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是不是都在体制内是一回事,精英进了体制内能干嘛是另一回事,后者才是问题的关键。能干嘛呢?扒马褂呗,就是穷尽顶级的智商和情商,帮领导把话往回圆。你看以下这两段话:
1、“我国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记录了中国3000多年的历史,同时在甲骨文发明以前在中华大地还有1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超过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并没有文字记载。”
2、“我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同非洲并列人类起源最早之地。”
看出妙处没?这是秘书/文案这类职业的顶级教材,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领导已经定调了,中华文明就是五千年,别人是不是非洲来的我不管反正中国人不能是非洲来的。现在你该怎么办?给领导上课普及一下科学常识?这种凡是上过学的人都会的事情怎么显出你的本事?当然是得先顺着说,再往回圆,得是外行看着高兴,内行暗挑大拇哥的那种。
现在,请你带着崇敬的视角(反正我是跪了)来看以上这些文字:
1、中华文明三千年,这是有据可考的定论,我先丢出来镇场,证明我不是棒槌,特别是“甲骨文发明前”这句,说明我是知道“文明”的判定标准的;
2、但!在此之前,还有1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牛逼就牛逼在这个“发展史”上了——你问我什么时候上的大学?我跟你从学区房开始讲,突然就老前辈了有没有?而且加上这一千多的发展,文明突然就变成五千年了,领导那边正好也有个交待,就问你巧不巧吧?只要没人嘴贱多问一句“为什么正好发展了一千年”,这事儿不就算遮过去了吗?
3、你以为这就完了吗?后面还有一句打掩护的,叫“超过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并没有文字记载”,啥意思?心虚啊,你说有一千多年文明发展史没有文字记载,别人要是问“没记载为什么要文明发展史”怎么办?所以要转移焦点——百万年人类发展史都没有文字记载你咋不说呢?你看这是不是双保险?
4、有了前面的搅浑水,再讲到“我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是不是就顺畅多了?东方、人类、故乡,都是很虚的词,你根本就不知道他要说啥;
5、最终,大的来了:“同非洲并列人类起源最早之地”,这话说的真是妙——你说人类并不是起源于非洲,这太过分了;你说人类既起源于非洲也起源于中国,这不合逻辑;你说人类同时起源于非洲和中国,而且居然只有肤色等微小区别没啥本质不同,这是扯淡中的扯淡。所以话该怎么说呢?叫“并列起源最早之地”。这就柔和多了也活泛多了,只要不同时想到中国和非洲隔多远,为什么中间那么多地方不能同时是“并列起源最早之地”,这话就算没毛病。你一定要挑毛病我也没办法,但是从秘书角度说,也只能帮到这一步了。不然还能咋地?徒手改牛顿定律?
说真的,我还真不(只)是阴阳怪气,写这文案的人也算是大半个同行,所以我确实是有很多的佩服在里面的。但是要说“精英在体制内能做什么”,这也就算做到头了。再想做点什么,就变成必须被打倒的公知了。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11/30/c_1126803588.htm
小学班上有个手生六指的同学,身世坎坷,被拾破烂为生的奶奶带大,由于缺少监护人,成绩稀烂,也经常不写作业。班主任检查作业时总要发飙,总会加一句“就因为要批评你一个人,全班那么多人的时间都被浪费了”。
有一回班主任甚至扬言要剪掉他那根多余的手指,以治好他的懒病。那个同学被揪着领子从座位上拉扯起来,那根残疾的、丧失功能的手指暴露在全班的视线中。剪刀卡上去,班主任作势要铰。
这一幕是我小学时的噩梦之一。我那时看不太懂大人的脸色,以为班主任真的会铰下去,会发生血肉横飞的一幕。那个同学的眼中更是充满恐惧。
近来越来越意识到,这个故事其实一直在重演,个体被驯出对群体的羞愧的故事,手握剪刀之人从虚空中扯出一条道理或法令的故事,个体被毁伤却还要忏悔己罪的故事。
只是很多人在此地逐渐习以为常。“都是这样的”。随时可能成为“多余”的人,“不配”的人。而很多剪刀,后来也真的铰了下去。
看了南方周末2013年写舆情监测的文章,才发现这一产业链发展得远比我想象的早。
可以说,舆情是我最讨厌的词汇之一。它跟舆论、公众意见等词不同,后者指代的仅仅是公众意见的集合,不带任何价值评判。舆情则将公众意见的爆发视为病态、亟需压制的非正常现象。群情激愤的根源、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并不重要,群情激愤本身才是问题所在,才是需要被解决的对象。把问题压下来、让舆论而非问题消失、维持表面的风平浪静,那才是政府所追求的目标。
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与制度设计(负面新闻、群体性事件被纳入官员升迁考核范围)下,扭曲至极的产业链应运而生——政府动用从民众手里攫取的财政收入大规模购买舆情监控服务和设备,而在庞大利润的驱使下,科技企业、官媒乃至被胁迫的市场化媒体积极动用技术手段,从捕获乃至绞杀民意的行为中获利。
是我以中人之心度外人之腹了。
帮忙搬家的司机把我送到新家,我付完钱,他放下行李后问我还有没有事了。我看着自己的23kg行李箱和70岁房东,很不好意思地请司机帮忙搬上楼。司机一口答应,并给我比了个一点点的手势。我以为他是想加一点点钱,心想没问题啊搬这两个行李箱也够呛的。
实际:
他比这个一点点的手势🤏🏻是想让我稍等一下,等他锁个车再来搬。行李搬上楼后我问他要多少钱,他说不要钱。然后他就和我跟房东道别,走了。
银联卡取现和跨境汇款均出现了障碍,火急火燎跑几家ATM都失败。身上的现金不够付房租和押金,还差20。我以为房东会下个最后通牒告诉我明天钱必须付了。
实际:
房东抽了一张20给我,非常淡定地叫我别着急,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付,明天不行就后天,不行就大后天,不行就再过一礼拜。说完又问我20够不够花,要不再抽一张给我。
比房东还洁癖的我刚入住就开始擦他擦过的衣柜,一些非常细节的地方也给擦干净了,比如五金配件角落的灰和普通人绝不会在意的边边角角的胶印。房东看我擦得起劲,给了我一瓶酒精喷雾。过了很久很久,他又过来和我说话。我以为他想问我酒精用好了没。
实际:
他问我酒精够不够,要不要再来点儿。
#老中人落泪。身而为中我很抱歉。我努努力改掉以中人之心度外人之腹的思维定势。
看到王诗龄新闻的一点感想
王诗龄的家庭教育又被拿出来讨论,说实话其中我最羡慕的一段是王岳伦讲,看到孩子在儿童节给领导演出被晒得脸色通红,特别心疼,决定把她转到国际学校。
我发自内心地感到无比羡慕,做家长的不仅可以设身处地地跟小孩共情,即使小孩因为幼稚尚不自知“吃苦”,但他依旧能心疼她的不自知,愿意力所能及地让她不去体会无意义的痛苦。
而在我家,爹是以吃苦为荣的,他一贯秉持的意见就是:不吃苦不成人,甚至前不久还跟我妈大谈“棍棒底下出孝子”。
初中军训,我因为长时间的日晒中暑,在教导主任训话的时候昏了过去,班主任很紧张,对我讲以后身体不舒服要早点说。回家之后我试探性地把这件事的主角变成同班同学讲给爹,他听后第一反应是冷冷一笑:“这个同学以后一定会被班主任穿小鞋。”于是我更不敢对他讲其实是我中暑了,同时内心也留下一点疑问,班主任根本没有像他描述的那样针对我呀?恰恰相反,她反而对我很照顾。
现在我渐渐明白,爹之所以如此,或许因为他是一个精神上和现实中都彻底失权的人。他不觉得自己有能力让小孩避免吃苦受罪,也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在与权力的对峙中占据上风。尽管他从没有尝试过维护自己的小孩,但却提前判定了结局。他在内心合理化这件事,最后推崇吃苦受罪、认为不得罪老师学校是唯一的生存之道,是因为如果不这样做,爹就要面对自己是一位无能失职的家长的真相。以往他既没有勇气捍卫自己的人生,而成家立业之后,也从未准备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小孩。
上小学时有一位家长因为小孩被苛待,来学校大闹,爹听闻嘲笑他做法偏激,孩子处境会更差,事实上那个学生毫发无损,班主任被警告之后真的不敢再做什么。爹可能庆幸我是一个“好学生”,上学时从来没给他“添麻烦”,但事实是即便我遇到麻烦也不会向他寻求帮助,因为为我心里爹是不可靠的,而家庭不是我的后盾。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