以轻心,抛去这些,他们是男的,甚至无法抛去这些,他们的作品里,他们在长期的为人处事里,都会有恶心人的蛛丝马迹。长大后经常会遇到身边的男的突然烂掉的恍然感,其实不是突然烂掉的,是本身就是烂的。
有时候很感慨,正因为自己青少年是改开的纸媒时代未封网时代,所以才能从小读着欧美童话、神话、名著一路上到大学,又学西方历史和文学,看欧美电视剧和电影,接受现代人的教育和在地球村的憧憬中长大,遗憾就是没生在沿海大城市,接触的西方文化产品都是大路货,没有比较深刻和小众的。
而我那些出身农村的同龄人,即使聪明绝顶,资质非凡,长大后想有点精神追求、兴趣爱好,也只能从中医养生、文物古董、汉服国学、风水易经这些糟烂本土东西(垃圾)中挑,真的很无语。
而我的后辈子侄甥女、10后15后,生在内联网时代,接受者大国崛起的洗脑,提起外国都是本能的批判,满满的思想烙印,也是很可怕的。这种夹在中间,父母和后辈的异类,感觉真的很无奈。
最能说明中国没有哲学,或者说中国哲学是比附西方传统在现当代重新建构起来的,是“明哲保身”这四个字。西方不是没有类似心理治疗的那种避世哲学,但那是“保全精神(的独立/自由)”而不是“保全现实利益”。更不要说苏格拉底所代表的批判性的哲学正根,那是完全站在“保身”对立面的。所以,如果“哲”能够“保身”,那它就一定不是“哲”。当然我也知道,中国传统上更能与现代“哲学”概念对应的是“玄学”。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但也不影响结论——哲学可以显得很“玄”,但它绝不应该是玄学。恰恰相反,哲学家一定是希望把话说清楚的。甚至可以说,哲学家是最擅长把话说清楚的人。只是因为主题本身太过艰深,才导致表象上的“玄”。故意把话说“玄”,或者故意只谈“玄”的内容(比如魏晋时代的风气),也是哲学的对立面。
【嘉文】
苏晓康:当代中国文学(诗歌)的巫魅
痞子们是准备好了一套”文化”才去登天安门城楼的,这一点被许多搞思想史的学者所忽略。这套”文化”最初大概只是一首《东方红》,其手法也简陋到去篡改陕北情歌,
但已是”被改造过的”知识分子的作品了,所以人们好像只看到共产党有”土改工作队”,并没有注意它其实也装备好了”话语收缴队”的。这个党从一开始就不止要统御山河,还要彻底实现”五四”未完成的”疗救”目标,对中国人搞”脱胎换骨”的,至今即使在文学史领域也很少有人去研究、梳理这套”脱胎换骨”术。
……
整个庞大的、有大师级人物(如老舍、茅盾、郭沫若)作为支柱的”革命文学”,填充着中国人的所有想象空间、表达方式乃至潜意识领域,在真实暴力之外的所有领域,都是词的暴力、视听的暴力、语言的暴力,最后才是思想的暴力,即无声无息地灌注直线式二分法、非黑即白、单向度的思路、态度,由此形成一种”中国大陆性格”,让毛邓两朝受用无穷,甚至”取消阶级斗争”之后,尚可遗泽第三代江泽民,很现成地用来制造”东西方”的对立关系式,”阶级矛盾”国际化。所以北京没有如同它在国际上的兄弟党那般皆垮在二十世纪之内,而可以延挨到今天,大概要拜赐五四”疗救文化”的成功。
……
https://ipkmedia.com/289474/
@normanzxy 就一直在想,不把人当人,享受高人一等的优越感,真的快乐吗?这种价值观就必须接受比自己“高等的人”也不把自己当人看的合理性,自信,主体,自我意识自我感受全部都要舍弃(也确实舍弃了),等于最后也没有把自己当人,或者说一开始从原生家庭应试教育各种驯化就没有把自己当人了,所以大家都以为“大女主”“龙傲天”“玛丽苏”成了人上人就能快乐,莫欺少年穷嘛,但“高等人”都有钱了有点人的追求就更不被理解,“还要啥自行车”,你就享受倾轧人类的乐趣嘛还有什么可矫情的?
整个西方现代化的三大思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人文主义是最早兴起,贯彻始终,却也是最后才呈现出其全部深刻含义的。因为与后两者所代表的信仰和理性不同,“人所具有的我无不具有”(彼得拉克援引古罗马戏词)这样的一些说法,看似太过浅显,甚至像是在替不良欲望辩护。直到康德把“人是目的”当成自己的全部学术目标,才使其具有了一些哲学味道。可是现在回过头来看,简中的种种问题,都是卡在了这个最初的环节。国家不把老百姓当人,健全人不把残疾人当人,男人不把女人当人,线上和线下一切人不把一切人当人……这几乎是简中生活的常态。以前我对此只是生气,想不到有什么反驳的方法。因为这些人是对道德谴责免疫的——都不把人当人了,别人的指责有什么可怕的呢?因此我特别感谢李新野这样的人:一个各方面的“强者”,愿意详尽地表达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不管表达的是什么,这本身已经能够提供一个足够有说服力的样本,让普通人能够打破“有钱人的幸福你想象不到”的幻觉,意识到“拧巴的价值观会让你无论多有钱也不能过得幸福”。你想啊,只说性这件事,无论是花钱提升自己的性魅力(健身整容穿搭+营造氛围),还是干脆直接花钱购买性服务,他都是可以很快乐地享受亲密关系的。说得难听点,如果他真的完全可以不把女人当人,是完全可以像享受高级牛排一样纯然享受的。可是为什么要恨恨地写这么一大篇厌女的东西呢?就是因为一方面在简中被塑造出一套“不把人当人”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不可能真的不把人当人,还是希望有真正良性的亲密关系的,而这,就叫“拧巴”。我看到有人说李新野其实是左派(期待有无条件的爱),这个观察有启发,但并不一定对。关键不是左和右,而是拧巴。
之所以说“不把人当人”一定会导致拧巴,是因为你一边不把人当人,但是另一边又不可能不把人当人。因为如果你真的不把人当人,那么不把人当人的乐趣就没有了。最能说明这个看似很绕的逻辑的简单事实,是性。你想一下所有对性伴侣污辱性的说法(我就不举例了),是不是都不把人当人?可是如果真的不把人当人,你为什么要操人呢?羊不够温顺吗?而就算以后充气娃娃足够先进了,最大的乐趣也仍然是操真人(至少这一定是有钱人的选择)。这就足以证明,如果你真是这么想的(dirty talk除外),你就不是在做爱,而是在做恨。恨而又要做,这不是拧巴是什么?进一步说,厌女之所以是一切专制传统的共性,也是因为这种拧巴逻辑是一致的。比如圣上说要绝对忠诚,“要唯一、彻底、无条件、不掺任何杂质、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你觉得怹真信有这样的下属吗?没有又硬要,这不是拧巴是什么?所以圣上也可以写一本《人臣开会指南》,be like一边操这些下属一边骂他们贱,逻辑是一样的。
@lola 大量没出道的男练习生跑到日本下海当牛郎确实是真的,可能相亲就是营业的意思吧😂
感觉监察委这个东西貌似也烂尾了(?
我当初就觉得监察委这种东西就很像帝王之术,因为理论上已经有纪委和各种司法机关了,一尊还要搞这种东西,说明他对党自己的司法机构都是不信任的。
这就是中国古代帝王绕过正当程序,寻求集权的办法。像康熙搞上书房,雍正搞军机处,毛泽东后期也喜欢通过中央文革小组发号施令,因为党中央和国务院里有他不喜欢的人。
总之,这背后的思路都是一样的,都是用非正式的机构慢慢攫取正式机构的权力。因为正式机构对现代政治家来说是操作系统,对古代帝王来说却是敌人。
这个报道里还提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留置过程中最引起外界关注的是,【期间不允许律师介入】。浙江省监察委员会主任刘建超则在接受内地媒体采访解释了禁止律师介入的原因。他称,【监察委员会不是司法机关,因此它不受刑诉法约束】,另外,【调查过程中要排除干扰,防止损毁证据,防止泄密】。
一位要求匿名的中国律师告诉BBC中文,在实际中,此前涉及公权力犯罪的案子在侦查阶段,很多时候都不让律师介入,侦查结束后才让律师介入,但那个时候意义已经不大了。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43451802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