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非常喜欢的四期播客单集,推荐给 TL 的友友
- 「少数派播客」的最新单集,对话蒋方舟。很久之前看锵锵之类的节目时遇到蒋方舟好像基本都没能看完,不太喜欢,但是这期越听越认真。她讲自己的社交网络脱退(这个主题她有一期 GQ 演讲,确实很好,也推荐),讲自己每天的日常生活,怎样保持一个写作者的日常,以及写日记的习惯,都让我觉得对我很有意义,好像抚平了某个毛毛躁躁的角落。主播做了很多功课,于是访谈就能进行得很神。
- 「张春酷酷酷」之前的一集「014 母亲吐槽节」。心理咨询师张春和邀请群友的线上对谈,主题是「母亲吐槽孩子,或者扮成自己的母亲吐槽自己」。听之前有预期会是有创伤感唤起的节目。这些发言的和被代表发言的母亲都让人印象深刻。「我恨我的孩子」「即使是这样,再重来多少次我都会生小孩,我爱她们」。每个人的故事差别那么大,但你能感觉到这背后好像有同一张影影绰绰的网。张春总是能用非常直接、有勇气和「我想听你说」的语言去回应,和在随机波动做嘉宾,把三个主播怼得经常语塞基本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 「史蒂夫说」334 关于放松的五大迷思。包括懒散为什么不能带来放松、要懒散时怎么能效果更好、放松不等于逃离现代生活也不等于慢下来才能放松,肯定会听第二遍第三遍的一期。心理咨询师 Steve 经历年初的全网封禁和漫长的复健之后又在重新捡起他的事业,他每次单口都给我很大启发(推荐每一期单口,最新一期和咨询师严艺家的对谈也推荐)。唯一一个每一集都会听的播客。
- 「声东击西」258 期,徐涛对「务实学堂」两位创办人的访谈。农村留守儿童、失学小镇青少年已经是看到就想关上的话题,但有两位女性经年累月在帮助他们,在非常在地和实际的层面上,把曾经停滞的能力和想象又长出来。这些人的困难和教育良好的青少年的困难差别很大但其实又没那么大。这样的讲述太少了,我很需要这样真实的、实际的讲述。
没有前因后果,也没有后续跟进,就这么突然开始炒“台湾当归”这个话题,也是一件妙事。像这种话题操弄,以前也有,但是为什么这回特别硬,特别干,硬到正能量都不知道怎么接话,干到胡锡进都不知道怎么展开的程度呢?说起来还是老大帝国祖传的僵尸病在作祟——形势变了,但是宣传部门领到的任务没有变,当他们继续按部就班地抛出这种话题的时候,就显得特别好笑。就好比乐队都停下来了,就剩一个破锣在那儿敲,虽然以前同样破,但是这回就显得特别可乐。你看截图里这些话,放前些年也许还有人信,现在就是纯粹的笑话。说起来真的很感慨,仅仅在两年前,“东升西降”还是真有人信的;仅仅在一年前,“中国经济有韧性怎么折腾都能复苏”也是有市场的;仅仅在半年前,很多人还是相信“大势虽然不好但是好歹得有波反弹吧”。这样的共识(再加上诸如歼十上天航母下海运动会万国来朝之类拿钱堆出来的宣传物料),就是他们在炒作类似“台湾当归”这种月经话题时的底气。现在气已经泄了,而且泄得极其彻底,但是以前规定的KPI还得完成。就像池子里已经没水了,但是以前定下的每天游十个来回的规矩不能破,他们就得想法儿做出来回扑腾的样子,这乐子还能小吗?
这个说得非常好。完美解释了为什么胡锡进直觉上认为“都发钱就等于都不发钱”。胡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他讲的其实是有道理的,但不是他自己以为的那个道理(造成通胀抵消了发钱的效果),而是说,对一个以“打江山坐江山”为基本逻辑(aka只有权力没有义务)的专制政府而言,钱不是不能给,但一定要给到具体的人,因为这样给出去的钱才是“恩情”。也就是说,不管给多给少(其实一直都很少,总体上甚至是负福利),性质上必须是“施恩”,而不是“承担应尽的义务”。这样才符合这个体制的运行逻辑。反过来说,“都发钱”,既使本身是基于功利(现在救活经济几乎只能靠中央把债务的大鼎暂时接过来一孟子)而非义务(你自己把事情搞成这样你自己得承担责任)的考虑,也难免让人觉得“政府是有义务的”,而只要大家都开始这个想,这个政权就危险了。所以,“都发钱就等于没发钱”,体系之内完全是自圆其说的,因为这完全违背了这个系统对于“发钱”这件事的定位。
看耳帝写的李玟2022年下半年经历梳理,只觉得要在中国大陆做一个有影响力的、真诚善良的“好人”其实完全不可能,尝试的人只会被这里吞噬。即便她是美国国籍并认同所谓华人文化圈,即便她是乐坛天后,即便她怀抱所有的善意,吃人的地方不会因谁而改变吃人的习惯。
繼續昨天的話題。
昨天談到2015年面對災難有人做了逃兵。那麼這次的地產危機又如何呢,我們看看迄今為止他們的應對。
首先是嚴控輿論,繼續絞殺自由的空間。因為在某些人看來,自由實乃動盪之源。其次是鼓勵人們進股市。怎麼鼓勵的呢?還是和2015年一樣,用他們的大喇叭給你壯膽,這次吸取了2015的教訓,沒有用《人民日報》。這個一旦出事,有人的責任洗不掉。這次改用自媒體,用胡錫進來宣傳,萬一有事就是胡錫進來背,你看看,多機智的決策啊。除了喇叭,沒有一點點涉及到改善交易環境的內容,真是非常熟悉的古早原方了。你就是哄雞地上還得撒把米呢,玩無本萬利玩上癮了是吧?第三是抓間諜,第四是加緊進口糧油。
有人可能看不懂為什麼要抓間諜和進口糧油。這就涉及到所謂的“底線思維”了。有人認為,中國百姓最是溫順,只要他們能吃飽肚子,就不會起來反抗。所以經濟垮不垮不是重點,重點是餵飽人,這樣社會的秩序就還能維持。經濟可以崩潰了慢慢自己重建,不是什麼大問題。這就是他們前陣子狠抓耕地紅線的邏輯。讓老百姓吃好後剩下的風險就是美國挑唆,隔絕了美國的影響,那就是天下大吉之局面。
看看吧,這就是我們的社會管理水平,都2023年了,他們居然把目標定在讓人吃飽上。不知道的還以為現在是崇禎年呢。你們大喇叭天天宣傳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制度自信”呢?世界第二的經濟體被你們當成養豬場管理,大家想想,我們遭遇的困難和這種落後的管理有沒有關係?
to be continued
推荐柴静的新片。
本来预告出来时我也是抱着“好的你不再讲我们的故事了但你的新世界我也无法共情那就相忘于江湖吧”的漠不关心的心态,但是看到很多男反嘴她“世界公民”“没说自己最想说的话”“给境内势力递刀子陷新疆于不义”“为自己回去铺路”那我就非要去看。看到前五分钟我就知道这就是她“最想说的话”,她的家人差点死在恐怖主义的刀锋下她怎么能不震撼,你们怎么又能以己度人笃定她关心你们的破事甚于自己的至亲。
而且柴静也并没有和墙内切割,她对被恐怖主义洗脑的少年的挖掘就像当年对戒网中心的网瘾少年的挖掘一样穷追不舍,我也隐隐的感觉到恐怖主义少年和那个涂鸦小留异曲同工:在新的世界不被认同找不到归属感,用母国的邪教(其实根本不理解也完全不会实际践行)为自己的复仇背书,破坏别人的自由和生命
。
最后的结语振聋发聩:“无论邪恶看上去多么反常都是在人的维度进行的,他们不是神,不是兽,他们是人,也只是人,人是可以被认识的。”“恐怖主义是靠神秘维持的,曝光他他就失去了所有的控制力。”她正在做的事和在国内做的完全一样,现在,你还说她拍的不是我们的故事吗?
人柴静拍环保主义也好拍恐怖主义也好都是为了关注自己的生活,都润出去那么久了干嘛非要关注你的这些糟心破事,为什么恐怖主义不能成为她现下的“最想说的话”?
有的人真是中华宏大叙事病作祟,给别人套上莫名其妙的使命,潜意识里还是觉得人的才华资源应该围着爹转,不是拥护爹就是打到爹,尤其是女性,怎么可以捏着鼻子远离爹呢?女权因为主张不合作瓦解爹的策略而被墙内墙外两边都不认同,墙内说你境外势力,墙外说你是塔拳一体。
很多润男给我的感觉就不是真的想润而是被逼的,因为出去当爹太难他们还想回来。而润女就完全是摆脱粪坑的重生感,墙内的破事再也不想沾。柴静爱拍什么拍什么,没必要揣测她刻薄她,她并不欠谁也不是哪个族群的嘴替,柴玲都切割了更可况柴静呢。
另外稍微了解一点历史就应该看到,英美发达国家的干预当然可以策略性地利用,但他们绝不是反抗的主体,因为几百年来,恰恰是这些发达国家一手铸造了今天的压迫机制,甚至直到今天他们还在毫不掩饰地支援着这些压迫独裁的机制,无论是明显的沙特、以色列还是中国、香港甚至阿富汗塔利班。认为中国人必须要有美国人的自由和民主,不如看看他们的自由民主是拿什么换来的,以及放弃那种只有三岁小孩和老中老红才会接受的建国国父迷思,这可是一个60年代政府还会明目张胆地屠杀本土政治反对派的国家(且不说殖民地),美国的自由和民主,与其说几个老白男,不如多看看黑人抗争、工人抗争和妇女抗争——后者才是我们的伙伴。以及美国自由民主制度遭遇的巨大挑战,这种挑战从何而来,为什么美国工人运动陷入低谷,为什么美国工人宁肯支持一个亿万富翁?这些问题为何与我们有关——那些支持特朗普的美国人,与支持共产党的中国人,是否有相似之处?
我觉得陷入此地苦难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自恋倾向,当认为此地的苦难是独特的时候,甚至认为此时的苦难是独特的时候,也就失去了向rest of world与history的被压迫者学习经验的机会。事实上,中国的苦难虽然作为整体是独特的,却也并不是什么“外国人没有的极端体验”。中国人遭遇的政治镇压、经济剥削,可以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找到相像的镜像——也因此他们的反抗对我们息息相关。说什么“外国人傻因为没有我们这么多压迫逼着人“学习技术”,那么当然也可以说中国人傻是因为没有一个每天都会死的环境逼着在发达国家字面意义的货舱偷渡漂洋过海。
将世界浓缩为发达国家,同时认为中国应该自然地享有“发达国家”的“自由民主”,而忽略了广大不自由不民主的国家的反抗者才是我们最大的伙伴,就注定落入统治者的圈套。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