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网飞新出的纪录片,讲了一个帮已婚人士搞婚外情的网站,Ashley Madson,广告语就是“life is short lets have affairs”
这个网站越做越大,开遍全球,2015年那会号称有30M+用户,疯狂赚钱,然后遭到黑客袭击,黑客并不贪财,只是说要求公司关闭网站,否则会泄漏所有用户信息
公司不想放弃赚钱机会,没有关闭网站,结果黑客说到做到,把所有用户信息都放到了暗网上,很快流传出来,可以根据名字和邮箱来搜索一个人是否是网站用户
随之而来的就是家庭破裂、名人道歉,甚至有人自杀
因为公司并未关闭网站,黑客放出来第二波用户名单,以及公司内部资料,和CEO的邮件,并直接喊话CEO,大家通过这些资料才发现CEO是炼铜+嫖娼,而且网站有大量聊天机器人欺骗男性用户
CEO被开除,黑客也就此收手,至今不知道黑客是谁,即使公司开出了50万美元的悬赏金,也没有收到任何关于黑客的线索
这个剧情比电影都魔幻,看完我最大的takeaway就是
1.不要结婚
2.男的果然管不住下半身
@sabishizhiren 我觉得高考和很多老共别的路数一样,都是想从大群体里分化出卷逼内鬼工贼,给一点利益,让他们抢破头。
有友邻提到工农兵大学生问题,我忽然想到,在你国,那些普遍性害民的恶政,会激发公开反抗,往往还不是因为害民程度多么严重(你国人确实是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受不了的罪),而是,民众发现,恶政的伤害并不会平摊到所有人,大家都在吃苦的时候总有人不用吃苦,即使是天上下刀子雨,也总有人有伞。
以上山下乡为例,它的大崩盘,就与不公平所引发的民愤,密切相关。这项虐政在你国实施多年,这就使得其中的不公平性,再也无法隐藏。
知青们发现,即使是所有人都“倒霉”,也总有人不用倒霉——红色权贵的孩子很快就会成为工农兵大学生(例如某人),县城婆罗门村支书的孩子也会被招工招兵。只有他们这些小民百姓人家的苦孩子,送礼乃至送逼,都换不回一个逃出边远穷苦流放地的机会。
我记得一部80年代初的话剧,叫做《这里不远是圆明园》,其中就写到,边境的插队知青为了回城,各种开闹。其中一个知青,就有这样的台词:
“当官的把姑娘儿子都接跑了,就剩下我们老百姓这些傻儿子傻姑娘。当官的孩子是孩子,老百姓的孩子是王八蛋?”
而三年清零暴政的崩盘,其实也跟这种不公平引发的民愤,有直接关联。刚开始实行清零封锁的时候,普通人被宏大叙事欺骗着,觉得自己和全国人民都站在一起共克时艰;然而,三年过去,已经足够让他们发现,真相其实是:
那些吃皇粮的人,不上班也有工资拿的人,坐在家里美滋滋赞颂国家,支持清零,咒骂“躺匪”;而他们自己,没从国家那里得到一分钱,开的店倒闭了,贷款买的货车还不上钱了,家里的存款也快坐吃山空吃没了。
于是自然就演变成了:服从大局你妈逼,共克时艰你妈逼,老子就要举白纸,老子就要当躺匪,感染了大家一起死!
“反共不会给鸡巴镶金”,反什么都不能给鸡巴镶金,因为男性所做再先锋、反叛、普世、高尚,也很难突破性别的局限,何况他们都不想突破。你不能一边画着饼装着蒜的说“先搞人权再搞女权”,一边又骂举着“男性没有真正的革命”牌子的人是搞性别对立。
女权是要点慧根的,就像你无法逐字逐句的和一个问为什么梵高画的不像的人解释为什么梵高画的好,但我也不觉得男性就注定不配,通过后天的累积和思考也他们能打败生理局限,让思想的纬度突破父权。就像列侬,小野洋子的启发下他也能写出女权的作品,而且理解还不算浅显。这个慧根不是说聪慧,而是一定要有同理心,有将自己置身于客体设身处地的能力。
当我们说“男性没有真正的革命”时我们其实在说什么?我们想说第一请你换位思考思考,革命为女性带来过了什么?为什么我们这么不信父权革命的叙事?第二请你也想想,为什么自古屠龙少年终成恶龙?是不是父权的某种劣根性引导着有明明有生命极限的人类不择手段没有极限的抢夺价值?第三如果我们再次合作,你们是否能正视女性的存在,不忽悠不糊弄,不再将女性至于尴尬无奈的画饼境地中。但是你没有,你只想到了你自己,所以以为这就是对男性革命者的全盘否定而破防愤恨。
你国高考从来就不是什么选拔人才的考试(拿它跟考上就有官做的科举制相比,真是太抬举它了)。它的本质是:
——权贵们甩开腮帮子吃完了大鱼大肉,打着饱嗝,给门外人山人海的饥饿吃草贱民,赏一块指甲大的小肉丁。
这一块小肉丁还绝不白给,必须是能背着手绕操场蛙跳十圈,才给这一块小肉丁吃。
于是,饿肚子的贱民奴才家长和娃们,都觉得,绕操场蛙跳,是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大事,娃拼命练,练会了蛙跳,既能为国家做贡献,又能光耀自家门楣。做人就是要吃苦,爱拼才会赢!赶紧拿上鸡毛掸子,给娃报蛙跳班!
那这个庞氏骗局是怎么戳穿的呢?原因很简单,权贵们碗里的肉也不那么富裕了,不愿意拿肉给贱民吃了,只拿出来一小块寸金软骨,不要半点肉在上头。
而考核的门槛也变成了,能背着手绕操场蛙跳一百圈,才赏给这一小块寸金软骨。
后果是,操场上到处是活活累死的孩子,能活着跳到终点的寥寥无几。
所以,这游戏当然也就玩不下去了:先是小孩们看透了你国高考的虚伪性,既不稀罕那块没肉的骨头,更不想跳死在操场上。于是一个个都躺平了玩手机不学习,考零蛋就考零蛋。
可惜,不少大人还糊涂着,还沉浸在孩子学蛙跳有肉吃的春秋大梦里,朝躺平了的孩子啪啪啪死劲抡鸡毛掸子。孩子给打急了,干脆直接跳楼,游戏重开。
而今年,给我的印象是:大多数大人,终于也看明白了,不再歌颂“努力”,不再逼孩子,甚至对高考都不再给予任何关注和希望。我的所有群和朋友圈里,甚至都没有人发任何一条关于高考的内容。
而你国大人小孩对高考看透之后的彻底失望,会带来什么?我现在还看不准,不过我觉得,我们很可以期待一下。
这次回家见了一个高中同学,大概大学毕业之后第一次见面,回忆完历史又更新自己的近况。我的这个朋友大学毕业后考进了本地一家银行。从柜员开始,辛辛苦苦做了几年,发现自己实在不喜欢这份工作,同时也知道凭她的家庭背景(没有),以后的发展也有限。那还不如去做自己想做的,于是辞职去学了对外汉语,开始到处旅行教书的生活。后来结婚生子,不再到处跑,就在家继续自由职业教学生,直到疫情以前。
疫情之中之后的混乱,以及要照顾两个小孩,让她开始思考新的职业方向。思来想去,考了个代理资格证,开始卖保险。经济和市场前景她都明白,但普通人的选项是有限的。最好的结果已经是期待能在路上稳稳走着,并不能随意乘风而起。
聊完自己又聊起了过去的同学。我们读书的时候班上有不少省市领导的小孩,当然都不是考进来的。这帮小孩长期占据班上成绩倒数20%,运动、性格、说俏皮话各方面也都没什么闪光点,在当时以成绩为主导的氛围中是非常不起眼的一群人。除了比我们都穿得好。我的这个朋友当时和她的同桌关系不错,常在学习上帮她,而这个女生的妈妈刚好是我们的副市长。高考之后她就出国留学了。大学毕业她也回了本地,由她妈安排进了一家银行。
有一天,这是她们刚开始工作不久,两个人约了吃晚饭。我的朋友在柜台后累了一天,精疲力尽,换下制服,来到另外一家银行找她的朋友,发现她的朋友已经有了一间办公室。这是她第一次意识到大家是不一样的人。
这个副市长女儿现在已经是行长了,我朋友和她也不来往了,两个世界隔太远。我回想了一圈从小到大这些官二代部队二代的同学,成绩再差也能上本地最好的大学,或者出国留学。毕业之后全部回本地,马上进入各种政府机构国企事业单位,十几二十年后,成了各个部门领导。
这就是今天我看到各种高考喊话唯一想到的。
@nani_HaiYa 曾经有网友讲得好:国内有些男人,争取民主法治,的真实意思是——像古希腊那样,男人民主参政,女人继续在家生孩子做饭,或者给 “男革命者” 红袖添香。呵。
《三體》:一則「中國拖累全世界」的寓言
为什么谈论和处理运动创伤如此重要,以及对“受伤者有更多话语权”的反思
运动创伤如果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就会演变出「我为这个运动付出了很多,所以我说的话比你的更重要/没有人可以指责我」的心态。见过一些“前辈”做过类似的事,当时很不理解,但在我自己被拘留之后,有段时间也会感到很委屈和不公平、觉得“这个世界欠我太多”。这是政治性创伤的特点,伤害我的是一个抽象巨大、无法言说的东西,我的伤口也更加难以被看见,太多痛苦只能独自承受。
后来读了很多关于cptsd的书对我帮助很大,才知道很多情绪反应是有名字的、背后是有原因的、是可以被主动觉察和引导的。现在再看那位“前辈”说过的话,我想ta可能是在委婉地表达「我的创伤还没有得到照顾,因此我无法照顾别人更多」。
在太多叙事里面,一个人受过的迫害变成了在圈子内的“资历”/勋章、一种话语权货币。包括在国际援助时也依照这种逻辑,一个人受到的公权力打压越多,才能说明ta做的事越多,才能让ta有资格获得资助。我突然觉得,这是不是顺直男主导的老民运留下的思维惯性呢?在他们的故事里,被捕者是英雄,他们的亲友只是作为一种“四处奔走为丈夫维权的好妻子”形象,很少人会觉得她们也是同样重要的行动者。但对酷儿来说,我们的爱人往往也是同志,在我坐牢之前与之后,我的伴侣和朋友们做的事情都不比我少,但ta们的劳动还没有被承认。
「所有人都想要一场革命,但没有人愿意洗碗。」在创伤得不到照顾的运动里,人们只能通过把痛苦当作荣誉来获得心理补偿,这也加固了某些行动(日常生活的、再生产劳动)不被重视的地位。
所以我想更多地谈论创伤和关怀,不是那种“因为我被创得更多所以你们都要让着我”式的“自我关怀”,而是一种「我们都在共同经历这些痛,我们有不同的应对方式,但我们可以互相倾听和理解」
@TCMZ @shqm2 作为围观那个破防人的路人,我想补充一个小小点。我很同意你说的个人的怨愤,我很理解你会想降低对方的防御性,提醒对方不要只看到对立,不过我还是很想补充这个口号很吸引我的一个地方:点出无处不在的性别压迫(对立),抗议者队列不会因为反暴政而自然免于性别压迫。
性别对立是反女权主义者发明的词语,但在反女权主义者意识到“性别对立”之前,男性就在整体对女性进行压迫,这个社会本身就是对立的,只是处于压迫者地位的人意识不到压迫与被压迫的对立,非要等后者产生反抗行动,才会把一切责任归结于抗争者。的确有些男性格外坏,但毕竟不只如此,整个社会是男性统治对女性的压迫,任何男都是part of it。就好像面对东突厥斯坦的压迫,任何汉人都是part of it。我们只能接受这个现实,并且思考能做什么(男的可做的很多)。
也想说很同意,男性不配做革命者是表达了目前由男性统治的八九民运圈的巨大愤怒,对“民运圈”内部层出不穷的性侵性骚扰的愤怒(尤其是白纸之后,女性抗争者在事实上做的事情远多于老民运,而后者却依旧占据大量社会资源,并以此来进行包括性骚扰在内的各种烂事)。但我怀疑破防人能理解…😮💨
六四纪念女生挂横幅”男的没有真的革命,反共不能给鸡巴贴金“那个,我主要是觉得真的很好笑。我本人听说/经见过各种”活动家“群体的破事,早就对民运圈毫无滤镜了,而且这个”圈“甚至还包括国内女权metoo圈。我觉得客观来讲,有人的地方就有脏事,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脏的性质和程度跟社会文化、圈子背景,结构性不公都有极大的关系,不然之前也不会在男性集中的反共民运圈里频频出现无法曝光的性侵事件。正是因为如此,我觉得在这时候call out这种脏事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话说回来,没有哪种正义应该被排在后面。正义一旦被排序,就会出现不义。跑题了…然后这个横幅我觉得非常好笑的点在于,64一般来说是一个非常严肃沉重的日子,很多人品不端的民运人士也非常喜欢就这个话题表演严肃沉重,可谓非常道貌岸然。但是这个横幅call out之前的民运人士性侵事件的语言非常直白甚至vulgar,一下子就打破了以往这种严肃沉重的氛围的tension。带着一种荒谬的俏皮和rebellion,也是给民运圈文化增加不同的态度和声音。
然后点进去看到有男的因为这句话不高兴了,感情受到伤害,觉得极端女拳又在针对男人了。我就觉得…当然情绪无对错,人家受伤了就是受伤了。但我自己总觉得吧,拥有特权的人能够主动反思自己的特权和be humble其实挺重要的,不然口号喊再多社会也只会原地打转。like如果有人挂横幅说城里人都在喝农村人的血之类的,我也不会跑过去跟人家说,我没喝,你这是极端农村权,户口制度是共产党制订的而我这个城里人还反共呢!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