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amball 还有一个问题是只要一个领域被男性占领,他们就会迅速用厌女兄弟会保护自己。譬如一个华为资深员工非常骄傲地回忆创业史中“禁止招聘漂亮女生以防争风吃醋”的规定并表示某高管对一个“美女大学生”恋恋不舍地拒绝因为“放弃了给大家的一个福利”甚至“急中生智”地PUA她“鞋上有灰不符合华为要求”。
你会发现男性对将女性(高知女性)资源性自由是赤裸裸的,这显然不会是一个友好的工作环境。
source:https://t.cj.sina.cn/articles/view/3856710564/e5e0bba401900grxy
之前两办发文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想这事,我就一直在想中国的政治制度要有“中国特色”,要抵制西方的制度,那应该要完全有别于西方的制度设计才对。然而中国的制度设计,怎么看还是西方制度影响下的产物。人民代表大会是立法机构,国务院是行政机构,各级法院是司法机构。既然不要搞“三权”,那还设什么法院,直接叫“衙门“不就好了,立法为啥还要假惺惺的搞个人大代表投票通过?直接习近平颁布新法不就行了?既然要抵制”宪政“干嘛共和国还要立个宪法,不直接按你们党章来治理就好了?尤其这个宪法在保护人民权益方面就是个摆设,但是让习近平无限期连任起来就又显得重要了?
尤其还有两会里要模仿英国上院搞个政治协商会议,每年请一些达官贵人们提一些只会让人民困惑“他是怎么当上政协”的蠢得要死的提议。怎么看中国的制度都没有半点中国特色,整个结构和制度设计都跟西方各国很像。但是虽然拿了西方制度的框架,却反过头来喊不要宪政,不要三权分立?那你不干脆把这宪法撤了,把这三个机构都撤了呗。还翻译成什么“三权鼎立。”我看你是想说“三座大山”,立法司法行政三座大山全方位压迫中国人。
我已经离开了常住地,觉得可以说出以下经历。请勿转出毛象。
我在两周前被叫去派出所,因为翻墙,且发表了涉政“有害”言论。他们找人的方式就是通过推特。我在被喝茶之前的两个月不怎么使用推特,偶尔转发一些时政帖子,主要是用来看同人和追星。为了交流,我解除了锁推,这之后也放松了警惕,没有再锁推。就这么被找到了。大约被喝茶前十几天(具体时间记不清),我的推特被陌生账户加入了分组,当时我没有多想,只是屏蔽了该账户,仍然没有锁推。之后没几天,同样的情况再次出现,我意识到不对,随即屏蔽+锁推,但是已经晚了。
派出所的警察向我出示了案件的文件,文件上都是涉政“有害”言论的截图。第一条是我去年四月的一条推文,辱骂了习近平(说他连任,发猪瘟)。之后才是顺着时间线,我所转发的时政帖子的截图。所以我猜测,这些网警找人的方式就是直接在推特搜索关键词,并彻查账号。
文件由省厅下发到辖区派出所,属于国保。一开始我以为负责我这个案子的警察也是网安,他向我重申了两遍他不是。在接下来的训诫谈话中,我认识到他关于翻墙的认知确实很有限,只知道推特和翻墙软件。他不知道毛象,误把我手机界面上的tooot图标当成了推特。我向他解释这只是个社交软件,并登录推特,展示我的“罪证”。我操作手机一直是被监视的状态,幸好谈话的末尾有人打来了微信电话,我借口回复消息,删除了手机上的毛象相关。
警察浏览了一些我近期所转发和发表的帖子,接下来就是训诫。谈话刚开始是恐吓,告知我可能面临的刑罚,然后是询问并做笔录,问我为什么要发表那些言论,是受了什么影响。一边问我翻墙的经历,一边记录,我也交出了推特的账密。再是教育,或者说训诫。过程中这个警察以各种伟人举例,说明习近平连任是有他的道理,又由历史伟人扯到普京,再扯到俄乌战争,表明“美帝不止害我们还害全世界”,并对乌克兰选了个演员当总统,表示了轻蔑。其余种种爹味,就跟b站小将差不多。这之外他还开玩笑似的说了一句:“这要是在朝鲜,你早被枪毙了。” 我无言以对。感想就是面前这个人,在某些维度上已经不能用“人”来形容。最后是写悔过书和保证书,警察给了我一份“模板”,上面书写的时间是二月初。
流程结束,手机被扣留,作为案件证据,说是要送去信息安全科采集信息。我非常担心,回家后用另一台设备清除了记有各种密码的备忘录,和网页浏览记录。隔了一天去接受再次教育,并且被要求家人也随同。训诫了半小时后,派出所的教导员向我们出具了处理结果的文件,我签字,缴罚款,并取回手机。我检查了一遍,他们只删除了一个推特app,其余的油管、谷歌、gmail、ins都没被删。(小火箭在我删除毛象的时候一并删除了)。我大胆猜测,即便是所谓的信息安全科,对翻墙也知之甚少,他们并未清查我的推特账户(非常用设备登录我会收到通知),这些走形式的用意就是震慑。
有一个特别要命的事情是,通胀固然是收割普通民众的手段,但是如果你因此就心心念念要“防通胀”,反倒更容易被收割。比如现在很多人之所以还敢买房,就是朴素地觉得以后钱不值钱了,至少手里还有个东西。又比如购买比定期高不了几个点的理财(你要知道几乎所有理财里都有地方债),就是因为觉得存定期是铁定跑不赢通胀,买理财还有一点希望。这些想法看似符合直觉,其实错得离谱。我不是说通胀不会发生,但是在可预见的将来,通胀反倒是你最不用担心的收割方式。因为简中特色的收割,节奏是轮动的,也就是一次收割一批,总体上不闹出事来就行。比如P2P爆雷,比如村镇银行五十万以上的储户,比如燕郊房价腰斩后的购房者。每一个都惨绝人寰,社会上却能大致保持风平浪静,就是因为这些人毕竟都是少数,闹不起事也翻不了天。所以说,M2确实是高到离谱,但也正是如此,在通胀来临之前,你更要注意躲过那些更凶险的陷阱。与它们相比,通胀真的不算啥。再说了,其他的收割手段都是死中产不死大爹,只有恶性通胀是大爹有可能陪你一起死。到时候有这个乐子看,你那三瓜俩枣算什么?总之,最近几年真的别投资别冒险,有机会就换点美元黄金存着,通胀来了有人比你更着急,你干嘛出头为国接盘?
只敢说宪政和三权分立是错误,但不敢具体说宪政和三权分立是怎么回事,究竟怎么错了,错在哪了;自己最正确,又正确在哪了,不敢说,因为一说就露相了,原来人家都是一些最符合人性最不反人类的制度,这样就会反衬自己的反人类了,所以不能细说,只能泛泛下结论,直接定性,当然,不排除一尊今后还真会煞有介事的给你整出一篇文章,娓娓道来西方究竟怎么错,我们究竟怎么对的可能性,我相信这种胡说八道颠倒黑白的文章他们一定已经在编了,毕竟迟早宣传用得上,但在彻底摊牌之前总有一个半摊不摊的阶段,说到底,目前就是既想摊牌,想不装,但又不敢摊的太彻底的阶段,顾左言他,最后张牙舞爪道:“别问为什么,反正他就是不对!我就是对!”,撒泼打滚一般,他们深知这些新闻的受众是那些压根不知宪政和司法独立为何物的文盲,拿准了大众文化有限,所以空喊口号就对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定个性,先把这口民族主义毒奶灌实了再说
新西兰的报道更有料:
李在加拿大警方逮捕他之前逃回中国,声称因为他的学生护照即将过期,后面又改口称这是CCP栽赃他的阴谋。
他口中邪恶的CCP一开始并不情愿逮捕李,认为行李箱抛尸案是“家事”,后来在加拿大警方施压下2009年才逮捕他(案发在2002年)。
再后来就是无期改判7年。
然后这个李昂宣称改信基督教,并且参加教会活动,在牧师的授意下改名。
他还宣称自己的爹是西藏军区的副军长,他背着爹拯救了很多西藏人民,因此成为CCP的目标。
(然而这些事情毫无证据,唯一的照片是他在新西兰,一个安全地方挥舞雪山狮子旗。)
后来他用假名申请了中国护照,去欧洲玩了一圈回国,又进入新西兰并申请政治避难,然而移民局发现他提供了三个不同的出生日期和两个不同的出生地点,并拥有安提瓜岛假护照。
李称自己回到中国就会受到人身威胁,新西兰认为这毫无依据(毕竟护屌之国谋杀能改判七年)
我觉得他爹是什么军区司令员可能是真的,毕竟他能轻轻松松用假名假出生年月申请好几本护照,能简简单单回国又出国,我们真正受迫害的藏族维族同胞可是连护照都申请不到呢。
CCP保他杀人不死,还给他护照出国,结果一到安全地方为了留下来啥鬼话都说了。说吃饭砸锅,这位才是真的吃饭砸锅
温哥华的酷儿女权华语脱口秀就要办起来了好激动!
https://instagram.com/unicome.comedy
希望北美其他城市的华语女权脱口秀也办起来(点名:东岸的波士顿、费城和DC),因为女子主意有些闲不住的演员想去别的城市巡演
某体某球粉丝对文化作品的涉猎之匮乏审美涵养之低下令人感到震惊,正好也借机聊一下“软硬科幻”的问题
我上次见到这种大规模对所谓“软科幻”的拉踩还是14年星际穿越上映的时候,那时候我自己对科幻作品的理解也有限,也曾有过对“软科幻”的轻蔑和鄙视,但这么多年过去了,经历各种科幻作品或小说或影视的洗礼轰炸之后,相信有点资历的影迷和科幻爱好者应该和我一样,早已意识到所谓“软硬”的划分是一种对科幻作品十分粗浅且入门级的理解,不亚于原始人穿越到现代得知糖和盐之后便对一切味觉体验套用这种二元化的理解和评判标准,这种看过一部所谓“硬科幻”就自认为占据理性与智商高地的现象国外若干年前就出现过,我们现代看到的好莱坞“软硬不分”的现象并不是因为人家蠢,而是他们经历了几代人的思考和审美变迁之后的结果,是市场给出的答案,你要相信西方科幻文学作品的发展领先于中国数十年乃至百年,实际上这个东西作为一种审美趣味来讲挺有门槛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阶段决定了大众的科幻启蒙必然很晚,中国最早一批把科幻文学视作审美趣味去享受的人群基本是一些相对拥有特权的阶层,最少也得是知识阶层,而二三十年前的中国连大学生都是罕见的,高等教育的普及是近些年的事,到星际穿越那个时候几乎正是刚刚成长起来的中国观众科幻启蒙爆炸的阶段(享受高等教育红利的人刚步入社会成为消费主流),所以那个时候大众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大家见过的东西少,好莱坞拍得也少,这种拉踩和优越感也算能理解,并且在那之后所谓的“硬科幻”好莱坞也流行过几年,什么火星救援地心引力,但西方影视行业很快也意识到这并不是市场的未来,也并非观众真正需要的(如果真有市场早就一直拍下去了,其实星际穿越的成功属于诺兰特例),其实西方在科幻文学层面的“硬”比中国三体不知道早了多少年,三体不过是从更早的西方科幻大师作品里拼凑出来的点子集合,大多概念并不新颖,而好莱坞影视今天所呈现出的样子,归根结底是因为人家意识到影视作品提供想象力的意义,远大于遵从客观物理规律所谓“理性”的意义,你认为的“高级”其实是对观众想象力的规训,一个少年的科幻启蒙大概率不会是2001太空漫游,而会是更消费级的东西,我小时候是机械战警星河战队,是保罗·范霍文,西方很多人是星球大战,当下的新生代可能是漫威(严格来讲超英和科幻是两个品类,超英会带有科幻元素,但超英并不是科幻,拿流浪地球和复仇者联盟比逻辑属于稻草人谬误)
衰世别的不行,乐子管够。最有趣的日常娱乐,就是看他们会编出哪些神奇的混账话。比如“唤醒”这个词就极妙——救命钱放在你那儿你平时也不敢动,不如我抢来补亏空,这可不就“唤醒”了吗?还有就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收钱就收钱,当时为啥要跟你说,有一部分是你个人的呢?骗你的呗!不就是为了让你把钱乖乖交上来吗?这就是“特定时代”的意思了。等这笔钱收得差不多了,“特定时代”可不就结束了吗?这里不得不感慨一句,以前都说李鸿章是“裱糊匠”,至少人家是认真在裱糊,至少还得拆东墙补西墙骗大家一切安好吧,现在倒好,连裱糊都不裱糊了,或者说全部的裱糊都靠一张嘴,发明个新词就行。这也算是掌握了全部的舆论阵地后的一种路径依赖吧。毕竟用嘴就能裱糊,谁还愿意费劲去找纸壳子和浆糊?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