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聊到感觉有些男性角色塑造就是“虽然偷看女人洗澡/偷看女人内裤,但还是一个能辨别大是大非的人/本质不坏/其实很有原则”

现在想大笑一声我请问谁原谅你了?

@summmmer 从偷看到被女角色娇嗔式打骂不都是连吃带拿的 全在奖励了没有惩罚 况且纸片男好歹有所谓的真本事和优点吧 甚至连现实生活中都有拎不清的人觉得这男的虽然如何如何但也有很多好的部分啊blabla 特么人一生中需要做的事经营的关系应对的人多了去了谁能没有好的时候 有好的部分其他就无所谓了简直离谱 实质上这种价值观就是男的犯错可以轻轻揭过 而女人的权利是可以被忽视的女人的尊严是可以被践踏的 挤占空间的时候说女人优柔寡断女人能力不足 吃女人的时候说女人应该有感情应该包容

最能说明中国没有哲学,或者说中国哲学是比附西方传统在现当代重新建构起来的,是“明哲保身”这四个字。西方不是没有类似心理治疗的那种避世哲学,但那是“保全精神(的独立/自由)”而不是“保全现实利益”。更不要说苏格拉底所代表的批判性的哲学正根,那是完全站在“保身”对立面的。所以,如果“哲”能够“保身”,那它就一定不是“哲”。当然我也知道,中国传统上更能与现代“哲学”概念对应的是“玄学”。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但也不影响结论——哲学可以显得很“玄”,但它绝不应该是玄学。恰恰相反,哲学家一定是希望把话说清楚的。甚至可以说,哲学家是最擅长把话说清楚的人。只是因为主题本身太过艰深,才导致表象上的“玄”。故意把话说“玄”,或者故意只谈“玄”的内容(比如魏晋时代的风气),也是哲学的对立面。

【嘉文】
苏晓康:当代中国文学(诗歌)的巫魅

痞子们是准备好了一套”文化”才去登天安门城楼的,这一点被许多搞思想史的学者所忽略。这套”文化”最初大概只是一首《东方红》,其手法也简陋到去篡改陕北情歌,
但已是”被改造过的”知识分子的作品了,所以人们好像只看到共产党有”土改工作队”,并没有注意它其实也装备好了”话语收缴队”的。这个党从一开始就不止要统御山河,还要彻底实现”五四”未完成的”疗救”目标,对中国人搞”脱胎换骨”的,至今即使在文学史领域也很少有人去研究、梳理这套”脱胎换骨”术。
……
整个庞大的、有大师级人物(如老舍、茅盾、郭沫若)作为支柱的”革命文学”,填充着中国人的所有想象空间、表达方式乃至潜意识领域,在真实暴力之外的所有领域,都是词的暴力、视听的暴力、语言的暴力,最后才是思想的暴力,即无声无息地灌注直线式二分法、非黑即白、单向度的思路、态度,由此形成一种”中国大陆性格”,让毛邓两朝受用无穷,甚至”取消阶级斗争”之后,尚可遗泽第三代江泽民,很现成地用来制造”东西方”的对立关系式,”阶级矛盾”国际化。所以北京没有如同它在国际上的兄弟党那般皆垮在二十世纪之内,而可以延挨到今天,大概要拜赐五四”疗救文化”的成功。
……
ipkmedia.com/289474/

整个西方现代化的三大思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人文主义是最早兴起,贯彻始终,却也是最后才呈现出其全部深刻含义的。因为与后两者所代表的信仰和理性不同,“人所具有的我无不具有”(彼得拉克援引古罗马戏词)这样的一些说法,看似太过浅显,甚至像是在替不良欲望辩护。直到康德把“人是目的”当成自己的全部学术目标,才使其具有了一些哲学味道。可是现在回过头来看,简中的种种问题,都是卡在了这个最初的环节。国家不把老百姓当人,健全人不把残疾人当人,男人不把女人当人,线上和线下一切人不把一切人当人……这几乎是简中生活的常态。以前我对此只是生气,想不到有什么反驳的方法。因为这些人是对道德谴责免疫的——都不把人当人了,别人的指责有什么可怕的呢?因此我特别感谢李新野这样的人:一个各方面的“强者”,愿意详尽地表达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不管表达的是什么,这本身已经能够提供一个足够有说服力的样本,让普通人能够打破“有钱人的幸福你想象不到”的幻觉,意识到“拧巴的价值观会让你无论多有钱也不能过得幸福”。你想啊,只说性这件事,无论是花钱提升自己的性魅力(健身整容穿搭+营造氛围),还是干脆直接花钱购买性服务,他都是可以很快乐地享受亲密关系的。说得难听点,如果他真的完全可以不把女人当人,是完全可以像享受高级牛排一样纯然享受的。可是为什么要恨恨地写这么一大篇厌女的东西呢?就是因为一方面在简中被塑造出一套“不把人当人”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不可能真的不把人当人,还是希望有真正良性的亲密关系的,而这,就叫“拧巴”。我看到有人说李新野其实是左派(期待有无条件的爱),这个观察有启发,但并不一定对。关键不是左和右,而是拧巴。

之所以说“不把人当人”一定会导致拧巴,是因为你一边不把人当人,但是另一边又不可能不把人当人。因为如果你真的不把人当人,那么不把人当人的乐趣就没有了。最能说明这个看似很绕的逻辑的简单事实,是性。你想一下所有对性伴侣污辱性的说法(我就不举例了),是不是都不把人当人?可是如果真的不把人当人,你为什么要操人呢?羊不够温顺吗?而就算以后充气娃娃足够先进了,最大的乐趣也仍然是操真人(至少这一定是有钱人的选择)。这就足以证明,如果你真是这么想的(dirty talk除外),你就不是在做爱,而是在做恨。恨而又要做,这不是拧巴是什么?进一步说,厌女之所以是一切专制传统的共性,也是因为这种拧巴逻辑是一致的。比如圣上说要绝对忠诚,“要唯一、彻底、无条件、不掺任何杂质、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你觉得怹真信有这样的下属吗?没有又硬要,这不是拧巴是什么?所以圣上也可以写一本《人臣开会指南》,be like一边操这些下属一边骂他们贱,逻辑是一样的。

刚看到一条新闻,大量韩国男人来日本相亲,嫌弃韩国女人只要日本女人。
我真的会无语死,韩国除了男爱豆,真实的韩国男人在我眼中根本不存在好吗,你们以为你们是谁啊。

大女主,霸道总裁,包括龙傲天,还是对已剥夺权力想象的匮乏,以为非要有钱有权才值得尊严,体面,爱与自由,更不要说自我意志,生而为人就不配,没钱是你自己不努力,有钱那还要啥自行车。“天赋人权”更是连想都不敢想,这种假设从一开始就不存在。

听说王传君凭借大女主电影拿了影帝,我的意见就是,搞“大女主”这个噱头搞到最后就这样了。没有女人真的得到好处。没有。

感觉监察委这个东西貌似也烂尾了(?
我当初就觉得监察委这种东西就很像帝王之术,因为理论上已经有纪委和各种司法机关了,一尊还要搞这种东西,说明他对党自己的司法机构都是不信任的。
这就是中国古代帝王绕过正当程序,寻求集权的办法。像康熙搞上书房,雍正搞军机处,毛泽东后期也喜欢通过中央文革小组发号施令,因为党中央和国务院里有他不喜欢的人。
总之,这背后的思路都是一样的,都是用非正式的机构慢慢攫取正式机构的权力。因为正式机构对现代政治家来说是操作系统,对古代帝王来说却是敌人。

这个报道里还提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留置过程中最引起外界关注的是,【期间不允许律师介入】。浙江省监察委员会主任刘建超则在接受内地媒体采访解释了禁止律师介入的原因。他称,【监察委员会不是司法机关,因此它不受刑诉法约束】,另外,【调查过程中要排除干扰,防止损毁证据,防止泄密】。
一位要求匿名的中国律师告诉BBC中文,在实际中,此前涉及公权力犯罪的案子在侦查阶段,很多时候都不让律师介入,侦查结束后才让律师介入,但那个时候意义已经不大了。
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

我对李老师,张桂梅,蔡霞,高市早苗的理解是,“还要什么自行车”。

简中极权之所以超出西方人的想象,固然是因为秦制的变态技能树,但是更关键的原因,恰恰是西方本身的配合。一方面,古老的秦制装上现代经济和科技的引擎,有点大力飞砖的意思——只要动力足够强,啥样的气动外形都没关系;另一方面,真能(靠西方)挣到钱这个事实,不但没有让人质疑这个体制,反而大大提高了服从度——我只要卷死同类就行,何必要碰南墙呢?

知乎这个答案提醒了我。别看你国粪坑局域网一群蠢驴疯狗围着郑智化嗷嗷狂咬“大明星利用特权网暴打工人”,实际上,凭借郑先生的身份和名气,如果他真的愿意动用特权(例如答主设想的:事前花几个钱,雇一群人抬他上飞机;or,事后不发微博,私下里找当地台办领导,威胁要曝光),他根本不会遭遇到这一系列烂事。他错就错在:既不肯动用真·特权,又不能像真·顺民一样老实闭嘴。这种爱骂人而手里又没有枪的刺头(在从前,这类人的生态位就是著名的“公知”),是你国粪坑局域网最憎恨、欺负起来最顺手的对象。鬣狗们撕咬起这类人来,一咬一口血。

zhihu.com/question/19660653306

第一头警獺!这头名叫 Splash 的两岁水獭正式开始了他的搜救生涯,可以覆盖搜救犬难以到达的河湖港汊 :0010:

郑智化清空所有微博后,终于完成了中国残障人士社会特征的最后一步,即不被看到。

人的存在价值在于人本身,不在于人的能力。就如同猫的存在价值与生俱来,不以抓不抓得到老鼠而转移。所以有意义的能力评估应该是客观的,携带道德评价的评估往往是来自于想对你进行控制的人,将不友善的不客观的不值得相信的评论排除在外不受其影响,就是人人都要学会的自我保护的功课。

攻击从来都不是让人变好的方式,只是控制人的方式。在攻击下或许有些人能受到刺激全力努力,另一些人则或逃或僵。这不代表后者在任何品质上不如前者。只能说明前者往常的生存环境更习惯于用「战」的方式应激,而能与此同时激发潜力的,往往是因为有运气建立起足够的安全网消化掉伤害。但伤害就是伤害,任何缘由都不能justify伤害。哪怕是这些幸运的有安全网的人,也要花费精力和时间去消化伤害,更遑论那些本就不幸到难以为继的人们。

攻击并不是为了让你变好,只是为了控制。因为这些攻击者不会考虑你的感受,只会考虑你的能力。他们或许持有你的能力就是你的价值这种错误观念,他们或许觉得自己好心,但是伤害就是伤害,你的感受才是永远的金标准。

如果别人主动给你提出一个要求你去先进行付出的承诺,那么看这个承诺可信与否就看前提是否满足四个条件:可信的承兑方(包含可靠的问责/追偿机制)、明确的回报条款、合理的回报周期、可控的风险与沉没成本

如果四个条件都不满足的话就当对方在狗叫……

显示全部对话

真正的“延迟满足”是一个自我驱动的、目标明确的、短期可见反馈的战略选择。举个例子,我为了后天的考试放弃今晚和朋友出去聚会选择在家复习,这就算延迟满足,这个“延迟”是有限、可见、且结果大概率由我自己掌控的。

老中式“延迟满足”,则是他者驱动的(父母、老师、老板、社会这种上位者对下位者的要你忍)、目标虚无的(为了一个模糊的“好未来”)、期限超长的、缺乏追责机制(对方违约或者不执行的话没有人站出来为你追责,你也没有办法让对方付出代价)的话术。比如老板告诉你不要只看眼前的一点点加班费选择不加班,现在多学一点对以后的个人能力提升有益,对你在职场上有帮助,公司以后发展好了也能给你更多分红。这种就很典型……

这根本不是“延迟满足”,而是洗脑话术。你先投入一点“小忍”(放弃小的应得回报),然后被要求投入“中忍”(放弃兴趣爱好个人娱乐时间或者个人发展的其他选项),最后把所有身家都all in(沉没成本已经太大了离开了这个你就什么都没有),等你发现这是个骗局时,你不仅血本无归,而且你已经成了这个体系的一部分,很难回头了。

另外,结婚生孩子的一些男方给女方(或者家长对孩子)主动提出的承诺(没事你就放心生吧到时候绝对不让你带孩子做家务)或者情侣之间的一些话(比如你要其他的朋友干什么有我不就够了吗,但他妈的如果违约那么选择权在谁手上?)也满足这个框架……这个话术的观感就是很无聊,太普遍了以致于还有人用这套话术去指责别人的时候我就觉得别把哥们当啥比耍好吧……

有人喜欢对外将伴侣称作“家属”,想一想,常常听到的是“死者家属”“受难者家属”“伤者家属”“患者家属”……很少听到“六合彩中奖者家属”“成功人士家属”“巨星家属”,隐约觉得出了事才叫家属,这个叫法好像有点不太吉利的样子

最近读了一本叫《谁射杀了梵高》的书。最令我震惊的就是,一直资助梵高搞创作的提奥(梵高的弟弟)每个月寄过去的钱比我想象中多的多,一度达到每月250法郎。在1888年,这是很多工人阶级四个月的工资,换算成现在的货币,大概时2000-4000欧不等。然而梵高并没有省着用,虽然从后人对他生活状况的描写,似乎他过着和农名工人类似的生活,在田野里戴着草帽穿着布衣顶着大太阳画画,但与此同时,他从不自己做饭,一直在餐馆吃,虽然住着不大的一间房,但依旧雇人打扫卫生和洗衣服。 :0010:

可以想见穿得很下里巴人照今日的讲法只是一种Life style,梵高为了给模特买衣服可以一掷千金,颜料和画布更是舍得下血本买很贵很高级的。

我喜欢看到这些关于艺术家的生活真实的另一面,但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前几年知道写了《瓦尔登湖》的梭罗描绘的在瓦尔登湖孤身一个人自给自足的朴实生活的另外一面,是这地方离镇上就没多远,他经常去和朋友吃饭见面,还每周回家让妈妈姐姐给洗衣服!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