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可以在长毛象上找到有缘人领养小狗?
因为是长毛象,可以异地领养,支持回访,签署领养协议。坐标🌏 安徽马鞍山市
可爱中华田园犬,三个月大,是公狗。医生说能长到二三十斤。
去医院做了体内外驱虫,传染病寄生虫检测,身体指标检测,检测结果其他一切正常,有点贫血,医生建议食补。在马路上捡回来的,已经涂药了一周,腹部真菌感染已痊愈。嘴巴上皮肤病已掉壳,现在在长新皮肤,医生说坚持涂药,直至痊愈。
聪明,认主人,特别粘人。教育他不乱叫,懂得“安静”口令。不乱上厕所,家住一楼,训练成去院子花园尿。
送养给小狗药膏,药水,狗粮(奶糕、家里逆子不爱吃的成犬狗粮),医用棉球,除臭剂,水碗,诱导剂尿垫,伊丽莎白圈,外出狗包,p绳狗链。
希望你,善待狗狗,小狗是很麻烦的,它会经常上厕所,教育小狗也是一项大工程。
要求:领养者需支持一个月照片三张,视频录制一次。家里人支持养狗,有养狗经验优先。
#领养#小土狗
最近新发现的学习工作bgm网站!是由生成器生成的音乐,永远不会结束,有十几种不同主题特色的生成器供选择。也很适合冥想,不是白噪音,也不是纯音乐,不知道怎么形容,有点zen……
即开即用,应该还是刚上线,有很多标注coming soon的功能。感兴趣可以试试!
@douchi 如果是阅读经文本身的话,无须计较版本,常见中文佛经的通行版本已经在历史流传中固定下来了。亚马逊Kindle书店可以下载一些免费的佛经,方便阅读和携带。按照部类汇集的佛经,有“大正藏”的网上电子版,是令人法喜、赞叹的资源:
@board 跟大家分享一点好东西,这个self-care网站会带着你一步一步检查你现在为什么心情不好、要做什么事来改善,感觉还挺管用的(全英文):https://philome.la/jace_harr/you-feel-like-shit-an-interactive-self-care-guide/play/index.html
南方周末最近采访了刘瑜老师:
刘瑜:对这个世界,我依然抱有谨慎的乐观https://mp.weixin.qq.com/s/RDsfgr-UQ3SGcf-JiFHQrQ
深夜感慨,梵高相关
看完梵高书信集非常难受。才华与时代错位是很大的遗憾,但想到今天梵高的画已经成为大众审美养分来源之一,在闯作历史里也是常有之事,我作为后来的观众,还是认为这算一种总的公平。更加感到无解的是,外向(这个词所包含的一切行为礼仪倾向)作为精神健康标准,给那些天生无法满足社会化要求(真的不是一种政治标准吗?)的人带来的挫磨到今天仍然是新鲜的。
与流行描述中他癫狂不近人情的形象相反(有一部分是对精神病症状的贬义描述),他写的信条理清楚,充满对身边人事热情善意的观察,说他更乐意画矿工和农民,因为“真正的生活是劳多逸少”,他理解劳动,能捕捉到这些普通人的动态美感,我对照他的画看也常常被他画出的人之间那种害羞又亲密的依恋感动。他很少很少谈论自己,除非画材不够,也几乎不抱怨贫穷,只看开头几个月的书信就能感觉到这是一个有着机敏善于交流的纸面人格青年。
但一旦描述涉及现实交往,说自己身处集体中的窘态,“仿佛坐了十年牢一样”,说回家看望父母,很快爆发争吵离家,说想和弟弟住一段时间,没多久不欢而散,说和另一位画家同住过几日(忘了是不是高更),最后以吵架结束,去过一段时间的艺术学校,最终跟老师闹翻退学。再到后来,因为过于过于孤僻以及精神病症状被邻居集体驱逐。如果是一个社会化程度高点的创作者,可能在之前任何一个阶段都能做出至少不让自己贫病而死的举措,得到亲友社会网的支援,或者干脆放弃职业闯作也可以。人不是非得献祭艺术才能被授予桂冠。但是不善交际不讨人喜欢的人,到后来就愿意放宽艺术标准,也很难再回社会边缘安全线以内去。梵高曾试图在自己闯作之外画一些市场喜欢的,但是无果。商人们作为社会人性增强代表是更喜欢怠慢留下木讷印象的人的。内向字面上是性格的一个类型,实际上却一直被当作性格的一个错误受到挤压和矫正,再不巧生在必须靠肉身处理一切事物的年代,就很容易变成恐怖片里那个唯一看到鬼的人一样倒霉发疯。很难想象今天卖到上亿的作品,作者最初只是设定了这样一个谦卑的目标:“想要好好画画,还能靠画画谋生糊口就好了。”临死前两年还有最后一点挣扎的意志,哀叹说:“我的画总比一张空白的油画布值钱吧。”,到自杀后,一封没有寄出的信件里已经没有任何悲惨或者希望的想象,只是说,“亲爱的弟弟,你也不能再做什么了。”
我好痛很这种不留余地给出全部的天赋心血但决定一生际遇的力量更多来自唇舌的故事,以及后世还会再反复玩味那份痛苦,本人越痛苦,别人眼中的艺术越闪耀。难以直视的残忍。
根据high/low context communicating(说话时意思表达是含蓄/implicit还是直接/explicit)和direct/indirect negative feedback(批评/指正他人时是否直言不讳),大致可以分为四个象限:
A) High-context communicating, direct negative feedback.包括德国,丹麦,奥地利,荷兰等。这些国家的人,说话直接,意义明确。和这一群人打交道大概是最轻松的吧。
B) Low context communicating, direct negative feedback.包括法国,以色列,俄罗斯,西班牙,意大利等。这些国家的人,通常说话比较含蓄,除非是指出他人的错误/批评他人的时候,会变得很直接很不留情面。(不过,书里指出,对于上级他们并不会这样直接批评...)
C) Low context communicating, indirect negative feedback. 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和这些国家的人打交道,通常不用费心思去猜弦外之音,除了一点要特别留意:这群人会把批评/指正的言辞包装得一点都不像负面反馈,比如:Could you consider other options? Perhaps you would think about...如果老板对你说这些,而你认为这只是无关紧要的小建议,那你可能有麻烦啦。
D) High context communicating, indirect negative feedback. 包括中国,日本,泰国,印度,沙特阿拉伯,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这是我们最熟悉的沟通方式了...说话委婉含蓄,有大量弦外之音,有很多解释/曲解的空间。
可能之前也是在毛象上看到了随手存的,但今天才打开来看发现原来内容这么好玩的大学生活质量指北:
虽然已经过了填志愿时间,看各地学校的学生吐槽好有意思
waiting for the day comes