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产品和书店退出中国这件事,虽然成因复杂,未必与审查制有太直接的关系,但仍然让我体会到一种熟悉的痛苦:美好的事物在中国渐渐消失,或被劣币驱逐,或粗暴地被践踏。
上述感觉不仅来自优质中英文电子书对墙内读者将变得更难获取的问题。它也源自于我那越来越没有特色、越来越冷冰冰的故乡的街道,已从街头巷口消失的”低端人口“以及他们曾为我提空的廉价却可口的早餐(还有这些早餐所给人提供的生活气息、活着的感觉),那些消失在简体网络里的中文语汇和取代它们的字母、拼音及谐音字,等等。种种现象有时会让我忍不住想:这个政权看起来非常害怕美好、生动的事物。
这些年来我一直是中文Kindle书店的忠实用户,一直花钱买书支持它。朋友多次给我推荐过微信读书,可是我总受不了它那没有美感的页面以及拥挤在首页上的乱七八糟的推荐书目。但现在连具有页面简洁(布局基本与美国亚马逊相同)、图书上新快、Unlimited服务好等优点的Kindle书店也要离开了。真的很难过,虽然我并不在墙内,但这些年都是靠Kindle书店才能保持着对简体中文出版物的同步阅读。
Kindle书店的离开大约是自主选择而非被驱逐,但我还是联想了这么多。美好的事物在中国,难道真的没什么空间了?我希望这只是我的杞人忧天。
我是大大低估了政府不要脸的程度:上海人民需要的是一封感谢信吗?行文里反反复复地提到所谓核心的名字,这是在用人命为他撰写功绩吗?“基层智慧”、“邻里情谊”,这不是政府的不作为生生逼出来的吗?一句道歉和反省都没有,你们最多不过是“揪心不已”,然后便仿佛无事发生般,对恢复经济活动侃侃而谈。
上海人民解封后应该高兴,应该庆祝,they have every reason to celebrate,为他们自己,为他们的亲朋,为他们的邻居,但无需也不应装入官方的宏大叙事中。而在这场政治性防疫中经历创伤的人们恐怕也只能经过漫长的时间自愈。
更实际一点来说,在没有有效疫苗大规模接种的背景下,特别是老年人和患基础病病人疫苗的接种率低,可能会再次造成医疗资源挤兑——这不单单是上海,而是整个中国。下半年各地大概率还会出现反复的封城,当然也会有新的fancy word来代替封城的说法。
给时间线上有颈椎不舒服/背疼/lower back疼的朋友们:
这是缓解肩颈还有上背紧张的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vTJHUDB5ak
这是缓解下背紧张的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gBFSJ6p2kk
这两个10~25分钟左右的视频是我在做了一圈youtube Yoga for back pain视频后觉得最有效率、没啥废话、特别酸爽的两个视频(同一个youtuber:yoginimelbourne)。肩颈的那个b站也有: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e411x7fg?from=search&seid=14702115899470682957
所谓中国记者约不到汤唯采访,其实就是中国记者在戛纳处处碰壁。邻居一路高歌猛进,我们困在屋里往外喊:“你奶奶个腿的,早三十年你还是我孙子,被我压着打。”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67767867/?_i=538398365a4f235
我们生活在两种「真相」里,一种是新闻里的「公开的真相」,还有一种是微信和微博里的「私人的真相」。
在20世纪的苏联,「私人的真相」存在于苏联笑话里。而在今天,即时通讯里流传的音视频、社交媒体的meme梗图或是越来越火的web3是「私人的真相」的载体。
不可否认,「私人的真相」里面掺杂着许多谣传、误解、断章取义,但人们之所以选择相信这些,是因为这些谣传、误解、断章取义恰恰反映了(满足了)人们对于「现实社会」的一套想象(即人们认为那些谣传是会发生的)。
即便谣传是假的,但刻在人们大脑中的「想象」也是真的。这些真实的「想象」会反过来改造现实社会。手机作为最称手的创作、保存和传播工具,它提供了信息的多样性,让无数微弱的声音形成一张巨大的网。而人则是这些声音的尺度。
那些模糊的图片、碎片化的文字、被不同配置的手机反复压缩后的视频,如漂流瓶一般,穿越人潮,到你的面前。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呐喊,看到了小溪汇聚成江海,看到了人们对这个世界的困惑、恐惧和爱。
物质世界是短暂的,钢筋水泥会随着时间破损坍塌,而抽象的「想象」却能持续的存在着,跨越一代又一代人,变成唯一的真实。
【《時代革命》6.1 全球網上公映!】
2019距今3年,《時代革命》團隊與片中抗爭者信念如一,希望藉著紀錄片,讓世人了解當年抗爭的經過,見證香港人追求民主自由的決心與勇氣。
毋忘初衷,我們希望紀錄片走得更遠、接觸到更多更多人:《時代革命》已在世界最觸目的影展及頒獎禮備受肯定,隨後更於不同國家戲院公映及進行遍地開花式的社區放映。及後團隊仍不斷收到大量來自世界各地未有機會看到電影的觀眾查詢,希望有途徑看到電影,故團隊決定於2022年6月1日,將《時代革命》於網上平台 Vimeo 上架,讓全球觀眾都有機會看得到。屆時將會有「中英文字幕」及「英文字幕」兩種版本選擇,及後更會推出不同語言版本。希望大家能廣傳這個重要消息,繼續支持《時代革命》於不同國家的發行工作。
預購連結﹕
中英文字幕版 - https://vimeo.com/ondemand/revolutionofourtimes
@liarsliar 该关心的不关心,不该关心的瞎操心,哎
拖延症自救法(2426字,10分阅读时长,Markdown格式笔记)
对画师释开达分享的系统性拖延症自救法一见倾心,反复观看三遍后做了阅读笔记,结合一些个人心得,分享给想要攻克拖延症的象友们
视频链接见末尾,请勿转出毛象!
——————————————
#拖延症自救法
>**索引**
**四大部分**:剖析-磨刀-改变-维持
**案例**:up主在半年时间中脱胎换骨,克服拖延症,对自己有了掌控权而不再畏惧低谷期
**评估**:难度不高,循序渐进的方法
> **第一部分:剖析·拖延症的觉察**
**总论·拖延症与自我消耗**
-->暴食与节食:双生子,极端摇摆,缺乏平衡-->目的:获得生活、工作学习上的平衡状态,最高效不意味着最多
**1 拖延症的危害:**
缺乏执行动力,死线前赶工-->无法发挥能力,无法完成任务-->降低他人评价,对自我认知为负,消耗身心
**2 拖延症的形成:**
·身心状态不佳-->执行力不足(精神肌肉羸弱,要做的事不是自己想要的,没有启动动力源)
·非合理计划-->毅力不足(缺乏时间管理经验,对任务时间估算错误,计划期望过高,或补偿心理,不符合人的天性;收获的肯定不足以形成奖励机制,无法持续)
-->强迫性熬夜
---->恶性循环:怀疑自身任务执行力,放弃身心状态良好时的执行进程,类似于习得性无助(无论做什么都无法改变结果,拖延是必然的,所以干脆什么都不做)
**3.拖延症的改善:**
注意:并非一朝一夕养成的习惯状态,也不能一朝一夕之间彻底改变
精神力养成:健身的循序渐进,肌肉训练
> **第二部分:磨刀·准备工作**
**总论·改善身心状态,打好改变的基础**
**1 心理状态调整**
·不要回望:不要为过去的时间和事情遗憾懊恼,因为过去无法改变,浪费时间不意味着你是糟糕的人,“现在”,才是你重新起步的时刻-->现在的我们是由此时此刻决定的
·接受事实:我们是需要劳逸结合,才能完成任务的普通人类
每天最高专注时长:*6小时,有效专注时间*
科学家一周10-20小时最高效工作时间
·被逃避的真相:只要不开始,就不用了面对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了
体质、机遇与环境的巨大差异,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个体,我们本来就无法在过程中相互比较,空想式完美主义是拖延症的开端
·最完美状态:80分 具有一定挑战性,又不至于太过理想化
真正合理的规划具有一定弹性,且能够根据当下情况进行调整,其目标是引导计划+变化可控
*80分原则*,100分说明计划太简单,60分说明难度太高,动态维持在80,根据身心状态上下波动,反而是最理想的状态
比如,一周设置一个检查点,平均完成总规划的八成,就是目标的达成,也是最常见的
**2 身体状态调整·以睡眠质量为核心的生活习惯**
!睡眠质量直接影响执行力
·相对稳定的睡眠节律,而不是仅仅固定睡觉起床的时间
·睡眠质量的测评标准,wake up refreshed,斗则需要调整睡眠节律
·不苛责以睡眠时长,失眠是正常的,不要工作日与睡眠时长相差太大,以自我感觉为主
·强迫起床法,固定起床法,需要一周及以上的时差调整,形成后可以控制睡前大脑和身体的活动,清淡饮食和平淡情绪
·睡眠观察,排除睡眠监测,反而引发自责和强迫-->自我感受评分原则
·*80分原则*,以分数波动为标准评测一天的工作量安排
·适度运动,身体肌肉-精神肌肉
> **第三部分:改变·锻炼执行力的肌肉**
**总论·合理而成功的计划制定与执行,会带来对自我的信心和掌握**
**1 任务量:贪多嚼不烂**
·新手要诀:引导入门的,而非最高效的计划
·循序渐进地安排计划,不要过于理想,违反人类的本性
·没有弹性和休息的工作计划反而是拖延症爆发的隐患
·*每天15分钟*
比如,每周5次,每次15分钟的短任务-->容易达成,有所成效,完型心理学-->成功执行的过程建立起对执行力的信心
实操:进行一周的15分钟规划来进行调整,三周后再增加5分钟*21天习惯养成*
(E.g.
正面:结合番茄钟+计算学习速度+最有效的深度专注学习时长+安排最高效专注的时间段来学习=一学期,每天3个15分钟=学期末获得博物馆学的面试A+
反面:过长的专注计划让人们轻易放弃,而大部分人都不具备超强的毅力,使得信心建立的过程直接被打断,如同突发过度健身带来的运动后疼痛打击了持续的信心和欲望)
·*80分原则*,判别任务执行量的分数,摸索*临界值*
任务规划的时长并非越长越好-->目标:寻找能长期坚持+高效完成的计划节奏-->弄清某一任务的具体耗费时长,来更合理规划自己的任务计划
·补充:设立检查节点,比如每周末,复盘自己的计划和完成度,来计划下一周的情况
---->一段时间的足量训练之后,适合的节奏被摸索出来,拖延症也就不治而愈了
> **第四部分:维持·锻炼执行力的肌肉**
**总论·避免拖延症反弹,让最佳临界状态得到长期维持**
**1 the best plan**
最好的计划是,最适合,最合理,最能让一个人以80%的努力维持下去,而不是任务量最多的计划
*·不要和任何人比较*
正在学习和摸索任务强度过程中的你,走在自己的道路上,就像在一个操场上,慢跑的人不必对百米冲刺的人感到自惭形秽,个人有个人的目标和模式
幸存者效应之下不应该把目光放在极端案例上
并不是只有产生最多成果,我们的一生才值得
*·慢即是快,少即是多*
快容易让你放弃,那么就是最慢的
**2 安排休息**
在已经足量甚至超量工作的情况下,强迫自己继续工作是不现实的,即使现在有热度有精神,无法长期持续,也不应该强迫自己违背身心本能继续-->强迫会降低身心状态,更容易使得堤坝溃散
结合弹性状态的事实,不可能每天都精力充沛,也就不可能每天都完成等量任务,何况是超负荷的任务-->提前设想三分钟热度消退的情况,将之纳入任务规划,作为弹性的休息时间
**3 动态调整规划**
·不是每天都要达成80分,及时根据分数反馈调整规划强度
·可能出现3-6天的极端工作可持续时长,以身体状态为准制定规划,在想休息的时候尽量休息,并且要尽可能放松而非内耗的休息
(备注:一些娱乐活动同样是消耗身心的,就像大病者不能剧烈运动也不能暴饮暴食,在疲惫时,减少复合脑力体力劳动,选择轻松的休息方式和生活习惯,一杯热茶胜过可乐,一次冥想胜过老头环,而前者应该在身心有余力享受时进行
减少追求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血清素、催产素等等能够让人平静的激素反而是疲惫时更好的选择)
**4 计划被迫打断的情况**
·接受事实:我们一定会有精力较差的时间段(Judging倾向的人尤其需要注意这一条)
·相信的信念:没有什么是不会过去的
·应对措施:主动给自己放假,休息够了再重拾精神肌肉的训练
·有了自我调节经验后,回到原本的轨道会更加容易
【全文完】
——————————————
原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54y1f7TR
#长毛象安利大会 #联邦宇宙安利交换大会 #拖延症 #万能的象友
waiting for the day co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